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月有阴晴圆缺》教学反思《月有阴晴圆缺》是大象版(2017)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的最后一课,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在一个完整的农历月期间按照日期进行一次长期的月相观察和记录,并通过一个月或多个月月相的变化总结出月相变化的规律。在表达交流环节,要强调对观察记录的展示和交流,培养学生基于证据进行表达交流的习惯和能力。四年级的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还有待养成。他们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经过前面的学习,他们对科学课的认识得到了一定提高,部分学生已学会了自己收集资料和进行课堂记录的习惯,大部分学生已会进行仔细的观察,学生在实验前已具备了提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计划,最后进行实验验证,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这个阶段的学生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也明确了月球表面的基本特征,而且在一年级已经知道了月相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引导学生知道月是地球的一颗天然卫星,它不发光,但会反射太阳的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要求学生将月环的纸剪成月相的形状。学生要观察月相。通过圆形纸片剪出月相的活动,帮助学生认识月相。接着,让学生整理自己的观察记录,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最后,让学生体会古代诗词里的月相变化,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对月相的深刻理解。本课对月相观察的处理进行了调整,采取课上观察、记录、找规律,课后继续观察验证的办法。这样可以顺畅地处理学生对月相变化规律的获得,也能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观察和记录。但是视频的观察缩短了呈现的时间,却没有真实观察记录的震撼,这还需要引导学生在课后继续完成观察活动,真正感悟到月相变化的规律并熟记于心。在课堂中,我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很高。我很善于评价学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学生们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本次教学仍有不足之处:有个别学生在学习上不够主动,学生们的知识不够丰富。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