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五年下册《微生物的“功”与“过”》说课(附反思、板书)课件

资料简介

《微生物的“功”与“过”》说课稿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新教材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的第4课《微生物的“功”与“过”》。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一、说教材二、说学情五、说教法六、说教学过程七、说板书设计目录三、说教学目标四、说教学重难点八、说教学反思一、说教材《微生物的“功”与“过”》是新教材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本课是学生经历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认识微生物、了解霉菌后对微生物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进一步思考;围绕微生物的“功”与“过”这个中心,通过相互交流、阅读资料、利用乳酸菌自制酸奶活动等方式感受微生物对人类生活的利害关系。二、说学情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交流能力,乐于尝试新鲜事物,愿意积极与同伴分享自己的观点。因此,本课在教学中重在通过基于事例的交流与辨析活动帮助学生突破迷思概念,让他们认识到微生物与人类生活关系紧密,同时建立起微生物兼有“功”和“过”的观点,并通过亲历制作酸奶的活动过程、评价制作效果来反思应当如何更好地利用微生物的特性帮助制作酸奶。进而进一步感受到如何利用微生物的习性特点造福人类生活这一主题。以此来引导学生正确、全面地认识微生物。通过本单元学习,学生已经对细胞有了一些直观认识,对部分微生物的形态、特征、类型有一定了解。但由于学生在生活中知晓的微生物多属于致病菌,因此他们容易产生微生物是一类对人类有害的生物这一错误概念。三、说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和分析,知道微生物对人类既有益也有害。2.通过集中呈现图文资料,了解人们利用微生物有益的一面、消除微生物有害的一面的一些方法。3.在自制酸奶的过程中,体验微生物的益处与害处。四、说教学重难点了解人们利用微生物有益的一面、消除微生物有害的一面的一些方法。教学重点能认识到应当辨证看待微生物的“功”“过”。教学难点五、说教法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设课堂的教学情景,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本课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六、说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探究了馒头发霉的条件,谁来说一说馒头在什么情况下更容易发霉?馒头在温暖潮湿有空气的情况下更容易发霉,而在寒冷干燥真空条件下不容易发霉。依据物体发霉的条件,人们想出了哪些防止物体发霉的方法?真空包装、放干燥剂、烈日暴晒、空调除湿、低温保存、消毒柜杀菌等方法防止物体发霉。微生物对于人们来说是不是只有坏处,没有好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微生物对人类的“功”与“过”。板块二、讲授新课活动1:了解微生物的“功”与“过”微生物对人类既有功,也有过,那么微生物对人类的“功”与“过”分别体现在哪里呢?请大家根据生活经验以及我们学习的知识来回答这个问题。出示课本第7页上面的4幅图片,学生观察这4幅图片,初步了解微生物对人类的“功”与“过”。预设:制作馒头和面包离不开微生物,生产调味品也离不开微生物。微生物会导致食物变质,导致人们感冒。其实不仅仅制作面包和馒头,生产调味品离不开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还有很多地方离不开微生物。生活中,我们直接和间接地使用了微生物生产很多食品。例如蘑菇、木耳是真菌,我们可直接食用;酿酒,制作酱油、醋、霉豆腐、泡菜、酸奶、面包、馒头、腊肉等也都要依靠微生物。其中利用酵母菌发面的原理是酵母菌分解面粉里的糖类,排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加热时体积急剧膨胀,从而使馒头、面包内部疏松多孔。酿酒则是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含一定浓度酒类的过程。用于酿酒的微生物种类有很多,大体上可分为酒化菌(酵母菌)、糖化菌(丝状菌)和细菌3大类。酸奶则是以牛奶为原料,经过巴氏杀菌后再向牛奶中添加乳酸菌(发酵剂),经发酵后,再冷却灌装的一种牛奶制品。出示课本第10页苹果腐烂的图片,学生观察这一组图片,初步了解苹果在自然界中是如何腐烂的?腐烂之后的苹果又有哪些作用?预设:长在枝头的苹果成熟了以后,如果没有采摘,就会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变质腐烂,最后微生物彻底分解苹果,苹果就变成了腐殖质,变成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肥料。教师引导:不仅是苹果,还有其他许多的植物,和苹果一样,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变成腐殖质,最后成为植物生长的肥料。所以人们利用微生物的这一作用进行污水和垃圾的处理。在自然界中,很微生物还扮演着另个十分重要的角色污水和垃圾的处理者。几乎所有的污水处理都是靠微生物的作用完成的。污水和污物处理中既需要微生物分解和除掉各种有害物质,还要靠微生物除臭。污水与污物的处理速度、处理效果取决于微生物的种类和功能。生活垃圾的生物处理也是利用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将生活垃圾中的可降解有机物转化为稳定的产物、能源和其他有用物质的一种处理技术,实现了生活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其实微生物对人类的作用还体现在医药方面,出示课本11页弗莱明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幅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了解弗莱明和青霉素。弗莱明发现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灭一些细菌,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除了青霉素之外,这些年来,人们不断发明和研制药物,以抵抗和制服各种疾病的危害。1928年,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从而使千万人免于受肺炎等疾病的侵染致死。这些年来人们不断发明和研制药物,以抵抗和制服各种疾病的危害。鼠疫、结核病、败血症、霍乱、痢疾、伤寒、天花等传染病慢慢被征服了。然而,细菌也有抗药性,直到今天,人和细菌还在进行着一场你死我活、我进你退的斗争。疫苗是指以死亡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疫苗被注人人体后,可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18世纪英国医生爱德华·琴纳发现接种牛痘能让人获得对天花的免疫力,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疫苗。到了19世纪,巴斯德的研究发现,传染病的微菌在特殊的培养之下可以减轻毒力,从而变成防病的疫苗。巴斯德成功地研制出鸡霍乱疫苗、狂犬病疫苗等多种疫苗,发展了一项对人类进行预防接种的技术。据估计,免疫接种每年能避免200万至300万例因白喉、破伤风、百日咳和麻疹导致的死亡。活动2:讨论交流:如果没有微生物,世界会怎么样?如果没有微生物,世界将会垃圾成山,难以分解;植物难以存活和生长;动物难以生存;人类没有食物,没有某些药品,等等。活动3:探讨消灭病菌的方法教师引导:病菌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医学界想出了许许多多与病菌对抗的方法,极大程度上减少了病菌对人体健康的侵害。出示课本11页下面4幅插图,学生仔细观察这4幅插图,初步了解人们消灭病菌的4种常用方法。预设:高温煮沸、紫外线照射、喷洒消毒液、涂碘酒。除了这4种常见的方法可以消灭病菌之外,你还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采用哪些方法消灭病菌呢?预设:腌制食物,阳光暴晒,涂抹酒精,醋熏焚烧,用消毒液浸泡和擦拭……教师总结:病菌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时刻提防病菌对我们身体的侵害。同时还要加强锻炼,以提高抵御病菌侵害的能力,这样我们的身体才会更加健康。活动4:做酸奶教师引导:在日常生活中,微生物除了对人类有一些不好的影响之外,当然也有对人类生活有益的一面。利用微生物做酸奶就是其中的一个。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做一做酸奶。出示课本12页上面4幅插图,学生观察这4幅插图,并读一读相关的文字说明,想一想,做酸奶所需的材料、方法、步骤以及注意点。全班交流,预设:做酸奶所需的材料:鲜牛奶、勺子、白糖、奶锅、液化气、消毒柜、保温容器等等。做酸奶的方法步骤:1.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加热至60°C左右。待温度降到37°C左右,往鲜牛奶中加入2勺酸奶,并搅拌均匀。2.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保温8~10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做酸奶的注意点:要把自制的酸奶放入冰箱冷藏。不可吃变质的酸奶等食物,否则会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易患肠道疾病。在做酸奶的过程中要注意安全。讨论问题:为什么在做酸奶的过程中要用消毒过的容器装加热过的鲜牛奶?预设:防止其他微生物的滋生。为什么要往鲜牛奶中加酸奶并保温?预设:加酸奶是为了注入乳酸菌菌种;保温是为了给乳酸菌的存活和繁殖提供适宜的温度。教师小结:我们学习了做酸奶的方法,回家之后大家可以在家长的帮助和指导下,动手做一做酸奶,相信自制的酸奶吃起来会更加甜美。板块三、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功与过,知道微生物在食品工业、污水和垃圾处理、医药方面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可以这样说,微生物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没有微生物,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课后,同学们可以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有关微生物的知识。七、说板书设计根据五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我的科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八、教学反思在课堂中,我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很高。我很善于评价学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学生们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不足之处:有个别学生在学习上不够主动,学生们的知识不够丰富。改进措施:我们要关注学困生,应多表扬鼓励他们,教师应让学生多看书,要开阔孩子们的视野。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