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第4课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知识与技能】1.经历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3的探索及证明过程.2.能应用定理3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解决相关问题.【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的过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通过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探索与创造的快乐.【教学重点】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3及应用.【教学难点】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3的证明.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回想一下,我们已经学习过哪些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方法?由此我们能否由全等的另一种方法(SSS)想到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新方法?【教学说明】学生猜测,并写出已知、求证.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已知:如图,△A′B′C′和△ABC中,AB∶A′B′=AC∶A′C′=BC∶B′C′.求证:△ABC∽△A′B′C′.【教学说明】引导学生分析、证明、归纳结论.【归纳结论】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称: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n1.教材P80例1、P81例2、例3.2.已知ABC的三边长分别为6cm,7.5cm,9cm,△DEF的一边长为4cm,当△DEF的另两边长是下列哪一组时,这两个三角形相似()A.2cm,3cm;B.4cm,5cm;C.5cm,6cm;D.6cm,7cm.答案C3.在△ABC和△A′B′C′中,已知下列条件成立,判断这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1)AB=5,AC=3,∠A=45°;A′B′=10,A′C′=6,∠A′=45°.(2)∠A=38°,∠C=97°;∠A′=38°,∠B′=45°.(3)AB=2,BC=,AC=;A′B′=,B′C′=1,A′C=.解:(1)相似,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2)相似,两角分别相等;(3)相似,三遍分别对应成比例.4.判断下图中的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解:在△ABC中,AB>BC>CA,在△DEF中,DE>EF>FD,∵DE∶AB=2.4∶4=0.6,EF∶BC=2.1∶3.5=0.6,FD∶CA=1.8∶3=0.6,∴DE∶AB=EF∶BC=FD∶CA,∴△DEF∽△ABC.5.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顶点为C,∠MCN=45°,试说明△BCM∽△ANC.解:∵△AC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45°.又∵∠MCN=45°,∠CNA=∠B+∠BCN=45°+∠BCN,\n∠MCB=∠MCN+∠NCB=45°+∠BCN.∴∠CNA=∠MCB,在△BCM和△ANC中,,∴△BCM∽△ANC.6.已知,如图,D为△ABC内一点,连接BD、AD,以BC为边在△ABC外作∠CBE=∠ABD,∠BCE=∠BAD.求证:△DBE∽△ABC.【分析】由已知条件∠ABD=∠CBE,∠DBC公用.所以∠DBE=∠ABC,要证的△DBE和△ABC,有一对角相等,要证两个三角形相似,或者再找一对角相等,或者找夹这个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从已知条件中可看到△CBE∽△ABD,这样既有相等的角,又有成比例的线段,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证明:在△CBE和△ABD中,∠CBE=∠ABD,∠BCE=∠BAD,∴△CBE∽△ABD,∴BC∶AB=BE∶BD,即BC∶BE=AB∶BD.在△DBE和△ABC中,∠CBE=∠ABD,∠DBC公用,∴∠CBE+∠DBC=∠ABD+∠DBC,∴∠DBE=∠ABC且BC∶BE=AB∶BD,∴△DBE∽△ABC.【教学说明】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随时展示自己的想法,从而得到提高.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n布置作业:教材P82“练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主要介绍了四种方法,从练习的结果来看,不是很理想,绝大部分学生对定理的应用不是很熟练,特别对于“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不能灵活运用,夹角也不能准确找到.我想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图形的认知不深,对定理的理解不透,一味死记结论,不能理解每个量所表示的含义.我想在下一阶段中应培养他们认识图形的能力,合情推理的能力,争取在这方面有所提高.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