资料简介
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二十四节气起源于我国战国时期的黄河流域,以后不断改进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阳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为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有人误认为二十四节气与阴历有关。其实,二十四节气是根据阳历划定的。它根据太阳在黄道(地球绕日公转轨道,也就是太阳周年运动的路线)上的位置及引起地面气候演变的次序,将全年划分为24个段落,每段相隔约半个月(15天),每一段叫一个节气。每月月首者称“节气”,包括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十二节气;在月中者称“中气”,包括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十二中气。二十四节气就是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的总称。在全年24个节气中,最重要的是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合称二分二至。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因而纯属阳历,只是形式上不同于通常所说的阳历。 由于二十四节气是按照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确定的,而太阳通过每等分的时间大致相等,因而在公历中,每年各节气的日期基本上变化不大,最多相差一两天,但在农历中的日期却不固定。 地球上五带及其气候特点关于气候带的划分原则和方法,是随着气候学的发展历史而不断演进的。最早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曾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把地球上分为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和北寒带等五个气候带。它是完全按照天文因素,即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也就是根据地球表面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来划分的。因此,这种分法通常称之为天文气候带。但它的名称是气候名称,可见天文五带是气候带的基础。另外,以回归线和极圈四条纬线划分的五带,都是一定的纬度地带,所以又可以说五带是纬度带。 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这是地球上唯一阳光能够直射的地带,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热带地区气候终年炎热,四季和昼夜长短变化都不明显。2\n 寒带:南、北极圈以内的地区。北极圈以北的地区是北寒带,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是南寒带。寒带地区,太阳斜射得很厉害,一年中有一段时间是漫长的黑夜,因此,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小,故称寒带。这里气候终年寒冷,没有明显的四季变化,有极昼、极夜现象。 温带:是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之间的广大地区。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温带地区,地面阳光斜射,寒暖适中,得到的光热比热带少,但比寒带多;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昼夜长短变化明显。 天文气候带没有考虑下垫面的性质和大气环流与洋流的热量输送,显然是不妥当的。而气候学上通常用等温线为划分气候带的界线,叫温度带。 早在1879年苏潘就提出以年平均气温20℃和最热月10℃等温线划分三个气候带。1953年发表的柯本气候分类法,以气温和降水两个气候要素为基础,并参照自然植被的分布,把全球分为五个气候带,即赤道气候带、干燥气候带、暖温带气候带、冷温带气候带和极地气候带。以等温线作为划分气候的界线,比起天文气候带的划分来,前进了一步。 2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