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部编四上语文第八单元《西门豹治邺》教案及反思

首页 > 小学 > 语文 > 部编四上语文第八单元《西门豹治邺》教案及反思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26西门豹治邺[教学目标]1.认识“豹、娶”等11个生字,会写“豹、派”等15个生字,会写“管理、人烟”等12个词语。2.能根据提示梳理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内容。【语文要素】3.能借助第10~14自然段中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说出西门豹的办法好在哪里,感受他的智慧。[教学重难点]1.能根据提示梳理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内容。【语文要素】2.能借助第10~14自然段中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说出西门豹的办法好在哪里,感受他的智慧。[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会写12个词语。2.默读课文,能根据提示梳理故事情节,并简要复述课文内容。(重点)3.再读课文,运用四字词概括故事大意。(重点)一、明确学习目标1.读单元导读。本单元导读页面提出了这个单元阅读学习的目标,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课件出示: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2.解读目标中的关键词。大致明确了目标还不够。请看目标中的一个很有意思的词语“简要”,什么是“简要”?(指名说)都对,词典中的说法为“简单扼要”。二、认识西门豹,了解事情概况1.初谈人物印象。7 (1)今天,咱们学习一个历史故事,名字叫——《西门豹治邺》,这个故事中有一个主要人物,那就是——西门豹。“西门”是一个复姓,“豹”是他的名字。读过这个故事的同学,高举你的小手。(生举手)谁来说一说故事中的西门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自由发言)(2)粗读就能对人物留下这样的印象,不简单。其实西门豹的人物特点正是通过一件事情——治邺感受到的。今天,咱们就走进这个故事。再读课题。2.理解题目的含义。师:关于课题中的“治”,老师给同学们几个选项,你们认为选择哪个意思,用手势告诉我。(随机出示选项,生用手势指1)①治理②指安定或太平③惩办④医治⑤从事研究师:所以题目是什么意思?(生:西门豹治理邺县。)师:对了,治理包含“整治、管理”的意思。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派西门豹去管理漳河边上的——(生:邺县。)师:他就成了邺县的——(生:县令。)三、确定简要复述的重点和序列1.借助交流平台。师:怎么做到简要复述呢?我们先看看教材中的“交流平台”,这里有非常清晰的步骤、方法。请大家读一读,然后思考简要复述可以分为几步。明确:分三步。第一步,复述前多读几遍;第二步,在复述时,要抓住主要内容多复述,其他内容可以省略或少一些复述;第三步,搞清楚顺序,按顺序复述。2.借助课后练习。(1)请看课后第一题。大家快速阅读故事,之后填写故事的情节进程表。课件出示:默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简要复述课文。()→()→兴修水利(2)那么,在这三个情节中,哪个是主要情节呢?哪些又是次要情节呢?(“惩治贪官和巫婆”是主要情节,其他两个是次要情节。)区分好主要和次要情节的同时,我们也找到了顺序。四、运用四字词,概括故事大意7 1.西门豹到了邺县到底了解到什么?又做了什么呢?我们再去读一次课文,边读边画出四字词语。(生齐读,师巡视)(随机提示四字词语:第一组: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第二组:提心吊胆、面如土色、磕头求饶第三组:开凿渠道、灌溉庄稼)(1)分小组读词语,全班齐读词语。(2)观察这三组词,分别写的是什么?生1:我发现第一组表达的是邺县这个地方人很少,很穷,庄稼收成也不好。(师点拨:写的是邺县的环境)生2:第二组写的是官绅被西门豹吓得面如土色、磕头求饶。(师点拨:官绅的神情和动作,那最后一组词写的是谁?西门豹。)(3)指名用一两个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4)师:那咱们能不能借着这些词概括课文内容?(随机出示填空题)师:用上你想用的词,有些地方没办法用到上面的词,可以自己想、自己写。(生练习,教师巡视)师:好,就请你来和大家交流一下,刚刚你的动作特别快。(生说)(5)过渡:刚刚这位同学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用了一个课文中没有出现的词语,那就是——打听情况。①找找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西门豹打听情况,了解事情起因的?(生:第1~9自然段)②第10~15自然段写故事的经过也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生:惩治恶人)③第16自然段写了事情的结果,即西门豹带领百姓开凿渠道、灌溉庄稼,课后第一题用了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生:兴修水利)小结:我们把一篇长文章说成了一段话,又把一段话缩成三个词,这就是概括。2.点拨易错汉字书写。7 注意“灌”和“溉”字,都是三点水,右边笔画数多,其中“灌”是形声字,声旁念“雚”,上面一个草字头,中间两个“口”,下面一个“隹”表示短尾巴的鸟。“溉”字右边是一个“既”,注意与“即”进行区分。第2课时[课时目标]能借助第10~14自然段中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说出西门豹的办法好在哪里,感受他的智慧。(难点)一、次要故事内容的复述1.自读,熟悉课文。师:接下来,我们尝试一下复述故事的“开篇”部分。请大家自读课文第1~9自然段,看能否找到一定的规律,让自己的复述更加轻松。(以对话描写为主)2.寻找规律,走进故事。(1)接下来,我们就按照“分组别—找话题—记答案—完成复述”的顺序,一步步来,看看能否成功复述。这几段中,有几次对话?(4次)每次都有哪些话题?明确:第一问:“是怎么回事?”(问到当地的实际情况,问的主题是“地”)第二、三问:“这话是谁说的?”“新娘是哪儿来的?”(这两问,问到了“人”)第四问:“那么漳河发过大水没有呢?”(漳河发不发大水,都是河神的管理结果,问到了“神”)(2)接下来,我们再看老大爷的回答,对每一个问题,老大爷大概回答了些什么?明确:①第一问,老大爷说——“都是河神娶媳妇给闹的。河神是漳河的神,每年要娶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要不给他送去,漳河就要发大水,把田地全淹了。”说出了田地荒芜的原因。②回答第二个和第三个问题时,老大爷说了巫婆,介绍说新娘都是穷人家的孩子。而且“到了河中心就连女孩一起沉下去了”,可见新娘都死了。“有女孩的人家差不多都逃到外地去了,所以人口越来越少,这地方也越来越穷”,说出了人少的原因。③最后一个问题,老大爷说得很奇怪,“没有发过。倒是夏天雨水少,年年干旱”,给人感觉河神有用。7 师:大家读了课文,也发现了“地”“人”“神”三个话题和答案,现在,完成这一部分的复述,有把握吗?(生尝试复述,与课文内容相似)二、主要故事内容的复述1.借助课后练习,巩固学习路径。(1)自读课文的第10~14自然段,了解本故事最重要的情节,准备复述。要复述这个部分,除了按照“交流平台”中说的“多读几遍课文”,还有没有其他方法?难道我们只能纯粹依靠强记?(找规律)(2)这一部分的写作规律啊,就藏在课后的第二题中。请看——(出示)找出第10~14自然段中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说说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办法好在哪里。点拨:如何完成这道练习呢?规律就是四个字:“读”,好好读;“找”,查找,拿出笔圈画;“想”,想一想好在哪里;“说”,结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说出来。明确:好就好在看起来是帮助巫婆给河神送礼,实际上是在惩罚巫婆。2.梳理重排,改变记忆模式。师:说得不错,但是这样说太笼统。我们试一试,再将这部分进行分组、梳理、归纳,之后复述。老师整理了一个表格。(出示下表)看,西门豹有五次说话,其间做了四件事,这样排,一目了然。大家读一读,男生读“言”,女生读“行”。师:西门豹说要看新娘,就推说新娘不好看,要换新娘,说要换新娘,就把巫婆投入漳河,把巫婆投入漳河后,就说要催一催巫婆,就把官绅的头子投了进去,投了官绅的头子后,就要其他官绅继续去催;大家磕头求饶,才假装放他们一马。大家发现规律是什么了吗?生:西门豹每说一句,就做一事。师:不过,我还发现,西门豹说话时“心口不一”。这样做好吗?生:我觉得不大好,但又觉得可以。7 师:其实,这一切和故事的原文有关系。这个故事选编自《史记·滑稽列传》。其中所举事例,是在当时看来属于以“无厘头”方式进行劝谏的故事。“滑稽”,意指言辞流利,思维敏捷,正言若反,后用为诙谐幽默之意。发现了吗?许多关键词是“正言若反”“诙谐幽默”。因此,在当时的情况下,西门豹这叫顺水推舟,将计就计。大家再读读,应该就能明白。生:我懂了,这其实是高超的说话和做事的技巧。3.配合课后选做题,借助巧记完成复述。师:请大家再看看课后的选做题,演一演。大家可能已经发现了,剧本的故事,跟之前老师整理的“言”“行”分组呈现,很相似,就是把最关键的内容展示出来。这样一来,我们不但可以复述,课后还可以排练成课本剧呢。(生读课后选做题内容,熟悉剧本)师:接下来,让我们借助改变语言呈现的方式巧记内容,完成复述吧。其实,在完成的过程中,大家还可以适当地“添油加醋”呢。例如,文中的“河神”,真的是“神”吗?复述时可以加上你的观点,为大家解开谜团。(生简单复述主要情节,适当增添创意)4.板块串联,完成复述。师:将之前的次要情节复述和现在的主要情节复述组合起来,再加上最后一个最为简单的情节——“兴修水利”,请同学们完成整个故事的复述吧。(生复述整个故事)[教学板书]26西门豹治邺有几次对话?有哪些话题?地人神内容是什么?地:荒人:少神:灵抓住关键简要复述7 [教学反思]本课作为阅读课,集中指向“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这一目标,重在引导学生学会简单复述。我在教学设计上采用“分步走”的推进序列,从非重点内容复述到重点内容复述,再到全文总体复述,还作了一些提升指导,进行了创造性复述。教学设计中,我对教材中的“助力系统”(交流平台和课后习题)进行了充分运用,这样一来,接下来的教学环节更为清晰,重点分明,有助于有序且集中地学习。在复述环节,我分为次要内容复述和主要内容复述两个部分来进行,教学中并没有单纯求得复述的结果,而是让学生逐步掌握复述的方法。因此,学生对于复述这一技能的掌握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7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