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5.5我学会了吗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P57,我学会了吗?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进一步巩固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提高整理知识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这个单元的内容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整理、展示与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喜悦,体验学以致用带来的快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所学的知识,提高掌握水平。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练习本n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到牛奶生产基地参观,如果你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会发现那里充满了智慧与挑战,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设计意图:激励的语言,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二)探究新知一、回顾旧知,准备出发 别着急,先把以下几道题完成再出发。 1.口算 2.笔算并且验算 设计意图:【出发前学生先做几道简单的计算题目,在回顾旧知的基础上为建立知识网络做铺垫】组内合作,构建网络
1.小组交流 根据自己整理的知识结构图在小组内说一说在这个单元中,学到了有关于除法的哪些知识? 2.全班交流 哪位同学愿意把你整理好的知识和大家交流一下。 3.出示结构图 设计意图:【归纳整理知识点,为下面的综合练习,巩固应用做好知识铺垫】 二、参观牛奶生产基地 1.观察信息 大家的表现真的不错,不知不觉我们就来到了牛奶生产基地,仔细观察画面,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1:今天一共挤了84小桶牛奶 学生2:一小时能生产484盒牛奶„„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提出问题 如:今天需要多少个大桶? 1小时能生产多少箱牛奶?怎样验算? 平均每辆车大约能装多少箱?3.解决问题 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独立解决 天需要多少大桶? 84÷6=14(个)②一小时能生产多少箱牛奶? 学生独立解答,并要求验算。 ③平均每辆车装多少箱牛奶? 4.班内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可以用乘、除法估算,也可以用乘、除法计算,只要符合题意,教师都应以肯定,既解决了问题又复习了计算方法,可谓一举两得】。 5.课件展示加深印象 同学们解答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有口算,估算,笔算,有的同学还用了验算,老师也进行了简单的整理,大家一起看看吧。
设计意图课件系统展示算法的多样性,既复习了计算方法又巩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尊重学生,让学有所长主自己去发现、探索、动手,总结出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三)巩固新知:我们在牛奶生产基地学的很开心,让我们走进智慧岛,开启智慧之门,看那里又为大家准备了哪些题目吧。 1.第一关:一口吃个小胖子 (1)40÷2= 42÷2= 420÷6= (2)800÷4= 63÷3= 2100÷7=2.第二关:笔算小能手 920 ÷ 8= 824 ÷4 = 720 ÷ 3 = 584 ÷5 = 3.第三关:应用之星 小军去游泳池游泳,他在泳道内游了3个来回,共游了150米,这个游泳池的泳道长多少米? 设计意图:习题的设计形式多样由易到难,激发了兴趣巩固了知识。(四)达标反馈一、直接写得数。240÷3=360÷9=180÷2=280÷7=82÷244÷4=96÷3=844÷4=二、竖式计算。76÷2=376÷3=98÷4=三、在○里填上“﹥”“﹤”“=”。63÷3○36÷3896÷8○484÷4
615÷5○861÷7244÷2○472÷4答案:一、80409040411132211二、3812824……2三、﹥﹤=﹥(五)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自主总结,关注知识方法和学生的感受,培养概括能力。(六)布置作业一、填空。1、603÷3的商是()百多,95÷4的商是()十多;562÷8的商是()位数,78÷6的商是()位数;2、比较大小:72÷4○72÷3475÷5○505÷5360÷9○360÷3÷3845÷8○898÷93、400÷()<504、在()÷3=312……()中,被除数最大是()5、一个三位数除以5的余数可能是(),余数最大是()。二、列式计算。1、一个最大的两位数除以3结果是多少?2、从992里面每次减去8,连续减去多少次后,结果为0?三、解决问题。
1、实验小学的805名学生乘5辆车去郊游,如果每辆车坐的人同样多,每辆应该坐多少人?2、一个星期是7天,一年(按365天计算)合多少个星期?还余几天?3、学校召开家长会,请了269位家长,8人围坐一桌,至少需准备多少张桌子?答案:一、1、二二两两2、﹤﹤=﹤3、大于8的数4、9385、1、2、3、44二、1、99÷3=332、992÷8=124三、1、805÷5=161(人)2、365÷7=52(个)……1(天)3、269÷8≈34(张)n板书设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
教学资料包教学资源乘法和除法有什么关系? 我们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例如,乘法:19×13=247 除法:247÷19=13 247÷13=19 一般地,乘法:a×b=c 除法:c÷a=b c÷b=a 可以看出,乘法中的积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乘法中的一个因数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或商),另一个因数相当于除法中的商(或除数)。资料链接一个故事引发的数学家陈景润一个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
1937年,勤奋的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此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丧,不想因战事被滞留家乡。几所大学得知消息,都想邀请沈教授前进去讲学,他谢绝了邀请。由于他是英华的校友,为了报达母校,他来到了这所中学为同学们讲授数学课。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大数学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它像一个美丽的光环,在我们不远的前方闪耀着眩目的光辉。……”陈景润瞪着眼睛,听得入神。从此,陈景润对这个奇妙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他最爱到图书馆,不仅读了中学辅导书,这些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如饥似渴地阅读。因此获得了“书呆子”的雅号。兴趣是第一老师。正是这样的数学故事,引发了陈景润的兴趣,引发了他的勤奋,从而引发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