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第一单元达标检测卷(100分,60分钟)题 号一二三四总 分得 分一、选择题(1~10题每题2分,11~15题每题3分,共35分)1.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铁水铸成锅B.纸张燃烧C.水蒸气变成水D.汽油挥发2.下列实验操作合理的是( )3.用小刀切下一小块蜡烛,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发现小块蜡烛并未减少,并浮在水面上,由此不能说明蜡烛具有的性质是( )A.受热易熔化B.密度比水小C.较软,硬度不大D.不溶于水4.通过对化学的学习,我们应该树立的理念是( )A.化学是自然科学中创造新物质最多的科学领域B.化学的发展是环境恶化的罪魁祸首C.化学是以理论推导为基础的科学D.推广食用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绿色食品”5.下列成语所描述的情景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丹桂飘香B.煮豆燃萁C.激浊扬清D.草船借箭6.某天晓敏同学发现原本银白色的铁钉在潮湿的环境中生成了红色的铁锈。于是晓敏产生了疑问:铁锈的成分是什么呢?善于探索的晓敏收集了一些铁锈并带到实验室进行实验。在上述过程中,晓敏对铁锈的成分产生疑问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进行猜想B.提出问题C.进行实验D.得出结论7.下列对化学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10
A.化学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B.化学在医药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C.化学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D.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8.下列有关仪器使用或用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试管:加热时所盛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2/3B.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应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C.酒精灯:熄灭酒精灯可用嘴吹灭D.玻璃棒:常用于搅拌、过滤、转移液体9.下列有关蜡烛的叙述,错误的是( )A.蜡烛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固体,质硬,不溶于水B.蜡烛浮于水面,说明它的密度比水小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有明亮的火焰,稍有黑烟,放热D.蜡烛完全燃烧后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10.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11.在实验室的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为了节约药品,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B.为了获得感性认识,可触摸药品或尝药品的味道C.为了能看到标签,倾倒试液时,标签不能向着手心D.为了安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12.正确的实验操作对人身安全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B.直接将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C.取用没有腐蚀性的药品,可以用手去拿D.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洒出,在实验台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1310
.绚烂多姿的“冰晕”装点着美丽的天空,它是大气中冰晶对光线反射或折射所产生的大气光学现象,“冰晶”是水蒸气冷却后变成的固体小颗粒。“冰晕”和“冰晶”的形成过程发生的变化是( )A.均为物理变化B.均为化学变化C.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D.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14.人类生活需要的能量有些来自化学反应。下列变化中实现了由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是( )A.利用电热器取暖B.发电厂利用水力发电C.在手电筒中使用干电池D.利用蜡烛照明15.进行实验探究时,若要使已获得的探究结论更具有说服力。下列做法通常无效的是( )A.增加自变量的数B.同一实验者重复实验C.增加实验样本的数量D.不同实验者重复实验二、填空题(26分)16.(5分)(1)做实验时要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请列出做化学实验时应遵守的规则(写三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化学知识可以识别和揭露伪科学。现有摘录的广告语:“本矿泉水绝不含任何化学物质;天然富锶水冠军,降压排酸,延缓衰老。”该广告的科学性错误是(写一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9分)向锌粒中加入稀盐酸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蜡烛燃烧、镁带燃烧以及其他物质燃烧共同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综上所述,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常常发生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伴有上述现象发生的变化并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18.(6分)用数字填空。(1)在初中化学实验中所用的托盘天平一般准确到________。(2)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________。(3)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应使用试管夹,试管夹应夹在距试管口大约________处,试管里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__,试管要与桌面成________角,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别人。(4)取用液体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则应取________mL。19.(6分)(1)把一根火柴梗横放在酒精灯的灯焰中,1~2s后取出。可以看到处于火焰外层的部分最先炭化,说明灯焰中________部分温度最高(提示:炭化指烧焦变黑)。(2)把块状药品或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先把容器________,用________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后,再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3)实验室加热约150mL液体,可以使用下图所示仪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仪器名称)。(第19题)三、简答题(16分)20.(6分)在物质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1)蜡烛燃烧时,化学能转化成了________能和________能;请举出一个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些化学变化可以释放能量,有些化学变化能够储存能量,请你举出一个储存能量的化学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电灯可以照明,停电时点燃蜡烛也可以照明,请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这两种照明方式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能量变化的角度分析,两者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10分)看图回答问题:10
(第21题)(1)上面的实验操作图,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2)指出上图中两个不正确的实验操作及可能造成的后果。(3)请结合上面的错误示例,任举两例不正确的实验操作,并指出可能造成的后果(上图错误示例除外)。四、探究实验题(23分) (第22题)10
22.(9分)蓉蓉同学按右图所示装置图在实验室中制备氧气。(1)认识仪器:请写出图中热源的名称________,并指出它使用时的一点注意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操作顺序: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装药品和放棉花。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时,固体药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连接仪器,固定试管。铁夹应夹在试管的____________________;④加热。加热时应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分析:蓉蓉在实验结束后,发现大试管破裂了,请你帮她分析,找出导致试管破裂的可能原因(写两个)。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14分)某学校九年级(9)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蜡烛的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第23题)(1)小明同学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如图①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_(填“a”“b”或“c”)处最先变黑。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度最高。(2)如图②,小华同学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由此推断蜡烛燃烧后生成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填名称)。10
(3)小聪同学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他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4)如图③,小丽在蜡烛火焰上方斜插入一个普通漏斗,用一燃着火柴接近漏斗颈口处,产生黄色火焰,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答案一、1.B 点拨:铁水铸成锅只是形状的改变,水蒸气变成水和汽油挥发只是状态的改变,都属于物理变化;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2.B 3.A 4.A5.B 点拨:丹桂飘香、激浊扬清、草船借箭这几个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煮豆燃萁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6.B 7.C 8.D 9.A 10.A11.D 点拨:用剩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否则可能会污染试剂,故A错;不能用手触摸药品,更不能尝药品的味道,故B错;倾倒试液时,标签应向着手心,防止残留的药液流下腐蚀标签,故C错;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防止液体喷出伤人,故D正确。12.D 点拨: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酒精容易洒出引发火灾,故A错;不能直接将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故B错;不管药品是否有腐蚀性都不能用手触摸药品,故C错;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洒出,在实验台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故D正确。13.A 点拨:“冰晶”是水蒸气冷却后变成的固体小颗粒,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冰晕”是大气中冰晶对光线反射或折射所产生的大气光学现象,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14.C 点拨:电热器取暖是将电能转化成热能;水力发电是将机械能转化成电能;手电筒中使用干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蜡烛照明是将化学能转化成光能和热能。15.A二、16.(1)不在实验室吃东西;不在实验室打闹;不能用湿手接触电源等(合理即可)(2)本矿泉水绝不含化学物质17.有气泡产生;蓝色沉淀;发光、放热;生成气体;生成沉淀;变色;放热;发光;有新物质生成18.(1)0.1g (2) (3);;45° (4)1~219.(1)外焰 (2)横放;镊子(3)烧杯、石棉网、酒精灯、铁架台10
点拨:(1)由于火柴梗处于火焰外层的部分最先炭化,说明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2)为防止块状药品或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直接落入直立的玻璃容器使容器底被砸破,应首先将容器横放,把药品放在容器口后,再将容器缓缓竖立,使其滑到容器底部;(3)加热液体时可选用烧杯或试管,由于题中给的液体量较多,因此选用烧杯,为了使烧杯受热均匀,防止烧杯破裂,加热时需垫上石棉网。三、20.(1)光;热;火力发电 (2)光合作用(3)电灯照明发生物理变化,蜡烛照明发生化学变化;电灯照明是电能转化成光能和热能,蜡烛照明是将化学能转化成光能和热能21.(1)B(2)①A造成药品污染;②C打破试管底部;③D容易引起灯内酒精失火。(任选两个即可)(3)①倾倒液体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标签被腐蚀;②点燃酒精灯时用另一只燃着的酒精灯引燃,造成酒精洒出燃烧失火(合理即可)。点拨:(1)滴管滴加液体时不能伸入试管内,A不正确;向试管中加入块状或颗粒状药品时试管要先横放,故C不正确;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故D不正确。(2)①A中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容易污染试剂;②C向试管中加入块状或颗粒状药品,试管要先横放,把固体药品放在试管口,然后将试管慢慢地竖起来,防止打破试管底部;③D中用嘴吹灭酒精灯,易引起灯内酒精失火。(3)只有正确操作才不会发生危险或破坏仪器、浪费药品,故答案可以为:①倾倒液体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标签被腐蚀;②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易使酒精洒出,引起失火;③用手接触药品,易腐蚀手,污染药品;④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试管口对着有人的方向,液体溅出伤人(选择其中两个即可)。四、22.(1)酒精灯;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或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2)②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③中上部(或离试管口约处)④预热(或使试管均匀受热)(3)①加热前没有预热②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或加热时试管外壁的水没有擦干或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等,答案合理均可)23.(1)a;外焰(2)烧杯壁上有水珠;石灰水变浑浊;水和二氧化碳10
(3)C(4)汽化的石蜡蒸气被导出后点燃点拨:(1)由于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1s后从火焰上取出火柴梗,可以看到火柴梗的a处最先变黑。(2)蜡烛燃烧有水生成,故烧杯中有水珠出现;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还有二氧化碳生成。(3)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实验现象,A正确;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符合科学探究的过程,B正确;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就是没有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C错误;询问老师或同学并展开讨论,是思考、交流的过程,D正确。(4)漏斗导出了石蜡蒸气,故在漏斗颈口处能被点燃。10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