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大学之道大学之道﹃礼记﹄《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程子:“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孔颖达《礼记正义》:“此《大学》之篇,论学成之事,能治其国,章明其德于天下。”孙中山:中国政治哲学谓其最有系统之学,无论外国任何政治哲学家都未见过,都未说出,为中国独有之宝贝。《大学之道》强调“修身为本”,提纲挈领地论说“三纲”“八目”的体系。“三纲”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学习时要结合《大学》中的相关论述,理解“三纲”“八目”的具体所指及其内部关联。【学习提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注释】大学:在古代有两种含义——“博学”;与“小学”相对的“大人之学”。古代儿童八岁上小学,主要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之类的文化课和基本的礼节。十五岁后可进入大学,开始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郑玄《三礼目录》:“名为《大学》者,以其记博学可以为政也。”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德:第一个“明”是动词,彰显、发扬之意。“明德”即美好的德行。亲民:亲近爱抚民众。止于至善: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三项,即宋代儒家们所说的大学“三纲”。故止至善之于明德亲民也,犹之规矩之于方圆也,尺度之于长短也,权衡之于轻重也。故方圆而(如果)不止于规矩,爽(违背,差错)其则矣;长短而不止于尺度,乖其剂矣;轻重而不止于权衡,失其准矣;明明德亲民而不止于至善,亡其本矣。故止于至善以亲民,而明其明德,是之谓大人之学。——王阳明《亲民堂记》止于至善亲民明明德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注释】定:志向坚定。静:心不妄动。安:性情安和。虑:思虑精详。得:处事合宜。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尊敬老人)而民兴孝,上长长(敬重长辈)而民兴弟(“悌”),上恤孤而民不倍(通“背”,背离、背叛,背弃信义),是以君子有絜xié矩之道(模范作用)也。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推行教化)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长辈对晚辈的爱)者,所以使众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关键)如此。《诗》云:“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合家相亲和睦),而后可以教国人。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对于)其所亲爱而辟(偏见)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同情怜悯)而辟焉,之其所敖惰(傲慢,懈怠)而辟焉。故好(喜欢)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大)。”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zhì(愤怒),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偏好),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慊,满足)。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家中独处)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遮遮掩掩、躲避),掩其不善而著(彰显)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严峻)乎!”富润(装饰)屋,德润身,心广体胖pán(心胸宽广,身体舒适),故君子必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思考:你如何理解“格物致知”?学习知识,提高认识,不至于陷入愚昧、偏执,从而避免盲目性;而掌握知识、提高认识能力,就要研究事物,以防止被他人之说误导。认知活动对于修身养性的精神、心理过程和治理社会与国家的实践活动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思考:“三纲”“八目”是怎样的关系?八目明明德于天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三纲八目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民众),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舍本逐末),争民施夺(民众互相争斗,抢夺财富)。【课后作业】1.背诵本文。2.梳理本文的重点文言知识。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