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第一单元植物1.我们知道的植物【教材简析】本课是一年级上册《植物》单元的第1课,也是科学学习的起始课,让学生领略科学的魅力,产生学习兴趣,从而引发对植物、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本课的学习立足于学生对植物的原有认识,学习活动主要包括四个:1.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2.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3.讨论塑料花是不是植物;4.种一棵植物。通过这四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帮助学生认识植物是有生命的。种植一棵植物既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让学生持久地投身于观察、研究植物的活动中,又为后续的讨论积累实证。【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课,对植物的认识主要来自于图书、家庭、幼儿园或对周围环境的下意识观察。在幼儿园里接触和认识植物的时候,也会接触到植物根、茎、叶这些词汇。所以,他们对植物的认识已经很丰富,只是比较粗浅和零碎,他们很可能不能准确地认识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是生长变化的等本质特征。从能力上看,一年级学生不能够完成系统的科学观察;动手操作能力不强,在种植活动中可能需要教师更多关注;识字量不足,在记录时更适合用画图的形式;团队合作意识较弱,自我控制力不强,学习习惯、表达能力、倾听习惯等都需要培养。他们首次尝试长期科学观察,持久地投身于观察、研究植物的活动,需要教师的关注与重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科学探究目标]1.将植物和塑料花进行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2.能尝试种植一棵植物,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科学态度目标]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产生认识植物的浓厚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知道植物可以美化环境,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教学重难点】[重点]能识别植物,并能说出一些常见植物的名称及简单描述其特征。[难点]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种植一棵植物并持续观察记录。【教学准备】[教师]班级记录表、塑料花每组一盆、大蒜、绿萝枝条、绿豆、向日葵籽等。[小组]每组带一盆植物用于美化教室并在课上观察(提前与班主任沟通)、学习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1分钟)导入:小朋友们,我们在美丽的环境里生活、学习、成长,我们周围绿树成荫,五彩斑斓。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提问: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是什么?(预设:植物)二、探索:初步认识植物(预设14分钟)1.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提问:小朋友们,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植物呢?你能介绍一下它们吗?预设:学生根据之前的生活经验举例说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名称:桂花树、小草、太阳花、桃树、苹果树、青菜、萝卜……教师在“班级记录表上”边记录学生提到的植物名称或图画,边引导学生描述他们见过的植物是什么样的。12\n追问:在哪里看到的?它长什么样?你能描述一下吗?谁能补充一下?课外书中介绍的这种植物生长在哪里?2.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过渡:大自然中有各种各样的植物,这些植物把大自然装点得可真美呀!看,这里有一张图片,漂亮吗?提问:小朋友们,你能找到大图中哪些是植物吗?用铅笔把植物圈出来。挑战大家的眼力,谁观察得更仔细,找得更多。分享的时候你可以跟大家说说:我圈出了哪些植物?它们长什么样?它们长在哪里?提问:谁来说说你找到的植物?老师先来举个例子,用笔圈出“小草”:我找到了小草,它的叶子有绿色也有黄色的,它长在土里。预设1:给学生笔,让学生上来圈,介绍植物。预设2:水中也有植物、石头缝里也有。提问:这些植物都有什么共同点?(预设:会开花、有叶子)(板书记录)提问:石头上的蝴蝶,它是植物吗?为什么?(预设:不是,蝴蝶会飞,而植物不会动)(板书:不会动)三、研讨:进一步认识植物——塑料花是植物吗(预设15分钟)[材料准备:小组的植物,每组一盆塑料花,教师一盆塑料红掌]1.提问:老师这一盆红掌是植物吗?(预设:不是植物,因为它是塑料花)2.提问:塑料花是植物吗?老师给每组都准备了一盆,把它和自己带来的植物放一起比较,仔细观察,可以用眼睛看一看,用鼻子闻一闻,还可以用手轻轻摸一摸,再来说说塑料花是或不是植物的理由。预设1:植物需要浇水,会长高,叶子有的颜色深,有的颜色浅,要种在土里。预设2:植物也可以种在水里,但要经常换水,不然会臭的。(提示这种方法叫水培)预设3:植物用手折,枝条容易折断;用手捏,有水出来,它是活的。(渗透要爱护植物)预设4:植物叶子闻起来没什么气味,花闻起来有点香,塑料花闻起来是塑料的气味。(板书记录)老师:小朋友们真厉害,找到这么多证据来说明塑料花不是植物。四、拓展:种一棵植物(预设10分钟)[材料准备:大蒜、绿萝枝条、绿豆、向日葵籽等]1.种植方式。过渡: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可以种植的植物:大蒜、绿萝枝条、绿豆、向日葵籽。(边展示边介绍)提问:说一说这些植物的种植方法有哪些?预设:绿豆、向日葵籽可以种在土里,大蒜、绿萝可以养在水里,也可以种在土里。介绍:种植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种在土里,叫土培;还有一种是种在水里,叫水培。一般植物的种子适合种植在土里,像大蒜、绿萝等可以种植在土里,也可以种植在水里。2.种植植物。现在每组组长上来领植物。(每组一袋大蒜、绿萝枝条、绿豆、向日葵籽,每人一种)小结:植物种完之后,观察它的生长变化并及时通过画图或拍照的形式记录在活动手册中。一棵植物的生长要经历漫长的过程,记得每天细心照顾、仔细观察。当然,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植物,我们也可以观察、尝试种植其他的植物。【教学后记】12\n2.观察一棵植物【教材简析】通过对第1课的学习,学生初步认识到植物是有生命的,并能简单说出植物会生长,需要水和阳光等。本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观察一棵植物,深化对植物外形特征的认识,重点指向茎、叶等营养器官,并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植物是生物”的概念。聚焦板块,学生将在教室内观察一棵植物。教师要对观察方法进行指导,让学生明白,在观察时除了用眼看之外,还可以用手摸、用鼻闻等。探索板块,学生需要从整体到局部来观察一棵植物,并对植物外形进行观察和描述,引导学生在交流时能使用“茎”、“叶”等科学的语言。同时,学生用画图的方法来真实、客观地描述和记录植物,可以提高观察能力。研讨板块:可以在“探索”的过程中穿插开展,一边观察一边研讨,也可以在全部观察活动结束后集中研讨,还可以分小组研讨后再集中讨论。学生会对植物的特征有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拓展板块,可以丰富学生对植物的认识,巩固科学观察的方法。【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对身边的植物有一定的了解,对植物的观察方式主要停留在“看”上。本课以观察、描述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观察方法的细致指导,使学生能充分运用眼、手、鼻等多种感官从整体到局部进行观察。本节课是初次接触科学绘画,因此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告诉学生科学绘画与艺术绘画不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植物具有茎、叶等结构。[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2.在教师引导下,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3.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科学态度目标]1.对常见植物的外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2.能认真观察、认真记录。[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植物是有生命的,要爱护植物。【教学重难点】[重点]植物具有茎、叶等结构;[难点]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画一棵植物的简图;【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植物。[小组]植物、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菊花1盆]1.教师展示1盆菊花,放在展示台上。提问:在座的小植物学家们,谁认识这种植物?(预设:菊花)2.展示几幅菊花盛开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问:我对菊花不太了解,你们能告诉我,你在哪里见到过菊花呢?你知道有关菊花的哪些小知识呢?3.小结:原来你们知道这么多关于菊花的信息,真厉害!今天我们就来好好地观察它。二、探索:观察一棵植物(预设20分钟)12\n(一)整体观察植物。1.提问:你能看到菊花有哪些结构呢?(预设:叶、杆子……)2.讲述:在科学上,我们将像杆子这样的结构称为“茎”,请跟我一起念。3.提问:一棵菊花有茎和叶,还有什么?(预设:根)4.提问:根在哪里?谁看到了呢?(预设:在土壤里面,现在看不到)5.讲述:大家都想看吗?那我现在将它拔起来给你们看看吧!(预设:不行,菊花拔出来会死的)6.讲述:对啊,你们说得很对,它离开土壤会失去生命的。我上次移植菊花的时候,拍了照片,大家来看看根长什么样吧。7.小结、过渡:菊花有根、茎、叶的结构。各位小植物学家们,想近距离观察它的茎和叶吗?(二)观察植物的茎和叶。[材料准备:每个小组1盆菊花]1.提问:我们除了能用眼睛观察,还可以用什么来观察?(预设:手、鼻子)2.提问:用手怎么来观察呢?(预设:可以用手摸)3.讲述、提问:不是所有东西都可以摸,要老师说的才能摸。摸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预设:要轻轻摸,用力的话会伤害植物)4.讲述、提问:是的,说得很好。植物有生命,我们要轻轻摸。那用鼻子怎么来观察?需要注意什么呢?(预设:可以闻一闻气味、注意安全)5.讲述:跟刚才用手摸一样,不是所有东西都能轻易去闻,要听老师的指示。6.讲述:大家可以观察颜色、形状、软硬、气味等,但是千万不能用嘴巴尝。叶的形状和生长的位置要仔细看,还可以数一数茎的数量,估测一下它有多高。7.学生分组观察菊花。(三)画一棵植物。1.讲述:相信各位小植物学家们刚才都观察到了更多菊花的特征。现在我想给大家一个新的挑战,将一棵菊花画下来,有信心完成吗?2.将活动手册翻到第2页,请学生将日期书写完整。对照真实的植物,教师示范画植物的顺序、方法,强调科学记录要真实、客观。3.指导学生边观察边记录。鼓励学生继续观察,将茎画得更像一点、叶画得更像一点。三、研讨:交流评价(预设12分钟)1.请几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图画,结合图画,请学生说一说观察到的茎和叶是怎样的,鼓励学生用科学的语言来描述更多特征和发现。2.请在座的小植物学家们来评判画得像不像,哪里还可以改进。3.给2~3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对自己的记录进行修改、完善。四、拓展(预设5分钟)1.我还有一个小挑战,你们敢接受吗?(展示图片:一棵大树。)2.提问:如果你要去观察一棵大树,该怎么做呢?3.引导:先整体再局部。树有多大、有多高(和谁去比一比)、茎有多粗(抱一抱)、叶是什么样的(和菊花的比一比)、大树上有没有小动物。(展示图片:一棵树的远景、近景,茎、叶等的特写。)小结:今天各位小植物学家们表现得都很棒,对菊花有了更多的认识,也掌握了观察的方法。大家课后可以找一棵大树,仔细观察,画一画你观察到的大树是怎样的。【教学后记】12\n3.观察叶【教材简析】《观察叶》这节课是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第3课。通过前面2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判断哪些是植物并种植了自己的植物,还对植物进行了观察,知道植物有茎、叶等结构。本节课要用科学方法研究各种各样的叶,描述叶的特点,用画图的形式记录叶。聚焦板块,通过认识多种树叶激发学生观察叶的兴趣。探索板块,主要是通过学生观察各种各样的叶,了解叶的结构,发现叶的特点并用科学的词语描述叶的特点。同时通过出示一根长有叶芽、嫩叶、老叶、黄叶的枝条,展示叶生长、发育、衰老的生命过程,指向植物的叶是有生命的,最后学生用画图的方式描述和记录叶的结构。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叶的特点进行总结归纳,并了解到叶是在不断变化的,叶是有生命的。拓展板块,通过欣赏叶画作品激发学生制作叶画的兴趣,了解叶画制作的方法,课后完成叶画作品。【学情分析】叶,学生非常熟悉,对叶的结构、外形也有一定的认识,通过观察学生也能描述出叶的很多特点,并且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但是都比较的零散。同时,一年级学生刚入学不到三个星期,很多科学素养和行为习惯还没有养成,例如:认真倾听他人的回答,实验开始、结束的时间把握,实验结束要马上整理好材料等,这些科学习惯都需要在平时的课堂中慢慢渗透,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叶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征。2.知道植物的叶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感官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2.通过观察、比较各种各样的叶,认识到植物的叶具有相同和不同之处。[科学态度目标]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植物的叶表现出探究兴趣。2.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植物是有生命的,是大自然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观察能描述叶的外部特征。[难点]在教师引导下能遵守课堂常规,同时通过比较不同的叶,建立起叶具有相同的结构,但又存在形状、大小、颜色等差异的认识。【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银杏叶、枫树叶、柳树叶、桑树叶、一盆绿萝。[小组]银杏叶、枫树叶、柳树叶、桑树叶、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多媒体PPT]1.教师引导:秋天到了,在校园里发现有很多的落叶。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吧!(PPT出示4种树和叶子)2.提问:这些叶都有什么特点呢?(预设:银杏叶像一把小扇子,槭树叶像手掌)3.揭示课题:看来我们班的小朋友都是小小植物学家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观察叶。(板书:观察叶)二、探索:各种各样的叶(预设25分钟)12\n[材料准备:每组4种树叶、一盆绿萝、学生活动手册](一)观察各种各样的叶。1.教师拿出叶片,提问:老师已经把刚才的4种叶子带到了课堂上,你们想观察它们吗?那怎么来观察呢?(预设:想,可以用眼看)2.师总结方法:看来小朋友们都是观察小能手,我们可以用以下方法:(1)用眼看,看一看树叶的颜色、形状和大小。(2)用手摸,摸一摸叶子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3)用鼻子闻,闻一闻叶子的气味。老师给大家的叶子都非常安全,但是如果去室外观察可不能随意去闻。(边说边演示)3.教师观察前提示:小朋友们,观察时可以轮流观察,有了发现可以小声地说给小组同学听,但不能影响到其他小组,让我们做一个安静的观察小能手。4.学生观察叶。5.交流:谁先来说说你都发现了什么?仔细听,他的发现和你的一样吗?说过的可不能重复?我们可以这样来介绍:我观察的是1号银杏叶,它是……6.猜树叶游戏: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个个都是观察小能手。下面我们一起玩一个猜叶子小游戏,老师来描述叶子,你来猜。猜出来的小朋友,用手势告诉我是第几种。(二)观察同一种植物的叶。1.教师出示不同大小、颜色的绿萝叶照片,提问:老师这里还有几片叶子,你觉得它们来自同一株植物吗?说说判断的理由?(预设生:是绿萝叶,形状一样)2.教师拿出绿萝,总结:其实这些叶是老师从这盆绿萝上修剪下来的。绿萝叶会从叶芽长成嫩叶,从嫩叶长成老叶,老叶最后还会枯萎死亡。它也和我们人类一样是有生命的。3.提问:我们的绿萝叶有这样的生命过程,其他的叶也有这样的生命过程吗?4.教师出示其他几种叶的变化过程。总结:是的,小朋友们平时也观察得很仔细,发现了在我们周围不易发现的细节。(三)画一片叶。1.教师引导:小朋友,这么多漂亮的树叶,我们把它们画下来吧。2.教师拿出一片叶,把叶子贴在黑板上,指导学生边观察边画。3.请小朋友们拿出活动手册翻到第3页,先写上日期,然后边观察边画。4.展示自己画的叶子,伙伴间互相点评。三、研讨:叶有什么特点(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多媒体PPT]1.学生反馈交流:叶有什么特点?2.提问:叶会发生什么变化?四、拓展:做叶画(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多媒体]1.教师播放叶画,和学生一起欣赏叶画。2.讲解叶画制作过程。3.学生回家完成叶画作品。【教学后记】12\n4.这是谁的叶【教材简析】本课是一年级上册《植物》单元的第4课,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初步了解不同植物的叶,具备了在仔细观察后能从叶的大小、形状、颜色等方面进行描述的能力。本课将让学生在观察、认识一些常见叶的特征后,知道叶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并能说出校园里常见植物的叶的特征,再根据植物叶的一些特征去寻找、判断它来自哪一种植物。聚焦板块,通过观察五种不同的树叶,激发兴趣,聚焦每种叶子各自的特征。探索板块,通过找一找活动,明确任务和要求,激发学生探究叶的兴趣,产生到植物生长的环境中观察植物的兴趣,培养良好的科学习惯。研讨板块,通过实地观察,知道植物及其对应叶的特征,认识到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特征,感受身边植物的多样性,了解周围常见的植物及生长环境,并对观察植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情分析】通过上节课对叶的观察,学生已经熟悉植物的叶,能够使用各种方法观察叶的不同特征,感受每种植物的叶是不同的,能够用画图的方法将每片叶的特征记录下来。从教学组织形式上来说,组织一年级的学生在室外学习科学,一定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小孩子容易兴奋,他们难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是学生第一次到室外开展科学活动,教师要将学生分好小组,明确任务,限定区域,并强调谁都不能跑到别的地方去,然后进行记录、指导等组织管理活动,帮助学生有序地、有效地开展活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特征。2.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叶具有的特征。[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和描述一片叶的特征。2.能用简单的图画描述叶的外部特征。3.根据叶的特征到校园中寻找它们是哪一种植物的叶。[科学态度目标]1.对常见植物的特征表现出探究的兴趣。2.产生到植物生长的环境中观察植物的兴趣。3.提高到室外开展活动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习惯。[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完成任务并表达。【教学重难点】[重点]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特征。[难点]根据叶的特征到校园中寻找它们是哪一种植物的叶。【教学准备】[学生]学生活动手册、小板夹、松树叶、银杏叶、小叶黄杨叶、香樟叶、枫树叶(根据校内植物选择替代品)等。[教师]班级记录表、课件。【教学过程】一、聚焦:叶的特征(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五种校园中常见的树叶:黄杨的叶、紫荆的叶、梧桐的叶、松树的叶和蔷薇的叶,也可换成校园中其他熟悉的常见叶,如香樟的叶,银杏的叶等]上一节课,我们发现了叶的秘密。小朋友们对叶子充满了兴趣,甚至还捡了不少掉落的叶子。今天老师就把它们带到了科学教室,让我们一起请出这些树叶宝宝吧!提问:这些叶子都一样吗?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呢?(预设:叶的形状、大小、颜色、气味等12\n不一样)2.我们可以根据叶的哪些特征来认识它们呢?(预设:看形状、看边缘等)二、猜测:说说这是谁的叶(预设10分钟)1.秋天到了,叶子掉了。你们知道这些树叶宝宝的妈妈是谁呢?你是怎么知道的?(揭示课题:这是谁的叶)(预设1:学生能够说出植物名称,也能描述叶的特征)学生回答每种树叶的大小、颜色、形状等特征,聚焦特征。(预设2:学生说不出植物名称,教师可以适当引导,这片叶子还有什么特征)2.提问:除了用眼睛看,我们还能用什么感觉器官观察树叶宝宝呢?(预设:用鼻子闻气味、用手摸粗糙度)3.教师小结:不同植物的叶,特征都不一样。校园里的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每种叶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征。三、探索:到校园里去找一找(预设20分钟)活动一:画叶。1.活动要求:这些植物都长在校园中,我们就去找一找这是谁的叶。2.请小朋友们用画图的方法,先画出你想帮忙的树叶宝宝的样子,然后拿着它去寻找叶妈妈吧。3.学生在活动手册上画一画树叶宝宝。提问:你觉得要想很准确地找到叶子,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预设:叶片的边缘、叶脉等)。4.活动:比一比谁能表现出更多叶的信息。两人小组先商量好准备找哪两片叶,再将叶子画在记录表上,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在记录过程中不断强化对叶的特征的理解,感受每片叶的不同点)活动二:讨论外出注意事项。1.提问:我们要到校园中寻找叶对应的植物,怎样才能找到呢?(预设:根据每片叶的特征,按照叶的样子寻找)提问:如果只有某一个特征一致,能不能判断找对了?小结:要反复比较,先找到主要特征,再看其他特征。2.提问:外出活动时,你觉得需要注意什么问题?(预设:注意安全、不摘树叶、不随意抓小动物,不去有危险的地方,要做好记录等)。教师总结:安全很重要!第一,远离危险的地方,遇到动物不擅自触碰;第二,老师会划定范围,到操场以后分组活动,每组同学在一起观察,遇到问题随时举手告诉老师;第三,爱惜植物,每片叶都是有生命的,不摘叶子;最后,找到了要及时记录。回来之后交流、汇报,你是根据叶的什么特征找到植物的?你在哪里找到的?活动三:在校园里寻找植物。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四、研讨交流(预设5分钟)1.你们找到对应的植物了吗?是根据叶的什么特征找到的?在哪里找到的?追问:校园其他的地方还有吗?(预设:食堂旁、操场上、花坛里……)2.这些植物喜欢生活在那里,有它们需要的哪些环境因素呢?(预设:阳光、水、土壤等)老师要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在寻找过程当中的经历,介绍自己是如何根据叶的特征找到植物的。小结:校园里的叶真是多种多样啊,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教学后记】12\n5.植物是“活”的吗【教材简析】《植物是“活”的吗》的核心概念是植物是有生命的,结合自己种植过程中的发现,收集证据证明植物是有生命的,这是本单元的核心目标。《植物是“活”的吗》是本单元的第5课,通过第1课到第4课的学习,学生积累了一些观察、描述的方法,对于植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本课主要通过“观察我们种植的植物”和“展示我们的观察记录”两项活动,在教师指导下再次观察,对记录表的回顾,一年级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启发,归纳出植物是“活”的证据。聚焦板块,通过认识多种动植物,学生进行观察,从而激发对“植物是否是‘活’的”这一问题思考的兴趣。探索板块,主要是通过学生自我展示种植植物的记录单活动,发现植物的生长情况,知道植物生长过程有一定的规律。通过探索活动,学生会发现,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茎和叶等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都在展示植物的生命特征。研讨板块,学生可以通过植物间的相互比较,认识到植物是有生命的,教师要帮助学生整理,并结合学生研讨形成植物是“活”的理由和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学情分析】在生活中,每个孩子都接触过植物,通过一个多月的种植也和植物建立了亲密的关系,并且对如何进行科学的观察、描述,也有了新的认识。但是一年级的学生表达能力还是比较欠缺,对于植物是一个生命体的认识也比较零散、粗浅,需要教师帮助他们进行系统的回顾和梳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能说出植物需要水分、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2.知道植物是有生命的,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比较植物的特征及其变化。2.通过收集证据证明植物是“活”的。[科学态度目标]1.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2.培养学生认识和研究植物的兴趣。3.珍爱生命,爱护身边的植物。[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初步了解“植物的生命”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难点】[重点]植物是有生命的,需要水分、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难点]证明植物是“活”的。【教学准备】[学生]学生种养的植物一盆,植物种植情况记录单一份。[教师]植物生长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PPT]1.出示动物吃东西、喝水、运动、生长、晒太阳等动图。提问:看看这是什么?一起说:(预设:常见小猫,小兔等,可以让学生齐声说,一起说是一年级小朋友喜欢的表达方式,可以让课堂快速消除陌生感)2.思考图片的相同点。提问:这些动物是“活”的吗?说说你的想法。(预设:体现动物需要水、需要食物、能够运动、会生长等特点,让学生明白这些特点是证明动物是“活”的基本证据)12\n3.一起来看看我们刚刚学过的植物。提问:这是大蒜、菊花、樟树等叶的变化。这一单元我们学习的植物是“活”的吗?4.揭示课题:植物是“活”的吗。(板书)二、探索:植物是“活”的(预设10分钟)[材料准备:播放学生植物照片,植物观察记录单]1.今天我们都带来了自己种植的植物,让我们欣赏一下大家种植的植物吧。(预设:展示学生种植情况,是对于学生前期植物种植的一种肯定,可以让学生获得认同,同时与其他同学的植物进行差异比较,进而进行更细微的观察)2.提问:这株植物养得真好,是哪个小朋友的,拿上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植物。(预设:这是一次引导学生如何介绍自己植物的示范,为待会儿的小组内介绍植物做铺垫)3.追问:你的植物叫什么?这么多天你的植物有了什么变化?你有照片或图画证明你说的是真的吗?介绍每一周的变化情况。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20分钟)[材料准备:学生各自种植的植物,PPT,记录单]1.提问:现在让我们像这个同学一样在小组内向其他成员轻声地介绍一下你的植物变化情况,模仿一下植物的变化情况,展示一下你的记录单,说说你的植物都发生了什么变化,想想哪些可以证明植物是“活”的,音乐响起,我们把植物放在一边,人坐端正,开始交流。2.讨论:学生讨论,让同桌之间进行植物的介绍,说说自己植物的变化。3.个别交流:教师提示哪些可以证明植物是“活”的,提倡动手模仿。4.哪组同学先来和我们说说你们的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可以证明植物是“活”的。其他同学眼睛看向他,仔细听,如果有不一样的变化,可以举手提问或补充。5.老师发现有些同学的植物养得特别好,老师想知道你们是怎么照顾植物的呢?(预设:通过一个月的种植,有些长得较好,有些长得稍差些,让学生意识到植物还需要阳光、水分、土壤、施肥等,体现关爱植物生命)6.继续种植植物,接着植物会怎么样?(预设:一个单元的植物种植就要结束了,我们只看到了它发芽、长叶等基本现象,让学生展望未来,接着植物还会开花、结果等,增加学生持续种植植物的动力,进一步认识植物的生命)7.老师也帮大家收集了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PPT出示):课件出示春、夏、秋、冬的植物图片.提问: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你看到了什么?追问:这个能证明植物是“活”的吗?8.老师把我们的想法做成了卡片,让我们回顾一个月的种植情况,我们在四人小组内讨论一下,把能证明植物是“活”的卡片找出来,如果你们小组的证据没有在卡片上,可以自己画上去或者举手让老师帮你们写上去。音乐响起时,我们一起交流。讨论:(四人小组活动,提供配有图片和文字的卡片放在上面,如果同意了,可以来取走这张卡片)四、拓展:塑料花是“活”的吗?(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科学任务卡,胡萝卜种植视频]1.提问:塑料花是“活”的吗?(预设:通过塑料花的非生命特征,来反面证明植物是有生命的)2.现在我们已经找到了许多证据了,让我们根据证据卡片,打开活动手册,把认为植物是“活”的理由圈出来或者写上去。【教学后记】12\n6.校园里的植物【教材简析】在前5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过运用看、摸、闻等方法去观察,先整体再局部地认识了植物以及植物的叶、茎等结构,并通过种养植物等活动知道植物会生长,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和阳光等,进而认识到植物是“活”的,是有生命的。在本课中,学生将综合运用在前面几课中学习的观察方法,再次走出教室,观察、记录和认识校园里的植物,这也是对本单元的整体回顾。走出教室,学生将运用在前几课中学习的观察和记录方法,观察、记录和认识校园植物的特征、名称、生长地点,发现室内观察之外的新信息,进一步了解植物的生存需要,再次感受“植物是有生命的”并强化共识,增强爱护植物、不伤害植物的意识。聚焦板块,通过出示一幅校园中的植物的照片,提问学生认识这个植物吗;教师适时介绍植物名称,梳理各部分特征及生存环境,形成初步的“班级记录表”,激发学生到校园中探究植物的兴趣。探索板块,教师先引导学生讨论去观察和认识植物前应该做的准备和相关注意事项。带领学生出去观察时,对事先确定的一株植物一起进行观察,再次明确观察和记录方法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开展观察记录。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学生安全,并答疑解惑。研讨板块,观察、记录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有序地回到教室,学生分享观察及记录的结果,通过研讨活动,了解相关植物的名称、特点及生存环境。此时需要教师辅以追问和引导。【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前几课中已经学习过观察和记录方法,本课再次走出教室进行活动,学生观察、记录和认识校园植物的名称、生长地点及特征,学生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但是,记录能力以及对植物的特征认识的不足,让学生会有无从下手的情况。所以需要老师积极引导观察,讲解名称和特征,同时指导学生如何用画图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特征。【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在实地观察中,发现校园里生长着不同的植物,它们有各自的名称和特征。2.再一次感受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生长在自然环境中。[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实地观察,认识校园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2.在教师指导下,能用图画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3.在教师指导下,能从对植物的观察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科学态度目标]1.学会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2.产生认识植物的兴趣,养成珍爱生命、爱护植物的意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人类与植物共同生存在地球上,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2.植物可以美化人类的生活环境。【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校园常见植物,并能知道其名称及特征。[难点]用自己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一种植物。【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师课前需要先对校园里的植物进行观察,弄清校园里植物的名称及生活习性,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制作植物名牌,辅助学生观察。(注:选择几个地点进行课堂观察,更多的可以留到课后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小组]铅笔、橡皮、放大镜、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一、聚焦:激发兴趣、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课件,校园中植物的照片]12\n1.出示校园中一种常见的植物(之前课堂观察过的一种植物)。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这种植物吗?它叫什么?在校园的哪里见过?(预设:根据之前几节课的观察,学生认识了这个植物,并且可以说出大概的生活地点)2.多角度图片展示,包括树冠、茎、叶等结构。提问:这个植物是什么样子的呢?(预设:植物的树冠怎么样、叶怎么样、茎怎么样等。)3.通过学生描述,初步形成班级记录表,从而启发学生在之后的活动中应该观察什么,怎么描述。4.讲述:校园中除了这种植物外,还有很多不同的植物,大家想去校园中观察一下吗?揭示课题:校园里的植物(板书)二、探索:观察校园里的植物(预设25分钟)[材料准备:放大镜、铅笔、橡皮、学生活动手册、教师手机(拍照)]1.外出观察活动前讨论。(1)外出活动的工具。提问:为了到校园中认识了解更多的不同的植物,出去前,我们要做些准备,我们需要带哪些工具帮助我们观察记录呢?(预设:放大镜、铅笔、橡皮、学生活动手册)(2)外出活动的方法。提问:那出去后,如何对一株植物进行观察呢?我们有哪些观察方法?(预设: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手摸、用鼻子闻、借助放大镜观察)(3)外出活动的注意事项。提问:走出教室,除了要认真观察植物之外,我们还要注意其他什么问题吗?(预设:教师引导:①小组活动,不乱跑;②注意安全,防受伤;③举手示意,提问题;④爱护植物,不乱拔;⑤活动手册,要记好;⑥听到铃声,快集合)提问:用什么方法记录呢?(预设:画简图,要求及时记录,实事求是,注意统计)2.外出观察活动。(1)教师指导,集体观察。教师带学生到事先确定好的一株植物前,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观察。提问:我们现在确定观察这株植物,请你们说说看,我们怎么进行观察,观察什么,它长在哪里,如何去记录?(预设:教师引导介绍:先远远地看,描述整株植物的轮廓,简单地画下来,再走近看一看,观察其他你能观察到的地方,并做好画图记录)(2)分组活动,教师巡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安全区域内自主选择植物进行观察,尽量不同小组间观察不同的植物,从而发现校园植物具有多样性。同时教师巡视指导,解决个别学生的提问,并拍摄各组观察的植物的照片,以备研讨时辅助交流。三、研讨:交流我们观察的植物(预设8分钟)[材料准备:照片、学生活动手册]1.观察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有序地回到教室,并组织进行交流。提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植物?长在校园中的哪个地方?这个植物有什么特征?我们可以这样来汇报:我观察的植物叫……,它生活在……,它的特征是……(预设: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画下来的植物,介绍植物的名称并描述相关植物的特点及生存环境;同时教师展示之前拍下的植物图片,以辅助学生交流)2.小结:校园中不同的地点长着不同的植物,它们有着各自的特点和名称,植物是有生命的,我们要爱护植物。四、拓展:观察活动中的新发现(预设2分钟)[材料准备:课件]提问:在观察和记录过程中,同学们有什么新的发现吗?有什么新的问题吗?(预设:很多植物不知道名字,怎么办)小结:如果在课后有兴趣的小朋友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还可以继续观察,有问题可以及时找老师解决,保持这一份探索的兴趣,你会有更多的收获!12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