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2.2顶杆表演——2的乘法口诀n教学内容教材第15~17页,2的乘法口诀。n教学提示本节课内容是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学习2的乘法口诀。学生对于乘法口诀已有一定的认识,教学中只要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因为2的乘法口诀的编写方法与5的乘法口诀的编写方法相同。首先复习关于的的加法算式改写乘法算式入手,让学生复习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其次复习5的乘法口诀,以利于知识的迁移。教学中继续采用半扶半放的方式进行学习,师生共同编制前几句以后编创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编。最后通过对口令、补充口诀、背诵口诀、用口诀计算等巩固学生对口诀的掌握情况。1的乘法口诀教师可以直接引出,让学生进行判断1的乘法口诀。n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探索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方法,在归纳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中理解2的乘法口诀的意义。过程与方法在探索记忆口诀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合情推理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初步学会利用2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经历与他人交流的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n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根据儿歌学习2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明确乘法口诀的含义和来源,沟通与加法的联系。n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学习用品和学习用具。n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观看了骑单轮车的杂技表演,今天我们再一起来观看一场顶杆表演,好吗?请看大屏幕!2、找信息:你看到了什么?生:有5个人顶杆生:每个杆上有2个人表演生:每串有2个红灯笼,有4串……
3、提问题: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杆上一共有多少人?生:一共有多少个红灯笼?生:……设计意图: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用学生喜欢的杂技表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根据情境图指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找出有用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二)探究新知:1、独立编儿歌,让学生在编儿歌的过程中体会乘法一加法的联系。(1)这节课我们先来解决杆上一共有多少个人?老师把它编成了儿歌,我们一起来看一下!1根杆上有2个人,2根杆上有4个人,你能接着说下去吗?(2)活动:小组合作,可以画一画、数一数、摆一摆,继续编儿歌。(教师进行巡视指导)(3)汇报交流:同学们都了自己的儿歌,对照大屏幕交流一下自己的儿歌?生:1根杆上有2个人,2根杆上有4个人,3根杆上有6个人,4根杆上有8个人,5根杆上有10个人。生:1根杆上有2个人,2根杆上有4个人,3根杆上有6个人,4根杆上有8个人,5根杆上有10个人。(4)同学们说的真好,根据自己的画图、摆学具,能写出加法算式吗?生:2根杆上有4个人,2+2=43根杆上有6个人,2+2+2=64根杆上有8个人,2+2+2+2=85根杆上有10个人,2+2+2+2+2=10(5)看到这些加法算式,知道表示几个几吗?能写成乘法算式吗?生:2个2,2×2=4生:3个2,3×2=6生:4个2,4×2=8生:5个2,5×2=10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主尝试编儿歌,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为编乘法口诀做了知识、技能、方法、心理等多方面准备。体现了数学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教学,为学生的乘法意义的建构提供了可能,渗透了凭借已有知识、经验解决新问题的方法策略。2、独立编创,合作交流,编出2的乘法口诀。(1)这些乘法算式会有怎样的口诀?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2)全班交流:生: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三二得六,四二得八,五二得十生: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二四得八,二五一十。这两个同学谁的对呢?
师总结:编写口诀有一个原则小数在前,大数在后,你明白了吗?看老师记录下来(老师板书)生: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二四得八,二五一十。3、找规律:我们今天又学习了2的乘法口诀,他们有什么规律呢?生:后一句比前一句都2个生:有5句,生:每次增加两个。4、记口诀。(集体读、自己背、抽生背、男背、女背、对口令)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寻找的规律编口诀、整理口诀、记口诀、用口诀,亲身经历知识的探索的过程。这样,学生能够比较容易地理解掌握2的乘法口诀。(三)巩固新知:解决问题我有办法。1、杆上一共有几个人?分析问题,列式解答找信息:每个杆上有2个人,有5个杆子生加法算式:2+2+2+2+2=10(个)生乘法算式:2×5=10(人)2、一共有多少个红灯笼?分析问题,列式解答找信息:每串有2个红灯笼,有4串生加法算式:2+2+2+2=8(个)3、老师这里有这样一个算式,你知道等于多少吗?1×1=?生:一个一还是一。生:1×1=1生:一一得一。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学会的2的乘法口诀,用他们先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这样更有成就感。(四)达标反馈1、把口诀填完整。二()得六()五一十一()得二二四()2、根据口诀计算。4×2=2×3=1×2=2×2=2×5=1×1=3、看图列式计算
加法算式:乘法算式:或4、小明家有3口人,吃饭时要准备多少根筷子?答案:1、三,二,二,得八;2、8,6,2,4,10,1;3、2+2+2=6(只),2×3=6(只)或3×2=6(只);4、2×3=6(根)。(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哪些方面你对自己很满意?生:我知道2的乘法口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二四得八,二五一十。生:我也会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二四得八,二五一十。生:在刚才发言时我受到了你的表扬。下面我们一起齐背2的乘法口诀。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的过程,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自己对自己的及时评价,使得孩子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六)布置作业1、对口令二三()一一()二四()二五()二二()一()得二三五()一五()2、填口诀5×()=10,口诀是()。2×()=8,口诀是()。()×1=1,口诀是()。()×3=6,口诀是()。3、根据口诀写出乘法算式。二四得八一三得三
4、列式计算口诀:()。5、比较大小2×3〇71×4〇44×2〇42+7〇96、解决问题摆一个需要4根小棒,把这样的2个需要多少根小棒?答案:1、横着:得六,得一,得八,一十,得四,二,十五,得五。2、2,二五一十;4,二四得八;1,一一得一;2,二三得六。3、2×4=8,4×2=8;1×3=3,3×1=3.4、3×4=12或4×3=12,口诀三四十二。5、<,=,>,=。6、2×4=8(根)或4×2=8(根)答:需要8根小棒。n板书设计2的乘法口诀1根竹竿2个人121×2=2一二得()2根竹竿__个人22+2=42×2=4二()得四3根竹竿__个人32+2+2=63×2=6二()得六4根竿上有有__个人?2+2+2+2=84×2=8()四得八5根竿上有有__个人?2+2+2+2+2=105×2=10二()一十n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有小棒、图表、口诀表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选择自己需要的学具,为学生搭建了编写口诀的物质平台。学生通过摆一摆、数一数、画一画、算一算等形式编写2的乘法口诀,在过程中体验乘法意义是编写口诀的基础。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推理、描述等一系列活动,完成“2的乘法口诀”的创编,实现了“有效的数学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多样化的、富有个性的建构过程”。在这节课中我的不足之处就是学生纪律的组织太差,导致课堂有点杂乱,学生不能安静思考。n教学资料包教学资源:括号里最大能填几?5×()<1210>2×()答案:想5的乘法口诀和2的乘法口诀,2,4。资料链接:九九乘法口诀表《九九乘法歌诀》,又常称为“小九九”。学生学的“小九九”口诀,是从“一一得一”开始,到“九九八十一”止,而在古代,却是倒过来,从“九九八十一”起,到“一一如一”止。因为口诀开头两个字是“九九”,所以,人们就把它简称为“九九”。大约到13、14世纪的时候才倒过来成为我们的九九口诀“一一得一……九九八十一”。中国使用“九九口诀”的时间较早。在《荀子》、《管子》、《淮南子》、《战国策》等书中就能找到“三九二十七”、“六八四十八”、“四八三十二”、“六六三十六”等句子。由此可见,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九九乘法歌诀》就已经开始流行了。
九九表,又称九九歌、九因歌,是中国古代筹算中进行乘法、除法、开方等运算中的基本计算规则,沿用到今日,已有两千多年。小学初年级学生、一些学龄儿童都会背诵。不过欧洲直到十三世纪初才知道这种简单的乘法表。西方文明古国的希腊和巴比伦,也有发明的乘法表,不过比起九九表繁复些。巴比伦发明的希腊乘法表有一千七百多项,而且不够完全。由于在十三世纪之前他们计算乘法、除法十分辛苦,所以能够除一个大数的人,会被人视若数学专家。十三世纪之初,东方的计算方法,通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欧洲人发现了它的方便之处,所以学习这个新方法。当时,用新法乘两个数这类题目,是当时大学的教材。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