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山东省沂水一中高一历史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教案

首页 > 高中 > 政治 > 山东省沂水一中高一历史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教案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山东省沂水一中高一历史教案: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教学目标(一)课标要求: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二)知识与能力⑴识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新中国的首都、国旗、国歌、开国大典;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长期共存、互相监督",5个省级自治区;⑵理解:中央人民政府的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政协的作用和职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过程与方法: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问题探究、历史比较、情境再现(四)情感态度价值观:⑴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学习和视频播放,感受“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自豪。在历史的“再现”中,自觉增强爱国主义情感。⑵注重情景体验和理性分析,并参照学习过的政治知识,培养学生关注时事的热情,初步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感受宪法的尊严与庄重。⑶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越性的深刻体会,二、教学重点、难点⑴重点:三大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的过程及意义。⑵难点: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所具有的中国特色。三、教学设计【创设情境,定向导航】播放视频《开国大典》片段给学生观看。感受新中国诞生的隆重与庄严。教师:新中国成立后,摆在中国人民面前最紧迫的任务有两项,一是恢复、发展经济,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经济基础;二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本节课我们学习第20课。本课共讲了三大政治制度: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一)、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创设情境:展示1948年中共纪念“五一”的口号和政协会议召开的地点图片,设问: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就确立了这项政治制度。那么,这项制度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互动一:1.新政协会议召开的前提是什么?它为什么能起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作用?2.新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主要内容有哪些?会议性质如何?(学生看书回答)2\n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形成的原因是什么?4.1954年以后,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和职能各是什么?(针对全班同学)5.1956年,中共提出与各民主学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原因、目的各是什么?有何意义?(补充---引导回答)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创设情境:我们在前面7、8、9学习了近代西方的代议制,大家还记得英国、美国的政体、权力中心各是什么吗?那么你们知道中国的政体、最高权力机关吗?互动二: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引导—回答---展示)2.阅读教材,了解一届人大有哪些重要内容?一届人大的召开有什么重大意义?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与完善过程?(引导—回答---展示)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第一条 新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二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第二十二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唯一机关。1)1954年宪法体现的中国的国体和政体各是什么?(思考回答)2)1954年宪法的内容、原则、性质各是什么?它的颁布有什么重大意义?(学生思考回答)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创设情境:展示《民族大团结》图片和《爱我中华》歌词。并思考以下问题:互动三:1.什么叫民族区域自治?我国为何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看书回答)2.我国有哪五大省级自治区?各是何时建立的?它们的建立有何历史意义?(看书回答---展示示意图---教师补充)[拓展延伸,课堂小结]拓展与延伸一:根据材料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和所代表的民主广泛性有何根本不同?拓展与延伸二:为什么我国不采用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与西方的三权分立制有何本质区别?小结:本课内容可以归纳为:“一次典礼、二个法律、三大制度、四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三大制度形成和创建的基础。(前提)三大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国情)的政治制度。(特色)三大制度保证了中国政治体制的正常运转,有利于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作用)[组织测试,信息反馈]习题见学案.四、教学反思:本课内容政治性强,比较条理,主要引导学生与现实联系。2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