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5中国现代诗二首(二)课件

首页 > 高中 > 语文 >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5中国现代诗二首(二)课件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第5课 中国现代诗二首(二)\n齐安郡晚秋①杜牧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诗海探珠\n【注】①齐安郡,即黄州。此诗为杜牧受权贵排挤,谪任黄州刺史时作。【赏析】此诗首联写居住环境荒凉幽静,秋风使柳叶飘落,自家宛如野人居处。颔联写白天游赏山水,长啸歌吟心中的志向,日子似乎过得闲适潇洒。其实是姑且用寄情山水的方式来掩饰官场失意的悲凉。颈联写雨夜与友人饮酒下棋,众人走后自己酒醉沉睡,醒来只听见北来的大雁声声啼鸣,倍感孤独寂寞。\n尾联以当年英雄在赤壁争雄,和如今只有蓑翁坐此钓鱼进行对比,用以表达自己虽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却壮志难酬的不平之意。这首诗写得表面豁达,实则沉郁,只是以顿挫委曲之态出之。正因为如此,感人更深。诗采用散文句式,而极为平顺自然。这一种创新,对后世尤其是宋代诗人的影响颇大。【思考】诗歌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诗人的用意何在?【提示】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n写作素材积累知能优化演练基础自主学案课堂互动探究美文佳作欣赏第5课 中国现代诗二首(二)\n基础自主学案\n\n\n三、词语辨析(1)悠长·悠久悠长:久远;漫长。悠久:时间久;因为古老而受敬仰的,由来已久的。例:陕西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是中华民族文化发祥地之一,荟萃了中华文物古迹的精华。古朴的老建筑一天天被拆除,而洋气的新大楼逐渐拔地而起。周围的人们并不因钟楼的苍老而有所不敬,它的价值就在于岁月的悠长。\n(2)寂寥·寂寞寂寥:寂静空旷,没声音。寂寞:冷清孤单。前者多形容环境,而后者多指人。例:①周庄眩目的古朴明洁、同里难再寂寥的两堂三桥,乌镇日渐名噪的乌篷船摇,还有西塘独树一帜的廊棚古弄……,都向人们描绘着一幅幅清灵雅韵的淡彩宣纸画。②有分析认为,寂寞党的流行和走红轨迹与贾君鹏回家吃饭帖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一句看似毫无意义的陈述,却引起了网友的疯狂模仿,而该句式在被大量模仿之后,也开始彰显出某种或调侃或讽刺的态度。\n(3)忧愁·忧伤忧愁:忧虑愁苦。忧伤:人的一种心理感受,是一种不快乐、不高兴的表现。“忧愁”强调愁苦,而“忧伤”主要强调伤感。例:曾经的失败,是那凄美的忧伤,让我们敞开心房,抛弃无涯的忧愁,让明媚的阳光洒进,让微笑与奋斗驱散凄凉的彷徨……\n四、词语释义①悠长:久远;漫长。②愁怨:惆怅。③彳亍:慢慢地走,走走停停。④凄婉:哀伤;(声音)悲哀而婉转。⑤颓圮:毁坏;倒塌。⑥羡艳:非常羡慕。⑦彷徨:徘徊,走来走去,不知道往哪里走好;犹豫不决。\n五、名句默写①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雨巷》)②小时候他常常羡艳//墓草做蝈蝈的家园;//如今他死了三小时,//夜明表还不曾休止。(《寂寞》)\n六、文学常识1.走近作者(1)戴望舒(1905—1950),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1929年,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杂志的编辑工作。\n1936年10月,与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等创办《新诗》月刊。抗战爆发后,在香港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起出版《耕耘》杂志。1938年春在香港主编《星岛日报·星岛》副刊。1939年和艾青主编《顶点》。1941年底香港沦陷,被日军以抗日罪名下狱。在狱中写下了《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心愿》、《等待》等诗篇。1949年6月,在北平出席了中华文学艺术工作代表大会。建国后,在新闻总署从事编译工作。1950年在北京病逝。\n(2)卞之琳(1910—2000),诗人、学者。就学期间曾师从徐志摩,深受赏识,徐志摩不仅将卞之琳的诗歌在其编辑的《诗刊》上发表,还请沈从文先生写题记。因为这段经历,卞之琳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n此外,在这一时期,卞之琳与何其芳、李广田还合出过一本名为《汉园集》的诗集,因此三人又被合称为“汉园三诗人”。以后,卞之琳担任了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职务,是莎士比亚和英诗翻译名家。主要作品有:《汉园集》《雕虫纪历》《十年诗草》《人与诗:忆旧说新山山水水》《小说片断》《莎士比亚悲剧四种》《英国诗选》等。\n2.资料链接现代诗派是在自由主义文学思潮激荡下,自觉追求“纯诗”艺术美的一个诗歌流派,得名于1932年5月施蛰存创办的《现代》杂志。这一诗派既受益于法国象征诗“纯粹诗歌”观念的影响,又与20年代以李金发为代表的初期象征诗派的诗美追求一脉相承。代表诗人戴望舒、卞之琳、施蛰存、何其芳、废名、林庚等。从诗歌内在审美机制的衍化角度来看,现代诗派的诗美建构是对初期象征诗派象征品格的继承与超越。其诗意核心是象征主义。他们善于借助感性对应物,用暗示象征的方式,在主客融会、双向同化的过程中超越客体的表象世界,传达内心各种幽微难明的个人化情意。\n七、整体预知1.《雨巷》\n2.《寂寞》\n课堂互动探究[文脉·探究]1.《雨巷》中,首尾两节都强调了“希望”,首节“希望逢着”,末尾“希望飘过”,由这两个词语可以看出诗人感情有什么变化?【提示】首节在“悠长寂寥的雨巷”中,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是因为对未来充满希望,渴望着这样一位姑娘与自己相依相伴走完寂寞的旅程;\n末节在“悠长寂寥的雨巷”中,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这是“我”在彷徨中思索,迷惘中向往的结果。“我”一方面觉得这样的姑娘不可能出现,另一方面又不愿放弃这种希望,因此是渴求与痛苦的矛盾心情的写照。此时,“我”是继续彷徨,继续渺茫的希望。\n2.《雨巷》这首诗是如何运用重叠与反复手法的?【提示】《雨巷》这首诗音调和谐,节奏舒缓。全诗七节,每节六行,每行虽然长短不一,有的一句一行,有的一句排成几行,但诗句的停顿却很有规律。诗中多处运用重叠和反复的手法,如词的重叠运用,有时在同一行诗中,如“悠长,悠长”,有时在两行诗的隔开处,如“哀怨,哀怨又彷徨”,有时在诗节的分开处,如二、三节间的“彷徨”。\n句的重叠和反复,如“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而首尾两节,除“逢着”换“飘过”外,其他语句完全相同。诗句的重叠反复,构成声音和感情的回环往复,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n3.怎样理解《寂寞》一诗理智的抒情?【提示】卞之琳认为写诗是把生活经验中那些最深沉的感受,通过艺术过程,使之结晶升华,成为艺术品。在这首诗中,卞之琳以他特有的风格,克制自己的主观抒情,只让人物、事物和细节在一种冷静的叙述中陆续出场,让事物本身呈现、演出它们自己,而这样写自有一种特殊的力量。\n诗一开始的“乡下小孩子怕寂寞,/枕头边养一只蝈蝈”,是叙述,却又写出了孩子的天真和寂寞;而结尾的“如今他死了三小时,/夜明表还不曾休止”,看似是一种客观、冷静的陈述,像一种事实报告,冷静到了极点,然而“此时无声胜有声”,它对人的心灵的冲击是如此强烈!这样不动声色的陈述,不仅加倍写出了一种人生的荒唐,也暗含了一种无声的控诉。\n4.《寂寞》是如何营造意境,表现“寂寞”这样一个主题的?【提示】一首八行的诗歌,以瞬息的速度描绘呈现了一个小人物从童年到死亡的静态而缓慢的一生,充满了感情。诗歌从孩童写起,似乎暗示着“寂寞”与生俱来。长大后,日夜操劳,夜间也不停歇,与夜明表时时为伴,依然是寂寞。最后孤零零地去了,连生时的这份慰藉也不能带走。诗歌把寂寞挖掘得如此之深。本诗选取了“蝈蝈”“墓草”“夜明表”这样几个意象,作为主人公活着和死亡的寂寞的见证和承担之物,诉说着生也寂寞、死也寂寞的生命形态,突出了这样一个主题。\n5.《雨巷》是一首含蓄的诗。人们对这首诗中的“姑娘”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姑娘”就是“我”,有人认为“姑娘”相当于“我”心中的理想,还有人认为,“姑娘”就是“姑娘”,没有其他意思。你有什么看法?【名师点拨】“姑娘”当然是有象征意义的。那么“姑娘”象征什么呢?“姑娘”的形象可以指诗人的理想。他的彷徨求索,就是为了寻找“姑娘”——理想。他追求到“姑娘”——理想了吗?“姑娘”可望而不可即,追求虽执著但“道阻且长”,“姑娘”永远“宛在水中央”。这就给抒情主人公的追求涂上了一层悲剧色彩。\n如果诗中的“我”是一位沉醉于爱情中的青年,这位“姑娘”不正是他要追求的“寤寐思服”的佳人吗?或许她的家就在巷子的尽头,或许她只是从这巷子经过,谁知道呢?读者尽可以展开想像。有时候,抒情诗中的主人公往往就是诗人自己,诗中的形象往往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或形象的补充。从这一角度说,诗人和“姑娘”是二位一体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即“我”是实实在在的我,而“姑娘”是理想的“我”,未来的“我”,或另一层面的“我”。\n6.“寂寞”历来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个主题,但它们往往写的是成年人的寂寞或隐者的寂寞,而卞之琳的这首诗却从孩童时期来写“寂寞”,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寓意?【名师点拨】诗人没有写成年人的寂寞,而是从孩童时开始写起,似乎这种古老的寂寞生来就伴随着人们。诗人写的是一种与生俱来,人们从小就“怕”,就想方设法逃避的“寂寞”。这样来理解,才能更深刻地把握诗人的立意。\n“枕头边养一只蝈蝈”,也不是像一般的诗那样仅止于表现童心,而是为了打破从小就害怕的“寂寞”;长大后在城里操劳,夜明表代替了蝈蝈,也是为了陪伴生命的寂寞;尤其是诗的结尾,不仅写出了一种人生的荒唐和不公,而且对“寂寞”的表现也到了使人暗自惊心的强烈程度。这就是“乡下小孩子”的命运,从一开始懂事起就逃避寂寞,到最后又这样回到了寂寞的怀抱。“言有尽而意无穷”,这首诗到最后留给我们的,就是这样一种天老地荒的寂寞之感。显然,在一个乡下小孩子那里,诗人寄寓了他自己对人生的感受。\n[细剖·深析][楼主]有人说《雨巷》的意境和形象就是旧诗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的扩充和“稀释”,你怎么看?[沙发]古人在诗里以丁香结本身象征愁心。《雨巷》则想象了一个如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有丁香般的忧愁,也有丁香一样的美丽和芬芳。这样就由单纯的愁心的借喻,变成了含着忧愁的美好理想的化身。这个新的形象包含了作者对美的追求,也包含了作者美好理想幻灭的痛苦。\n[板凳]诗人在《雨巷》中运用了新鲜的现代语言,来描绘这一雨中丁香般的姑娘倏忽即逝的形象,与古典诗词中套用陈词旧典不同,也与诗人早期写的其他充满旧诗词调子的作用迥异,而是表现了更多的新时代的气息。“丁香空结雨中愁”,没有“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更能唤起人们希望和幻灭的情绪。在表现时代的忧愁的领域里,这个形象是一个难得的创造。\n[三楼]在古代诗词里,雨中丁香结是以真实的生活景物来寄托诗人的感情的。《雨巷》中那个在雨中飘过的“丁香一样的姑娘”的形象,就带上了更多的诗人想象的成分。它既是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情景,又是作家驰骋艺术想象的结晶,是真实与想象相结合所产生的艺术真实的形象。\n巧用通感,丰富情趣戴望舒在《雨巷》中有意识地运用了通感手法,例如“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化视觉形象为一种听觉感受,似乎连目光也忧郁、惆怅得发出了叹息声。这样写,不仅造成一种特殊的美感,也写出了忧郁之深、忧郁之动人。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写作素材积累技法借鉴\n随堂练笔清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论宋祁的《玉楼春》时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请从通感的角度说一说“闹”字的妙处。\n1.课内素材开发卞之琳“不犯错”卞之琳写诗“喜爱淘洗,喜爱提炼,期待结晶,期待升华”。如此用心,诗作自然多精品,多滋味隽永之作,但是这种喜爱淘洗、喜爱提炼的性情,也附带产生了另两个后果:一是诗作修改多,异文多。二是弃作多,散佚多。卞先生对自我的要求高,作品不到炉火纯青,往往弃如敝屣,这种情况就造成散佚的作品远较一般作家多。素材积累\n卞之琳写诗重格律,为人也属格律一派,是少见的“不犯错”的人,即便在私生活上也是规矩谨严。这样的人自然难有轰轰烈烈的行迹,也甚少引人注意,不单如此,他还千方百计逃避别人的注意。直到晚年,还把自己看作小诗人,把自己的诗称作“小玩意儿”,而以“雕虫”命名总结自己一生所作的诗集。这在诗人中的确显得另类。因为据一般印象,诗人总是飞扬跋扈者多。这样看来,卞之琳实在是一个太不像诗人的诗人。\n[适用话题]此则材料适用于“耐住寂寞”、“沉淀自我”、“甘于淡泊”等有关话题作文中。\n2.鲜活素材速递《雨巷》与戴望舒《雨巷》大约写于1927年夏天。最初发表在1928年8月出版的《小说月报》第十九卷第八号上。戴望舒的挚友杜衡在1933年写道:说起《雨巷》,我们很不容易把叶圣陶先生的奖掖忘记的。《雨巷》写成后差不多有一年,在圣陶先生代理编辑《小说月报》的时候,望舒才忽然想把它投寄出去。圣陶先生一看到这首诗就有信来,称许他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圣陶先生的有力的推荐,使望舒得到了“雨巷”诗人的称号,一直到现在。(《望舒草·序》)\n[适用话题]这则材料可用于“识才”、“爱才”、“惜才”等有关材料话题中。\n美文佳作欣赏江南雨巷董滇宁有人说,江南的小巷是历史留给现实的入口。是啊!雨后的江南小巷是心灵的圣地,心在红尘中沾满尘埃,不能辨识来去,不妨就让这江南雨巷的烟雨旧梦浸润你已疲惫的心灵!\n轻轻地走入小巷。暮春的细雨在两旁的瓦棱上跳跃,忽而又顽皮地跳到青石板的路上,和他们在青石板上的伙伴们嬉闹着、喧哗着。踩在青石板的路上,这一刻,随着细雨,滑入历史的最深处……撑着油纸伞,血管里冲涌着莫名的悲与喜,呼吸着空气里的清新,和岁月积淀下来的味道;江南的盛世在烟雨中落下了帷幕,惟有这雨后的江南小巷,褪尽铅华,延展着世人的想象。\n空气中浸透着静谧。幽远的小巷中,我的移动和杂着雨儿们的跳动,成全了小巷的生动。小巷的两边是安然矗立着的老屋子。一幢幢灰瓦白墙的老屋子,饱受了风雨的侵袭,彰显着一种沧桑积淀后的黯然。灰白色的墙面在班驳间隐现时光的痕迹,青黑的瓦片耐不住寂寞,邀了几根闲草做伴。几间铺子半敞着门面。铺内,几人横靠着账台边的木柱,正在打盹;忙碌着的小二,手脚极为麻利地端茶递水之间,仿佛都不会激起哪怕一丝尘屑的飞扬。\n大多数的屋子已是人去楼空,一把铁锁,锁住了一屋子的寂寞春秋。透过门扉间的夹缝,瞅见一口八角的古井,井沿上残留着几片风吹落的树叶;眨眼间,似乎看见一个梳着两条小辫儿的蓝衣少女蹲在井边,手中拿着极粗的衣捶,露出一口极白的牙齿,对着这边轻轻地微笑;一阵风吹过,扫落了井沿的树叶,也带走了姑娘的影象……依然是个空落落的院落,一把生了锈的铁锁!\n雨停了。收起纸伞,听着檐下滴答的水声,由心底升腾起一种恍如隔世的落寞。风儿抚过脸颊,把雨的湿气驻留在我的眼窝。眼前的小巷变得迷蒙,心在此刻却显得尤为的澄净。一些墨绿的青苔粘在墙角,吮吸着雨露,淡漠了这多情的江南,绵绵的愁绪。抬眼望去,一只燕子飞掠而去。是否是从王谢堂前飞出的那只?可还能在这物是人非之外,辨识出你的故居吗?\n巷的尽头,是一座小石桥。扶栏上的雨滴落入水中,荡起一层层的涟漪。在繁华与颓废之间,吹箫女子的面庞有了几多的改变?碧波还聚而来的,不是那提着油纸伞的栗色长发,却是那伤心桥下的惊鸿艳影。沉浸在江南的幽幽梦幻里,抬头,眼前已是那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街市。回望小巷,雨后的它显得更为平静与安宁。\n寥落的水泡,在小巷的那头冉冉升空;街市这头袭来一阵强流,一瞬的光景,五彩的霓虹映亮整个天宇,嘈杂与躁动在这个世界中无限延伸!小巷深处隐隐透出的阑珊灯火,闪动着清亮的光芒,也足以照亮夜归人的路!一座小桥,两方天地,是两势对立下的无奈疏离,也是历史白描地书写下的自然并存!是也罢,不是也罢,小巷犹在,而雨——今年下,明年下,一千年以后,还会下。走过雨巷,别无其他,清香盈鼻……\n【赏评】这篇文章紧紧抓住了江南雨巷的幽雅、恬静、优美、古老、纯朴、生动等特点展现江南的小巷的独有的风情、特殊的韵致;体现了它的历史沧桑感。江南的小巷容易让人从现实世界回溯到历史之境中;很能让人心绪宁静,心境平和,让人暂离现实的纷繁,暂脱尘世烦扰;还能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地感受存在过的历史。文中作者用现实的嘈杂与躁动反衬江南小巷的平静与安宁,从而表现作者别样的思绪:感现实之紧张浮躁,侵扰人心;而江南小巷熨帖受伤的心灵、使人超脱于现实,让人得到慰藉。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