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选择性必修上《兼爱》课堂达标训练

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选择性必修上《兼爱》课堂达标训练

选择性必修上《兼爱》课堂达标训练

  • 2022-08-08 13:00:05
  • 6页
  • 19.44 KB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兼爱》课堂达标一、基础训练1.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治乱者何独不然B.故不孝不慈亡C.恶得不禁恶而劝爱D.故天下兼相爱则治【答案】B解析:“亡”同“无”。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攻:治疗B.君之不慈臣慈:慈爱C.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恶:怎么D.不可以不劝爱人者劝:劝说【答案】D解析:“劝”的意思是“鼓励”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必知乱之所自起B.虽父之不慈子C.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D.故大夫之相乱家【答案】C解析:C项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的;其他三项都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左右欲刃相如A.故亏兄而自利B.故贼人以利其身C.必知乱之所自起D.虽父之不慈子【答案】B解析:例句和B项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A项中“亏”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损失;C项中“乱”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混乱;D项中“慈”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慈爱。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B.必知疾之所自起疾风知劲草C.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国与国不相攻D.治乱者何独不然其声呜呜然【答案】A解析:A项中的“治”都是动词,治理;B项中第一个“疾”是名词,疾病;第二个“疾”是形容词,急剧而猛烈;C项中“攻”是动词,第个解释为“治疗”,第二个解释为“攻伐”;D项中的“然”,第一个是代词,这样;第二个为形容词词尾,……的样子。6.翻译下面的句子。(1)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2)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3)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答案】(1)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职务的人,必须知道祸乱从哪里产生,才能对它进行治理。(2)儿子爱自己而不爱父亲,因而使父亲受损失而自己获益。(3)看待父亲、兄长和君上像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孝的事呢?(4)所以圣人既然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职务的人,怎么能不禁止相互仇恨而鼓励相爱呢?6.文化常识:判断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正误.(1).墨子思想的核心是“兼爱”,墨子认为爱人当不分亲疏贵贱,爱无等差,这样才能避免混乱,从而实现天下太平。()(2).孟子、苟子、墨子、韩非子都继承了儒家学派的传统,是战国时期重要的思想家。()(3).《墨子》是墨家学派的著作汇总。原有七十一篇,现仅存五十三篇。一部分作品反映了墨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言行,另一部分为后期墨家哲学、逻辑和科学方面的论著。()【答案】(2).X墨子是墨家学派的代表,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二、课外延伸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下面问题。    子墨子言曰:“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  “是故古者圣王之为政也,言曰:‘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是以国之富贵人闻之,皆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富贵也,今上举义不辟贫贱,然则我不可不为义。’亲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亲也,今上举义不辟疏,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近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近也,今上举义不避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远者闻之,亦退而谋曰:‘我始以远为无恃,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逮至远鄙郊外之臣、门庭庶子、国中之众、四鄙之萌人闻之,皆竞为义。是其故何也?曰: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术也。譬之富者有高墙深宫,宫墙既立,谨上为凿一门。有盗人入,阖其自入而求之,盗其无自出。是其故何也?则上得要也。”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曰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敞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授之政,其谋得;文王举天泰颠于置罔之中,授之政,西土服。故当是时,虽在于厚禄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施,虽在农与工肆之人,莫不竟劝而尚意。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故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则由得士也。(选自《墨子·尚贤上》,有删改)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B.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C.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D.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答案】C“列德”和“尚贤”对举,由“而”字连接,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D两项。“高予之爵”和“重予之禄”为对称结构,故应在“高“重”之前断开,据此排除B项。故选C。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亲者,指与君主关系亲密的人:近者,指在左右侍奉君主的人;远者,指关系疏远、不在君主身边的人。B.国,指诸侯国;郊,指都城外百里以内的地方;远鄙,指远方边邑;四鄙之萌人,指生活在边境的百姓.C.九州,古代中国划分的九个大区,历来说法不一,有《禹贡》九州、《尔雅》九州、《周礼》九州等,后用作中国的代称。D.爵位,周代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均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各诸侯国内亦置卿、大夫、土等。【答案】B“国,指诸侯国”错,“国”指国都。9.下列有关选文内容的分析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墨子认为,对国家的贤良之士要“富之,贵之,敬之,誉之”,这样以后,才能吸引更多的贤良之士参与国家的管理。B.墨子所说的“贤良之士”即“国之善射御之士”,墨子希望通过“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等手段来发掘人才.C.墨子指出了富贵者、亲者、近者、远者等人不得不为义的情形,突出了君主“尚贤事能”的重要影响及意义。D.墨子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运用了一连串的类比,如文章第二段以修墙筑门作比,生动阐明了治理国家的有效方法。【答案】B“贤良之士”并非指“国之善射御之士”,而是指“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2)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答案】(1)把这三种东西授予贤能的人,并不是因为他有才德而赏赐他,而是希望他做事能成功(2)所以,贤士是用来担任宰相的属官的。【解析】(1)举,拿、把。三者,指上文提到的高爵、厚禄以及政令决定:权。为,因为。(2)所以,用来……的。辅相,宰相。承嗣,即丞司,属官。4.第三段中,墨子举“尧”“禹”“汤”等人的例子是为了论证什么?(3分)【答案】墨子举这些人的例子是为了论证如果任用有德才的士人,就可以建立名声、成就功业。【解析】解答本题,需要结合本段开头墨子提出的观点,以及举例之后墨子的总结。本段开头墨子说,“故古者圣王之为政……断予之令”,即圣王任用有德才的人不受身份限制;列举事例之后墨子提出“故得士则谋不困……则由得士也”,即总结前面事例中圣王任用有德才士人的益处【参考译文】墨子说:“比如想要增加这个国家擅长射箭、驾车的人,一定要使他们富足,使他们显贵,尊敬他们,赞誉他们,这样以后,国家中擅长射箭驾车的人就可以得到增加了。何况贤能的人又具有敦厚的德行,善辩的言谈,广博的学识呢,这本来就是国家的珍宝和社稷的良佐,也一定要使他们富足,使他们显贵,尊敬他们,赞誉他们,这样以后,国家的贤能之士也就可以得到增加了。所以古代的圣王治理国政,说道:“行为不合乎道义的人就不让他富有,行为不合乎道义的人就不让他尊贵,行为不合乎道义的人就不与他亲密,行为不合乎道义的人就不与他接近。”因此,国家中富裕而显贵的人听到这话,都回来商量说:“先前我们所凭借的是富贵,如今君主提拔行为合乎道义的人不避开贫贱的人,那么我们不可不做合乎道义的事。”与君主关系亲密的人听到这话,也回来商量说:“起初我们所凭借的是与君主的亲密关系,如今君主提拔行为合乎道义的人不避开关系疏远的人,那么我们不可不做合乎道义的事。”在君主身边的人听到这话,也回来商量说:“起初我们所凭借的是在君主身边,如今君主提拔行为合乎道义的人不避开不在身边的人,那么我们不可不做合乎道义的事。”远离君主的人听到这话,也回来商量说:“我们先前因为远离君主而无所凭借,如今君主提拔行为合乎道义的人不避开不在身边的人,那么我们不可不做合乎道义的事。”等到边邑郊外的臣子,宫中的宿卫之官,国都中的一般人,四方边地的人听到了,都争先做合乎道义的事。这是什么原因呢?墨子说:君主用来役使臣下的,只有一种东西;臣下借以待奉君主的,只有一种途径。就好像富足的人家,有高墙和很大的屋子,墙修完了,仅在墙上开一扇门,有盗贼进入,关闭他进来的门再子找他,盗贼就无从出去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就是因为君主抓住了关键。所以古代圣王处理政事,按德行排列位次,崇尚贤能的人。即使是农田和工坊中的人,只要有能力就提拔他。给予他很高的爵位,给子他很多的体禄,任用他来做事情,给他决断的权力。就是说:如果爵位不高,那么百姓就不敬重他;如果俸禄不多,那么百姓就不会信任他;如果在施行政令时没有决断权,那么百姓就不会畏惧他。把这三种东西授子贤能的人,并不是因为他有才德而赏赐他,而是希望他做事能成功。所以在那个时候,按德行来排列位次,按官级担任职务,按照功劳来决定赏赐,衡量功绩而分发俸禄。因此,官员并不会永远富贵,百姓也不会一直贫贱。有能力就提拔他,没有能力就罢免他。出以公心,抛开私怨,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古时候尧在服泽的北边提拔了舜,把政事交给他,天下太平;大禹在阴方之中提拔了伯益,把政事交给他,九州统一;商汤在厨房里提拔了伊尹,把政事交给他,他的治国谋略得以施行;周文王在渔猎者中提拔了闳夭和泰颠,把政事交给他们,西方的人臣服。所以在那个时候,即使是有优厚俸禄和尊贵地位的大臣,也没有不谨慎警惕施政的;即使是农田与工坊中的人,也没有不竞相劝勉而崇尚德行的。所以,贤士是用来担任宰相的属官的。因此得到了士的辅佐,谋划国事就不会陷入困境,身体就不会劳累,功成名就,美善彰显而丑恶杜绝,这是得到了贤士的缘故啊。”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