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5.1 乘方 第2课时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导学案

首页 > 初中 > 数学 > 1.5.1 乘方 第2课时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导学案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1.5.1乘方第2课时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一、新课导入1.课题导入:在2+32×(-6)这个式子中,存在着哪些运算?这些运算如何进行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及运算顺序.(2)过程与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并在运算过程中合理使用运算律.(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数的感觉,提高学生正确运算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灵活性,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3.学习重、难点:重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难点:混合运算中符号的确定.二、分层学习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第43页例4前的内容.(2)自学时间:5分钟.\n(3)自学要求:认真看课本中例3的计算步骤,弄清每步做什么,怎么做的.(4)自学参考提纲:①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中,运算顺序是:a.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b.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c.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②想一想:a.2÷(-2)与2÷-2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b.2÷(2×3)与2÷2×3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a.前者先算括号的减法再算除法,后者先除再减.b.前者先算括号里的乘法再算除法,后者先算除法后算乘法.③在小组内交流例3的运算除把握好运算顺序外,还应注意些什么?符号,去括号时符号的改变.2.自学:同学们可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是否熟悉了混合运算顺序,是否知道例题的每步计算依据.②差异指导:对个别运算顺序掌握不够的学生进行跟踪指导.(2)生助生:学生相互帮助解决一些疑难问题.4.强化:(1)解题要领: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个别背记和集中背诵)(2)练习:\n①(-1)10×2+(-2)3÷4②(-5)3-3×(-)4③×(-)×÷④(-10)4+[(-4)2-(3+32)×2]解:①0;②-125;③-;④9992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第43页例4.(2)自学时间:5分钟.(3)自学要求:例4是寻找数字规律的问题,过去在数字游戏或数学竞赛中经常出现,解题的关键是观察所给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符号等特征,寻找规律.(4)自学参考提纲:①例4的分析中,从符号和绝对值两方面考虑,发现第一行数排列的规律.②你也从上面两方面考虑,能发现第三行数排列的规律吗?-(-2)0,-(-2)1;-(-2)2③你发现了二、三行数之间的关系吗?②=2×③+2④你能从上面②、③给出例4的另一个方法吗?试试看.2.自学:同学们可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教师参与学生探讨之中,了解学生从这三列数中有何发现?\n②差异指导:对观察和表述有困难的学生予以指导.(2)生助生:学生相互交流帮助解决一些自学中的疑难问题.4.强化:(1)学会观察一列数的特征方法.(2)观察归纳填空.①-3,9,-27,81,…,(-3)10,…,(-3)n(第十个数)(第n个数)②2,-4,8,-16,32,-64,…,-(-2)n(第n个数)三、评价1.学生的自我评价(围绕三维目标):谈谈自己在本节课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1)表现性评价:对学生在本节学习中表现突出的方面和普通存在问题进行总结.(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3.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本课时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要求学生先通过交流,正确归纳出有理数混合运算顺序,再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寻找规律,发现问题,学生间互相辨析指正.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强调学生对易错点的关注,解题时仔细分析问题结构特征,合理选择步骤和运算律.\n一、基础巩固(第1、2、3题每题10分,第4题20分,共50分)1.(20分)计算式子(-1)3+(-1)6的结果是(C)A.1B.-1C.0D.1或-12.(20分)设a=-2×32,b=(-2×3)2,c=-(2×3)2,那么a、b、c的大小关系是(B)A.a<c<bB.c<a<bC.c<b<aD.a<b<c3.(30分)计算:(1)(-1)100×5+(-2)4÷4(2)(-3)3-3×(-)4(3)×(-)×÷(4)(-10)3+[(-4)2-(1-32)×2](5)-23÷×(-)2(6)4+(-2)3×5-(-0.28)÷4解:(1)9;(2)-27;(3)-;(4)-968;(5)-8;(6)-35.93.二、综合应用(每题15分,共30分)4.(10分)给出依次排列的一列数:-2,4,-8,16,-32,…,写出第100项是(-2)100,第n个数是(-2)n.5.(10分)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都是a,高是b,它的体积和表面积怎样计算?当a=2cm,b=5cm时,它的体积和表面积是多少?解:体积V=a2b=22×5=20cm3.表面积S=2a2+4ab=2×22+4×2×5=48cm2.三、拓展延伸(20分)\n6.(10分)当你把纸对折一次时,可以得到2层;对折2次时,可以得到4层;对折3次时,可以得到8层;照这样折下去:(1)你能发现层数与折纸的次数的关系吗?(2)计算对折5次时层数是多少?(3)如果每张纸的厚度是0.05毫米,求对折10次后纸的总厚度.解:(1)2n;(2)25=32(3)0.05×210=51.2毫米答:对折10次后纸的总厚度为51.2毫米.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