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苏教版(2017)科学六年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单元概要、知识点归纳第四单元《理想的家园》目录13.洁净的水域14.清新的空气15.多样的生物16.健康的土地第4单元《理想的家园》单元概要分析第4单元《理想的家园》单元概要分析一、单元整体解读与学情分析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这个家园的完好程度,对生物的生存,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了解一些环保举措,对于现代公民来说,是参与很多公共话题讨论的重要知识基础与决策依据。本单元之所以以“理想的家园”为主题,是基于以下三点考虑:一是价值确立,旨在引导学生建立“理想的家园”这一价值目标,对于究竟怎样的家园才是理想的家园建立自己的标准。所谓心中有目标,手上才有行动。二是现实省思,构想“理想的”和反思“现实的”相联系,深入现实世界,学生才能看清当下的严峻现实,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架设桥梁。三是行为选择,就是让学生思考、决定自己应该为建设理想的家园做些什么。我们固然可以从科学技术的角度对环境问题作出改变,但是最根本的改变还是在人的意识和行为本身。只有树立环境保护的理念,从每一个人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理想的家园才能成为现实。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在经历了整个小学阶段关于水、空气、动植物、土壤以及生物与环境等知识的学习后,是时候对这些知识进行综合,去讨论怎样建设理想的家园这样较为复杂的问题了。但是,对这一复杂问题还是要做必要的梳理,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因此,本单元将“家园”分解为水域、空气、生物、土地等四个方面,将“理想的”相应地具象为洁净的、清新的、多样的、健康的四个具体的标准,帮助学生由表及里、由分到合地去研究,最终建立整体性的认知。本单元在内容的编写上,体现了苏教版科学教材所秉持的理念:一是强调真实情境和复杂问题。通过阅读、调查、制作模型等活动,引导学生进入真实的问题场景,分析问题,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与既有做法相比较,拿出解决方案。二是强调高阶思维的运用。运用分析性思维去探究原因、理解危害;运用批判性思维去反思人类在环境保护上的得与失、功与过,应该担负的责任;运用创造性思维去解决问题,共同寻找治理环境污染的办法。二、单元目标解读与概念分析(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高年段的课程目标。科学知识:了解生物的生存条件和生物的多样性;认识人类与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关系,知道地球是人类应当珍惜的家园。科学探究: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能基于所学的知识,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判断结论与假设是否一致。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如科学小论文、调查报告等方式,呈现探究的过程与结论;能基于证据质疑并评价别人的探究报告。科学态度:表现出对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在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持正确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认识到人类、动植物、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了解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活动会对环境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自觉采取行动,保护环境。(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生命科学领域”“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高年段要求。10.5生活习惯和生存环境会对人体产生一定影响。列举噪声、雾霾、污水等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养成环保意识。12.4自然或人为干扰能引起生物栖息地的改变,这种改变对于生活在该地的植物和动物种类、数量可能产生影响。认识到人与自然环境应该和谐相处。认识到保护身边多种多样的生物非常重要。15.3人类生存需要防御各种灾害,人类活动会影响自然环境。说出人类不合理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举例说出人类保护环境的举措,能够针对现实环境问题提出适当建议。三、单元构成与逻辑分析本单元将“理想的家园”这一话题分成水域、空气、生物和土地等四个维度来讨论,就构成了《洁净的水域》《清新的空气》《多样的生物》《健康的土地》四课,相当于将一个大的问题一分为四,分头研究。因此,这四课从逻辑结构来看呈并列关系。这样的“分”当然还需要一个“合”,这就是在最后一课中,融合四个维度,引导学生从上述四个方面结构化地考察地球家园的环境保护问题,综合考虑四方面因素构想理想的家园,体现出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四、单元教学目标(1)指出人类不合理活动对水域、空气、生物、土地所产生的具体影响。(2)列举雾霾、污水等环境问题对人体健康等方面的影响。(3)解人类保护环境的必要性,举例说出一些常见的环境保护举措。(4)对建设理想的家园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五、单元活动导图六、课时安排序号课题课时1洁净的水域12清新的空气13多样的生物24健康的土地2总课时6单元教案13.洁净的水域【教材分析】《洁净的水域》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理想的家园》的第一课时。通过三年级上册第4单元《地球上的水资源》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及各种水体的特点。因此水域对学生来讲并不陌生。本课将进一步带领学生关注身边水域的污染与保护问题,帮助学生建立起“水域”和“污染”的概念。让学生清楚了解洁净的水对生命的重要性,从而引起学生对水资源的关注,增强青少年对于守护周围水环境的责任感。本课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这是一个导入活动,通过正反例的对比,讨论水域的变化,将身边水域污染严重这一严峻事实性问题揭示出来,让学生思考水域污染的原因及其危害。第二部分,通过建立模型,模拟土壤污水和地面固体废弃物进入水域,引导学生观察这一过程是怎么发生的,思考去除固体废弃物的方法。第三部分,通过阅读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滇池污染原因和治理方法。引导学生联系实际,针对周围水域污染的具体原因设计有效的解决方案。第四部分,让学生调查了解所在城市水域污染情况及治理方法,了解其做法,评析其效果。【学情分析】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在学习了整个小学阶段关于水资源知识的后,学生对水、水资源、水循环等都有了基本的了解,知道水是重要资源,且我国的淡水资源有人均储量低、地区分布不均的特点。但对于污染还接触不多,因此本课将对水域污染及治理进行一个融合,去讨论怎样保护周围的水域,水域污染的成因及治理方法。本课将借助正反例对比、建立模型、阅读资料和动手实验等方法,帮助学生由表及里、由分到合地去研究,最终建立一个整体性的认知。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六年级的小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同时也兼备独立意识,吸取信息能力更强,但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还不强,还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判断与辨析。通过三年级上科学第4单元《地球上的水资源》的学习,学生对水资源种类及储量有了基本认知,知道人们要节约水资源。本课将通过建立模型的方法,提升学生实验技能。【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通过观察,能区别洁净的水域和受到污染的水域。2.通过讨论,知道污染的水域对人体健康有危害。3.通过实验,知道污水和固体废弃物如何从陆地进入水域的。科学探究:1.能用通过观察对比河流周围环境,总结造成水域污染的原因。2.能通过分析水质污染,举例说明污染的水会造成哪些危害。3.能通过资料阅读,分析滇池治理这一典型案例,指出人们是如何针对水域污染的原因设计解决方案解决问题的。4.注重实验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及时记录、分析数据、得出并交流结论、及时反思等。科学态度:1.在科学探究中,能意识到水域污染的危害性极其成因。2.在科学探究中,归纳概括人们治理水域污染的方法。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认识到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2.结合生活中常见的水域污染实例进行研究,寻找其中的原因,并思考如何治理水域污染。【教学重点】认识到治理水域污染的重要性,归纳概况其主要方法。【教学难点】在水域污染的原因和治理方法之间建立联系。【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和视频。学生材料:污染的运河水、托盘2个、湿的泥土、食用色素、细碎的泡沫粒、水。【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2500余年的大运河是沟通中国南北交流的载体和文化纽带,如同一条珠链串起了19座珍珠般的城市。其中,无锡是唯一一座被运河“环抱”的城市,无锡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荣,运河在无锡的地位可见一斑。那你听爷爷奶奶说过以前的运河是什么样的吗?2.(播放视频)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领略一下80年代的运河!3.提问:以前的运河是什么样的?生活在河边的人在干什么?4.小结:是呢,以前的运河河水很干净,人们用河水刷牙、洗脸、淘米、洗菜,甚至可以直接饮用。那时的水域洁净澄澈,在这样的水域旁生活是我们共同的理想,今天我们就走进《理想的家园》这一章,了解洁净的水域。(揭示课题——洁净的水域)[设计意图:通过课前家庭调查,让学生初步了解以前的运河河水干净洁净。再视频播放80年代运河实录,通过直观的展示让学生认识到水域洁净的重要性,揭示洁净的水域这一主题。]二、对比运河水与自来水,揭示水域污染的危害1.提问:我们学校就傍河而立,有心的同学肯定注意到了旁边的运河,你见到的运河和老一辈口中的运河有出入吗?现在的运河是什么样子的呢?2.出示材料:一杯运河水、一杯自来水。对比两种水,填写下表(学生活动)3.观察比较两杯水,你有什么发现?生:运河水,黄色浑浊,有腐烂的气味且杂质多;自来水,无色透明,无气味,几乎看不见杂质。4.你觉得运河水能直接饮用吗?为什么?生:不能,因为运河水很脏。5.是呢,这样的水是已经被污染过的水,不适合直接饮用。如何我们喝了污染的水会怎样呢?对动物和植物来说呢?6.小结:如果我们饮用了污染的水可能会导致我们腹泻、发烧、肠胃炎等病症,严重甚至会危害我们的生命。生活在水边和水里的动植物也会受其影响生病甚至死亡,如果这些生病有毒的动植物被人们所食用也会危害人类的健康。[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又能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观察及感受出发,总结水污染给人们带来的麻烦,有利于学生更直观的感受水污染的危害,从而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三、水域污染的成因1.(出示图片)水是生命之源,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秒钟就有1人因水污染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回顾过去,七八十年代生水喝,到现在的造水喝,水域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那么水域污染是怎么形成的呢?2.(展示无锡地图)我们以无锡为例,看看我们的运河都经过了哪些地方?这些地方因什么而造成污染呢?3.小组讨论、汇报。4.水域污染的原因:工业废水、农药化肥、生活垃圾、矿山污水、生活污水等[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无锡地图,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可能会造成污染的原因。六年级的小学生吸取信息能力更强,但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还不强,给学生提供证据,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的能力。]四、模拟污水和固体废弃物从陆地进入水域1.通过上述的归纳总结,我发现这些污染物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污水,一类是固体废弃物。这些污染物大多是由于人类的不当活动导致了水域污染,那么是不是将它们丢弃在陆地上就万无一失了呢?接下来,我们再来进行一个模拟实验。2.模拟污水和固体废弃物从陆地进入水域实验实验材料:托盘2个、湿泥土、食用色素、细碎的泡沫粒、水。实验步骤:(1)在托盘的一侧铺一层湿泥土,在上面滴10~20滴食用色素,再铺一层泥土作为表层土,在最上面撒一些细碎的泡沫粒。(2)将托盘装泥土的一侧垫高,把另一侧放在另一个托盘里。(3)往泥土中慢慢倒水,观察发生的现象。实验要点:(1)铺完土稍微压实,防止土在倒水的过程中被大量冲走;(2)倒水速度要掌控好,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3)需选用可食用色素进行实验3.提问:你看到了什么现象?来自土壤的污水和地面的固体废弃物是怎样进入水域的?4.追问:如何去除水域中的固体废弃物?5.小结:来自土壤的污水和地面的固体废弃物也是造成水域污染的元凶之一。这些污染物经过雨水的冲刷进入水域,从而造成水域污染。对于此类污染,我们可以通过打捞固体废弃物、控制污染源等方法减少污染。[设计意图:来自土壤的污水和地面的固体废弃物是引起水域污染的原因之一,但学生对此缺乏感性经验。在这里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模拟污水和固体废弃物是怎样从陆地进入水域的,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实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一过程是怎么发生。]五、分析滇池污染原因和治理方法1.(出示阅读资料)提问:通过阅读,你知道造成滇池污染的原因是什么吗?2.追问:人们是通过哪些途径和方法治理滇池的?。3.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其实无锡也一直被称为太湖旁的一颗明珠,无锡的太湖在07年就遭遇了蓝藻危机,水域污染严重,(播放视频)从滇池的成功案例你能给太湖治理提些意见和建议吗?4.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其实你们说的,当地的环保部门也都想到了,经过大家漫长的努力,现在太湖的水质已经有了明显的提升。(播放视频)对于太湖从清洁到污浊再到清洁的过程你有什么感受?5.其实除了滇池和太湖外还有很多水域也都在遭受污染,所以我们要爱护水域,保护水资源,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设计意图: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来思考水域保护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一个真实的情境。选择滇池为例,是因为滇池水域曾遭受污染经过综合治理成功复原,造成污染的原因在其它流域也普遍存在。此外,滇池的治理方法也综合了治理污染水域的主要方式。再进行知识迁移,引导学生解释07年太湖水污染的原因及治理方法,学以致用。]六、拓展:调查身边水域污染情况,了解治理方法1.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借助网络、求助专业人士等方法调查无锡的水域污染情况及治理方法。2.接下来和我们的弘智少年一起来一次“净水思源你我同行”的研学之旅吧!(播放视频)3.愿生命之水长流,愿绿色家园长存,水是生命的根本,没有水就等于没有了生命。人类不要为了眼前的一点利益就污染破坏我们共同拥有的水资源吧!让我们一起来保护每一处水资源吧![设计意图:水域污染现象在各个地区普遍存在,通过实地考察、借助网络、求助专业人士等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全面的了解无锡水污染现状,掌握保护身边水域的要点及方法,激发了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欲望,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板书设计】1.洁净的水域洁净原因污染治理洁净14.清新的空气【教材分析】《清新的空气》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4单元《理想的家园》的第三课时。通过一年级下册第3单元《空气》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空气的存在及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通过四年级上册《空气的性质》的学习,认识了空气占据空间,空气能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等性质。因此空气对学生来讲是一种非常熟悉的物质。作为讨论理想家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课引导学生关注空气的污染与保护问题,特别是因人为原因所造成的空气污染与治理。全课由四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通过将清新的空气环境与污浊的空气环境进行一个对比,让学生认识到良好的空气环境对于人与生物的重要性。第二个活动是有关雾霾知识的资料学习,让学生了解到雾霾是什么、怎样形成的以及有什么危害。第三个活动,通过指导学生做一个简单的检测空气中灰尘的实验,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看似干净的空气中其实存在很多污染物。第四个活动,针对此前学习所得,引导学生讨论应对雾霾的方法,以及可以为净化空气做些什么。【学情分析】通过前面近六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对事物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但学生表现欲望变差,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对于六年级学生,空气是一种非常熟悉的物质,本课引导学生关注空气的污染与保护问题,特别是人为原因所造成的空气污染与治理。我们既要结合课程知识和能力目标,又要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学生实际的生活经验,引导并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提出自己感兴趣并能探究的问题,并且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良好的空气环境对于生物的重要性。2.描述清新的空气是什么样的,指出污浊的空气有什么危害。3.通过阅读资料指出雾霾是什么,针对雾霾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对策。科学探究:1.能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汽车尾气对植物的影响。2.通过检测空气污染物的实验,判断周围的空气是否受到了污染。科学态度:1.在科学探究中,能意识到要用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2.注重实验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及时记录、分析数据、得出并交流结论、及时反思等。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认识到人与自然环境应该和谐相处。2.关心自己生存的空气环境,能针对当地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积极提出建议。【教学重点】认识到保持空气环境清新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教学难点】根据雾霾特点提出应对之策。【教学准备】教师材料:介绍雾霾的文字与图片资料。学生材料:两盆长势相同的绿色植物、大塑料袋、收集汽车尾气的管子、汽车尾气、水壶等;三面小镜子,凡士林等。【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在这美好的春光里,同学们是否向往来一场说走就走的“郊游”?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郊游去。(图片出示,播放音乐《郊游》)2.学生交流:我们来到郊外,深吸泥土的芳香;我们来到公园,欣赏百米的喷泉;我们来到山野,徜徉在绿水青山间;我们来到海边,陶醉于落日霞光下……3.如果我们在途中经过了这样的地方,你会是怎样的感觉?(图片出示:空气被污染的场景。)4.学生讨论,说说不同的空气环境对人的影响。(清洁新鲜的空气,让人觉得舒适;污染的空气含有有害物质,会导致刺眼、刺鼻、咳嗽、恶心等,危害身体健康。)5.我们毫无选择地呼吸着周围的空气,多么希望每时每刻能呼吸到清洁新鲜的空气。揭示课题:清新的空气。[设计意图:通过播放音乐、图像结合的课件,以优美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结合春游情境和当时当地的空气环境畅所欲言。]二、探究空气环境对生物的重要性1.除了人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空气,陪伴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的其他动物、植物也离不开空气。清新的空气和污染的空气对生物有什么影响?2.学生交流:清洁的空气有利于动植物的健康生活;污染的空气,会危害动植物生长。3.想不想亲眼见识一下?准备两盆品种及长势相同的植物,将两盆植物分别放进一个大塑料袋里;在一个袋里充入空气,另一个袋里充入汽车尾气,然后扎紧袋口。确保每天分别充入足够的空气和汽车尾气;置于向阳处,按时浇水。连续5天观察两盆植物的生长变化,并做好记录。4.请预测一下:上面的实验将会有什么结果?为什么?5.学生交流。(学生可能会提到:两盆植物的长势会出现明显的差异。装在充入足够的空气的那盆长势正常;装入汽车尾气的那盆长得不好,叶子变黄、掉落。原因:汽车尾气存在有害物质,有害物质通过植物的呼吸进入体内,影响植物生长。)6.是不是像我们同学猜的这样呢,让我们试一试,将上面的实验在家长的帮助下验证一下。下周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再来交流。(教师在教室里演示此实验。)7.小结:当空气中增加了有害物质,空气就受到了污染。除了地震、火山喷发、森林火灾、刮风、沙尘暴等自然污染,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工业生产排放的粉尘、生活燃具排放的烟尘也污染着空气,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设计意图:设计对比实验,引领学生借助汽车尾气,通过亲自实验,目睹空气污染的危害。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在给人类带来文明、安逸生活的同时,也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三、阅读资料,了解雾霾现象及其危害1.过渡:污染的空气影响着人、动物和植物的正常生活。(出示图片:霾下的城市)2.学生交流:我理解的“雾霾”。3.阅读资料《雾霾对人体的危害》,了解雾霾现象及其危害。4.学生讨论、汇报:针对雾霾的特点,我们应该怎么做?(雾霾天出门戴口罩,减少室外活动时间和次数等)5.小结:我们追求“金山银山”,我们更追求“绿水青山”。[设计意图:教育不仅是教会孩子知识,更要注重生命价值。通过图片、资料等学习,使学生了解到雾霾的危害,激起学生明辨是非的思想感情。]四、测一测周围的空气是否受到了污染1.我们周围的空气是否污染了?你对我们周围的空气质量是否满意?2.学生交流。3.你家里的空气环境如何?让我们实地测一测。布置任务:找三面干净的小镜子,在镜子中间图上相同面积的凡士林;把三面镜子放在家中不同的地方(厨房、房间、阳台);几天后,比较粘在镜子上灰尘的多少,看看哪里的空气污染最严重。(一周后交流。)4.生活中有许多空气污染的现象,我们周围的空气质量时不时会不令人满意:汽车多、建筑施工多、能源消耗多,空气污染已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近两年,由于我们国家和人民的普遍重视,空气质量有所提高,雾霾少了,蓝天白云多了。5.为了我们能一直呼吸到清新的空气,我们能够为净化空气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先洒水后扫地,用湿抹布擦黑板,不燃放烟花爆竹等。)6.你想对周围的人和有关部门提出哪些环保建议?(植树造林,美化环境;不随意焚烧垃圾;多步行、骑车,少开车;加强污染企业的治理工作等。)[设计意图:将科学知识的学习融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通过直接参与或探究实验的方式,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育过程,将科学探究认识转化为学生自觉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思维,培养学生对现有的事物敢于质疑,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创新的能力。]五、课后拓展调查了解当地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并以倡议书的形式向有关部门提出自己的环保建议。[设计意图:由认识转化为行动,通过空气污染问题的提出和建议,将环境保护意识转化成一种社会责任。]【板书设计】14.清新的空气植树造林环保出行禁止焚烧垃圾控制扬尘污染……15.多样的生物(第一课时)【教材分析】《多样的生物》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4单元《理想的家园》的第3课时。通过四年级上册《动物大家族》、三年级下册《植物与环境》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动植物的一些基础知识。本课带领学生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但学生对“多样性”这个词的理解不够透彻。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方面的涵义,分别是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本课要帮助学生建立起“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本课分为四个活动。第一个活动,通过观察、比较鸟喙形态的不同,让学生认识到同一物种内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对这一物种的延续有重要意义。第二个活动,制作不同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卡片,让学生认识到地球上有很多不同的生态环境,在一个生态环境中,物种之间以及同物种个体之间是存在差异的。第三个活动,通过资料学习,认识到每一个物种的消失都会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第四个活动,通过讨论,分析生物变少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并归纳概括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上的切实做法。【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六年级的小学生处于少年心理向青年心理过渡时期,既带有少年的天真,有时常表现六年级学生处于少年心理向青年心理过渡期,既带有少年的天真,有时常表现出青年人的成熟。随着知识的积累和对事物体验的深化,六年级学生内心世界比较丰富。除了注意事物外表的形式之外,更注意对事物的分析和主观体会,对很多间题都可以做出自己的回答。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六年级学生可以找到主要矛盾,抓住事物的关键。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在经历了整个小学阶段关于水资源、空气、动植物、土壤以及生物与环境等知识的学习后,是时候对这些知识进行一个综合,去讨论怎样建设理想家园这样较为复杂的问题了。但是,对这一复杂问题还是要做必要的梳理,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因此,本节课以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即物种的丰富度)为切入口,将生态系统、物种、同物种的差异综合起来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建立对于生物多样性的整体性、概略性的认识。。【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通过对鸟喙的观察与比较,说明物种个体多样性对物种延续的意义。2.通过制作卡片,举例说出不同生态环境下的不同物种,以及同一物种内个体之间的差异。科学探究:1.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2.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用制作卡片的方式,呈现探究的过程与结论;能基于证据质疑并评价别人的探究报告。科学态度:1.表现出对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在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持正确的观点。2.在科学探究中,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证明空气占据空间。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认识到人类、动植物、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了解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活动会对环境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自觉采取行动,保护环境。【教学重点】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教学难点】理解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物种的延续。【教学准备】教师材料: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学生材料:用于制作生物多样性卡片的材料。【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导入新课1.谈话: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就学过了《鸟类》这一课,看看你还记得多少?(鸟类喙的连线题)真厉害,过了快两年,同学们还是能够全部答对,真是记忆超群。老师最近看了一部纪录片,里面讲述了几只生活在不同区域的鸟,你能找到它们的不同点吗?学生汇报:鸟喙不同、羽毛的颜色……2.提问:那它们有相似的地方吗?学生汇报:有,身形。3.揭示课题:其实它们是同一种鸟,叫做雀鸟,同一物种又有着许多个体差异,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生物的多样性”。[设计意图:以旧带新,利用学生的前概念,迁移到本节课的关注点:鸟的喙上,帮助学生明确生物的个体化差异。]二、问题探究新知1.这几只鸟的喙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不同呢?你能先猜一猜吗?学生猜想:捕食。2.我们一起通过阅读资料来回答这个问题。小结:环境的改变会影响雀鸟的食物来源,但是无论环境怎么变化,总有一些地雀会获取到食物存活下来。正是因为存在个体差异,才确保这一物种能延续下来。(板书:生物个体的多样性)3.过渡:这些鸟一般生活在加拉帕哥斯群岛和科科斯群岛,不同的生态环境造就了不同的食物来源,从而造就了雀鸟这种的多样性。这些岛屿中就只生存了这一种生物吗?学生:不止。我们先欣赏一段加拉帕哥斯群岛的视频。(播放岛屿视频)你能说一说还有哪些生物吗?学生:蜥蜴、海豹、海鸥等。小结:同一生态环境下,生物的种类有很多,这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板书: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设计意图: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突出了雀鸟个体差异化的原因是食物,食物的本质是为了种族的延续。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促进学生对生物个体多样化的理解。同时,拓宽学生的视野,从个体层面到同一生态环境的种群数目。而加拉帕哥斯群岛上的物种很特别,可以利用其特殊的外形特征,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三、制作不同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卡片1.除了岛屿,地球还有许多不同的生态系统,这是几种不同的生态环境:极地环境、沙漠环境……,(板书: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请你阅读相关资料,选择你感兴趣的方面,制作一张生物多样性卡片。学生阅读并制作。谈话:你也可以将你知道的,资料以外的内容补充在多样性卡片上。学生汇报、反馈、补充、优化。2.总结: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很多,生物的种类就更多了,这些多样的生物造就了我们美丽的地球,让我们的世界也变得“多样”了起来。[设计意图:通过初步了解、制作卡片、分享交流、优化改进的教学环节,加深学生对于生物多样性三个方面的理解,并能综合多方面的知识,论证自己的结论。]四、运用与拓展1.你知道地球上种类最多的物种是什么吗?学生:昆虫2.(昆虫图片)最近的研究表明,全世界的昆虫可能有1000万种,约占地球所有生物物种的一半。但目前有名有姓的昆虫种类仅100万种,占动物界已知种类的2/3-3/4。但是有些昆虫正面临着消失的风险。昆虫的消失是有利还是有弊呢?我们下节课来举办一个辩论会,谁想当正方:昆虫的消失是有利的?谁想当反方:昆虫的消失是有弊的?3.请你课后搜集有关消失的物种的资料,下节课我们一起分享。[设计意图:以学生生活中感兴趣的昆虫为切入点,巩固生物多样性的概念,自然而然引入消失的昆虫这一概念,并为下一课时的展开奠定基础。]【板书设计】15.多样的生物生物个体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15.多样的生物(第二课时)【教材分析】《多样的生物》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4单元《理想的家园》的第3课时。通过四年级上册《动物大家族》、三年级下册《植物与环境》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动植物的一些基础知识。本课带领学生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但学生对“多样性”这个词的理解不够透彻。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方面的涵义,分别是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本课要帮助学生建立起“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本课分为四个活动。第一个活动,通过观察、比较鸟喙形态的不同,让学生认识到同一物种内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对这一物种的延续有重要意义。第二个活动,制作不同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卡片,让学生认识到地球上有很多不同的生态环境,在一个生态环境中,物种之间以及同物种个体之间是存在差异的。第三个活动,通过资料学习,认识到每一个物种的消失都会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第四个活动,通过讨论,分析生物变少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并归纳概括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上的切实做法。【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六年级的小学生处于少年心理向青年心理过渡时期,既带有少年的天真,有时常表现六年级学生处于少年心理向青年心理过渡期,既带有少年的天真,有时常表现出青年人的成熟。随着知识的积累和对事物体验的深化,六年级学生内心世界比较丰富。除了注意事物外表的形式之外,更注意对事物的分析和主观体会,对很多间题都可以做出自己的回答。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六年级学生可以找到主要矛盾,抓住事物的关键。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在经历了整个小学阶段关于水资源、空气、动植物、土壤以及生物与环境等知识的学习后,是时候对这些知识进行一个综合,去讨论怎样建设理想家园这样较为复杂的问题了。但是,对这一复杂问题还是要做必要的梳理,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因此,本节课以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即物种的丰富度)为切入口,将生态系统、物种、同物种的差异综合起来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建立对于生物多样性的整体性、概略性的认识。。【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通过研究消失的动物,解释物种消失会造成哪些影响。2.通过讨论生物变少的原因,概括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上的做法。科学探究:1.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2.能基于所学的知识,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判断结论与假设是否一致。3.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用科学小论文、调查报告等方式,呈现探究的过程与结论;能基于证据质疑并评价别人的探究报告。科学态度:1.表现出对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2.在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持正确的观点。3.在科学探究中,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证明空气占据空间。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认识到人类、动植物、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了解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活动会对环境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自觉采取行动,保护环境。【教学重点】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教学难点】理解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物种的延续。【教学准备】教师材料: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学生材料:关于物种消失的材料。【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激趣导入新课1.关于昆虫消失是有利还是有弊的辩论会开始啦!首先,请正方一辩,陈述己方观点,限时一分钟。正方学生:陈述观点和依据。2.请反方一辩,陈述己方观点,限时一分钟。正方学生:陈述观点和依据。3.现在,请反方二辩驳对方立论,2分钟;正方二辩驳对方立论,2分钟。4.进入质辩环节,请正方三辩提问反方一、二、四辩各一个问题,反方辩手分别应答。每次提问时间不得超过1分钟。5.最后,进入自由辩论环节(大约5分钟)。6.总结陈词:如果昆虫全部消失,会严重影响很多种植物(虫媒花植物)的授粉,从而导致某些植物因无法传宗接代,而灭亡。数以亿记的动物以昆虫为食,昆虫消失会产生巨大的链式反应,不少昆虫是腐食性,地球上将遍布生物垃圾。[设计意图:利用辩论会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意识到物种的消失对于人类、其他生物的巨大影响。]二、探究延伸新知1.提问:近200年来,已经灭绝的生物有哪些?学生:渡渡鸟、恐龙等。我们来看看还有哪些已经灭绝的生物。(播放视频)2.提问:大多数生物的灭绝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回答:人类的活动。追问:具体是哪些活动呢?学生回答:砍伐森林,导致栖息地的减少。排放污水,导致江河湖海环境的污染。[设计意图:以四种已经灭绝的生物,让学生意识到目前严峻的环境问题,激发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热情。]三、交流深化认知1.国家制定了“长江十年禁捕计划”,无锡市也相应制定了“太湖十年禁捕计划”,我们可以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些什么?小组讨论一下吧!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2.你是怎么理解“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这句话的?学生活动,汇报。3.师生共同小结:人为因素造成的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掠夺式的开发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全球气候变化等,造成了许多生物的减少甚至灭绝。我们可以通过减少对野生动物制品的消费需求、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等方法,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设计意图: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整合学生前面学得知识,开动头脑风暴,激发学生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更多思考。]四、运用与拓展1.制作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手抄报,并展览。[设计意图:将本节课的学习体会延伸至课堂外,让自己参与到环保活动之中,提升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板书设计】15.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16.健康的土地【教材分析】《健康的土地》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理想的家园》的最后一节课,学生在认识了洁净的水域、新鲜的空气、多样的生物是构成理想家园的三部分后,进而认识到健康土地也是理想家园重要的组成部分,从而对这四部分知识进行一个整合,综合去考虑怎样建设理想家园。本课引导学生关注土地的健康这一重要话题,认识到人类活动对于土地健康的破坏性,将这一话题作为理想家园的一个重要方面来加以讨论。全课设计了四个活动。第一个活动,通过健康的土地与被污染的土地之间的对比,认识到土地健康的重要性。第二个活动,通过阅读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垃圾治理对于土地保护的意义。第三个活动,带领学生进入更广泛的生活情境,提出保护土地的切实可行的做法,由“厨余垃圾减量行动”为例,让学生经历经由调查、分析等过程提出解决方案的过程。第四个活动,通过转盘策略,让学生综合本单元讨论的各方面因素——水域、空气、土壤、生物,概括地构想理想家园的样貌。【学情分析】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在经历了整个小学阶段关于水资源、空气、动植物、土壤以及生物与环境等知识的学习后,是时候对这些知识进行一个综合,去讨论怎样建设理想家园这样较为复杂的问题了。但学生的知识比较零散,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可以有效的把洁净的水域、新鲜的空气、多样的生物等相关知识整合在一起。本节课通过阅读垃圾治理与土地保护的关系,调查厨余垃圾产生的原因,创造一份行动方案等活动帮助学生进入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与既有做法相互比较,拿出解决方案,帮助学生由表及里、由分到合地去研究,最终建立一个整体性的认知。【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垃圾治理与保护土地的关系。2.知道水、空气、土壤、生物之间会相互影响。科学探究:1.通过正反例对比,举出3-5个例子说明土地健康对生物、对人类的重要性。2.考察生产和生活,举例说明我们可以为保护土地做什么。3.通过玩“家园”转盘、画图等活动,完整地归纳概括理想家园的样子。科学态度:1.认识到土地质量的好坏对生物的健康的影响。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通过资料学习,指出部分国家在垃圾治理上比较有效的做法。【教学重点】重点:认识到保护土地健康的重要性。【教学难点】难点:综合考虑水、空气、土壤、生物四因素,描述心中的理想家园。【教学准备】教师活动:土地污染与保护、垃圾治理等方面的相关视频。学生材料:“家园转盘”学具。【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导入1.师:同学们,我们这个单元主题叫《理想的家园》,你们觉得动植物生存的理想家园是什么样的?2.生:洁净的水域、清新的空气、多样的生物、健康的土地3.师:是的,土壤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很多动植物的栖息地,土壤质量的好坏对生物的健康影响很大。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健康的土地》。二、认识土地健康的重要性1.师:老师这里有几组图片,这两种土地有什么不同?2.生:一种是被污染的;一种是健康的土地。3.师:什么现象污染了土地?4.生:乱扔垃圾、污染物排放到土地上、乱砍乱伐···5.师:被污染的土地对生物有哪些影响?6.生:植物稀少、动物和人难以生存。[设计意图:通过呈现一些表现健康的土地和被污染土地的图片,来引起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警觉,从具体的例子中来引起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警觉,认识到土地健康对生物有着重要的影响。]三、了解垃圾治理对保护土地的意义1.师:所以我们要保护土地,可以怎么做?2.生:减少垃圾的生成3.师:为什么要减少垃圾的生成?4.生:因为现在很多处理垃圾的方式都是填埋,长时间的垃圾填埋会污染土地。5.师:是的,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减少垃圾填埋,除了填埋,还有没有其他积极治理垃圾的方法?6.生:可以进行垃圾分类,借用科技手段,变废为宝。7.小结: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积极治理垃圾,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了,我们一定要从我做起,众志成城,攻坚克难。[设计意图:用提问的方式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垃圾治理与土地保护的关系,认识到垃圾填埋对土地健康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去思考如何减少垃圾填埋现象。]四、寻找保护土地的方法,开展学校厨余垃圾减量活动1.师:除了减少填埋垃圾,对于保护土地,你们还可以怎么做?2.生:不乱扔电池,垃圾回收···3.师:老师这里有一段视频,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社会各阶层是怎么来保护土地的。4.小结:看来土地遭受破坏的现象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政府正在采用积极的措施保护土地,我们更应该义不容辞,为保土地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5.师:可是,今天老师在执勤的时候,拍到了一组照片,这是什么?它会以什么方式处理掉?6.生1:厨余垃圾。它们会被填埋、会化肥化处理。生2:还可以用来喂猪生3:现在还能变成能源7.刚刚有同学说,把它们“填埋”,填埋后的结果肯定会(污染土地),所以我们就应该要减少厨余垃圾,今天我们就来开展学校食堂厨余垃圾减量行动。你们可以怎么做?8.生:光盘行动、食堂阿姨合理制作饭菜数量···9.师:老师这里有一些行动建议,大家可以学习和借鉴,然后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怎么做?10.学生讨论、汇报11.温馨提示:调查厨余垃圾剩余量,至少要连续调查一周,取平均值。因为每个人喜好不同,每天饭菜不容,产生的厨余垃圾也会有差异。[设计意图:发散学生思维,思考生活中破坏土地的行为,再逆向思考我们可以为保护土地做些什么。从社会上保护土地方法在聚焦到小学生在学校在可以开展厨余垃圾减量活动这件具体的事情上,通过调查、分析、设计出调查报告,利用高阶思维在真实的情景中去解决问题。]五、构想并描绘心目中的理想家园1.师:现在我们回到上课是的问题,理想的家园,包含了洁净的水域、清新的空气、多样的生物、健康的土地,他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呢?如果水受到了污染会不会影响土地的健康?反过来只保护水域而不注意土壤的保护,能不能保证水源的洁净呢?2.学生思考各种因素之前的相互关系,并认识到水和土壤之间的相互影响。3.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家园转盘,大家小组讨论并思考:水、空气、土壤、生物之间有哪些相互影响?这个影响包括好的影响和不好的影响。4.学生讨论。5.总结:在同一个环境中,只有水、空气、土壤、和生物等因素都是健康的、相互影响的,才可能建立起良性关系,构建出和谐的生态环境,这才是我们想要的理想家园。同学们,请拿起你手中的彩笔,描绘出你心中理想的家园。[设计意图:利用“家园”转盘引导学生将不同因素联系起来,而不是孤立地考虑单一因素的保护,在这过程中让学生反复学生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从而锻炼学生运用分析性思维去探究原因。最后利用图画完整地表现出健康的土地、清洁的水域、清新的空气和多样的生物,帮助学生综合考虑每一种因素建立理想的家园。]健康的土地【板书设计】清新的空气理想的家园洁净的水域多样的生物知识点归纳第四单元《理想的家园》第十三课《洁净的水域》1.雨污分流是指将雨水和污水分离,各用一条管道进行排放或后续处理的排污方式。2.水污染将危害人类的健康。第十四课《清新的空气》1.霾是大量肉眼无法分辨的颗粒悬浮空中,使大气呈混浊状态的一种天气现象。2.空气中的PM2.5,即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可吸入颗粒物,是形成霾的主要原因。第十五课《多样的生物》1.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他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2.用分类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辨别和研究植物,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植物分成不同的类别,根据生活环境可以将植物分为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极据茎的特点可以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根据植物有没有花可分为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根据植物是否落叶,分为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3.科学家根据身体内是否有脊柱,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根据动物的食性可以分为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第十六课《健康的土地》1.垃圾治理与土地保护都是全球性难题,有些国家有非常好的做法,例如执行严格的垃圾分类制度、垃圾减量、发展垃圾发电技术等。2.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地。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