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学之道》课件41张

首页 > 高中 > 语文 > 《大学之道》课件41张

《大学之道》课件41张

  • 2022-08-03 13:00:02
  • 41页
  • 12.33 MB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古代文人眼中的理想社会:1.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2.陶渊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3.范仲淹:政通人和,百废俱兴4.孙中山:天下为公东南大学香港大学厦门大学河南大学在中国许多高等学府的校训都出自《大学》,你知道下列校训是哪所学校吗?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05课《大学之道》1.理解课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2.了解《礼记》的有关知识,理解并把握《大学之道》的要旨。3.把握本文中的“三纲”“八目”,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学习目标温故知新四书五经六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乐经》《礼记》《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据传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等所作,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文化常识《礼记》《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四卷四十九篇,主要内容是先秦的礼制。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中不仅阐述了精湛的学术思想,而且展示了一种纯熟、凝练而又文采绚烂的文学语言。文化常识《礼记》文化常识《大学》《礼记》不仅阐述了精湛的学术思想,而且展示了一种纯熟、凝练而又文采绚烂的文学语言。《礼记》中记载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及思想学说,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行教养,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戴圣,西汉官员、学者,西汉今文礼学“小戴学”的开创者。生卒年不详,字次君,世称小戴,西汉梁(郡治在令河南商丘)人。戴圣一生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与叔父戴德俱学《礼》于后苍,二人合称为“大小戴”。宣帝时立为博士,参与石渠阁论议,任九江太守,编成《小戴礼记》即今本《礼记》。儒家基本经典之一。相传为曾子作,近代许多学者认为是秦汉之际儒家作品。原为《礼记》中的一篇。到了唐代,韩愈、李翱从维护儒家的所谓“道统”出发,十分推崇这篇文章,把它和《论语》、《孟子》相提并论。到了宋代,程颢、程颐更是竭力推崇这篇文章,南宋朱熹把它与《论语》、《孟子》、《中庸》合称为“四书”。《大学》介绍《大学》一文不长,仅有两千余字,全面总结了先秦儒家关于道德修养、道德作用及其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是先秦、秦汉儒家学说的总括性著作,是儒家人生教育的道德纲领,也是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政治纲领。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汝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曾子杀猪曾子的妻子要去市集,儿子哭闹着要跟着去。曾妻便哄儿子说:“你就留在家里玩,等我回来后,我就杀猪给你吃。”当妻子从集市回来,看见曾子准备杀猪。妻子连忙阻止说:“我只是跟孩子说着玩的。”曾子说:“不能跟小孩子开玩笑。孩子年纪幼小,不懂知识,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听从父母的教导。今天你欺骗他,就等于教他学你那样骗人。母亲欺骗自己的孩子,孩子就不会相信自己的母亲。”于是,曾子杀了那头猪,并煮了猪肉给孩子吃。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耳。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遂烹彘也。大家就用“曾子杀猪教子”来表示人应该言而有信,诚信待人,尤其是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要说到做到,给孩子树立诚信的榜样;父母是孩子的对待这个世界的启蒙老师。父母的言行对子女将来的成长起很大的作用,所以作为家长在孩子面前要处处以身作则,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文化常识1.了解曾子曾子(前505年-前435年),姒姓,曾氏,名参,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人。春秋末年思想家,儒家大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其父曾点,字皙,七十二贤之一,与子曾参同师孔子。倡导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撰写《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周考王六年去世,享年七十一岁。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后世尊为“宗圣”,成为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仅次于“复圣”颜渊。中国风3.了解曾子思想·修齐治平曾子著作《大学》,开宗明义提出了三纲(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构成了一套完整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政治哲学体系。·人为贵《曾子·大孝》说:“天之所生,地之所养,人为大矣。”认为人是天地间最伟大的,“天地之性为贵”(《孝经》)。荀子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思想,认为人不是顺应自然,屈从于自然,而是能动的改造自然。发现并重视人的作用,这是儒家思想的精华。文化常识理解标题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题目为什么叫“大学之道”大学与小学有什么不同?“大学”与“小学”“大学”二字在古代指“大人之学”,即伦理、政治、哲学等方面的学问。(大人:德行高尚、志趣高远的人)“小学”主要教授学生“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基本礼节和文化基础知识(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大学》只有两千一百多字,课文节选的两段是开篇部分,只占全文篇幅十分之一左右,但是《大学》的总纲,后世学者常用“三纲八目”来概括。释题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小学1.博学。2.“大学”是大人之学。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大学之道,指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则。大学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是儒学经典开篇的第一句。《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后宋代人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与、、合称为“四书”。《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之道”指的是:、、、的根本原则。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理解标题初步感知课文1.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初步了解文章大意2.划出难以理解的字词句,与同桌思考探究。第一段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动词,彰明明:形容词,美好的亲:亲近。一说“亲”当作“新”,即去旧立新、去恶向善。止:达到至善: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好的德行,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使自己达到善的最高境界。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知:知道止:达到的“至善”境界定:志向坚定不移静:心不妄动安:性情安和虑:思虑精祥得:处事合宜知道要达到的“至善”境界,则志向坚定不移,志向坚定才能心不妄动,心不妄动才能性情安和,性情安和才能思虑精详,思虑精详才能处事合宜。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近:动词,接近万物都有本有末,凡事都有始有终,知道事物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大学的宗旨了。大学之道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纲目标止定静安虑得步骤近道先后本末终始明德新民至善美好的德行使天下人去旧更新达到善的最高境界1.大学之道(宗旨)是什么?为什么先要明确目标呢?第二段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彰明美好的德行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齐:使……整齐有序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修:修养要想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正:端正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诚:使……真诚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获得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获得知识。致知在格物。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获得知识的办法在于探究事物的原理。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知至: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推究事物的原理之后就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充分认识了外物之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庶人:平民百姓壹是:一概,一律本:根本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一律都要把修养品性作为根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探究事物原理获得知识使心意诚实端正内心修养自身整治家庭治理国家使天下归于太平2.欲明明德于天下,应该怎么做呢?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方法齐家治国平天下目的八目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纲止定静安虑得步骤目标大学之道人生进修阶梯内修外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课堂小结《大学之道》通过“三纲”明确了为人修身的根本宗旨,并以“修身”为核心,指出具体步骤。进一步指出修身的步骤,即“八目”。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得知,在长期占据中国封建统治思想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乃文人志士之所向往,个人、家族、民族、国家、天下联系密切。结合“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你觉得“大学之道”是讲修身的学问还是传道?请谈谈你的看法。我认为“大学之道”是讲修身的学问。“明德”相当于《道德经》中的上德,也就是最上等、最高明之德,甚至可以说是接近、等同于道的德,而“明明德”的第一个“明”,以及“亲民”可以这样理解,假如把“大学”只视为修身之学,那第一个“明”就是探索明了,而“亲民”是对自身的要求。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大学之道在探索、掌握明德,并要去亲近民众,把这些事都做到最好是修身的最高境界。我认为“大学之道”是指传道。“大学”不只是修身的学问,其根本精神在传道,“明明德”的第一个“明”可以理解为揭示、昭示,而“亲民”是让“明德”去亲近民众。这句话就应该理解为“大学之道”在于揭示明德,让其昭示天下,让“明德”去亲近民众,使民众都能了解掌握它。“平天下”就是让明德昭示于天下,使民众都掌握明德,人人都成为圣贤,那天下自然太平。古之君子,举大事,必慎其终始。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是故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以求处情。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是故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中的名言警句感悟论证特点1.论证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先提出表明宗旨的“三纲”,然后提出实现“三纲”的具体步骤,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2.运用排比、顶真的修辞手法手法,文章气势更强,意义联系更加紧密,论证力强。3.句式整齐,节奏分明,增强了语势,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随堂练习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大学之道不以其道得之B.在止于至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C.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D.欲治其国者其皆出于此乎【答案】B【解析】A项,助词,的;代词,它们。C项,介词,把;连词,表修饰。D项,代词,他的;副词,表推测,大概。B项,均为介词,在。故选B。随堂练习一、选择题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彰明B.知止而后有定知:知道C.定而后能静静:心不妄动D.安而后能虑虑:忧虑【答案】D【解析】D项,句意: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可见,“虑”,意思是“思虑周详”。故选D。随堂练习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先正其心A.见贤思齐焉B.在明明德C.自贼者也D.先诚其意【答案】D【解析】A项,“见贤思齐焉”中“贤”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贤能的人;B项,“在明明德”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这句话中第一个“明”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发扬、彰显;C项,“自贼者也”中“贼”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伤害;D项,“先诚其意”句式结构和例句一致,二者用法也一致,“诚”在这里是使动用法,使……诚。故选D。随堂练习二、根据提示默写相关句子。(1)《大学之道》中,阐明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大学之道》中点明获得知识的途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大学之道》中,写儒家以修、齐、治、平层层推进,由己及人,达到天下太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2)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3)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4)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课文着重阐述了提高个人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治国平天下之间的重要关系。中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修己以安百姓”。B.课文提出的人生观要求注重个人修养,怀抱积极的奋斗目标,这一修养和要求与儒家的关于“入世与出世”的观点是相悖的。C.朱熹把“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称为“大学之纲领”,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称为“大学之条目”,简称“三纲八目”。D.本文虽然充满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却有重要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论述,如提出的“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就认知到事物发展的先和后。答案:B解析:课文中提出的人生观与儒家思想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基本上是儒家人生观的进一步扩展,且这一修养和要求是以儒家的道德观为主要内涵的。.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B.“庠序”都是学校,其中,商代叫庠,周代叫序;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是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C.“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是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教育的必读书和科举取士的初级教科书。南宋朱熹撰写了《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由此而来。D.周朝时期,周天子分给诸侯的地方,叫作“国”;诸侯封给大夫的地方,叫作“家”,也就是“采邑”;而周天子的辖区一般叫“天下”。答案:B解析:“商代叫庠,周代叫序”顺序颠倒了,商代叫序,周代叫庠。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宽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请记住:文化修养是一个人无形的名片,它虽然不能装进口袋里,却能够展现在脸庞上,流淌在语言间,体现在行动中。你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无不透露出你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雅的人生境界。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