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试卷(历年真题)

首页 > 小学 > 道德与法治 >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试卷(历年真题)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家风”是什么?有人说,“家风”是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有人说,“家风”是勤俭节约;有人说“家风”是做事要坚持不懈;有人说,“家风”是遇到困难,不低头;有人说,“家风”是朴实诚恳……关于“家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B.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C.向社会传递了正能量。D.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唯一途径。2.同学过生日,邀请你去酒吧玩,你会(  )。A.规劝同学,我们还未成年,不能去酒吧B.同学请了,高兴前往C.想着就去一次,没问题D.我可不去,其他同学想去是他们的自由,不干涉3.常听父母讲很怀念我们小时候的乖样子,原因是(  )。A.我们变了B.父母变了C.我们和父母的想法不一致了4.1956年7月13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第一辆(  )汽车下线。A.解放牌B.红旗牌C.东风牌5.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  )秘密召开。\nA.广州B.上海C.南京6.1948年9月到l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战略大决战。三大战役是(  )。①辽沈战役 ②百团大战 ③淮海战役 ④台儿庄战役 ⑤平津战役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7.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是(  )说的。A.焦裕禄B.雷锋C.王进喜8.在剧场,下面正确的礼貌行为有(  )。A.边观看边激动地讨论剧情,以表示自己的喜爱B.被演出所打动,随时都应该报以掌声C.看戏的观众应该在开场前入座9.妈妈是一名护士,经常上夜班,工作很辛苦,妈妈下班回到家,我会(   )。A.抱怨妈妈陪我的时间少B.没什么反应\nC.给妈妈端一杯水,让妈妈休息一会儿D.缠着妈妈买东西10.我们通过家风,向社会(  ),形成引领良好社会风气的家庭文明新风尚。A.传递正能量B.强调家的功能C.体现家庭的主导作用D.证明个人在家中的作用二.填空题(共10题,共30分)1.人们在(     )中的生活,构成了我们的公共生活。2.《中华人民共和国(   )保障法》明确规定,禁止歧视、侮辱、虐待或者遗弃老年人。3.优秀家风中蕴含的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邻里团结、遵纪守法等中华民族(   ),已铭记在我们的心灵中,融入到我们的血脉里,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   )。4.(   )年10月25日,这是一个值得中国和世界纪念的日子,这一天,联合国大会承认(   )是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5.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展示了(   )、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6.20世纪,中国人民经过(   )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才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7.为保障公共生活的正常(   ),政府会给公众提供公共设施、设备或物品,如道路。桥梁、路灯、为残障人士修建的无障碍通道,公园里的公共座椅等8.中华民族历来就有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   ),公益事业是凝聚人心,增强(   )的事业。9.我们应该平等地对待弱势群体,自觉维护他们的(   ),并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   )。10.家里的事,同(   )、共(   )家庭生活会更和谐、更美满!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毅然开赴朝鲜,最终打败了侵略者,保卫了新生的人民共和国,捍卫了世界和平。(  )\n2.为了保障车内整洁,行车途中可以随意往车窗外抛。(  )3.人与人相处不需要平等相待。(  )4.当我们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可以向家长请教。(  )5.1840年清政府和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6.过马路走斑马线,是每个人维持公共秩序应该做到的。( )7.我们身边有一些弱势群体,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  )8.中日甲午战争以清军惨败告终。(  )9.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更是未来的,每一个中国人都是最终受益的“圆梦人”。( )10.时代发展了,视频通话、微信聊天很方便,家信已经过时了。(  )四.连线题(共1题,共5分)1.请将有关联的称呼及人名用直线连一连。杂交水稻之父       李大钊两弹元勋        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孙中山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   袁隆平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    邓稼先五.简答题(共6题,共40分)1.在公益事业中,我们要“勿以善小而不为”,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2.自主探究。“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是我们很熟悉的一句诗,请你用这课学到的知识说说这场远征为什么这么“难”,红军有为什么“不怕”?在新时代,我们该怎样学习和传承长征精神。3.从个人来说,我们能为维护公共秩序做些什么?4.维护公共秩序,共同建设有序生活,需要我们做到哪些力量?5.请你介绍建军节的由来。6.很多人向往一个家,请问:这是为什么?六.材料题(共1题,共4分)1.你从这个故事中看到邓稼先怎样的奉献精神?(请至少写出三个方面)\n两弹元勋邓稼先1950年,26岁的邓稼先放弃了在美国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祖国。1958年,邓稼先接受国家最高机密任务,秘密研制原子弹。从此,他隐姓埋名28年,一直奋战在我国西部荒漠中的核基地。在一次试验中,原子弹意外摔裂,邓稼先明知危脸,却仍然跑上前去亲自查看,导致身体受到核辐射的致命伤害。他和许多科学家同心协カ,终于研制成功氢弹和原子弹。1986年,邓稼先临终前说:“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七.综合题(共2题,共16分)1.1927年4月6日,李大钊不幸被军阀逮捕。他在狱中备受酷刑,但始终严守党的秘密。4月28日,李大钊在临刑前慷慨激昂地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说:“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我们已经培养了很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n请你说说,从李大钊等中国共产党人的身上,你感受到了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于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同印度政府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总理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有何重要影响。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2.A3.C4.A5.B6.B7.B8.C9.C10.A二.填空题1.公共空间2.老年人权益3.传统美德;精神力量4.1971;中华人民共和国5.天下兴亡;民族气节6.十四7.秩序8.传统美德;正能量9.合法权益;帮助10.商议;承担三.判断题1.√2.×3.×4.√5.×\n6.√7.√8.√9.√10.×四.连线题1.五.简答题1.①服务社会不分大事小事,只要是有爱的公益活动,再小的力量也会因为积累而变得强大。②生活中的小小善举最终可以汇聚成浓浓的大爱。2.①这场远征为什么这么“难”,原因是在长征途中,红军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雪山,穿越了成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从这些数字中我们体味出了这场远征的“难”。②红军有“不怕”的原因是红军战士在长征中铸就了不怕牺牲、百折不挠、浴血奋战、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凭这种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征服了人类极限,走完了长征。③在新时代,我们应该铭记历史,体会革命先辈的艰苦和付出,珍惜现在幸福生活,一定要接过长征前辈的火炬,以积极的态度发奋学习,为长大报效祖国打下坚实基础。3.我们可以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我们也有责任劝阻不遵守公共秩序的人。4.①维护公共秩序,共建有序生活,需要我们从规范自己的行为做起,同时我们也有责任劝阻不遵守公共秩序的人。②维护公共秩序,共建有序生活,需要汇聚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不论是公民个人还是社会单位或组织都需要遵守公共秩序,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③维护公共秩序,共建有序生活,离不开国家的支持、法制的保障。对积极维护秩序的行为要大力宣传或表扬,对破坏公共秩序的人或组织要依法惩戒,形成尊重公共秩序光荣,破坏公共秩序可耻的社会风尚。5.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承担领导中国革命责任的开始,也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的开始。因此将南昌起义之日定为建军节。\n6.家是我们生活的港湾、情感的归宿、精神的乐园。家庭既满足了我们衣食住行、教育、娱乐等基本需求,又满足了我们感情的需要,让我们感到安全和幸福。六.材料题1.热爱祖国,奉献祖国的奉献精神;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的奉献精神。七.综合题1.大义凛然、坚贞不屈等,言之有理即可。2.(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获得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赞同,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3)一些国家对我国由敌视、不理解逐步转化为友好相处,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中国逐渐迈着稳健的步伐走上世界舞台。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