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B6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作业1—小学语文《父爱之舟》活动设计

首页 > 小学 > 语文 > B6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作业1—小学语文《父爱之舟》活动设计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B6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作业1—活动设计要求:提交一份运用技术手段支持学生展示与交流分享的活动设计,包括活动主题与目标、对象分析、活动过程、所用的技术工具,以及技术工具使用的目的。《父爱之舟》活动设计一、主题《父爱之舟》是吴冠中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的父亲已经去世,对他深深的思念只能依托于梦中相见。文章以梦为境,追忆了早年“我”与父亲住旅店、逛庙会以及父亲送我上学、考学等生活琐事,表达出对父亲深深的感激与怀念之情。文章虽然篇幅较长,但随着作者的娓娓道来,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品尝到吴冠中先生早年生活的酸甜苦辣。如果说父爱是这篇文章的内核,那么一个个鲜活的场景便让这“父爱”丰富而立体地呈现在读者眼前,显得更加有血有肉了。细细品读这些场景,我们透过事情本身的“辛酸”和“甜蜜”,触摸到的是细腻而深沉的爱。二、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认“茧、栈、”等12个生字,会写“蚕、考、疼”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朦胧、枇杷、疙瘩、膜拜、纸屑。  2.阅读和理解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培养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1.感受父子情深,体会深切的父爱。  2.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三、对象分析小学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能够在学习中勤于思考、乐于探究,所以提取作者和父亲在一起的生活场景是比较容易的。但文章所选取的都是些看似平淡无奇的小事,学生体会父爱的伟大与深沉存在一定困难。因此,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结合资料和文本理解句子含义,体会深切的父爱,感受浓浓的亲情。本班学生喜欢学习语文,学习积极性较高。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能够比较顺利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够适应多媒体教学环境,适应信息技术手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切实掌握学生的特点,清楚地知道学生的优势和不足,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引领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发展。 四、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1)课件播放歌曲《父亲》的MP4视频,学生跟唱。(2)展示与交流分享:父亲让我最感动的一件事。2、导入新课(1)今天就让我们学习散文《父爱之舟》,齐读课题。(2)介绍作者吴冠中,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1919年生于江苏省宜兴县一个乡村教师家庭。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黄山松》等。(3)课件播放吴冠中的绘画作品,学生欣赏。提问:你发现这些作品有什么共同点?(都有小船、水道、房子……描写的是江南水乡。) 6(二)交流预学,检查字词  1、指导书写:考、疼、席、暑四个生字。  2、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渔船报考教训心疼席子庙会彩排糖果抽象 启迪毕业寄宿师范路费轮换领略意境磨灭(三)初读课文,理清场景  1、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在我的梦中出现了哪些难忘的画面?试着给它们加个小标题。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引导。  卖茧子;住客栈;送“我”考学;看庙会;背“我”上学;铺床被;在船里食宿;缝补棉被。  3、这一个个画面,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有活动,这就是——场景。总结概括场景的方法。  阅读相关段落,抓住关键词句,联系整段内容进行简要概括。  (四)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1、学生浏览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的开头和结尾分别写了什么?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2)整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全班展示与交流分享,教师利用PPT课件补充和指导:  开头写“是昨夜梦中的经历”,结尾写“醒来,枕边一片湿”,这样写属于首尾呼应;本文是按照倒叙的方法叙述的。  3、思考文章可以分为哪几部分?小组内讨论,概括段意。  4、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利用PPT课件补充和指导:  第一部分(1)以梦境开始,引入往事的回忆。  第二部分(2~9)以小舟为线索,写了父亲对“我”满满的爱。  第三部分(10)以梦结尾,首尾呼应,表现出作者对父亲深深的爱意。  65、作者为什么要以梦境的形式回忆往事。  这些场景能进入梦乡,说明这些往事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这样的写法更容易表现父爱的真挚和深沉,能更好地表达主题,也更容易组织情节。  (五)聚焦场景,体会父爱小组合作学习:选择两三处印象深刻的场景,把感触最深的语句画出来,并做简单批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学生印象深刻的场景可能是两年一度的庙会、小渔船上、背“我”上学、送“我”入学的场景。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重点交流以下两个场景,其余场景的体会依据学情简要处理。1、置身庙会中的场景(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对“我”的爱?学生结合文中语句谈理解。(2)教师补充当时的社会背景材料。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农村地区,丰年都吃不饱饭,穿不暖衣,荒年就得卖儿卖女。中原地区多次爆发大饥荒,饿死的人不计其数,逃荒的农民上百万。(3)学生结合资料谈理解。教师采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是小冠中,爸爸带你参加两年一度的庙会,你是什么感受?(4)朗读中感受父爱。你们能把自己的感受用朗读表现出来吗?读出印象最深、感受最深的地方。随机提问:通过朗读想表达什么?听朗读听出了什么?2、凑钱上学的场景(1)学生自读,从哪些语句中可以感受到父亲对“我”的爱?预设:学生比较容易结合“愿意把钱都花在我身上”、“替我铺好床”等句子体会父爱。在交流中,进一步引导学生结合“6家里粜稻、卖猪……”以及“平时节省到极点”等词句来感受。(2)出示家庭背景材料。吴冠中是家中长子。母亲生过九个孩子,成群的兄弟姐妹日渐长大,生活越来越困难。母亲常年患病,要不断服汤药。父亲不仅要上班,还要种田、养桑贴补家用。(3)结合资料,说说自己有什么新的感受?(4)交流理解“新滋味”,解决学生认知难点。 为什么“我”感到“十分心酸”?“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指的是什么?(5)这是“我”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也是“我”逐渐成熟的标志,带着这样的情感,再来读一读这几句话。(六)揭示写法,迁移运用(1)小结写法:这篇文章选取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但这些琐碎的小事中蕴含着父亲对儿子深切的爱,这种写法叫作“以小见大”。(2)小贴士:一是所选素材小事件、小片段、小镜头和生活细节等必须是最典型、最能突出主题的;二是要找准小中的大,挖掘其蕴含的深刻意义。(3)小练笔:请同学们试着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描写母亲的一个片断。展示与交流分享:学生完成练笔后,找几名学生利用展台展出并朗读,全班交流分享。(七)拓展材料,升华情感1、理解课题“父爱之舟”。作者为什么以“父爱之舟”为题呢?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解。2、拓展阅读:配乐朗诵《孩子啊,我是多么爱你》(八)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62.推荐课外阅读篇目《背影》《父子情》《地震中的父与子》。五、所用的技术工具1、PowerPoint课件。2、电子白板、展台。3、MP4教学视频、歌曲《父亲》的MP4视频。4、MP3课文朗读音频、《孩子啊,我是多么爱你》配乐朗诵音频。六、技术工具使用的目的1、利用歌曲《父亲》的教学视频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展示与交流分享做好铺垫。2、利用MP3音频导学生朗读,让学生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利用《孩子啊,我是多么爱你》配乐朗诵音频拓展材料,升华情感。3、利用PPT课件展示思考问题,指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重点词句。 4、PPT里清晰简洁的内容,让教师的演讲思路更具有条理性;让学生更直观、方便、清晰地理解课文内容。利用PPT课件演示是一种新的视听学习手段。5、利用电子白板和展台支持全班学生展示与交流分享,操作方便,界面清晰,效果很好。6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