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7一个粗瓷大碗精品教案(部编三年级上册)

首页 > 小学 > 语文 > 27一个粗瓷大碗精品教案(部编三年级上册)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教学要求1.认识“陈、曼、联、缸”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还”。2.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了解围绕“粗瓷大碗”发生的故事。(重点)3.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感受赵一曼的高尚品质。(难点)教学课时  一课时。1.认识“陈、曼、联、缸”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还”。2.能带着问题默默读课文,了解围绕“粗瓷大碗”发生的故事。3.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感受赵一曼的高尚品质。课件。一 设置悬念,导入新课1.教师叙述:同学们,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个粗瓷大碗。这个粗瓷大碗有着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一起来感受这个动人的故事。2.教师板书课文题目。(板书:一个粗瓷大碗)3.了解赵一曼。(出示课件2)\n  赵一曼(1905—1936),女,四川省宜宾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民族英雄。1935年她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一师第二团政委,同年11月在与日伪军作战时被俘,1936年8月2日被杀害。其故里宜宾有“赵一曼纪念馆”,相关电影有《赵一曼》《我的母亲赵一曼》等。2009年9月10日赵一曼被评为“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4.教师朗读简介,向学生介绍赵一曼。设计意图:设置悬念,切入主题,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开启本节课的学习。二 朗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教师过渡:我们首先来学习一下本课的生字新词。1.活动一:正确朗读课文,学习含有会认字的词语。(出示课件3)chénmànliánɡānɡ陈列   赵一曼  抗日联军搪瓷缸子huánliánɡdùnzhēn归还高粱一顿饭侦察(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本文共有八个会认字,在文中都有注音,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会认字的字音,并在课文中把会认字圈起来。如果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查字典注上拼音。(2)学生自主学习。(3)教师检查学生朗读课文的效果,对于学生读错的字音进行矫正。教师指名让学生朗读课文,全班同学认真倾听,对于读错的地方,举手指出来,并进行改正。预设1:第2自然段中“袭击”的“袭”字读错了,这个字应该读二声才对。教师强调:是的,这个字不是多音字,它只有一个读音,那就是二声。这个字在课文中是有注音的,同学们要注意,不要读错。\n预设2:第5自然段中“高粱米饭”中的“粱”字在这里应该读轻声。教师强调:是的,这位同学说得很好,“粱”这个字本身是二声,但是在“高粱”这个词中要读轻声。读错的同学重新朗读这一句,进行改正。预设3:第9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结尾是叹号,应该读出感叹的语气。教师强调:你说得很好。叹号表示感叹的语气,所以我们在读课文时要读出标点符号所表示的语气,句号就要读出叙述的语气,问号就要读出疑问的语气,叹号就要读出感叹的语气。下面老师示范一下,大家一起读一读。教师示范,学生齐读。(4)学习多音字“还”。(出示课件4)还huán(还书)hái(还要) 运用:下课后我还(hái)要去图书馆还(huán)书。学生做笔记,然后全班齐读。(5)形近字组词。(出示课件5)粱(高粱)梁(桥梁)    陈(陈列)阵(阵风)学生组词,教师矫正。(6)教师检查学生学习会认字的情况。(出示课件6)1.屋里堆满了陈旧的家具。2.我被舞台上演员们曼妙的舞姿吸引住了。3.我们是好朋友,经常联系。4.这口水缸可真大啊!5.借了别人的东西要及时归还。6.我的家乡盛产高粱。7.牛顿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8.他在公安局负责刑侦工作。\n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正确朗读大屏幕上的几句话,注意读准会认字的字音。教师指名让学生朗读,全班齐读。2.活动二:学习本课新词,结合图片理解词语的意思。(出示课件7-10)教师结合图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设计意图:会认字如果迁移到句子里,学生也能准确认读,那学生就是真的认识这个字了,所以在会认字的教学中,设计了相关的练习。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强,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发展,因此在帮助学生理解字义和词义时,借助了很多相关图片。三 默读课文,整体感知1.过渡: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出示课件11)  本文围绕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的        ,讲述了      把通讯员给她盛的       偷偷倒进锅里之后,给自己盛了       ;把通讯员给她找的让她用来吃饭的      送给     当      的感人故事。教师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的方法。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并完成填空。2.教师组织全班同学交流。预设1:本文围绕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的一个粗瓷大碗,讲述了赵一曼把通讯员给她盛的高粱米饭偷偷倒进锅里之后,给自己盛了半碗野菜汤;把通讯员给她找的让她用来吃饭的粗瓷大碗送给七班当菜盆的感人故事。\n教师追问:小通讯员给赵一曼盛了多少米饭?赵一曼给自己盛了多少野菜粥呢?预设2:小通讯员给赵一曼盛了满满一碗高粱米饭,赵一曼没有吃,把高粱米饭倒进了病号灶的锅里之后,给自己盛了半碗野菜粥。(板书:赵一曼 不吃高粱米饭 喝野菜粥 没有吃饭用的碗 送给七班)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帮助他们解决自读提示中的第一个问题。对知识的学习不能是支离破碎的,要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回归整体。四 细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1.教师提出默读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并按要求做批注。(出示课件12)细读课文,独立思考:1.小通讯员为什么给赵一曼送来一个粗瓷大碗?2.这个粗瓷大碗是小通讯员从哪里拿来的?3.那些艰苦的日子,战士们是怎样度过的?4.从哪里可以看出战士们之间的友爱?5.赵一曼的碗真的又一次丢了吗?如果没有丢,那么它去哪里了呢?2.教师组织全班交流。(1)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第一个问题。预设1:赵一曼没有吃饭的碗。教师追问:赵一曼一直没有吃饭的碗吗?如果之前有的话,她的碗到哪里去了呢?预设2:赵一曼吃饭的搪瓷缸子送给一个新战士了。(2)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第二个问题。\n预设1:这个粗瓷大碗是从敌人那里来的。教师追问:如何从敌人那里来的?预设2:消灭敌人之后,从敌人那里得到的。教师点评:这叫作缴获的战利品。(3)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第三个问题。预设1: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教师追问:你们是从哪句话看出来的?预设2:那些日子非常艰苦,抗联部队几个月来都是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4)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第四个问题。预设1:有时候乡亲们冒着危险给部队送来一点儿粮食,但得留给伤病员吃。教师点评:同学们说得很好。(5)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第五个问题。预设1:赵一曼的碗没有丢。教师追问:她的碗到哪里去了呢?预设2:她的碗成了七班的菜盆,应该是她见七班没有菜盆,就送给他们了。教师点评:同学们说得很好。(6)教师小结。(出示课件13、14)交流分享,读懂故事:1.赵一曼吃饭用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给一个新战士了。——由此可见,赵一曼没有吃饭的用具,所以小通讯员给她找来一个粗瓷大碗让她吃饭用。2.“这……这……敌人都被消灭了,往哪里还啊!”通讯员为难地说。——由此可见,这个碗是在战斗中缴获的战利品。\n3.那些日子非常艰苦,抗联部队几个月来都是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这句话直接叙述了那些日子的艰苦状况。4.有时候乡亲们冒着危险给部队送来一点儿粮食,但得留给伤病员吃。——由此可以看出,战士们之间很友爱。5.据后来“侦察”,这个粗瓷大碗已经成了七班的菜盆了。——由此可以看出,这个碗没有丢,它被赵一曼送给七班当菜盆了。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让学生充分了解故事情节。五 研读课文,体会主旨1.教师提出默读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加以体会。(出示课件15)研读课文,深入体会:1.炊事员老李的眼里为什么含着泪花?2.第9自然段中的“丢”字为什么加了引号?3.第11自然段的“侦察”为什么加了引号?4.你觉得这个故事中哪个情节最感人?为什么?5.你觉得这个碗为什么会被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2.教师组织全班交流。(1)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第一个问题。预设1:老李被感动了,所以他的眼里含着泪花。教师追问:老李被谁感动了?为什么被感动了?预设2:老李被赵一曼感动了。赵一曼端着高粱米饭,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把碗里的饭倒进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汤。炊事员老李在旁边看得清楚,他没吭声,但是被赵一曼的行为感动了。\n教师追问:老李被赵一曼怎样的精神品质感动了?预设3:老李被赵一曼关爱战士胜过关爱自己,在艰苦的环境中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品质感动了。教师点评:你说得很好。在老李的泪水里,除了有感动,也有他对赵一曼的疼惜。(2)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第二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预设1:“丢”字和“侦察”加引号,是因为这里用的不是它们的原意。教师追问:那么它们的原意是什么呢?预设2:“丢”字的原意是“失去,遗落”,而赵一曼的碗不是真的找不到了,而是被她送给七班了。预设3:“侦察”的原意是“为了弄清敌情等而进行活动”,文中的意思不是弄清敌情,而是小通讯员后来为赵一曼寻找那只“丢失”的碗的过程。教师点评:同学们说得很好。(3)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第四个问题。预设1:文中两个情节最感人,一个是赵一曼不肯吃高粱米饭;一个是她把自己的碗又送给七班当菜盆,而自己连一个吃饭的碗都没有。教师追问:赵一曼真正令你感动的原因是什么?预设2:赵一曼真正令我感动的原因在于她高尚的精神品质。教师追问:怎样的品质?预设3:满心满眼只有伤病员,只有战士,只有革命,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的革命品质。教师点评:同学们说得很好。(4)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第五个问题。\n预设1:放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是为了留个纪念。教师追问:为什么要留个纪念呢?要纪念什么呢?预设2:要纪念赵一曼和赵一曼的精神品质。预设3: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关于这个碗的感人故事,让更多的人知道赵一曼的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她高尚的精神品质和伟大的革命精神。教师讲解:同学们说得对。这个碗之所以被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是因为这个碗蕴含着赵一曼关爱战士胜过关爱自己,在艰苦的环境中和战士们同甘共苦、坚持革命的高尚品质;之所以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是要告诉生长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是无数革命先烈经过艰苦斗争乃至牺牲换来的,我们要缅怀烈士,继承和发扬他们的精神品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学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5)教师小结。(出示课件16-19)(板书:关爱战士胜过关心自己 与战士们同甘共苦,坚持革命)设计意图:再次训练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深入体会文章内涵的能力。六 回味过程,总结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阅读课文的过程,总结阅读课文的方法,组织学生交流分享。预设1:学习这篇课文时,我们既进行了朗读,又进行了默读。预设2:默读课文时,我们是带着问题默读的。预设3:每次带着问题读完课文之后,我们都进行了分享交流。\n2.教师小结。(出示课件20)3.教师和学生一起朗读课文,再次体会学到的阅读方法。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总结阅读方法。  这篇课文是落实“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这一语文要素的。在教学中,本着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的精神,首先让学生以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的方式,完成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细读课文,通过分享交流,准确、充分地把握故事情节;而后让学生带着问题研读课文,体会主旨,通过分享交流,深刻感受赵一曼高尚的精神品质;最后引导学生回味学习过程,总结阅读方法。学习的最终目的是积累知识和提高能力,而能力是在不断训练中提高的,因此在进行本课教学时,要特别注重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和训练。27* 一个粗瓷大碗赵一曼不吃高粱米饭 喝野菜粥没有吃饭的碗 送给七班关爱战士胜过关心自己与战士同甘共苦,坚持革命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