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2年秋六上语文教案:13 桥

首页 > 小学 > 语文 > 2022年秋六上语文教案:13 桥

2022年秋六上语文教案:13 桥

  • 2022-07-22 13:10:02
  • 11页
  • 353.87 KB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选编了中外作家各具特色的三篇小说。这些小说都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刻画了普通人物在面临困境时所闪现的人性光辉。《桥》塑造了一位党支部书记在山洪暴发时舍己为人、不徇私情的光辉形象。《穷人》赞美了穷苦渔民桑娜夫妇善良、美好的心灵。《在柏林》则通过刻画战争中平民百姓的悲剧形象,侧面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痛苦的残酷现实。这是本套教材第一次以单元的方式引导学生接触小说,旨在引导学生理解情节推进和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时中的梯度序列内容教学要点字词识写◎会写22个字,会写29个词语。语言积累。语言积累◎朗读、背诵古诗《回乡偶书》,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阅读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整体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能紧扣文章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感受人物形象,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能感受小说情节对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能结合本单元的学习,梳理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能初步运用这些方法去阅读小说。◎能自主阅读《童年》《小英雄雨来》《爱的教育》三部小说,了解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与同学交流阅读心得。口头表达◎能根据对象,把说服别人的具体理由讲清楚。◎能设想对方可能的反应,恰当应对,获得对方的支持。书面表达◎\n能联系课文内容写出桑娜沉默时的心理活动;能试着写出自己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能展开想象,根据提供的环境和人物创编生活故事。◎能把故事情节写完整,通过环境或心理描写体现人物形象。13桥【教学目标】1.会写“咆、哮”等8个字,会写“咆哮、惊慌”等11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短句。3.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4.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教学重难点】1.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2.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时预习卡。2.准备资料:“状元成才路”多媒体课件;学习单。【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咆、哮”等8个字,会写“咆哮、惊慌”等11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短句。3.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教学过程】板块一播放视频,导入新课1.播放洪水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想到了哪些与洪水有关的词语?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赏读一篇小说,这篇小说讲的是一个发生在洪水中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3.教师板书课文题目,学生齐读课文题目。【设计意图】\n通过播放洪水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洪水的可怕,为学生走进小说,感知小说发生的特定环境,感受小说的人物形象奠定基础。板块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1.初读课文。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这篇小说写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字音。课件出示:清瘦沙哑地喊冷冷地说惊慌你拥我挤跌跌撞撞咆哮狞笑放肆势不可当(1)读第一行词语,想一想:这组词语在文中是描写什么的呢?(板书:老支书)(2)读第二行词语,想一想:这组词语在文中是描写什么的呢?(板书:村民)(3)读第三行词语,想一想:这组词语在文中是描写什么的呢?(板书:洪水)3.指导书写带有“口”的生字。课件出示:咆哮嗓哑呻(1)引导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都是口字旁,左窄右宽)要写好这类字要注意什么?(2)指导书写:“口”在字的左边时,字形要写小,位置靠上。(3)学生练写。4.概括课文大意。(1)过渡: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呢?(2)引导学生梳理小说情节。1~6自然段7~23自然24~27自然段山洪逼近段指挥过桥祭奠亲人(3)根据情节示意图,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预设:本文写一位村党支部书记面对山洪暴发,以自己的威信、忠于职守的信念和沉稳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最终老支书和儿子献出了宝贵的生命。\n【设计意图】巧妙地运用词语串起整篇课文,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主要人物;在概括课文大意的时候,首先引导学生梳理小说情节,再根据情节示意图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为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提供抓手和支架。板块三聚焦环境,感受危急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雨、洪水的句子,并读一读这些句子。2.学生交流描写洪水的句子。课件出示:·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1)教师引导:有人说,读书的第一重境界就是把字音读准;第二重境界就是注意停顿,读出节奏;而读书的最高境界就是把文字读成画面,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课件中的这些句子,你们先自己读一读,读出你们的最高境界。(2)学生练读句子。3.学生展示读,教师相机点拨。(1)预设:感受雨之大。课件出示: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①教师引导:这是一场怎样的雨,请你读出自己的感受来。②指导读好短句。a.思考:仔细看看这段话,你有什么发现?b.点拨:这段话只有十四个字,却有三个句号,这样的句子叫短句。c.引导对比:读一读下面两个句子,说说你觉得哪一句写得好。课件出示: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大雨就像天塌了似的铺天盖地从天空中倾泻下来。d.学生交流。e.教师小结:语句简短,更能让我们体会到雨很大,形势很危急。(2)预设:感受洪水的凶猛。课件出示:\n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①引导思考:这咆哮的山洪像什么?②理解词语:文中洪水来势凶猛,不可抵挡,这就是势不可当。“当”同“挡”,抵挡的意思。③引读句子:这洪水就像猛兽一般,来势汹汹,不可抵挡呀。请你们再读句子。(3)预设:感受洪水的可怕。课件出示: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①学生读句子,谈感受。②创设情境读句子:轻歌曼舞常常给人以美的享受,而洪水的舞蹈却是让人恐惧的幽灵之舞。(学生再读句子)③引导发现:这里作者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洪水的可怕,找出文中运用了同样的手法的句子。课件出示:·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④指导朗读。抓住“狞笑”“舔”等词语展开想象,读出“洪水猛兽”的可怕。4.初步感受环境描写的作用。(1)思考:再读这些环境描写的句子,你有什么发现?(2)引导交流:情况越来越危急;气氛越来越紧张;运用了大量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5.创设情境读。观看洪水的视频,配音朗读。【设计意图】通过抓关键词、想象画面等方法入情入境地朗读,初步感受环境描写的作用。在学习中关注小说的语言特色——短句,初步感受短句形成的急促紧张的节奏,体会文章的表达特点。第2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短句。\n2.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3.初步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语文要素【教学过程】板块一品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1.学生自读课文。课件出示:学习提示默读课文第7~23自然段,找出描写老汉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结合相关情节说说你的理解,请用关键词批注。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引导。(1)预设:关注神态描写,体会老汉的沉着冷静。课件出示: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①引导思考:洪水逼近,情况万分危急,老汉却像一座山,从这里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汉?(板书:沉着冷静)②关注村民的表现。洪水来袭,村民此时的表现是怎样的?(乱哄哄)③引导:请联系上文,找出具体描写村民“乱哄哄”的句子并读一读。课件出示:·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④引读句子:人们惊慌失措,你拥我挤,跌跌撞撞;老汉临危不乱,沉着冷静。请齐读描写老汉的句子。(2)预设:关注语言描写,体会老汉一心为民的精神。课件出示: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①引导发现:这是老支书的语言描写,一起读读。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预设:三个感叹号。三个短句。②指导朗读:这里用了三个感叹号,把感叹的语气读出来。\n③体会短句的表达效果。引导比较:看到作者写得这么简短,老师也写了一句,对比着读读,你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乡亲们,这座桥很窄,也不够牢固!大家千万不要拥挤!党员同志们,我们要发挥模范作用,统统排到后边去!”学生交流后教师点拨:短句更能体现当时形势严峻,老汉内心焦急,必须长话短说。④教师引读:死亡在逼近,人们危在旦夕,此时此刻,老支书只能沙哑地喊——(男生接读老支书的语言)此时此刻,他只能果断焦急地喊——(女生接读老支书的语言)此时此刻,他只能不容商量地命令——(全班接读老支书的语言)⑤感受形象:透过文字,你又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支书呢?(板书:一心为民)(3)预设:关注动作描写,体会老汉的不徇私情。课件出示: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①引导发现:如果把这看成一个特写镜头的话,你的目光会停留在老汉的哪个动作上?②换词体会:如果把“揪”换一个字,你会想到哪些字呢?从“揪”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揪”要用很大的力,可见老汉当时的生气、愤怒。)③点拨:这一“揪”对儿子来说意味着什么?(离生的希望越来越远)④情境对话。引导:“揪”的一瞬间,儿子内心的感受又是怎样的呢?他一定有话想说,有话想问。请同学们拿起笔写一写:老支书为什么要揪出儿子呢?⑤教师引读:世上哪有不爱儿子的父亲,可他是全村人的老支书,为了全村人的生命安全,他不得不这样做。(全班齐读句子)⑥感受形象:透过“揪”,你又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支书?(板书:不徇私情)⑦体会老汉的爱子心切。课件出示: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n引导:一个简简单单的动作“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爱子心切)⑧指导朗读。引导:老汉第一次和第二次对小伙子说话的片段中都有一个“吼”字,它们的语气一样吗?预设:这两次“吼”有所区别。“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这是责备和命令的语气,体现老汉的不徇私情;“少废话,快走。”这句则是急切和关心的语气,体现老汉的爱子心切。(指名读)【设计意图】在本环节,对老汉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进行揣摩,通过对比、抓关键词、想象补白等方法,再次关注短句这一表达形式,将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紧密结合,感受老支书这一高大的人物形象,最后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现出自己的感动和敬意。板块二升华情感,彰显精神1.创设情境。突然,桥塌了,天地之间,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没有了窄窄的桥,没有了健壮的小伙子,也没有了如山的老支书。“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老支书那高大的形象永远定格在我们的心里。课件出示: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像一座山。2.教师引读,体会情感。教师引读:当死亡逼近时,面对乱哄哄的人群,我们看到的是——学生接读: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像一座山。教师引读:当他毫不留情,从人群中揪出自己的儿子时,我们看到的是——学生接读: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像一座山。教师引读:当有一线生机,他毅然将儿子推上木桥时,我们看到的是——学生接读: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像一座山。3.聚焦课文题目,升华情感。(1)体会课文题目的含义。在我看来,老汉更像一座桥,他是一座怎样的桥呢?预设:是危难时刻老支书为群众抢得生机的希望桥;是老支书和儿子恪尽职守、舍己为人的生命桥;是党员和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感情维系桥。(2)再读课文题目,升华情感。让我们饱含深情地读一读这篇课文的题目——桥;让我们永远记住在危难关头给人们带去生命和希望的桥。\n语文要素【设计意图】文中写老汉的语句有很多,但最能体现老汉形象的句子是“他像一座山”,本环节聚焦这一句,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将这一形象贯穿在课文三个重要的情节中,在复沓回环的诵读中将这如山的形象定格在孩子们的心中,让他们在最后的情感朗读中,水到渠成地理解课文题目的深刻含义。板块三再读环境描写,体会作用1.思考:在危险面前,老汉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当亲人和群众的生命摆在面前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群众。他用自己的生命筑成了一座永恒的生命桥。我们再来读读课文中的环境描写,你又有什么发现呢?课件出示:·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一片白茫茫的世界。2.学生交流。3.小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这里的环境描写既渲染了当时的紧张气氛,又衬托了老汉沉着无畏、不徇私情的英雄形象。4.男女生对读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的句子,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设计意图】在充分理解人物形象后,再读环境描写,由此深入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既能营造出危急的形势,又能衬托出老汉沉着无畏、不徇私情的英雄形象,在层层深入的学习中加深对环境描写的认识。板块四聚焦结尾,体会表达之妙1.引导思考:小伙子是老支书的儿子,你是怎么知道的?2.点拨:当读到最后,你发现小伙子竟是老支书的儿子时,你有什么感觉?预设:让人感到非常意外,震撼人心,更加感受到老支书的伟大。\n3.引导发现:到结尾才交代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让人感到“意料之外”,但联系前文仔细想想,你又会觉得在“情理之中”。再次浏览课文,说说你从哪些地方发现这在“情理之中”。4.学生交流。课件出示:·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老汉似乎要喊什么……引导:小伙子为什么要“瞪”?老汉为什么要“喊”?5.小结:这就是设置悬念,既让人感到“意料之外”,仔细想一想又在“情理之中”,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板书设计】12桥【作业设计】见《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时作业。【教学反思】1.抓住关键语句,感受人物形象。课文中的老支书的形象塑造得非常丰满,学生从人物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读懂人物品质并不难,难点在于学生容易将人物平面化,可能用“舍己为人、沉着镇定”等词语直接给老支书贴上标签。教学时,教师通过对比、抓关键词、想象补白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老支书这一人物形象,深刻理解老汉作为老支书和父亲这双重身份在生死抉择面前的心理,并与之产生共鸣,在复沓回环的诵读中将这“如山的形象”定格在学生的心中,让他们在最后的情感朗读中,水到渠成地理解了课文题目的深刻含义。2.关注语言形式,体会表达效果。\n本文的语言形式很有特点:文中的环境描写像一根线串起了整个故事,对情节的发展有推动作用,人物形象也在环境变化中逐渐彰显出人性的光辉;短句多,语言简练,形成急促、紧张的节奏;情节的设计让人感到“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特点,巧妙地引导学生关注这些语言形式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在语言情境中体会作者表达的精妙。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