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共2课时)

资料简介

《观潮》说课稿(共2课时)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观潮》,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一、说教材二、说学情五、说教法六、说教学过程七、说板书设计目录三、说教学目标四、说教学重难点八、说教学反思一、说教材《观潮》是新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起始课文。通过作者对潮的生动描写,让我们看到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更让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魅力,体会大自然那种魔术般的神。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课程皆在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并通过品味重点词句、重点语段,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二、说学情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学生知识内容广泛了,好奇心强,求知欲日益增加,但他们的认识能力有限,似懂非懂;这个阶段开始有独立性,自尊心逐渐增强,思想从单纯走向复杂,开始有自己意向,同时已经掌握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方法与过程,但此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身边的景物不太关注,因此对文字描写的景象难以形成深切体会。虽然他们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能通过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但是由于远离沿海,对海潮没有直观感受的经验,对天下奋观的钱塘江大潮的壮美很难形成深刻的感知,根据小学生对直观的材料感兴趣的特点,借助各种资源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理解课文内容。三、说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2.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四、说教学重难点感受钱塘潮来时的神奇壮观,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教学重点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既生动又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大潮雄奇景象的。教学难点五、说教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因此我选择了导读法、图示法、情景教学法等来组织教学,指导学生充分体会钱塘潮之“奇”,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六、说教学过程(共2课时)第一课时板块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揭示课题。钱塘江简介:钱塘江,古称浙,全名"浙江",又名"折江"、"之江"、"罗刹江",一般浙江富阳段称为富春江,浙江下游杭州段称为钱塘江。钱塘江最早见名于《山海经》,因流经古钱塘县(今杭州)而得名,是吴越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河流,是宋代两浙路的命名来源,也是明初浙江省成立时的省名来源。自源头起,流经今安徽省南部和浙江省,流域面积55058平方公里,经杭州湾注入东海。钱塘江潮被誉为"天下第一潮",是世界一大自然奇观,它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板块二、初读课文(一)读后释题课题《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潮”指什么地方的潮水?(观:观看。潮:指钱塘江大潮。观潮:观赏钱塘江大潮。)(二).检查预习情况。①读准多音字:闷(mèn)雷薄(bó)雾风号(háo)浪吼涨(zhǎng)起颤(chàn)动②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横贯山崩地裂人声鼎沸漫天卷地③指名读课文,正音。④同桌互读,评定等级。(三)、自主读文识字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2.小组之间交流自学生字的情况,做到把字音读准确。3.课件出示会认生字,指名读。“盐、屹、昂、顿、鼎、沸、贯、浩、崩、震、霎、余”字音难点:“崩”在本课读(bēng),避免读成(pēng),“震”“霎”为翘舌音,注意读准确。书写:“潮、据、堤、阔、笼、罩、盼、滚、顿、逐、渐、犹、崩、震、余”易错字指导:“堤”的偏旁是提土旁,“震”的上半部不要错写成“雨”。“罩”的上半部是“四”不要错写成“日”。4.理解词义。5.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板块三、再读课文(一)理清文脉。1、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先按自然段阅读,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按“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划分段落层次。2.请按作者观潮的过程给课文分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第二段(第2自然段):潮来之前,作者观潮的时间、地点及观潮人的心情。第三段(第3、4自然段):潮来之时,作者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第四段(第5自然段):潮过之后江面上的情景。3、全文也可分为两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观潮的经过。4.同桌交流。5.说说各段的段意。(二).理清叙述顺序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板块四、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2.搜集有关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诗句。第二课时环节一、复习导入1.出示词语:横贯江面浩浩荡荡山崩地裂满天卷地2.播放课件中潮来时的声音教师:听!这是什么声音?你听到了什么?环节二、理解课文。学习第1自然段。1.齐读第1自然段。2.说说这一段说了什么意思。生:概括介绍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也是这篇文章的总起段。学习第2自然段。1.自由朗读这一段。2.思考:观潮的时间是什么时候?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生:农历八月十八是观察的日子。生:观潮的人人山人海,人们昂首东王,等着,盼着。学习第3~5自然段。1.让学生认真默读课文3~5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写具体的?可以边读边画出喜欢的、感受深的语句,还可以在旁边做批注。2.学生边默读,边做批注。3.小组内交流,边读边想象,把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4.全班汇报交流。5.课件出示,并体会以下的内容:①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在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重点体会:人声鼎沸  风平浪静②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重点体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描写了浪潮的形态。引入范仲淹的诗句: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③比较体会句子。A浪潮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飞奔而来。B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教师引导:体会潮来时声音之大,形态之壮观。小结:是啊,不论是谁,当看到了钱江潮的壮观景象后,无不发出赞叹。正像诗人苏轼所说的: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学习第5自然段。指名读。思考:大潮过后还能成为奇观吗?生:当然得成为奇观,因为潮过后,还是漫天涓滴、封号狼吼,还是很壮观。环节三.总结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2.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4.作业。(1)按一定顺序,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的片断。(2)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七、说板书设计根据学生本阶段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我的语文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八、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我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自学字词,自己划分段落,学生积极投入到自学活动中,效果不错。2.我还充分重视朗读和背诵积累的训练和指导,尤其钱塘江大潮的类文阅读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课堂气氛非常积极。不足之处:1、朗读的层次性体现得还不够,评价的语言还不够丰富,致使学生朗读的进步不大。2、读课文用一个词来概括画面的做法很不错,但学生回答时画面过细,有些只不过是主要画面的小细节而已。但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总是有遗憾的地方,这节课也不例外。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不断学习、不断实践,让教学更优化,取得更好的效果。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