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2年部编版语文六年下册第六单元教案、古诗词诵读单元教案、知识点归纳

资料简介

小学语文六年下册第六单元教案、古诗词诵读单元教案、知识点归纳第六单元目录(附古诗词诵读)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回忆往事依依惜别附古诗词诵读1采薇(节选)2送元二使安西3春夜喜雨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5江上渔者6泊船瓜洲7游园不值8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9浣溪沙10清平乐第六单元教案《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回忆值得细细回味的点点滴滴,回忆印象最深的人或事。2.和同学分享令人难忘的集体活动,舍不得的人,有特殊意义的物品,或者一两个关于成长的故事。过程与方法:1.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阅读、交流、活动等方法引导学生。2.回忆小学生活的美好时光,在一、写一写中感受生活的美好,激发学生对母校、对老师的热爱和感激之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活的美好,激发师生情、同学情及学生对母校的感激之情。二、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围绕“难忘”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组织、策划能力。【课时安排】4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了解活动主题,制订和交流活动计划。【教学准备】收集班级及本人照片。【教学过程】(一)、谈话,激发兴趣。(二)、读题,了解活动内容。1.学生自由读题目,了解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2.指名反馈,教师小结。(1)写写难忘的人或事。(2)畅谈自己的成长故事。(3)共同寻找成长的足迹。(4)制作成长纪念册。(三)、讨论,制订活动计划。1.教师:这么多项的活动内容,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我们必须进行合理的安排。请同学们先讨论一下,我们应该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2.指名反馈。(1)利用课余时间搜集班级的照片,以及自己成长的照片,搜集制作成长纪念册的插图等。(2)写一写难忘的人或事。(3)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4)集体反馈寻找到的“成长的足迹”,然后合作制作成长纪念册。(四)、课堂小结,鼓励积极参与活动。(五)、布置作业。1.搜集活动中需要的相关图片和资料。2.预习“阅读材料”的文章。【板书设计】回忆往事主题 计划第二课时【课时内容】学习“阅读材料”中的《老师领进门》。【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在老师引导下,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小学老师的深深的感激之情,从而加深对“师恩难忘”的认识。【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小学老师的深深的感激之情,从而加深对“师恩难忘”的认识。【教学过程】(一)、检查、了解学生自读的情况。1.指名反馈:“阅读材料”中一共为我们提供了几篇文章?题目分别是什么?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老师领进门》。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老师是谁?老师领谁进什么门?)(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2.检查词语:正月 生涯 小喜神儿 娓娓动听身临其境 引人入胜 戛然而止 恭恭敬敬3.交流课题提出的问题(随机形成板书:田老师领刘绍棠进文学创作之门)4.主要内容:这是一篇回忆录,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启蒙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受到文学感染,在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表达作者尊敬老师,热爱老师,和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三)、研读课文:田老师讲故事。1.自学提示:同学们,田老师真有本事!培养了一名大作家。田老师到底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当年上课时到底用了什么“绝招”?(学生轻轻读田老师讲故事的那一段)2.交流:你觉得田老师讲故事的本事怎样?田老师编故事、讲故事真可以是“天下一绝”!你能用课文中的三个成语来形容一下吗?(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3.“我”听得怎么样?交流出示句子。(1)“我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话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联系上下文,“我”为什么会入迷?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意思?(田老师讲故事娓娓动听、引人入深,使人身临其境。“我”喜欢听田老师讲的故事,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被田老师的文学艺术吸引了,感染了,从此“我”爱上了文学,形成了从事文学的愿望。)4.过渡:一首小诗就是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故事就是一粒文学的种子,播入作者幼小的心田。出示句子:“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1)“门下受业”是什么意思?(跟老师学习)这是个什么句子?从哪里看出来的?(比喻)(明确这是个比喻句,重点词组是“春雨点点入地”。)(2)你从动人的故事中读懂了什么?(田老师口才好,文笔好,想象力丰富。还教给作者做人的道理。)(3)小组讨论:田老师讲故事和“春雨点点入地”有什么联系?(田老师那上千个故事不仅把作者引入令人神往的境地,而且大大激发了他的想象力,激发了他编故事的欲望,这样也就把他领入了一扇文学创作之门。田老师的教学方法真高明!)(4)田老师“春雨入地”般的教育悄然无声地进入了孩子的心田,这不禁让我们想到了一首古诗(出示)中的四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啊。田老师就是这样渐渐地把“我”领进文学创作之门的。(四)、研读课文:感谢老师。1.同学们,田老师讲故事真是娓娓动听、引人入胜,使人身临其境,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长大后成了作家。(1)再见到老师时,“我”是怎样做的?(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2)这明什么?(“我”深深地感谢田老师在“我”的幼小的内心深处播下文学的种子,诱发了“我”对文学的爱好,形成了从事文学的愿望,打下了文学的创作基础。)2.想象作者会对田老师些什么?3.大作家深深感谢“老师领进门”,(指着课题)同学们,这个“门”指的是什么门?(文学的大门,文学殿堂的大门。田老师把“我”领进了文学殿堂的大门!田老师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文学的种子在“我”幼小的心田生根发芽了。)4.面对学生的深深感谢,田老师是怎样做的?老师摇摇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1)理解“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思。(学生交流后出示: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2)田老师的“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反映了什么?①田老师谦虚。②当年只不过是讲讲故事而已,不必感谢。③田老师当年并没有刻意要去培养一名未来的作家。④意在明“你的成功并不是我的功劳,而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5.齐读:老师领进门,修行靠自身。6.课件出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如何理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①比喻人才的培养是百年大计;②形容培养人才不容易。)如何理解“插柳之恩,终身难忘”?(①老师对“我”的教育、培养,“我”不能忘记;②即使是小的恩情“我”也不能忘记。)7.齐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从这句话,你读出了作者对田老师的什么感情?(培养一个人才要花费很多的心血,即使田老师谦虚地认为自己并没有特别为作者做过什么,但作者仍旧对老师当年的栽培深怀感激。)8.有感情地朗读。当作者回忆起自己的老师讲述着那娓娓动听的故事时,他不禁感慨万千;当作者回到家乡路遇恩师,感激之情涌上心头时,他深情地写下了这样的话语——(齐读最后一段)当作者功成名就,在文学上取得伟大的成就时,他还时时想起这句话——(齐读最后一段)真是“师恩难忘,难忘恩师”啊!(板书:插柳之恩,终身难忘)(五)、总结全文,深化中心。真是师恩难忘啊!有一天,当你长大成人,面临选择职业的时候,你也许会发现正是由于当年的一位老师激发了你对于某一专业的兴趣才决定了你今天的选择。当然,有句话得好,老师领进门,修行靠自身。走进门后,想开拓出一片更广阔的天地,还要靠自己不懈的努力!(六)、课外延伸。感念师恩的作品有很多,老师想推荐几篇给大家,课后感兴趣的可以找来读读。毛泽东的《我的老师徐特立》,鲁迅的《藤野先生》。【板书设计】老师领进门田老师领刘绍棠进文学创作之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第三课时【课时内容】学习“阅读材料”中的《作文上的红双圈》。【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师对“我”人生的引领作用。【教学重难点】抓住98个红双圈,体会老师对“我”人生的引领作用。【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在《老师领进门》一文中,老师把作者领进文学的殿堂。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文章《作文上的红双圈》,看看老师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又有哪些帮助。(板书课题)(二)、自读课文,合作探究。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我”的作文《补考》有着怎样一段不平凡的经历?(3)当“我”听作文被贴在报栏里时,“我”有什么表现?(4)“红双圈”给“我”这一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2.组织学生就以上问题进行自学并交流。3.教师点拨。(1)文章写了一篇作文的成功,给了作者自信和力量,自此以后,作者陆续发表文学作品,最终成为知名作家一事,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2)贴在报栏里——登在县办刊物上——发表在地区刊物上——发表在正式刊物上。(3)我很兴奋,立刻就想去看看,却又矜持,不愿在同学面前显出我的迫不及待。挨到中午,校园里寂静无人时,我像做贼一样地溜到报栏前,傻乎乎地笑着。(4)影响:“我”在“红双圈”的鼓励下,陆续发表了很多小,最终成为作家。(板书:九十八个红双圈——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三)、总结归纳,体会手法。1.主旨:《作文上的红双圈》这篇课文通过描写一篇作文的成功,给了作者自信和力量,自此以后,作者陆续发表文学作品,最终成为知名作家一事,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2.从本文中你学到了什么写作手法?明确:文章以小见大,写一篇作文上的红双圈,赞颂了老师对自己人生的引领作用。(板书:赞颂了老师对自己人生的引领作用。)3.作文《补考》可以是作者成长中的一块里程碑,而老师的九十八个红双圈,则开启了作者文学创作的大门。可见,有时候成功就来自于一点小小的鼓励。(四)、拓展延伸。1.文中讲述的故事在你身上发生过吗?请与同学交流类似的经历,并谈谈你的感想。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2.让学生将交流的情况整理成文。【板书设计】作文上的红双圈九十八个红双圈——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赞颂了老师对自己人生的引领作用第四课时【课时内容】学习“阅读材料”中的《如何制作成长纪念册》。【课时目标】1.认识制作成长纪念册的意义,讨论成长纪念册的内容和形式,学习制作成长纪念册。2.培养学生热爱母校、珍惜同学情谊的思想感情,培养团队精神。【教学重难点】搜集材料、整理材料。【教学准备】搜集相关资料,准备纪念册所需资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你们即将离开生活了六年的母校,告别朝夕相处的同学,必定有些依依不舍。为了给母校留下一个永久的纪念,建议你们每人挑选一张自己认为最有意思的生活照片,汇集成一本“成长纪念册”送给母校。你们同意吗?但是,光有照片还不够,建议你们为自己的照片写一点明,附在其中,好不好?(二)、练习口述,全班交流。1.独立思考:这张照片(获奖证书、相关的习作等)是在什么情况下拍的?其中有什么故事?2.小组交流,练习口述。3.请各小组推荐:哪位同学得较好?4.教师讲评,进一步启发思维,引导学生介绍各自所选照片的特点。(三)、合作讨论,制作成长纪念册。1.师:六年的小学生活对每一个人来都是难忘的。让每一个学生都把那些珍贵的回忆留住,那不仅是对过去日子的美好回忆,也将是对未来学习生活的激励。许多年后,当一个个同学长大成才,在不同的岗位上工作的时候,成长纪念册将永远连接着小学老师和同学们的情谊。2.根据需要,给收集的资料分类。(1)小组讨论,可以采用“编年体”“栏目式”。(2)集中小组建议。预设:如,“师恩难忘”“同学情深”“个性特点”“集体荣誉”“运动场上”“艺术天地”“美好祝愿(离别赠言)”“依依惜别”……3.师述:制作成长纪念册是为了留下美好回忆,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纪念册,都要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努力做到图文并茂,有的还可以用实物。教师要鼓励学生有创意地制作纪念册。(四)、编排成长纪念册。1.读读课本第100页,如何编排成长纪念册。2.学生交流编排成长纪念册的方法。(五)、布置作业。1.上交一张照片,写上自己的特点(简明扼要)。2.有特色的照片要配上明和故事。3.继续完成成长纪念册的制作,并在班级展示。教学反思:本课的不足之处还是对课堂的时间的把握不精准,所以造成前松后紧的情况。如果重上这节课的话,我会更精心地备课,精细地计算课堂时间的运用,不浪费一分钟,对课文内容进行取舍,不必要的内容,与主旨内容关系不大的内容就断然舍弃,相信自己通过不断的努力,会使课堂教学效果更加突出,能更精准地把握课堂。《古诗词诵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背诵诗词。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创新思维的能力。情感目标: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重点1.把握诗意,背诵诗词。2.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难点1.想象诗歌意境。2.具有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五首诗歌,背诵。2.体会诗人情感,想象意境。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计1.激情导入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诗歌的历史了。根据内容不同,《诗经》可以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出示课件2】“风”“雅”“颂”。1 采薇(节选)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诗经•采薇》(板书课题)的节选内容。知道“薇”是什么吗?(提示学生从偏旁猜)见过“薇”吗?【出示课件3】图片,释题。2.初读古诗,了解诗意①自由读古诗。②正音。【出示课件3】雨:多音字,按解释(下雨,落下:~雪。)应该读:[yù]③齐读。提示节奏。【出示课件3】采薇(节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3.创设情境,加深感悟。①理解“杨柳依依”。怎样的“杨柳”会让人感到“依依”?【出示课件4】柳树图片。这四个字会让你想到什么样的画面?(学生想象,进行口语表达。)②理解“昔我往矣”。诗中人是一位即将出征的战士。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色中,“我”却要——(离开家乡)。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值得留恋,但出征的“我”眼中却只看到了依依的杨柳。这是为什么?补充介绍:“柳”与“留”谐音,既表示挽留之意,又表达思乡之情。这哪里是依依的杨柳啊,这分明是双依依挽留的手啊。但是“我”能回家吗?为什么?本是两年的兵役却仿佛没有尽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啊。终于盼到了战争结束。引读“今我来思”。③理解“雨雪霏霏”。【出示课件4】要回去了,大雪纷飞,天寒路滑,又饥又渴,“我”艰难地缓缓走在归乡的路上。透过苍茫的大地,“我”仿佛看到了(劫后余生、归家情急、近乡情怯等复杂情感)。生读。④【出示课件4】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采薇》中后四句,最能体现“我”此时的心情。短短16字就讲述了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抚今忆昔,描写了两幅画面“杨柳依依”“雨雪霏霏”。我们从中感悟到了他复杂的心境及沧桑心声。4.你能试着背一背吗?【出示课件5】指名试背。全班试背。 2《春夜喜雨》 1.一说到“诗”你会想起哪个朝代?对唐朝。唐朝是中国诗歌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其间最有名的诗人非“李杜”莫属。“李”是(李白),“杜”是(杜甫)。【出示课件6】对,杜甫(712~770)唐诗人。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市襄州区),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南)。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宋以后被尊为“诗圣”,对历代诗歌创作产生巨大影响。《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三别”等诗,皆为人传诵。有《杜工部集》。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杜甫的《春夜喜雨》。(板书课题)【出示课件7】二、初读1.生自由读诗,读正确通顺。2.按节奏读诗。【出示课件8】春夜/喜雨唐 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3.指名读诗,评价。师:能够正确地朗读古诗,这是古诗学习的第一步,仅仅这样是远远不够的。古诗的语言是高度凝练,高度浓缩的,虽然只有寥寥数字,但其中的丰富内涵却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清楚的。诗人的内心世界更不是我们轻易可以触摸得到的。所以,我们还要沉下心来,静静地读,细细地品。我们可以借助注释,赏析和工具书认真地品读理解,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收获的。4.生自主理解诗句。三、品析1.大家能读懂诗人笔下的这场雨吗?你读出了怎样的雨?(及时的雨)①理解“及时”:懂事、知心、善解人意。②从哪儿看出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③为什么说它及时呢?(知时节,播种的时节)④指导朗读此句。2.除了这是一场及时的雨,你还读出了这是一场怎样的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雨)①你从哪儿看出来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②讨论:为什么用“潜”?能换成别的词吗?(偷偷地,悄悄地不让别人知道)③为什么要悄悄地来呢?看来,春雨有心滋润万物,却无心让人发现呀!你喜欢这样的雨吗? 3.现在我们来看下面两句,它们和这场雨有关系吗? ①理解“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指名说说看。 ②天上乌云密布,野外一片漆黑。这时诗人在想什么呢?现在大家已经开始慢慢地走进诗人的心里去了。【出示课件9】课件出示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诗人当时对春雨的企盼。(杜甫离开长安回陕西蒲城探亲,却不料爆发了安史之乱,杜甫与家人从此开始流亡生活。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搭建草堂安身。这首诗作于杜甫居于此处两年后,当时那儿发生了大旱灾。老百姓刚经历安史之乱,又遭遇旱灾,生活更是雪上加霜。)③指名反馈作者当时会想些什么?4.是呀,好一场及时的雨呀!下吧,下吧!多下会儿吧!把干涸的土地彻底滋润。想象一下,经过一夜的春雨,明天早晨的锦官城会是什么样子呢?(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读着这句诗,我们仿佛看见了(图片欣赏)万紫千红、娇艳欲滴、花团锦簇。你喜欢这场春雨吗?让我们一起来读:  大地干旱,人们生活贫困,他们盼望——(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悄悄地来了,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下雨时——(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盼望着——(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4.我们刚刚读懂的雨,在诗中浓缩成一个字——(好)。刚才我们读懂的诗人的内心,在诗中也浓缩成一个字——(喜)。让我们感受诗人的喜悦,再来读读这首诗吧!背诵。【出示课件10】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揭题,知背景。1.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在中国诗坛上占据重要地位的伟大诗人,他与李白齐名,被称为“诗圣”,认识吗?(杜甫)你对大诗人杜甫了解多少?学生介绍。2.揭题。杜甫的一生写了许多诗,流传至今的有一千五百余首。他的诗宛如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今天要学习他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板书课题)【出示课件11】齐读课题。3.解题。谁能说说诗题目的意思?重点提示“闻”是听到的意思,不同于现在的“用鼻子嗅”,这是古今词义上的变化。“河南河北”指的是河南省与河北省吗?(指的是黄河的南北两岸,那里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4.了解背景,再次读题。这首诗的背后有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你知道是什么事件吗?【出示课件12】“安史之乱”。“安史之乱”让原本繁华安定的国家岌岌可危,也把诗人杜甫卷入了生活的最底层,开始了长达八年的逃难生活。八年之后,诗人在四川剑外听到了官军收复失地的胜利喜讯,诗人心情如何?(喜悦,激动)让我们带着喜悦激动的心情读课题。二、初读,读通顺。1.指名读诗,检查易错读音。蓟北 涕泪 妻子(zǐ)(读轻声表示什么?)2.再读古诗,注意压韵。“裳、狂、乡、阳”3.齐读,读出节奏和韵味来。三、再读,明诗意。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再读古诗,看看你能读懂什么。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做上记号。2.质疑问难。说说古诗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师生协同解决。3.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诗的意思。教师适时点拨。四、细读,悟诗情。1.一首好诗,是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也总是蕴含着一种心情!你们认为诗中哪个词语最能表示诗人当时的心情?(喜欲狂)2.从哪里能体会到诗人这种喜欲狂的心情呢?请同学们读诗,细细地品味。    3.集体交流。A、对比感悟“悲喜交集”。(1)杜甫不是爱哭的人,但在写这首诗之前,他也曾流过泪,你看!【出示课件13:杜甫《春望》】请生朗读。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2)本是百花盛开的春天,杜甫却对着花儿流泪,听到鸟的鸣叫也感到揪心,你们说,诗人的泪是怎样的泪?(国破家亡的泪;战火纷飞中流离失所的泪;是别离的人思乡的泪;深受战乱之苦痛苦的泪,仇恨的泪……)(3)在多年的生离死别、颠沛流离之后,诗人终于听到了胜利的喜讯,“初闻涕泪满衣裳”又是怎样的泪呢?(这是喜悦的泪、激动的泪、感慨的泪……)B、想象感悟“欣喜若狂”。看课文插图,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把你见到的诗人一家欣喜若狂的样子描绘一番。C、朗读感悟“放歌纵酒”。(1)泪满衣襟,欣喜若狂,不足以表达诗人心中的喜悦,他还要做什么?读五六句。指名读。(2)想到在阳春三月就要回到久别的故乡,回乡的路上有  做伴,有  做伴,还有  做伴,此时,诗人喜到极致,忘乎所以。让我们一起感受诗人的“喜欲狂”,与诗人一同放歌纵酒,一同颠狂。全班读。D、体验感悟“归心似箭”。(1)杜甫的家乡在哪儿呢?(洛阳)(2)洛阳美吗?想不想到洛阳走一趟?请生读最后一句(评:还在巴峡流连),小组读(评:到了巫峡),大组读(评:到了襄阳),全班读(评:洛阳到了!)(3)这是一条怎样的归乡之路呢? 师:大家看,从巴峡到巫峡,周围高山险峻,路途艰难。而出巫峡到襄阳,从襄阳到洛阳又是何等的长途跋涉、千里迢迢。在这里诗人却这样说,你怎么理解?(5)诗人归心似箭,千里迢迢算什么,千山万水算什么,在诗人的眼里,洛阳就在眼前,故乡就在眼前。让我们一同感受诗人轻快愉悦的心情。齐读。4.这是诗人杜甫的心声,更是唐朝千千万万苦难子民的共同心声。让我们与欣喜若狂的诗人一同放歌,与千千万万欣喜若狂的人民一起放歌吧!齐读全诗。五、诵读。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1.“一年这计在于春,一年之景始于春”,春的诗歌很多,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描写早春的诗歌。(板书课题)【出示课件14】2.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出示课件15】3.范读,指导朗读。【出示课件1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 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4.自由读,指名读,全班齐读。5.理解注释:【出示课件16】①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古人经常用排行或官职来称呼对方,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也称“张水部”。呈:恭敬地送上。②天街:京城街道。③酥:酥油。④处:时。⑤绝胜:远远胜过。6.译文:【出示课件17】京城大道上空雨丝纷纷,它像酥酪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早春正是一年春光的大好时节,远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暮春。7.赏析①“天街小雨润如酥”写出了春雨哪些惹人喜爱之处?明确:春雨细密润泽万物,带来生机,空气清新,使人倍感舒适。②前两句先写“小雨”、再写“草色”的原因是什么?明确:经过春雨的润泽,小草才会显得青翠。③哪一句最能体现“早春”特色?明确:“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句。④“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句可以表达出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明确:喜悦之情。⑤哪句诗句能体现作者的情感?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明确:“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对早春的喜爱之情。⑥诗人为什么会说早春要胜过“烟柳满皇都”?明确:这是对早春美景的品评和抒情。可以体现出早春草芽初萌时景色的可爱,及作者对这种景色的惊喜和喜爱之情。⑦这首诗在写法上的特点是什么?明确:抓住了早春的景色特点,将初春草色与满城“烟柳”做对比,以突出春色的特征。8.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出示课件18】五、江上渔者1.导入。【出示课件19】提到范仲淹,就会想起他《岳阳楼记》里的一句流传至今的大气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它的意思就是:范仲淹忧国忧民,特别关心当时老百姓,总把老百姓的安危放第一位。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千古名句(师生齐读)今天,让我们来学习他的《江上渔者》(板书课题)【出示课件20】从诗题看,范仲淹关心谁?(江上渔者、渔民)“渔者”是什么意思?(明确:指打鱼的人)2.初读诗歌。江上/渔者宋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3.理解词语。【出示课件21】(1)渔者:捕鱼的人。(2)但:只。(3)爱:喜欢。(4)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生长快,体大味美。(5)君:你。(6)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7)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8)风波:波浪。4.理解整句诗的意思。【出示课件22】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欢鲈鱼的味道鲜美。你看江中那只小小的渔船,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多惊险啊!5.读了这首古诗,你体会到了什么?当往来的客人们不停地称赞鲈鱼的美味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却想到了捕鱼的人,他站起身来,看到在波涛汹涌的江面上,渔民冒着生命危险乘舟出海捕鱼,“情动而辞发”,即兴创作了这首《江上渔者》。师生齐读(配乐)6.短短20个字,却把范仲淹那种关心渔民,同情渔民,担心渔民的真实感受表现出来了。让我们自由读读这首诗,把这些感受都读出来吧。(生自由读)【出示课件23】第二课时6 《泊船瓜洲》1.谈话导入,知诗人,奔主题。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古代诗人多如繁星,而北宋王安石就是耀眼的一颗星,谁知道他的个人资料?【出示课件24】(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神宗时任宰相,实行变法,史称“王安石变法”。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今天我们共同走进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板书课题)【出示课件25】2.读课题,正音:泊(bó)、间(jiān)、数(shù)、重(chóng)、还(huán)3.初读古诗。理解:诗人的家乡在哪儿呢?默读古诗前两行,用“一”画出表示地点的名词,大胆猜一猜?京口、瓜洲、钟山,结合注释这三个地点名词的地理位置是怎么样的?理解:王安石出生于江西临川,小时候跟在南京做地方官的父亲长大,因此在钟山他度过了天真浪漫的童年时代和风华正茂的青年时代,被诗人看作是魂牵梦萦的第二故乡。接下来,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出示课件26】泊船瓜洲宋 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读诗歌,要明白字里行间的意思,你对这首诗哪些地方不太明白呢?大家可以借助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进行理解。【出示课件27】这首诗的大意是: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钟山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和煦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4.知诗情、悟诗境。故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是那么熟悉,作者的第二故乡南京,属于我国的江南地区,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对这里都怀着深深的赞叹之情。而人们都说这首《泊船瓜洲》里诗人最美的江南,聪明的你,觉得哪一句把江南写的美呢?(“春风又绿江南岸”)那你觉得哪个字,让你眼睛一亮呢?(“绿”)。5.知背景,入诗境。【出示课件28】简介背景资料。公元1042年王安石曾入朝做官,后升任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他一心想为天下苍生、黎民百姓谋福,他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变法,可因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所以遭到了朝廷内外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他们千方百计地排斥他、打击他,而当时的宋神宗也缺乏杀罚果断的能力,摇摆不定,最后皇帝对王安石失去了信任,万般无奈之下,王安石只能辞官隐退,回到南京的家中寄情山水,一年后的春天,摇摆不定的皇帝又召他回京赴任,公元1075年,55岁的王安石又背上了沉重的行囊,拖着早已疲惫的身子从钟山出发去京赴任。5.读全诗,背全诗。【出示课件29】7游园不值1.知诗人,解诗题。同学们,你们一般怎样学习古诗?(根据汇报小结学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晓诗理。)今天我们来学习叶绍翁的一首诗《游园不值》(板书课题)。【出示课件30】你了解叶绍翁吗?【出示课件31】“游园不值”是什么意思呢?(“园”,宋代宦官、文人、雅士栽植名花异草的庄园。“值”,遇到。“游园不值”,游园未遇到主人,不能进去观赏。)生汇报交流。2.读诗句,明节奏。【出示课件32】游园不值宋 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3.再读诗,悟诗情。【出示课件32】“应”“怜”分别解释成什么? 辨析“怜”的字义,为什么用“怜”字?得出“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应该;怜惜、爱惜)。“屐齿”的意思:古代一种木质的鞋,鞋底有横木齿。底下锯齿,可以防滑。“柴扉”,柴门。重点理解“小扣”之意,(教师引导动作,学生学着用手轻轻敲)学生说说前两句诗的意思:【出示课件33】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我轻轻地敲打柴门久久不开。满园子的春色是关不住的,开得正旺的红杏有一枝枝条伸到墙外来了。4.悟诗境,反复读。 诗人满心欢喜,游园心切,可久扣柴扉而不开,该是多么失望!如果是你,你会怀着怎样的心情读这句诗?(指导朗读: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就在诗人失落之际却突然发现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时候诗人是什么样的心情呢?如果你是诗人,会怎样读这两句?(指导朗读: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5.读古诗,晓诗理。诗人仅仅是为一枝红杏兴奋吗?(春天到了,高高的围墙却把这些名人雅士的私人花园挡得严严实实的,诗人在失望之余却突然发现了一枝红杏伸出围墙来。)他突然感悟出了一个道理,这是什么哲理呢?(任何新生事物都是不可阻挡的,它总会冲破阻碍向前发展。原来诗人在为无意中发现的哲理而高兴啊!)你由红杏想到了哪些类似的事物?(小草掀翻石块冲破阻挠长出绿芽等) 这苍苔将我们的眼睛染绿了,这红杏将我们的心肺滋润了,此时无声胜有声啊!隔墙观花,神游园中,这么美的意境,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出来吧。6.齐读、背诵。【出示课件34】8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1.导入。古人在送别朋友时写的诗,我们都称之为——送别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北宋王观写的一首送别词。你对王观有哪些了解?【出示课件35】王观(1035~1100),字通叟,如皋(现属江苏南通如皋)人,宋代词人,与高邮的秦观并称二观。代表作有《临江仙•离杯》《高阳台》等。 齐读课题。【出示课件36】(板书课题)理解课题(“卜算子”是词牌名,“送鲍浩然之浙东”是这首词的题目。)2.初读诗,通词句。①注意读出节奏,断句,押韵,诵读的形式。【出示课件37】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 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②正音:“那”同“哪”【出示】,这是一个古代汉语里特有的语言现象,叫做“通假字”。意思是“通用、借代”,注意,这种用字现象只能在古代汉语中,如果现在再用的话,就是错别字!【出示课件38】3.理诗意,悟情感①字里行间让我们看到的就是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我们仿佛看(听)到了——(那里的水像美人的眼波,山像美人皱起的眉毛。)“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生读。      ②这美丽的景色到底在哪里呢?(诗人运用了巧妙的比喻把自然山水化为有情之物。让我们感受到了江南美丽的景色。)“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③美丽的景色令人心情愉悦,而好友就要离去,作者的心中会是怎样一番滋味呢?(我们的感情是美好的,就像这美丽的春天,但是深厚的友情也是要分离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指导感情朗读。④尽管内心不舍,但是朋友回家是和家人团聚,这是人之常情(引导理解一家人其乐融融,共享天伦。这不就是人生的春天吗?)想到朋友将要享受幸福。作者的心里还会难过吗?还有什么离别之苦呢。于是作者写到——生接读:“若到江南遇上春,千万和春住。”4.配乐读文,背诵诗歌。【出示课件39】原来这是对朋友真诚的祝愿,希望朋友永远享受幸福和快乐,成人之美,替代了离别的依惜之情,忧愁伤悲荡然无存。让我们感情朗读地来读读这首别具一格的词。9 浣溪沙1.导入: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令古今中外无数文人墨客为之感叹。大文豪苏轼是以怎样的精神来面对生活中的变故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浣溪沙》去寻找答案。(板书课题)【出示课件40】全班齐读诗歌。你对苏轼有哪些了解?【出示课件41】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集有《东坡乐府》。2.初读词,通词句。【出示课件42】①读准字音。浣(huàn)苏轼(shì)蕲水(qí)②读准节奏。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宋 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3.理诗意,悟情感。【出示课件43】理解:词上阙写(景),下阙写(情)。理解:《浣溪沙》描绘了哪些画面?画面有何特点?(学生自主思考,回答,老师引导出:山下小溪边,生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山上松间沙路洁净无尘,黄昏时流涕细雨中杜鹃在啼叫。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理解:《浣溪沙》抒发了怎样的情怀?(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由西流的溪水,联想到人生可以再少,青春可以永驻,大可不必为日月变迁,人生衰老而叹息。表现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理解:作者写此词时,正是在政治上失意,生活处于逆境之时,能有如此积极的人生观,豁达的胸怀,实在难能可贵。【出示课件44】《浣溪沙》是苏轼元丰五年(1082年)被贬黄州期间所作。词的上阕写景,同时也烘托了自己被贬黄州的凄凉环境和悲凉心情。暮雨萧萧,子规哀鸣,均是实写。从苏轼一生坎坷经历来看,他是一位“奋厉有当世志”(唐圭璋主编《唐宋词鉴赏辞典》)的人物。他从眼前的“溪水西流”悟出:溪水尚能西流,难道人生就不能再重来吗?于是下阕转入抒怀,集中表现了他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精神,即景抒慨,感悟人生哲理。千百年来,这首词像他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一样,不知给了多少身受挫折的人以生活下去的勇气和继续前行的信心,就是在今天,读了也让人倍受鼓舞。3.齐读、背诵。【出示课件45】10清平乐1.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在词人黄庭坚的眼里,春是什么样的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清平乐》(板书课题)【出示课件46】2.了解作者。【出示课件47】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所选是一首悼春词。词人少年得意,中进士,任校书郎,修撰神宗皇帝的“实录”,又以诗文受知于苏轼,并为江西诗派开山大师。后因新党重新执政,作者政见偏于保守,晚年屡遭贬谪,死于西南荒僻的贬所。这首词写于被贬之时,词人借伤春悼春来抒写暮年无为的感慨。3.初读词,通词句。【出示课件48】①自由读词。正音:啭(zhuàn)②读准节奏清平乐•春归/何处北宋 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4.理诗意,悟情感。【出示课件49】①理解:“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②理解:“寂寞无行路”(春天消失得无影无踪,惜春伤春之情寄寓其间。)③理解:“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表达词人强烈的留春情感,多么希望再回到往日春风得意之时,因此千呼万唤地招唤春天“归来”与词人“同住”。这里作者以人格化的手法,赋春天以生命。)④理解:“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这说得更明白、更令人失望。“留春,春不住”,春天无影无踪、无声无息地消逝了,它的踪迹谁又知晓呢?这多么令人惆怅、伤感啊!但作者情绪马上一转,因为人虽不知春去了哪里,但整天在空中飞来飞去的黄鹂倒像是知道呢。)⑤理解:“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黄鹂用清脆圆转的歌声回答,可谁能听懂它唱的是什么?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蔷薇花开,说明夏已来临。词人终于无奈地认识到:春天,确实回不来了。留给词人自己的,只是满腹的惆怅。至此,方明白作者并非不知春去了哪里,只是惜春深情使他不忍心说破而已。)5.读诗词,晓词理。作者就是用如此平淡朴实,委婉含蓄的语言巧妙构思,多转折而层层深入地表达了伤春之情。春归无行路(寂寞伤春)→若有人知(假设希望)→春无踪迹(更加失望)→问取黄鹂(最后希望)→无人能解(彻底绝望)。觅春思春伤春之情层层深化。6.熟读、背诵。【出示课件51】7.结束语:同学们,在浩如烟海的古诗园中畅游,同学们采摘到了最美的花朵,腹有诗书气自华,只要同学们以书为友,与诗同行,博学强记,善于积累,相信同学们会有更多的收获。板书设计:清平乐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换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教学反思:本课的不足之处还是对课堂的时间的把握不精准,所以造成前松后紧的情况。如果重上这节课的话,我会更精心地备课,精细地计算课堂时间的运用,不浪费一分钟,对课文内容进行取舍,不必要的内容,与主旨内容关系不大的内容就断然舍弃,相信自己通过不断的努力,会使课堂教学效果更加突出,能更精准地把握课堂。第六单元知识点归纳第六单元知识梳理考点一:词语积累1.常考词语娓娓动听身临其境戛然而止引人入胜迫不及待无怨无悔铤而走险忐忑不安稚气未脱语重心长朝夕相处依依不舍桃李满门恭恭敬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2.与老师有关的四字词语呕心沥血良师益友诲人不倦春风化雨循循善诱言传身教好为人师因材施教为人师表授业解惑考点二:与老师有关的名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考点三:毕业赠言1.毕业赠言的类型◇激励性赠言:崇高的理想是一个人心上的太阳,它能照亮生活中的每一步路。◇祝愿性赠言:愿你成为一粒奔跑的光子,在晨曦中拥抱金色的黎明;愿你变成一卡跳跃的热能,在燃烧中找到生命的价值。◇怀念性赠言:蓝天上缕缕白云,那是我心头丝丝离别的愁绪,但我的胸怀长空一样晴朗,因为我想到了不久的重逢。◇鞭策性赠言:以“勤奋”作航船,以“善良”作风向标,以“创造”作风帆,愿你驶向充满希望的未来。2.毕业赠言示例☆同学之间的赠言:(1)赠给悲观的同学:生活有时虽不像你所想的那样美好,但也不会像你所想的那样糟糕,愿你笑对人生,一帆风顺。(2)赠给惰性较强的同学:不要学花儿把春天等待,要学燕子衔着春天飞来。(3)赠给缺乏自信的同学:生活如汪洋大海,只有你扬起自信的风帆,才可能到达成功的彼岸。(4)赠给意志脆弱的同学:废铁之所以能成为有用的钢,是因为它能经得起痛苦的磨炼。(5)赠给不善言谈的同学:沉默但不可沉没,沉默是金,但有时也会变成废铜。(6)赠给粗心的同学: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学生给老师的赠言:(1)加减乘除,算不尽您作出的奉献!诗词歌赋,颂不完对您的崇敬!您用知识的甘露,浇开我们理想的花朵;您用心灵的清泉,润育我们情操的美果。在这不寻常的日子里,献上我们深深的祝福!(2)海水退潮的时候,把五彩的贝壳留在沙滩上。我们毕业的时候,把诚挚的祝愿献给老师。(3)老师,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种者,是您用美的阳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才绿草如茵,繁花似锦。(4)我是一棵苗,是您将我育成参天大树;我是一把火,是您给了我燃烧的火种;我是一张琴,是您拨动了那响亮的音符……老师,我将永远记着您!(5)刻在木板上的名字未必不朽,刻在石头上的名字也未必能流芳百世。老师,只有您的名字刻在我们心上,这才是真正永存。第六单元概要分析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运用学过的方法整理资料”,是对之前学过的方法进行巩固运用。四年级时,学生有过收集并记录资料,以及合作整理资料的学习经历。在四下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中,有这样的要求“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在该单元第一课后的“活动提示”中有整理资料的方法:可以通过阅读报纸、杂志、书籍等方式,收集喜欢的现代诗。准备一个摘抄本,把它们工整地抄写下来,注意写清楚作者和出处,指导得非常细致。在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对“合作编小诗集”从内容和编排形式以及流程给予了具体指导。五下第三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单元中也有相关的语文要素“学习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在“汉字真有趣”的板块中介绍了搜集资料的方法:查找图书、网络搜索、请教别人,学生进一步学习了根据需要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学过的这些方法,根据自己的需要收集、筛选和分类整理资料。教材用“填写时间轴”“分享难忘回忆”的活动指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有重点地回忆往事,用“制作成长纪念册”的活动及《如何制作成长纪念册》的“阅读材料”更加细致地指导学生有选择地分类筛选和整理小学六年的成长资料,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操作练习,发展学生整理资料与使用资料的能力。(单元内容及语文要素分析)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要任务是“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学写策划书”。在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开展过“诗歌朗诵会”,教材对举办诗歌朗诵会的流程有比较具体的指导。内容是:先进行小组讨论,如,选哪几首诗歌来朗诵,采用什么形式才能使本组的朗诵更精彩。再全班一起商量怎样开好班级诗歌朗诵会,如,推选谁做主持人,怎样安排节目顺序。根据商量的结果,大家分头准备。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请教老师。这个流程对学生策划这次毕业联欢会也是很适用的,学生有这种活动组织的基础。在五下第三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生开展过“猜字谜”“趣味汉字交流会”,应该说,学生在制订活动计划、筹备活动、开展活动等方面已具备一定的经验。策划校园活动,不仅要对策划的主题进行分析,以寻找最优的方案,对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也应当作出周密的计划。教材安排了“举办毕业联欢会”的活动,从临近毕业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提供了策划的平台,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计划、组织、协调和实施活动的能力。为了帮助学生办好毕业联欢会,教材安排了“写一份策划书”的任务,给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提供行动指引,便于活动的顺利开展。接下来我们看看本单元每个板块的具体内容。在“回忆往事”这个板块,教材设置了“填写时间轴”“分享难忘回忆”“制作成长纪念册”三个层层递进的活动任务,引导学生以多种方式回忆往事,珍藏成长记忆。其中,“制作成长纪念册”是这一板块的核心任务。“填写时间轴”“分享难忘回忆”两项活动是学生制作成长纪念册的基础。制作成长纪念册是整理成长资料,留住珍贵记忆的关键一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进一步学习、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三篇阅读材料《老师领进门》《作文上的红双圈》《如何制作成长纪念册》具有启发学生回忆往事、激发情感、拓宽思路、提供制作成长纪念册的步骤和方法等作用。前两篇“阅读材料”,呈现的是不同时代的作者回忆自己难忘的小学生活,侧重于回忆老师的教诲和给予自己的鼓励。学生阅读这些文章,能自然联想起自己的老师教育自己的事情,激发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和表达的欲望。后一篇阅读材料,可以打开学生的思路,为学生制作出感情真挚、条理清晰的成长纪念册提供帮助。“依依惜别”这个板块设置了“举办毕业联欢会”“写信”两项活动,从集体和个人两个角度提供了表达惜别之情的活动平台,为小学生活画上圆满的句号。阅读材料《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给老师的一封信》《毕业赠言》以不同的形式为开展活动提供参考,拓宽学生的思路。为了办好毕业联欢会,教材安排了为联欢会写策划书的任务。策划书是学生新接触的一种应用文体,它以非连续性文本的形式呈现出策划的内容,要素清晰,文字简洁。教材通过展示“毕业联欢会活动策划书”的基本样式,让学生明确策划书的基本格式和要求。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练习写策划书,从而基本掌握这种应用文体。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