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气温和降水课题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序号授课时间2022年主备人课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知识目标:了解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的含义,掌握阅读“等温线分布”图、“降水量分布”图的正确方法,并能总结出气温地区分布的规律和降水地区分布的规律能力目标:能通过阅读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加强读图能力的训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气温和降水的意义、与生活的关系板书设计第二节—气温和降水一、世界气温的分布二、主要降水类型三、世界降水的分布教学策略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导学案、课本图表、板图等多种资源,多应用问题读图探究的方式,采用自学与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突破重难点教后反思1、在各环节的过渡及衔接方面引导不到位,例如通过引导分析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师生分析后,应引导学生归纳,而不是教师直接展出。2、本节课中学生读图教学中,引领太快,有对学生的评价,但太敷衍了事,在实际教学中没有起到很好的诊断和激励作用。7\n教与学过程设计备注新课导入:出示一组景观图片(选择了有代表性的图片:如热带的椰林、千里冰封的北国风光、热带雨林、热带沙漠等)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根据图片,你能否说出这些地区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地区的景观差异?(由于气温与降水量不同造成的)那么世界各地的气温和降水有什么变化规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这部分内容。引入新课:不管是天气还是气候,要研究他们都离不开两个基本要素——气温、降水。气温和降水也是我们生活中接触非常频繁,影响较大的。教师口述本节课教学目标复习新课:一.气温顾名思义气温就是空气的温度,这一点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说对,包括:气温的单位——摄氏度。符号——℃。测定气温教师设问:那么气温是怎样测出来的?学生自己阅读书62页活动了解测定气温的方法,注意事项。提问,总结,强调一天当中四次测量读数时间。(利用知识的迁移)启发:通过这些数值可以计算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较差、日平均气温等。累计起来又可以计算月最高气温、月最低气温、月较差、月平均气温。以及年最高气温、年最低气温、年较差、年平均气温和多年平均气温。强调几个最常用数值:一年当中的最热月的月平均气温、最冷月的月平均气温,年较差、多年平均气温等。由一天当中的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引入到一年的最高气温分布南北半球的分布状况。(读课本73页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明确)练习巩固一1、下列所示图中,A、B各位于哪个半球?学生观察景观图片抢答问题课件出示怎样计算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课件出示学生做相应练习7\n教与学过程设计备注引言(有刚才的分析可见,无论是一天或一年,气温都在不断的变化,那么世界各地的气温有什么分布规律哪?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世界各地的气温的变化规律)二、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读图,强调读图的方法:结合导学案导学案中涉及了三个小问题,学生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读图分析1、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世界上最炎热的大陆吧是 ,最寒冷的大陆是 ,除南极洲以外,寒冷区域最大的大洲是 ,世界平均气温分布从低纬向高纬气温逐渐 2、读课本73页世界1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和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得知一年当中,北半球 月气温高, 月气温低,南半球 (相同或相反),海洋比陆地拖后 个月3、读图总结,同纬度地区,海洋与陆地相比,夏季陆地气温 (高于或低于)海洋气温,冬季陆地气温 学生自主回答学生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读图分析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7\n(高于或低于)海洋气温,同一地区海拔高,气温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 。结合课件展示通过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指图分析。世界各地气温的差异,总结归纳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采用以下教学方7\n教与学过程设计备注式出示以下问题,指导学生描图、析图,总结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A.观察南北半球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有什么变化规律?(总结①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B.自左向右描出北半球20℃等温线,你发现了什么?(总结②同纬度的海洋与陆地气温不同)C.自左向右描出北半球10℃等温线,你发现了什么?(总结在1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出现了0℃等温线,从而得出③同纬度的陆地上,海拔高的地方气温比周围低。)总结归纳之后,出两个课堂练习题理解巩固课堂活动:学生小组交流完成下题某地7月等温线分布图,回答:(1)该地区位于____(南/北)半球,原因是________.(2)造成南北方向温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方面的差别。(3)A、B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____地。由此判断A、B两地哪一个是海洋____。(4)若A、B均在陆地上,则两地温度的不同是由于_____方面存在差别。若A、B一个在海洋、一个在陆地,则____地位于陆地。引入下节:研究天气和气候的时候,除了要掌握气温的资料,数据外,还要知道降水的情况。三.降水结合导学案自主学习,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评价、订正、将答案归结1.形成条件: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或以前所学知识解释,及时的评价学生总结答案:①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②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补充:水的液、气、固三态;水分的蒸发、凝结、凝固过程及温度条件;热涨冷缩原理;热空气与冷空气的性质对比;地表一定范围内高度越高、温度越低事实。2.主要类型:根据课件图片,分别明确由于降水形成过程中不同的空气上升原因和形式,所区分的三种主要降水类型。并分析分布地区。学生结合图,通过动手描图、析图的方式,归纳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记忆后结合练习巩固题,小组交流明确结合导学案自主学习,如自己解决不了,可小组交流7\n教与学过程设计备注①对流雨: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产生的降水叫对流雨。发生在太阳辐射强列的地区,空气强烈对流时(如赤道地区)②地形雨: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山的迎风坡产生降水叫地形雨。沿海、沿湖河等较湿润地方的迎风坡(如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台湾火烧寮等地。)③锋面雨:当冷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抬升”,遇冷凝结产生的降水叫锋面雨。海洋陆地的交界处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根据降水类型形成条件,联系家乡的实际,判断家乡主要属于那种降水类型,为什么?举例巩固1.右图降水类型为()(1)A坡为()坡,B坡为()坡。(2)在A坡,暖湿气流被迫抬升时,气温(),降雨较()。(3)在B坡,空气下沉,气温(),降水较()四、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指导学生根据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和导学案等方式引导学生交流,从图中总结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教师总结订正①赤道地区降水多(气温高、蒸发强烈、上升气流多,对流雨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气温低、蒸发弱、空气下沉)。②沿海地区降水多(迎风处受海洋湿润空气的影响),内陆地区降水少。③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大陆西岸(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比东岸(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少。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根据分布图列举世界之最。课堂小结:利用板书列出前部分知识的体系,找学生回答问题串一遍。课堂活动举例理解巩固据问题小组交流学生读图明7\n教与学过程设计备注月份123456789101112气温(0C)-2181522272827211681降水6111449346126015069343061.气温最高月份(),最低月份(),气温年较差()2.降水量最多的季节是()3.青岛的气候特征()达标检测:分两种方式1、投影出示问题,学生回答。2、导学案中的以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检测。课后活动;调查、搜集家乡的气候资料,绘制气候资料统计图;根据所绘图,分析出家乡所在地的气候特征确学生独立完成,查漏补缺7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