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教学要求 1.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棵、谢”等8个字,会写“从前、细长”等8个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重点)3.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的道理。(难点)教学课时 两课时。1.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棵、谢”等8个字,会写“从前、细长”等8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课件。一 谈话激趣,引入新课1.我相信咱们班的同学是最聪明的小朋友,这个谜语你们能猜出来吗?(出示课件2)\n 说我是丝瓜,我比它圆,说我是梨子,我比它大。我中间细,两头圆。小的时候,我可以做成一道美味;年老时,我可以用来做药和装酒,我还能吹出动听的乐曲!猜猜我是谁?2.同学们果然聪明,一下子就猜到答案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关于葫芦的小故事。3.教师板书课文题目,学生齐读课文题目。(板书:我要的是葫芦)设计意图:用谜语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4.咦?葫芦怎么不高兴啦!原来是你们把它的名字叫错了,“葫芦”的“芦”字单个读二声,它们合在一起的时候应该怎么读?(轻声)教师范读,学生跟读。二 自读课文,识字解词,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自学要求。(1)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2)读准字音,边读课文边圈出生字新词。(3)读通句子,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2.检查自学情况。(1)认读会认字。(出示课件3)葫 芦 藤 谢 啊 蚜 盯 赛 感 怪 慢①借助拼音拼读,读准后鼻音“藤、盯”,平舌音“赛”。“葫芦”的“芦”在词语中念轻声。②指名让学生认读,教师相机正音,并引导学生用生字口头组词。(2)认读含有会认字的词语。(出示课件4)葫芦藤 花谢 快长啊 蚜虫 盯着 赛过感到 奇怪 慢慢地①开展读词游戏。指名让学生读,开火车读。\n②齐读。(3)识记会认字。①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葫、芦、蚜、盯、感”。②形近字辨析识记:赛—寒③同偏旁归类识记:如“葫、芦、藤”都是草字头,跟植物有关;“怪、慢”都是竖心旁,跟心里的想法、感受有关。④随文识记:藤——葫芦藤、丝瓜藤 谢——谢谢、感谢(4)让我们把这些字词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①标出自然段序号,指名让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②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3.整体感知内容。(1)借助拼音读课文,思考问题。①种葫芦的人种的葫芦的叶子上长出了什么?②邻居是怎样劝告他的?他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最后结果怎样?(2)小组讨论、交流。三 指导书写1.指导书写会写字(出示课件5)棵谢想盯言邻治怪(1)教师范写,重点指导“谢、言、想”。“谢”:左右结构。“身”居中,较瘦长,下面的撇上端不出头;“寸”的横笔写在横中线上。“言”:独体字。呈倒梯形结构,第二笔横要写得长,下面两横要写得短,三横之间等距。\n“想”:上长下短。“木”的末笔捺变为点;“心”要略扁,第二笔是卧钩。(2)指名让学生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其书写要点。(3)学生描红、临写生字。(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并提出要求。①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②看清字的结构,放慢速度,认真书写。2.展示学生优秀的写字作品,教师讲评并适当奖励。四 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习了生字,还见到了种葫芦的人和许多小葫芦。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这篇课文,看看小葫芦和它的主人之间会发生什么事。 1.阅读教学应立足于培养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积累语言,从而发展语言,达到自主读文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始终把对语言的学习、体会、感悟作为重点,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且能结合各自的生活实际赋予其不同的内涵。2.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多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可以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n2.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的道理。课件。一 复习巩固,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这一课的生字吗?如果你们还认识,就准确、大声地读出它的字音,读两遍。2.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老师现在要带你们去葫芦园摘小葫芦。(给生字组词)(出示课件7)设计意图:通过“摘葫芦”游戏的趣味性,增加了学生识字的兴趣。3.看,这是什么?(葫芦)(出示课件8)葫芦两头圆,中间细,多可爱啊!想要吗?(想)谁把它读准了,这个小葫芦就送给谁!4.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我要的是葫芦》。二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同学们表现得真棒!这些生字娃娃现在都跑到课文中去了,你们还能认出它们吗?(能)2.指名让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还要把课文读流利。3.现在老师要请一名同学站起来读读,其他同学当小老师,如果发现读错了,就等他读完后帮他纠正过来。4.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注意刚才纠正的地方。请同学们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完成填空。(出示课件9) 从前,有个人种了 ,叶上长了 ,他不治,后来 。\n三 精读感悟,重点突破1.学习第1自然段。(1)这棵葫芦一开始长得怎么样呢?(长得很好)你们从哪里知道答案的?(第1自然段)(2)自由地轻声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这棵葫芦的句子。(出示课件10)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3)这是一棵怎样的葫芦?(可爱)“可爱”在哪些地方呢?(长满绿叶)“长满”说明了什么?(说明叶子长得很好,很茂密)从“雪白的小花”中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雪白)它的近义词是什么?(洁白)(4)把葫芦的可爱读出来。(学生自由读)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觉得小葫芦太可爱了。老师也想来读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好像看到了什么?(出示课件11)(5)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你们想不想去看看?(想)欣赏完了这棵葫芦,你们能把这些句子补充完整吗?(出示课件12) 的葫芦藤上长满了 ,开出了几朵 的小花。花 以后,藤上 了几个 。多么 的小葫芦啊!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吗?还想不想再读读?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把这棵可爱的葫芦记在心里吧!(6)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我们喜欢,那个种葫芦的人比我们更喜欢。从哪个语句可以看出?(出示课件13) 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n抓住“每天、几次”这两个关键词,读出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7)这棵可爱的葫芦如果继续健健康康地生长,到最后,它会长成什么样子呢?(会长得很大很好,会结出很多很多的葫芦)2.学习第2自然段。教师:那小葫芦真的像你们想的那样长得很大很好吗?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到第2自然段去看看吧。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1)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原因了吗?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板书:蚜虫)(2)“那个人”看见了蚜虫,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说的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用直线画出描写“那个人”想法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相关语句。①谁来告诉我“那个人”是怎样想的?(出示课件14)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a.通过读这一句话,你觉得“那个人”看着这几个虫子的态度是怎样的。(不怕,不在乎)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把他的不怕读出来。b.同学们,这句话句末是什么标点符号?(感叹号)我们要怎样才能把这一句读好呢?既要读出感叹的语气,又要读出“那个人”不怕与不在乎的心理,请自己练读。(学生汇报)同学们真会读,老师听出来了,“那个人”根本不怕这几个虫子。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读出感叹句的语气,从而体会感叹号表达的效果。②同学们,你们怕不怕这些蚜虫?(怕)老师也很怕,因为蚜虫专门吃叶子,而且它们会慢慢地把叶子吃光,吸收本属于果实的营养,使果实凋落。\n(2)蚜虫这么厉害,可那个种葫芦的人根本没把蚜虫放在心上。看见叶子上的一些蚜虫,“那个人”说了些什么?怎样说的?(出示课件15) 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a.盯是指一动不动地看,说明“那个人”的眼里只有小葫芦。他盯着小葫芦说了些什么?(指名让学生读)b.同学们,这句话是对谁说的?(对自己说的)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是对自己说的?(自言自语)“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自己对自己说话)c.我们平时大都有过“自言自语”,同学们把“那个人”说的话读一读,体会一下,然后说一说怎样读才算是“自言自语”。(学生练读)教师指导:“自言自语”是自己对自己说话,读的时候声音要小一些,速度要慢一些。读时还要注意“那个人”说话时的心情。大家练一练,看谁既能读出“那个人”自言自语的语气,又能读出他的心情。(学生练读后汇报)不简单!你能一边读,一边体会课文中的感情,让我们为他鼓掌(师生鼓掌)。不过,老师想补充一点,“那个人”说的话中有两个感叹号,表示他心里特别高兴但着急。d.哪位同学能演出来?拿上小葫芦演一演,没有小葫芦的可以用手中的笔代替。3.学习第3自然段。(1)种葫芦的人眼里只有小葫芦,根本不管叶子上的蚜虫。还有谁看见了?(邻居)邻居是什么态度呢?请同学们仔细地读对话。①邻居看见了蚜虫,说了什么?(出示课件16) 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n你们觉得邻居的心情是怎样的?(替“那个人”着急)蚜虫越来越多,邻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谁想来读读邻居说的话?还有谁想来劝劝这个种葫芦的人?(学生朗读)(2)“那个人”听了邻居对他的劝告,他的反应是怎样的呢?(出示课件17) 那个人感到很奇怪,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①“那个人”为什么觉得奇怪?(“那个人”认为叶子上的蚜虫与葫芦无关,不用治,他要的是葫芦)②这个句子连用两个问句,第二个是反问句。读一读,要读出反问句应有的强烈语气。③你能把第二个问句换个说法来说,并让它的意思保持不变吗?(叶子上的虫根本不用治)(3)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4.学习第4自然段。(1)叶子上的蚜虫不治,“那个人”能得到他要的葫芦吗?(得不到)为什么?(因为叶子是给葫芦输送营养的,没有叶子为葫芦输送营养,葫芦只能凋落了)(2)葫芦叶与葫芦的关系可大着呢,这些小小的葫芦叶,通过太阳公公的帮助,制造出营养,输送给小葫芦,让小葫芦快快长大,“那个人”却不明白这个道理。(出示课件18) 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3)比一比,读一读,说说哪个句子最好。(出示课件19) ①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②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都落了。③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n(4)最后一个句子最好,它真实、具体地介绍了葫芦凋落的过程。葫芦不是一下子变黄且落下的,首先是蚜虫变多,叶子被虫蛀且慢慢变黄;然后无法输送营养给小葫芦,小葫芦也变黄了;最后葫芦才一个一个落下的。(5)“那个人”那么喜欢小葫芦,可他的小葫芦却都落了,你们猜,他看着这些落了的葫芦,心情会是怎样的呢?(难过、伤心、失望、后悔)他可能会说些什么呢?①请同学们用“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 地说:‘ ’”的句式说一句话。 ②同桌相互讨论,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汇报)(出示课件20) 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后悔地说:“都怪我不好,要是我当初肯听邻居的话,我肯定可以收获葫芦。”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伤心地说:“如果我治了叶子上的蚜虫,我的小葫芦说不定会长得比大南瓜还要大呢。”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自责地说:“我真糊涂,我真傻!我当初要是听了邻居的劝告,现在就可以收到很多大葫芦了。”设计意图:通过三个句子的对比朗读,引导学生体会到课文原句更能表现出葫芦落光是一个缓慢的过程。(6)我们以后在生活中做事情应该注意什么?多听别人的劝告,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要只看事物的表面现象,要从现象看事物间的联系,重视过程。四 总结提高,课外拓展\n同学们明白了这个道理,老师心里真的很高兴,你们变得更加懂事和可爱了。想一想:如果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结果会怎样?请同学们编一个小故事。1.学生想故事、编故事,说一说并写下来。2.全班交流,展示自己的小故事。 1.结合课文插图,让学生在观察中走进课文描写的情境,直观地感受小葫芦的可爱,发自内心地对小葫芦产生喜爱之情,从而在朗读时能自然地加入自己的真实情感。2.除了运用课文中形象的插图,教师的范读也能起到不小的作用。教师范读时的情感直接调动了学生的情感,范读中教师使用的朗读技巧,也能使学生在无意的模仿中学会,并在多次的练习中形成朗读的技能。这样做比纯粹地教给学生空洞的朗读技巧的效果要理想得多。 14 我要的是葫芦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