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怎样滚得远教材第98~99页的内容。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对待问题的态度,纠正对一件熟悉事件的不正确猜想。2.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应用信息的能力。3.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重点:让学生经历实验活动的过程,参与在实验过程中所进行的数学活动。难点: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应用信息的能力。木板、胶带圈、皮尺、三角尺、量角器、实验报告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些物体在斜坡上会很快向下滚动。你知道斜坡与地面成什么角度时,物体滚动得远一些吗?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了解。1.实验准备。用30厘米~50厘米长的木板在地面上搭一个斜坡,使斜坡与地面的角度为30°(45°、60°等)。再把一个圆柱形物体(如胶带圈)轻轻放在斜坡的顶上,松开手,让它自动往下滚。等物体停止滚动后,量出它在地面上滚动的距离。2.记录实验数据。斜坡与地面的角度成30°角第1次第2次第3次平均数滚动距离/cm斜坡与地面的角度成45°角第1次第2次第3次平均数滚动距离/cm斜坡与地面的角度成60°角
第1次第2次第3次平均数滚动距离/cm实验记录:斜坡与地面的角度成( )°角第1次第2次第3次平均数滚动距离/cm 3.实验结果计算推理。比较每次求得的平均数,说一说发现了什么。多数学生在实验前会有这种猜想:斜坡越陡(即斜坡与地面的夹角越大),物体到达斜坡底部后沿着地面滚动得越远。这个猜想是不是正确?物体在地面上滚动的距离与斜坡的坡度有什么关系?教材安排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修正原来的猜想并进行探究。4.实验注意事项。在学生实验时,要提醒他们把圆柱形物体放在斜坡的顶部,不能一会儿摆得高,一会儿摆得低;要让物体自动地滚下去,不能用手推,也不能用手挡;要体会每次实验为什么求出三次滚动距离的平均数。5.联系生活。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讨论一下楼梯的坡度和占地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一些建筑的楼梯修得很陡是为什么?而一些建筑的楼梯修得很平缓又是为什么?举例说一说,讨论一下各自的优缺点。6.小结。斜坡与地面的角度不同,物体滚动的距离也不同。1.填空。 角 角 角 角 2.判断。(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1)正方形的直角和三角形的直角是一样的。( )(2)钝角是大于90°的角。( )(3)平角等于180°,等于两个直角度数的和。( )(4)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有关,边越长的角越大。( )3.把正确答案前的○涂上你喜欢的颜色。(1)在右图中,∠1=30°,那么∠2是( )。○90° ○60° ○30° (2)在右图中,∠1=100°,那么∠2是( )。
○100° ○80° ○180° (3)在右图中,如果∠1是直角,那么∠2和∠3是( )。○锐角 ○直角 ○周角 三个小朋友,每人手里拿一个物体(球、正方体、圆柱),分别放在同一滑梯斜坡的同一高度上,让物体自由滑下。比一比,看谁手中的物体滑出的距离最远。课堂作业新设计1.周 锐 钝 平2.(1)√ (2)✕ (3)√ (4)✕3.(1)60° (2)100° (3)直角思维训练略斜面是最简单的机械之一,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斜面达到省力的目的。圆柱形物体从斜面上滚下的距离,不仅与斜面的长度有关,而且还跟斜面与地面所成的角度有关。教材安排的这次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用实验的方法探索、发现斜面与地面成怎样的角度时,圆柱形物体可以滚得远一些。教材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这是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容易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好奇,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接着让学生在斜面上做实验并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计算。先介绍用与地面成30°角的斜面做滚动圆柱形物体的实验方法,让学生在实验中记录每次物体到地面后滚动长度的数据,并求出平均数;接着让学生用和地面成45°、60°角的斜面以及自己确定角度的斜面依次做实验,分别得出数据;然后让学生比较每次求得的平均数,看看能发现什么,从而得到斜面与地面大约成多少度角时圆形物体在地面上滚得远一些。学生经历这一探究问题的过程,不仅能综合应用有关角的度量、统计和计算知识,而且能从中体验研究问题的一种科学方法,这对于发展学生探究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从现实生活出发,引导学生经历用实验的方法研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更多的生活体验让学生知道滚动的好处,让学生有真实的感知。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清楚实验的步骤,知道事情发生的偶然性。分组实验,节省时间。让学生体验合作的趣味性和重要性。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实验的拓展,让学生有了自主实验的机会。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分析,让学生有自我总结和发现的机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