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四年下册《地球》说课(附反思、板书)课件

首页 > 小学 > 科学 > 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四年下册《地球》说课(附反思、板书)课件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地球》说课稿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新教材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的第1课《地球》。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一、说教材二、说学情五、说教法六、说教学过程七、说板书设计目录三、说教学目标四、说教学重难点八、说教学反思一、说教材《地球》是新教材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的第1课。本课重点是通过两个模拟实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寻求地球是球体的证据,体会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收获和意义。学生从中了解到科学技术的发展进一步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知道地球的板块构造,知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探索经历了由猜想——寻找证据形成新的猜想——继续寻找新的证据再次形成新的猜想这一曲折的漫长历程。二、说学情四年级学生经过之前的科学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在明确关键点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并着重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及时记录、整理分析数据等实验习惯,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已经能有意识地主动去分析并尝试解决问题。从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四年级的小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太阳、月亮、星星都是天空中的星体,会通过多种感官观察太阳、月亮、星星的外部特征,产生了对星体观察与研究的兴趣。经过前面阶段的科学学习,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观察和实验的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方法。三、说教学目标(1)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2)地球是球形的。(3)阅读资料了解人类探索地球的漫长历程。(4)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对地球形状的猜测。(5)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想象建立假设以及解释的重要性。(6)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四、说教学重难点知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曲折过程。教学重点模拟实验对猜想的验证过程。教学难点五、说教法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设课堂的教学情景,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本课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六、说教学过程【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和视频。学生材料:模拟球面实验仪、地球仪、小帆船、小红旗、红绳、实验记录单、六大板块贴纸、蓝色大球。板块一、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同学们,咱们先做个小活动。让我们跟着镜头由近到远看地球:现在我们离地球很近,我们看到地是?(平的);渐渐地……渐渐地……地球离我们越来越远……越来越远……我们在太空中了!我们看到地球是个(球体)地球什么形状?(生:球体)你说?(生:球体)2.过渡:地球的形状现在大家都知道,但古代的人也这么认为吗?古代的人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的?[设计意图:创设情境,通过视频跟着镜头由近到远看地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也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人类为什么会把地球看成平的作铺垫。]板块二、阅读与交流1.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请同学们先通过阅读材料了解(科学书P14)教师巡视。提示:边看边想,你认为这些解释合理吗?2.结合阅读材料,你认为这些解释合理吗?(指名两三个学生说)讨论交流:古代的人一开始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什么?(生:天圆地方……地是平的……)多个国家和地区各种说法都有,但都认为地是平的,为什么呢?(因为古代的人活动范围小,有这样想象和猜测正符合他们观察到的现象,在当时没人认为地球是球体。)但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又发现了问题……[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材料和引导学生思辨,了解古人的猜想符合他们当时的认知水平,但同时也发现其中的不合理,并提供事实让学生自主思考,寻找证据,形成新的假设。]板块三、操作与探究(一)在球面上模拟帆船回港的情况1.人们在海岸观船中发现了什么?(生:当帆船回港时,总是先看见船帆,后看见船身。)于是怀疑?假设?你说?(生:地球不是平的……地球是球体……)当我们发现问题,有了猜想,接下来要怎么做?(生:做实验……)2.集体讨论交流,明确实验目的和步骤:引导:这个实验,我们在科学课堂上可以怎么做?(生:模拟……模拟帆船在球面上航行……)师:老师这里准备了蓝色的卡纸和小船,你看这个实验可以怎么做?实验时要注意什么?为什么?其他同学呢?还有想说的吗?对,我们可以把卡纸两端往中间收拢形成拱桥状来模拟球面,然后在球面上模拟帆船回港;注意观察,帆船在球面上的航行是否符合现实。操作员开船的速度要慢;为了观察得更准备,所有观察员在操作员的对面,平视观察。(ppt出示实验记录单)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4.小组汇报,集体讨论交流实验时间到!请同学们回到座位上坐好,面向老师。同学们,你们在球面上模拟帆船回港观察到什么现象?符合现实吗?所以你们的发现是?(小组汇报,集体讨论交流。)我的发现:帆船在球面上回港的情况符合现实,地不是平的,地球可能是球体。帆船回港先看见后看见球面船帆船身5.师:既然大地的表面是不平的,它可能是什么形状呢?(学生预测:半球体、椭球体、圆锥……)6.提问:还可能有这么多形状,那么根据事实,我们可以推翻哪些形状?师引导学生思辨,力求用证据将不合理的形状推翻。7.师:刚才我们讨论了很多,只有半球体、椭球体和球体符合现有的证据。随着时间的推移,亚里士多德又通过月食来推断大地的形状。我们来看看什么是月食?8.根据月食的形成,同学们对大地的形状又有什么新的想法呢?引导学生再次思辨,认识到地球只能是球体。[设计意图:由海岸观船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在学生分组实验前作充分的讨论交流,明确实验目的与注意事项再开展实验验证;引导学生从观察帆船在球面上的航行情况中推断出地不是平的,地球可能是球体;引导学生思辨,力求用证据将不合理的形状推翻,认识到地球只能是球体。](二)模拟麦哲伦环球航行过渡:既然很多证据都推测大地是球体,那么只要从起点出发必然可以回到起点。基于这样的想法,1519年,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朝着一个方向航行,历经1082天又回到了出发地,用亲身实践证明地球是球体。这样人们才开始接受地球是球体。1.请同学们通过阅读材料了解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故事(活动记录P5),并在地球仪上找出麦哲伦航海路线的主要停靠点。(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2.模拟麦哲伦环球航行师:下面正式开始,各小组随着老师的引述,在地球仪上找出麦哲伦航海路线的主要停靠点并插上一面小旗。各小组请准备!准备好了吗?我宣布,模拟麦哲伦环球航行之旅启航啦!(PPT帆船鸣笛启航)师结合学生准备情况作出如下适当提醒:起点是欧洲的?(西班牙),穿过大西洋,到达南美洲的?(巴西)。一路南下航行4个月发现一个平静的港湾,命名为(“圣胡利安港”)。探险船队沿着南美洲海岸向南航行,发现了一条通往太平洋的海峡——“麦哲伦海峡”。穿过海峡,便到达了南美洲的最南端(合恩角),前方是一片浩瀚的太平洋。1521年,麦哲伦船队横渡太平洋,抵达菲律宾群岛。在那里,麦哲伦和当地的土著发生冲突不幸身亡。船员们继续未完成的航程,横渡印度洋,绕过非洲的(好望角),于1522年9月回到西班牙,历时1082天,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球航行!3.同学们,咱们用红绳按航行的路线将小旗连起来,有什么发现?(学生:从起点出发又回到了起点……地球是球体……)小结:到此,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历程又进了一大步,证实了(生:地球是球体;板书:球体、地球是球体)[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阅读麦哲伦航行故事、模拟麦哲伦环球航行,用亲身实践证实地球是球体,能比较深刻地体会这个有着划时代意义的人类首次环球航行。针对新的假设,教师再次提供事实让学生自主思考,寻找证据,就这样引导学生逐步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所经历的漫长而曲折的过程。]板块四、阅读与交流1.师: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进入太空,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观察地球的形状,请看视频(《人类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中国探索太空的脚步》)从太空看到的地球是怎样的?(一颗蓝色的星球)这是地球卫星照片,确证了地球是球体师生共同小结:到此,我们了解到,从地是平的——不平(弧形)——球体——确证球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探索经历了猜想、由现象进行推测、寻求证据修正认识形成新的猜想、环球航行亲身实践验证、到地球卫星照片确证,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历程是漫长而曲折的(板书);是客观求真的过程;无论什么时代,哪个国家、民族、地区都这样,这就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2.让我们通过视频了解更多关于地球的知识师:关于地球,你知道了什么?请你说?地球自己会发光吗?(不会)光从哪里来?(太阳光)对,像地球这样,自身不发光,围绕太阳运行,且质量足够大的天体,被称为行星。地球是正圆球体吗?(不是,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旋转椭球体。)3.来看这张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你发现了什么?白色部分可能是?蓝色呢?咖啡色和绿色部分呢?(生:白色为冰雪或云层;地球表面的蓝色是海洋;黄色和绿色是陆地,其中绿色是植被。)比较蓝色、咖啡色、绿色部分的面积,哪个更大?(海洋)[设计意图:阅读和交流环节,主要通过观看几段小视频《人类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中国探索太空的脚步》《地球的小知识》,生动形象地让学生认识到,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进入了太空时代,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地球。从师生共同小结中进一步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漫长而曲折的历程,从中领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板块五、拓展与总结1.拓展小活动:参考地球仪,将陆地板块贴在蓝色球上。同学们看,这是地球的六大板块分布图: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请小组长到讲台拿一张板块图,在小组内参考地球仪观察和定位,然后派代表把陆地板块贴到讲台的蓝色球上。2.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上<<地球>>这一课,一定有很多收获吧!谁来说说?升华:地球只有一个,我们要?(保护环境,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设计意图:拓展小活动通过参考地球仪,将陆地板块贴纸贴在蓝色球上的小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的板块构造,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最后谈谈收获这一环节既是本课的总结,同时渗透环保教育,引导学生懂得珍爱地球。]七、说板书设计根据四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我的科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八、教学反思在课堂中,我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很高。我很善于评价学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学生们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不足之处:有个别学生在学习上不够主动,学生们的知识不够丰富。改进措施:我们要关注学困生,应多表扬鼓励他们,教师应让学生多看书,要开阔孩子们的视野。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