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外国作家作品研习单元综合测试卷(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资料简介

第四单元综合测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一、现代文阅读(51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诸音调配合、对比、反衬、连续继承而波动、乃生节奏。节奏是音调的动态,对于情绪的影响更大。我们可以说,节奏是传达情绪的最直接而且最有力的媒介,因为它本身就是情绪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生理、心理方面都有一种自然节奏,起于筋肉的伸缩以及注意力的张弛。这是常态的节奏。情绪一发动,呼吸、循环种种作用受扰动,筋肉的伸缩与注意力的张弛都突然改变常态,原来常态的节奏自然亦随之改变。换句话说,每种情绪都有它的特殊节奏。人类的基本情绪大致相同,它们所引起的生理变化与节奏也自然有一个共同模型。喜则笑,哀则哭,羞则面红耳赤,惧则手足震颤,这是显而易见的。作者(音乐家或诗人)的情绪直接地流露于声音节奏,听者依适应与模仿的原则接受这声音节奏,任其浸润蔓延于身心全部,于是依部分联想全体的原则,唤起那种节奏所常伴的情绪。这两种过程——表现与接受——都不必假道于理智思考,所以声音感人如通电流。如响应声,是最直接的,最有力的。“情绪”原来含有“感动”的意思。情绪发生时生理、心理全体机构都受感动,而且每种情绪都有准备引发反应动作的准备与倾向,例如恐惧时有准备逃避的倾向,生理方面(尤其是筋肉系统)的这种动作的准备与倾向在心理学上叫作“动作趋势”,节奏引起情绪,通常先激动它的特殊的“动作趋势”。我们听声音节奏,不仅需调节注意力,而且全身筋肉与相关器官都在静听,都在准备着和听到的节奏应节合拍地动作。某种节奏激动某种“动作趋势”,即引起它所常伴着的情绪。但是节奏是抽象的,不是具体的情境,所以不能产生具体的情绪,如日常生活中的愤怒、畏惧、嫉妒、嫌恶等等,只能引起各种模糊隐约的抽象轮廓,如兴奋、颓唐、欣喜、凄恻、平息、虔敬、希冀、眷恋等等。换句话说,纯粹的声音节奏所唤起的情绪大半无对象,所以没有很明显固定的内容,它是形式化的情绪。诗于声音之外有文字意义,常由文字意义托出一个具体的情境来。因此,诗所表现的情绪是有对象的、具体的、有意义内容的,例如杜工部的《石壕吏》《新婚别》《兵车行》诸作表现的不是抽象的欣喜与平息,而是乐道安贫与自然相默契者的冲淡胸怀与怡悦情绪。我们读诗常设身处地,体物入微,分享诗人或诗中主角所表现的情绪。这种具体情绪的传染浸润,得力于纯粹的声音节奏者少,于文字意义较多。诗与声音虽同为节奏,而所用节奏不同,诗的节奏是受意义支配的,音乐的节奏是纯形式的,不带意义的;诗与音乐虽同产生情绪,而所生的情绪性质不同,一是具体的,一是抽象的,分别是很基本的、不容易消灭的。(摘编自朱光潜《诗论》)12\n材料二:诗歌节奏一般指诗歌语言的节奏。作为一种节奏,它必然包含上述两方面的因素,即一定的时间间隔和某种对立性特征的反复。它与非语言节奏的不同,主要不在一定的时间间隔这个因素上,而在某种对立性特征的反复这个因素上:它是某种对立性语音特征的反复。与其他节奏一样,在诗歌节奏的这两个因素中,一定的时间间隔是基本条件,某种对立性语音特征的反复是本质特征。就后者而言,不同语言的诗歌节奏,主要就是由不同语言的对立性语音特征的反复造成的。例如,古希腊语诗歌和罗马拉丁语诗歌利用音节的长短特征在大致相等时间间隔里的反复来造成节奏,这是“音长”节奏。这种节奏的单位——音步——由一个音组构成:音组占据一定的时间,表示形成节奏的基本条件,即一定的时间间隔;音组中音节的长和短这种对立性语音特征,则是形成节奏的本质特征。这种节奏因为这种本质特征也可以称为“长短”节奏。英语、德语、俄语等语言的诗歌,则利用音节的轻重特征在大致相等时间里的反复来造成节奏,这是“音重”节奏。同样,在这种节奏的音步中,音组表示一定的时间间隔,而音节的轻和重这种对立性特征则是节奏的本质特征。这种节奏因为这种本质特征也可以称为“轻重”节奏。一般语音学认为“语言中声音的高低轻重、长短、快慢间歇和音色造成语言的节律”。这说明,诗歌语言除了上述轻重和长短这种对立性语音特征可以造成节奏外,其他如高低和顿歇等对立性语音特征在一定时间间隔里的反复出现也可以造成节奏。因此,我们可以说:诗歌节奏一般是诗歌语言中某种对立性语音特征在一定时间间隔里的反复。(摘编自陈本益《探索汉语诗歌节奏的一个思路》)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A.声音节奏是音调配合、对比、反衬、连续继承而波动的产物,是人的生理、心理方面的自然节奏,是情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B.呼吸、循环的扰动引起的筋肉的伸缩是生理节奏,注意力的张弛是心理节奏,不同情绪会引起生理和心理常态节奏的改变。C.声音节奏引发情绪有其内在的生理反应机制,是听者接受声音节奏后,依部分联想全体的原则激动某种“动作趋势”的结果。D.所有节奏都包含着一定的时间间隔和某种对立性特征的反复这两个因素,但非声音节奏更侧重前者,声音节奏更侧重后者。【解析】 A项,声音节奏不是人的生理、心理方面的自然节奏。C项,依部分联想全体的原则激动某种“动作趋势”错,联想与激动“动作趋势”是两回事。D项,“侧重”前者或后者错,原文说声音和非声音节奏的不同不在前者而在后者。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A.不只作为动态的音调的节奏能够引起人的某种情绪,单独的静态的音调同样能引起人的某种情绪。B.诗歌除声音之外有文字意义,需要借助于理智思考。这使得它带给人的感动比音乐更直接和有力。C.有人主张诗乐一体,其实很难实现,因为诗、乐在节奏产生情绪上有共性,也有不易消除的区别。12\nD.诗歌语言的高低、顿歇等也可造成节奏,说明汉语诗歌节奏可能并非“音长”或“音重”节奏。【解析】 声音最直接和有力,所以不能说诗歌比音乐更直接和有力。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诗歌节奏的特征的一项是(3分)( C )A.包含轻重、长短、高低等对立性语音特征的反复。B.是音调的动态,能够最直接、最有力地传达情绪。C.能够引起人的欣喜、凄恻、愤怒、嫌恶等等情绪。D.与音乐节奏不同,受意义支配而非纯形式的节奏。【解析】 不能引起愤怒、嫌恶等具体的情绪。4.两则材料论证的重心和写作目的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答:①材料一侧重论证节奏对情绪的影响,目的在于探求诗歌节奏与音乐节奏的分别;②材料二侧重论证诗歌节奏的本质特征,目的是为探索汉语诗歌节奏提供理论基础。(每点2分,共4分)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答:①首先指出节奏对情绪的影响,并分析其心理机制;②接着分析节奏影响情绪的生理机制,并强调节奏引起的情绪的特点;③分析诗歌的文字意义对表现情绪的作用,进而指出诗歌节奏与音乐节奏的区别。(每点2分,共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本题共4小题,16分)(自海尔茂得知因娜拉曾经冒名借贷而使自己受到债主的威胁后)(……海尔茂猛然推开门,手里拿着一封拆开的信,站在门口)海尔茂 娜拉!娜 拉 (叫起来)啊!海尔茂 这是谁的信?你知道信里说的什么事?娜 拉 我知道。快让我走!让我出去!海尔茂 (拉住她)你上哪儿去?娜 拉 (竭力想脱身)别拉着我,托伐。海尔茂 (惊慌倒退)真有这件事?他信里的话难道是真的?不会,不会,不会是真的。娜 拉 全是真的。我只知道爱你,别的什么都不管。海尔茂 哼,别这么花言巧语的!娜 拉 (走近他一步)托伐!海尔茂 你这坏东西——干的好事情!娜 拉 让我走——你别拦着我!我做的坏事不用你担当!海尔茂 不用装腔作势给我看。(把出去的门锁上)我要你老老实实把事情招出来,不许走。你知道不知道自己干的什么事?快说!你知道吗?12\n娜 拉 (眼睛盯着他,态度越来越冷静)嗯,现在我才完全明白了。海尔茂 (走来走去)嘿!好像做了一场噩梦醒过来!这八年的功夫——我最得意、最喜欢的女人——没想到是个伪君子,是个撒谎的人——比这还坏——是个犯罪的人。真是可恶极了!哼!哼!(娜拉不作声,只用眼睛盯着他)其实我早就该知道。我早该料到这一步。你父亲的坏德行——(娜拉正要说话)少说话!你父亲的坏德行,你全都沾上了——不信宗教,不讲道德,没有责任心。当初我给他遮盖,如今遭了这么个报应!我帮你父亲都是为了你,没想到现在你这么报答我!娜 拉 不错,这么报答你。海尔茂 你把我一生幸福全都葬送了。我的前途也让你断送了。喔,想起来真可怕!现在我让一个坏蛋抓在手心里。他要我怎么样我就得怎么样,他要我干什么我就得干什么。他可以随便摆布我,我不能不依他。我这场大祸都是一个下贱女人惹出来的!娜 拉 我死了你就没事了。海尔茂 哼,少说骗人的话。你父亲从前也老有那么一大套。照你说,就是你死了,我有什么好处?一点儿好处都没有。他还是可以把事情宣布出去,人家甚至还会疑惑我是跟你串通一气的,疑惑是我出主意撺掇你干的。这些事情我都得谢谢你——结婚以来我疼了你这些年,想不到你这么报答我。现在你明白你给我惹的是什么祸吗?娜 拉 (冷静安详)我明白。海尔茂 这件事真是想不到,我简直摸不着头脑。可是咱们好歹得商量个办法。把披肩摘下来。摘下来,听见没有!我先得想个办法稳住他,这件事无论如何不能让人家知道。咱们俩,表面上照样过日子——不要改变样子,你明白不明白我的话?当然你还得在这儿住下去。可是孩子不能再交在你手里。我不敢再把他们交给你——唉,我对你说这么一句话心里真难受,因为你一向是我最心爱并且现在还——!可是现在情形已经改变了。从今以后再说不上什么幸福不幸福,只有想法子怎么挽救、怎么遮盖、怎么维持这个残破的局面——(门铃响起来,海尔茂吓了一跳)什么事?三更半夜的!难道事情发作了?难道他——娜拉,你快藏起来,只推托有病。(娜拉站着不动。海尔茂走过去开门)爱 伦 (披着衣服在门厅里)太太,您有封信。海尔茂 给我。(把信抢过来,关上门)果然是他的。你别看。我念给你听。娜 拉 快念!海尔茂 (凑着灯光)我几乎不敢看这封信。说不定咱们俩都会完蛋。也罢,反正总得看。(慌忙拆信,看了几行之后发现信里夹着一张纸,马上快活得叫起来)娜拉!(娜拉莫名其妙地瞧着他)海尔茂 娜拉!喔,别忙!让我再看一遍!不错,不错!(甲)!娜拉,(乙)!娜 拉 我呢?海尔茂 当然你也没事了,咱们俩都没事了。你看,他把借据还你了。他在信里说,这件事非常抱歉,要请你原谅,他又说他现在交了运——喔,管他还写些什么。娜拉,(丙)!现在没人能害你了。喔,娜拉,娜拉——咱们先把这害人的东西消灭了再说。让我再看看12\n——(朝着借据瞟了一眼)喔,我不想再看它,只当是做了一场梦。(把借据和柯洛克斯泰的两封信一齐都撕掉,扔在火炉里,看它们烧)好!烧掉了!他说自从24号起——喔,娜拉,这三天你一定很难过。娜 拉 这三天我真不好过。海尔茂 你心里难过,想不出好办法,只能——喔,现在别再想那可怕的事情了。我们只应该高高兴兴地多说几遍:“现在没事了,现在没事了!”听见没有,娜拉!你好像不明白。我告诉你,现在没事了。你为什么绷着脸不说话?喔,我的可怜的娜拉,我明白了,你以为我还没饶恕你。娜拉,我赌咒,我已经饶恕你了。我知道你干那件事都是因为爱我。娜 拉 这倒是实话。海尔茂 你正像做老婆的应该爱丈夫那样地爱我。只是你没有经验,用错了方法。可是难道因为你自己没主意,我就不爱你吗?我决不会。你只要一心一意依赖我,我会指点你,教导你。正因为你自己没办法,所以我格外爱你,要不然我还算什么男子汉大丈夫?刚才我觉得好像天要塌下来,心里一害怕,就说了几句不好听的话,你千万别放在心上。娜拉,我已经饶恕你了。我赌咒不再埋怨你。娜 拉 谢谢你饶恕我。(从右边走出去)6.下面对剧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A.海尔茂看了第一封信后勃然大怒,是因为发现娜拉是个伪君子,是个撒谎的人,是个犯罪的人。B.“现在我才完全明白了”表现了娜拉对海尔茂的本性完全看透了,海尔茂就是一个完全自私的人。C.海尔茂看到信后,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幸福和前途,根本没有考虑娜拉写借据是为了给他治病。D.在看到第二封信后,海尔茂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这让我们联想起《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解析】 从海尔茂后来对娜拉说“你把我一生幸福全都葬送了”这句话中可看出海尔茂勃然大怒是因为娜拉的作为给他带来的麻烦,会断送他的前途,并非是真的发现了娜拉是个伪君子或犯罪的人。而且,当他以为的威胁一旦消除后,他马上换了口气,对娜拉笑脸相向。所以,这样看来海尔茂的大怒纯粹是他自私人格使然。7.对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A.第一处,海尔茂危机当前,娜拉欲为他而死,他竟然毫不在意,只在意这样对他有没有好处,可见海尔茂有多么的自私,多么的冷酷。B.第二处,表现了海尔茂理解了娜拉的良苦用心之后,良心回归,表现对娜拉的感谢和珍爱。C.第二处,是一句插入语,更表现了海尔茂令人作呕的虚伪。他本已对娜拉恶语相向,恨她毁了自己的前程,却仍在表白娜拉“一向是他的最爱,甚至于现在还——”,话到此,实在无法再往下说才不得不打住。这句插入语实在是对海尔茂的一种讽刺。12\nD.通过这两句话,海尔茂的真实面目暴露无遗,在他道貌岸然的外表下,隐藏着的是一颗无比丑陋的灵魂。【解析】 “表现了海尔茂理解了娜拉的良苦用心之后,良心回归,表现对娜拉的感谢和珍爱”错,这表现了海尔茂的虚伪。8.请从“咱们没事了”“我没事了”中选取适合甲乙丙三处的句子,并说说选取的理由。(4分)答:甲、乙:“我没事了”。丙:“咱们没事了”。可怕的危险瞬间消失了,海尔茂自然狂喜万分,但因他自私的心理,他首先想到的一定会是自己,而从后面紧跟的那句娜拉问的“我呢?”这句话,也可看出甲乙两处应填“我没事了”。表现海尔茂很庆幸自己的解脱。而瞬间的狂喜过后,他终于想到了娜拉,没了危险他当然要表现自己做丈夫的对妻子的关爱,于是他会对娜拉说“咱们没事了”,所以丙处应填这句。9.面对海尔茂无情地指责,娜拉的反应是什么?在文中找出可印证的语句。(6分)答:娜拉在丈夫生病需要疗养而父亲有重病的情况下,冒父亲名借钱扭转危机,她本以为海尔茂会像他曾说的“常常盼望有桩危险的事情威胁你,好让我拼着命,牺牲一切去救你”那样为她解忧,但当柯洛克斯泰因为娜拉不能帮他说服海尔茂别辞退他时,他将娜拉曾经借钱的借据邮给了海尔茂以示威胁时,那个曾经叫她“小鸟儿”“小松鼠儿”的丈夫勃然大怒,骂她是犯罪的人、伪君子,是个下贱的女人,娜拉一下子“完全明白了”,“她的态度越来越冷静”,于是她说:“我死了你就没事了。”可海尔茂竟然不关心她的死活,于是她越加的冷静安详,她完全看出了丈夫海尔茂的自私虚伪,自己只不过是他的一个玩偶,她失望极了。她的话越来越少,越来越冷漠。最后仅以“谢谢你饶恕我”这句话结束他们的这场冲突,从右边走出去。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本题共4小题,16分)村 景希梅内斯①这是一个野外小村,乌黑的瓦顶上空,碧绿的田野之中,回荡着草虫和畜铃的奏鸣。蝙蝠正在四处飞舞,天使已敲响晚祷的钟声,农夫走在回家的路上,肩扛锄头、嘴里还把歌儿哼。孩童的喧闹混成一片,畜栏中的牛群哞哞不停,锅灶里飘散出微微的香气,12\n淡淡的炊烟袅袅飞升。金盘似的圆月一轮,高挂在远处的树顶,抛洒出清澈的光芒,沐浴着奇幻而清凉的村景。注:①希梅内斯(1881—1958),西班牙诗人、散文家。195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0.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A.“乌黑的瓦顶上空,碧绿的田野之中”,屋瓦是黑的,昭示岁月的沧桑;田野是碧绿的,显示出勃勃生机,预示丰收的希望。B.“农夫走在回家的路上,肩扛锄头、嘴里还把歌儿哼”,经过一天的劳作,荷锄而归,嘴里还哼着歌谣,写出农夫心情的悠然、欢畅。C.“锅灶里飘出微微的香气,淡淡的炊烟袅袅飞升”,这是一幅温馨恬然的乡村风景图,饭香微微飘出,炊烟袅袅升腾,富有诗情画意。D.“高挂在远处的树顶,抛洒出清澈的光芒”,诗人在这清冷的月色之下,油然而生一种浓浓的感伤之情。【解析】 D项,“油然而生一种浓浓的感伤之情”错误,“高挂在远处的树顶,抛洒出清澈的光芒”,这两句应该写的是如此美好的村景和恬然的乡村生活,真是令人心生羡慕,赞叹唏嘘。11.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A.这首诗的开篇直述,“这是一个野外小村”,篇末收束,“沐浴着奇幻而清凉的村景”,首尾呼应。B.“天使已敲响晚祷的钟声”是现实与想象的结合,既有庄严肃穆的氛围,又增加了全诗的浪漫主义色彩。C.诗人善于融情于景,选取多种代表乡村的事物,如蝙蝠、草虫、牛群,来抒发自己对乡村景色的喜爱。D.“金盘似的圆月一轮,高挂在远处的树顶”,将圆月比作金盘,有形有色,形象写出明月的圆润。【解析】 A项,“首尾呼应”错误,应该是诗的开篇直述,“这是一个野外小村”,而篇末又做了概括式的收束,这是“沐浴着奇幻而清凉的村景”。12.“沐浴着奇幻而清凉的村景”中的“奇幻”“清凉”如何理解?(4分)答:“奇幻”的意思是奇异变幻;“清凉”的意思是清静幽凉。“沐浴着奇幻而清凉的村景”,运用了比拟的手法,光芒沐浴着村景,小村都被月光笼罩着;在结构上总结野外小村傍晚时分迷人的景致,如乌黑的瓦顶,碧绿的田野,蝙蝠、草虫和牛群,农夫扛着锄头回家的场景,孩童的喧闹,淡淡的炊烟袅袅飞升,锅灶里飘散出微微的香气,高挂在远处的树顶金盘似的圆月,这些景致变幻多端,给人特别清静幽凉的感觉,表达了诗人对洒脱怡然的乡村生活的赞美之情。12\n13.诗歌的写景角度灵活多变,这给读者带来怎样的阅读体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答:“乌黑的瓦顶”“碧绿的田野”,诗人先通过视觉的角度描绘了典型的村庄景色;接下来述以听觉上的意象,“回荡着草虫和畜铃的奏鸣”,并且经由诗人的想象,道出“天使已敲响晚祷的钟声”;接下来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了多种足以代表着乡村的动物,蝙蝠、草虫和牛群,同时也描画了农夫经过一天的耕耘劳作扛着锄头回家的场景,“嘴里还把歌儿哼”,体现了农夫心情的舒畅,还映照着孩童的喧闹;又契入了嗅觉的感受,“淡淡的炊烟袅袅飞升”“锅灶里飘散出微微的香气”;最后从视觉的角度,比喻的修辞描绘了高挂在远处的树顶的抛洒出清澈的光芒的金盘似的圆月。整首诗描绘美好静谧奇异的村景和恬然的乡村生活,让读者从不同的感官欣赏如此景象,对洒脱怡然的乡村生活油然而生一种羡慕、赞美和向往之情。二、语言文字运用(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10分)一直觉得,南方的秋天是娴静的,温情的,和煦的,总是迈着轻盈的步子姗姗而来,仿佛是怕踩疼了一花一草一树一木,于是,轻轻地,小心翼翼地来到;南方的秋天也是多雨的,秋雨绵绵,宛若一个多愁善感的女子,眸中盛满了一池(  )的秋水,总让人有一些心疼的感觉。若说南方的秋天是一个娇弱婉约的女子,那么,__①__,刚毅坚定,如疾驰的风一样来去匆匆。北方的秋天多是晴朗的,天空是高远的,湛蓝的,蓝得诱人,而蓝天下,__②__,放眼远眺,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这(  )的秋色,恍若是被大自然这个画家泼墨染成的一般。年少时的情景依然(  )。那时,我最喜欢故乡的秋天,秋高气爽,天高云淡,明净透彻的天空,蓝得让人迷醉,那朵朵白云像要坠落一样,总有一种想伸手触摸的感觉。风吹过来,树叶一片接着一片地飘落,落在我们的肩上、头上,(  ),还有成排的大雁从头顶飞过。从北方到南方,我走过了许多山山水水,阅尽了几许飘零的秋叶纷飞。南方的秋天是单薄的,细腻的,温柔的;北方的秋天是厚重的,成熟的,雄壮的。南方的娇柔北方的旷远,一样的秋天,不一样的景象;一样的美丽,却是不一样的心情。14.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A.幽怨 斑斓 历历在目 偶尔B.幽深 斑斓 历历在目 偶然C.幽深 斑驳 历历可数 偶尔D.幽怨 斑驳 历历可数 偶然【解析】 幽怨:隐藏在内心的怨恨(多指女子的与爱情有关的)。幽深:(山水、树林、宫室等)深而幽静。语境中将秋水比喻成女子,应选“幽怨”。斑斓:灿烂多彩。斑驳: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种颜色,花花搭搭的。语境中形容秋色,应选“斑斓”12\n。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历历可数:可以清楚地一个个或一件件数出来。语境中形容年少时的情景,应选“历历在目”。偶尔:间或,有时候;属性词,偶然发生的。偶然:不经常,不是必然的。语境中指有时候,应选“偶尔”。15.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请据此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拟人修辞进行简要赏析。(4分)答:①用“娴静”“温情”描写人性格的特点的词来写南方的秋天,写出了其温暖的特点;②用“迈着轻盈的步子”“姗姗”描写人动作的词来形容南方的秋天,写出其来得晚;③用“怕踩疼”描写人心理的词来写南方的秋天,写出其秋味不浓;④用“轻轻地”“小心翼翼”描写人动作和心理的词来写南方的秋,写出南方秋天的到来使人不易察觉的特点。16.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4分)①②答:①北方的秋天则是一个粗犷豪迈的汉子__②大地的色彩也是浓郁的17.下面是高一某班班长在班会上的发言,其中四处语言表达有问题,请指出句子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①随着期末考试临近,学习任务加重,部分小组出现了随意不上体育课、延长学习时间和减少课外活动。②这样的“努力”背后带来健康隐患。为改变这种现象,促进大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我班将于2020年12月1日举办班级体育文化日活动。③本次活动围绕“智慧学习,活力青春”为主题,展现丰富多彩的体育艺术形式,不以体育竞技为主要形式。④希望同学们精心准备,积极参加。⑤也欢迎家长们前来观看指导,届时将惠赠节目单一份。第一处:序号(  )________改为________第二处:序号(  )________改为________第三处:序号(  )________改为________第四处:序号(  )________改为________答:①“活动”后加“的现象”__②“带来”改为“存在”(或删除“背后”)__③“围绕”改为“以”(或“为”改为“的”)__④“惠赠”改为“赠送”(4分,每小题1分)18.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4分)2019年6月15日,上海启动“两网融合”工作。所谓两网融合,就是把城市环卫系统和再生资源系统两大体系有效衔接、融合发展。其中,建设再生资源集散中心的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位于嘉定区马陆镇的集散中心,是上海首座全品类再生资源集散中心。运到这里的垃圾根据类别不同,会进入对应的操作间,由工作人员进行精细分类。“两网融合”工作的持续推进,将有效促进垃圾分类后的减量化和资源化。12\n答:近日上海启动“两网融合”工作,并于马陆镇建成上海首座全品类再生资源集散中心,将有效促进垃圾分类后的减量化和资源化。(时间地点“近日上海”1分,事件“启动‘两网融合’工作”1分,事件“于马陆镇……集散中心”1分,意义“将有效促进……资源化”1分。)三、写作(50分)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调查显示,大学生心目中的现当代文学大师前十位分别是:鲁迅、巴金、老舍、沈从文、钱锺书、冰心、金庸、张爱玲、郭沫若、林语堂。有十本书被列为“死活读不下去前十名排行榜”,有《红楼梦》《百年孤独》《三国演义》《追忆似水年华》《瓦尔登湖》《水浒传》《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尤利西斯》等书籍。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 本作文题仍然是新材料作文,前面两则材料是世界文豪高尔基和莎士比亚的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强调了“书籍”对人类“进步”的重要作用。“阶梯”这一喻体生动形象,富有画面感和立体感,它告诉我们,只有沿着“书籍”搭建的“阶梯”不停攀登,人类才会不断进步。莎翁的名言“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同样使用比喻,把“书籍”比作“营养品”,虽说不够形象,但接着又用假设复句,从反面强调了“书籍”的重要作用:“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大地没有阳光,就是一片黑暗;鸟儿没有翅膀,就不会展翅飞翔。生活如果是一片黑暗,就看不到光明和希望;智慧的鸟儿如果没有想象做翅膀,那就失去了翱翔天空的力量。总之,“阶梯”也好,“营养品”也罢,都是说人类要想前进,要想生活,要想富有智慧,就都离不开“书籍”的营养,两则名言都是从正面强调“书籍”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后边两则材料都是调查所得的结论。第一则是“大学生心目中的”“前十位”“现当代文学大师”,粗看好像觉得现在的“大学生”“读书”还真多,能知道这么多“现当代文学大师”,可仔细一想,这些“现当代文学大师”都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代表性作家,他们的作品,都是中学课本里面的必读课文,我们的“大学生”们,只是从课本里认识了这些大师,至于是否真正研读过他们的作品,那倒还是一个未知数。另外,“现当代文学大师”12\n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这些大师,不仅有现代的,还有当代的;不仅包括中国的,还有外国的。更何况自从西方现代派文学问世以来,世界文学就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时代,一时间流派纷呈,大师云集,名家辈出,许多享誉世界的顶级作家,更是受到了人们的普遍肯定,他们的名字如雷贯耳,他们的影响遍及全球。而我们的“大学生”们,却仅仅从课本上了解了一些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代表性作家,根本就不了解课本之外那个异彩纷呈的大千世界。这就是调查所得的结论,也就是我们面临的严峻现实。第二则材料调查的是“死活读不下去”的世界名著,从“死活读不下去”这种轻蔑的称呼中,就可见名著被冷落到何种程度。仔细一看,中国的四大名著竟然都赫然在列、榜上有名,并且个个中枪、无一幸免,这就奇怪了,早有公论的“四大名著”,今天竟然“死活读不下去”,而其他像《百年孤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类举世公认的文学名著竟然也在劫难逃,这就不能不让人感到困惑,我们今天的人究竟是怎么了?上面这两则材料,用调查数据显示了我们阅读“书籍”的现状,与前面的两则名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读了上面的材料,你难道能没有感触和思考?既然有感触和思考,那么有哪些感触?又有怎样的思考?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现实,你思考了哪些问题,比如有着泱泱五千年文明的伟大民族,为何竟然对“书籍”这般冷漠?比如用来陶冶情操、净化灵魂的文学名著竟遭人鄙弃,那我们的灵魂将去何处栖息?比如这个浮躁逐利的社会缺乏文学的滋养浸润,那它将向何处而去?比如现代人究竟热衷于什么,他们为什么不去读书,到底有哪些客观原因?比如“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有哪些主观的因素使我们不能平静下来安心读书?这些问题大家都可以思考,但最好是围绕其中的一两个问题去想深想透,想清楚了,有条理地把自己的思考写出来就行了。这个题目涉及文化传承的问题,古典的书籍读不下去,现当代的作品又只是走马观花,这样浮光掠影地阅读“书籍”,那我们的文化将怎样传承?从学生个人成长的角度看,缺少名著的熏陶,不养“浩然之气”,这样的教育只能把他们培养成“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些立意都能紧扣“立德树人”的总体目标。大家只要审清了题目,就这个材料来说,还应该是有许多话要说的。【佳作展示】摒弃浮华,泛舟墨海陈建军世事纷纭,沧溟万里,所有的事物将会随风消散,而书籍却是可以永久地承载文化传奇的载体。午后的悠长时光,随手翻开一本或厚或薄的书,只伴着那缕缕淡淡的书香,泛舟墨海,轻叹流年,只觉得岁月也豁然开朗。读胡塞尼的《灿烂千阳》,体味战争带给阿富汗女子的无尽痛苦;读余秋雨的《千年一叹》,感受文明在战火与平和中的碰撞;读史学典籍,体验历代王朝更替的繁华与沧桑。翻开一页页书卷,有始皇帝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有霍骠骑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有嵇康的广陵一绝,有李白仰天大笑,有张旭的笔走龙蛇,还有赵匡胤的斧声烛影……书中所记录所描绘的一切,都是经岁月磨砺出的精华,他们熠熠生辉,给我们的灵魂注入了甘露。但是“爱书如命”12\n的时代似乎已经过去,能够静下心来读书的人已越来越少,或是因为课业的负担,或是因为工作的繁重,总之,书香已被烟酒味取代,书中所蕴含的意义也逐渐被浮华埋葬。曾有人统计了书籍“死活读不下去的前十名排行榜”,四大名著赫然在列,这不能不使人震惊,《红楼梦》里的黛玉葬花,隐含对那个时代的控诉;《三国演义》里的乱世倾轧,尔虞我诈,千古随风荡;《水浒传》里的兄弟义气,梁山好汉们的悲剧结局,亦是对专制王权的强烈抨击;《西游记》里的妖魔神怪、“八十一难”,都是对人生百味的折射。他们所传达的,是民族的根源。与其说是“死活读不下去”,倒不如说是“不想读下去”。仓促的发展,浮躁的人心,从前车马邮件都慢的日子已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开始贪恋电子产品的便捷,开始在快节奏的生活里奔走,可我们似乎忘了,物质的满足,并不是满足,一个人只有心灵满足才是真正的满足,而能提供心灵满足的只有书籍。幸而我们及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国学的弘扬与文化的栽培,使得更多人重新拾起书本,伴着书香,泛舟墨海,浮华变得平淡,心灵也变得宁静。纸上牵挂,笔下挣扎,诗里蒹葭,词里佛刹,书籍所蕴,韵味悠长。喜爱读书的人,总是会站在所处时代的前端放眼观,山峦聚,雾霭散,长空浩荡,明月未眠,心中自有篇章如潘江陆海,沧澜阔水,下笔如春蚕食叶,细雨过檐。【点评】 物价暴涨,GDP飙升,火车越来越快,房子越来越空,在这个快捷高效的时代,大家都在为生活奔波,匆匆忙忙、身心疲惫的人们再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读书,浮躁的心灵再也盛放不下一部名著,这是历史的进步,还是时代的悲哀?如蓝江水,欲燃红花,落霞孤鹜,白云人家,还有多少人去伫立凝望,还有多少人去忆念牵挂?物质的丰富和欲望的满足并不能消解灵魂的饥渴,请停一停前行的脚步吧,抬起头来,望一望那个看守我们心灵的月亮!沏一杯清茶,点一盏孤灯,打开书卷,与古人促膝相拥,这样,我们的灵魂或许会得到些许安宁。12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