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二单元共2套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资料简介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检测试卷(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 诞生于五四时期的新诗,关于“大和小”的争论一再出现:新诗应该介入历史现实地“大”呢,还是独抒性灵地“小”?诗歌有宏大之美,也有细小之美。杜甫《登高》《望岳》可谓宏大,《客至》《见萤火》当属细小。诗可以微小,细小,但不能狭小,渺小;诗可以重大,宏大,但不能空大,疏大。诗无论大小,都要植根于诗人自我的生命体验之上。正大是杜甫诗歌的重要特点。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就是因为与天下兴亡密切相关,写社稷安危的,天下大事的,皇帝大臣的,边关战事的,这些叙述不可谓不大,但又绝不超出他个人的生命体验。“国破山河在”“烽火连三月”大,但“泪”“心”“家书”“白头”“不胜簪”这些都是切切实实的小。杜诗不管走多远,看多广,探多深,最后都能回落到灵与肉。他那些隐逸的、非介入的抒写,小萤火、蚂蚁、桃树、古柏、新松,不可谓不小,但它们会与诗人的生命密切联系在一起,物中有人,融入自己的感情,这是他能以小见大的秘密。因此,诗的大小并不以题材论。并非写国家、写社会、写世界就大,也并非写个人、写身体、写日常生活就小。诗的大小关键还在思想境界。(摘编自师力斌《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诗歌对新诗的启示》)材料二 “风骨”在刘勰的阐释中,主要指作品中蕴含的精神气质和文辞气韵。此后,“风骨”既含有道德修养、人格气质方面的内涵,亦成为诗歌辞章的一种审美标准,被盛唐诗人所崇尚与延续。在历史的变迁中,“风骨”不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诗歌界充斥着低俗、粗俗、媚俗之作,这样的诗作缺乏“风骨”。因此,新诗急需反躬自省,重新建构“风骨”,延续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诗歌气韵。继承与发扬风骨的关键在于诗人要有风骨,具体而言则是指诗人应秉持使命感与责任心。诗人应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悲悯情怀,应有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家国情怀,应有王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正气。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华诗魂”的艾青一生心系大堰河那样的劳苦大众,曾写出《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等忧国忧民的诗作,这正是使命感与责任心的体现,是中国风骨在现代诗人身上的延续。然而当下许多诗人沉溺于写“小我”的日常琐碎、鸡毛蒜皮,缺乏时代风骨,究其原因在于缺乏作为诗人的使命感与责任心。其次,诗歌在内涵上需要建构中国风骨。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虽然不少诗歌在内容上所呈现的是自恋与矫情的“小我”情绪,成为日常生活的流水账记录,轻浅琐碎,没有思想、内涵和意义,但是,艾青《我爱这土地》一诗中浓厚的家国情怀,曾卓《悬崖边的树》一诗中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食指《相信未来》一诗中蕴含的坚定信念,吉狄马加《我,雪豹……》中对人类生态、人与自然关系的忧虑,正是现代风骨的典型特征。新时代的新诗需要延续中国风骨的血脉,创作出充满正气、具有崇高感的佳作,建构新时代的诗歌风骨。此外,新诗在语言文辞方面亦需要有“风骨”。刘勰认为:“若风骨乏采,则鸷集翰林;采乏风骨,则雉窜文囿。”这句话清楚地阐释了“风骨”与“辞采”之间的密切关联。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诗作不讲究文辞,直白浅近,“风骨”荡然无存。跳跃性、非逻辑性、写意性、含蓄、凝练、雅致等作为诗歌语言的特质,需要新诗语言在不断的锤炼和打磨中形成。唯其如此,新诗才能传达出内在的精神风骨和新时代气韵。(摘编自罗小凤《新时代诗歌需要中国风骨》)材料三 几千年的中国古典诗歌到了现代发生了巨变,“变”是新诗的根本。有一种不无影响的说法,新诗的新,就在于它对旧诗的瓦解,在一些论者那里,新诗似乎是一种没有根基、不拘形式、随意涂鸦、自由变化的艺术。第6页共34页 其实,“变”中还有一个“常”的问题。新诗的“变”和中国诗歌的“常”联系在一起。诗既然是诗,就有它的一些“常态”的美学元素。无论怎么变,这些“常”总是存在的,它是新诗之为诗的资格证书。中国诗歌的“常”来源于又外在于古典诗歌,活跃于又隐形于现代诗歌当中。重新尊重这些“常”,是当下新诗拯衰起弊的前提。在诗歌精神上,中国诗歌从来以家国为上。气不可御的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纯净内向的李商隐,哀婉悲痛的李煜,愁思满怀的纳兰性德,虽然他们的艺术个性相距甚远,但是他们的诗词总是以家国为本位的。他们对个人命运的咏叹,常常是和对家国兴衰的关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诗歌的评价标准讲究“有第一等襟抱,才有第一等真诗”,以匡时济世、忧国恤民的诗作为大手笔。这是中国诗歌的一种“常”。在现代社会,尽管现实多变,艺术多姿,但这个“常”是难以违反的,是优秀的新诗作品必须尊重的“常”。诗之为诗,在审美标准上也有一些必须尊重的“常”。以为新诗没有艺术标准,无限自由,是一种危害很大的说法。凡艺术皆有限制,皆有法则。歌德在《自然和艺术》中说:“在限制中才显示出能手,只有法则能给我们自由。”中国古典诗歌是格律诗传统,而格律诗的审美要义就是诗对形式和音乐性的寻求。从古朴典雅的《诗经》和汪洋恣肆的《离骚》开始,乐府诗、绝句、律诗、词曲都离不开和音乐的联姻。注重听觉,注重吟诵,因而注重格律,这是中国古诗的“常”。徐志摩在他的《翡冷翠的一夜》加强了形式感和音乐性,闻一多认为这是徐诗“一个绝大的进步”。形式感和音乐感,这是评判优秀的新诗作品的基本标准。新诗,新其形式需是诗。在“变”中继承“常”是非常重要的。(摘编自吕进《新诗的“变”与“常”》)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杜甫诗歌之所以能以小见大,是由于他能将小的题材与自己的生命体验密切联系在一起。B.新诗重新建构“风骨”,要讲究文辞,重视“辞采”,在锤炼和打磨中形成诗歌语言应有的特质。C.古代诗人虽然艺术个性相距甚远,但创作时总把咏叹个人命运和关注家国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D.材料二和材料三都认为新诗创作不能脱离传统,而应继承古典诗歌中蕴含的文化精神。2.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杜甫的诗歌创作实践给新诗创作以启示,诗歌的大小关键在于思想境界,不在于诗歌题材的大小。B.如果诗人本身没有秉持使命感与责任心,其诗歌作品就会低俗、粗俗、媚俗,缺乏时代“风骨”。C.现代社会现实多变,艺术多姿,诗人要写出优秀的作品,必须传承古典诗歌中以家国为上的诗歌精神。D.新诗创作不能无限自由,应有一定的限制和法则,要把注重格律、讲求形式感和音乐感作为基本标准。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3分)A.任何继承都是批判性继承,继承都是为了发展,都是为了改变当今世界的诗歌格局和面貌。B.一个真正优秀的诗人应该责任在肩,道义在胸,他的作品应该与时代紧密相连,与家国唇齿相依。C.形式和内容并不是对立的,诗歌思维的跳跃性往往正是靠节奏的跳跃顿挫这个外在形式来凸现的。D.汉语之有平仄,是现实,也是优势。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个优势,使我们的诗歌更加接近于音乐。4.材料三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5.新诗创作对当代诗人提出了哪些要求?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概括。(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棚 车苏 童祖母五十多年没坐过火车了。祖母把火车叫作棚车,她说,现在的棚车比以前好多了,都说现在的棚车上每人都有座位,没想到是这么好的座位,都是皮沙发呀。姐姐说,什么皮沙发,其实就是椅子上蒙了一层人造革。祖母说,人造革比皮沙发还光滑呢,那人造革不比牛皮强?你没坐过以前的棚车,以前的棚车上连硬板凳都没有,现在的棚车比以前好到天上去啦,你还撅着嘴?你还嫌挤?姐姐不知道祖母为什么把火车叫作棚车,祖母的解释听上去振振有词,她说,运货的火车叫煤车,运人的火车就是棚车,我没有说错,你别以为我什么都不懂,我五十年前就坐过火车啦!姐姐仍然不明白,而且她始终觉得棚车这个字眼听上去很可笑。第6页共34页 姐姐对以前的老掉牙的事情根本不感兴趣,她听见祖母絮絮叨叨地向邻座说着五十年前的往事,姐姐不想听,但她的眼前渐渐地浮现出五十年前的一列火车,火车在遍地的炮火弹雨中驶过原野。火车的木棚里站满了衣衫褴褛面如菜色的难民,其中包括青年时代的祖母。她的背上还驮着一只装满小鸡的篓子。姐姐无法想象祖母当时的心情,但她能够准确地想象那篓小鸡惹人喜爱的模样,它们肯定是鹅黄色的毛茸茸的,它们叽叽喳喳地挤在祖母的篓子里,一定可爱极了。那篓小鸡呢?姐姐突然抬头问祖母。小鸡能怎么样?死了几只,活了几只,公鸡卖了,母鸡留着生蛋。祖母朗声笑起来,她在姐姐腮上拧了一把。傻孩子,鸡能怎么样?又不是人,能活上五十年吗?姐姐觉得祖母根本没有说出小鸡的故事,祖母总是这样,有意思的事情她都不记得了,没意思的事情却说个没完。姐姐忍不住抢白道:只有人才能活五十年吗?那可不一定。祖母灿烂的笑容一下子凝住了,祖母最恨的就是姐姐跟她顶嘴,她的干瘪的嘴唇嚅动了几下。姐姐记得祖母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生她气了。祖母不高兴的时候,她的头会向左侧轻轻摆动,不停地摆动,它让姐姐想起了祖母房间里的那只老式挂钟。祖母叹了口气说,出门在外不容易呀。祖母说这句话的时候目光又移向邻座,邻座含笑点了点头,但随后他就拿起报纸挡住了自己的脸。姐姐看见祖母脸上掠过一丝惘然之色,她的白发苍苍的头部又开始向左侧轻轻摆动起来。挤什么?一点也不挤!祖母又说。姐姐知道祖母这会儿又想与她说话了,但姐姐心里也在生祖母的气,她故意侧转脸去望着窗外。祖母一时找不到人说话,便从篮子底部摸出一叠锡箔,后来祖母便专心致志地叠起元宝来了。一个老妇人拎着一只大篮子从车厢那头过来,一路搜寻着座位,谦卑的笑容像一朵凋谢的菊花,她走近祖母身边时眼睛兀自一亮,就像找到了亲人。姐姐看见了她篮子里的东西,与祖母的一样,也是一篮锡箔叠成的元宝。我这儿不挤,坐我这儿吧。祖母盯着老妇人的篮子说。事实上祖母看见那个老妇人时眼睛也亮了,姐姐说两篮子锡箔元宝成了什么联络暗号,她眼睁睁地看着那个老妇人与祖母挤坐在一起,而且是祖母主动地为对方腾出了一半位子。于是,祖母和老妇人兴致高涨地谈起清明的事。我姐姐说她在一旁听得又好笑又生气,忍不住奚落了一句。祖母停止了叠锡箔的动作,她用罕见的严厉森然的目光盯着姐姐,眼睛里渐渐地闪出怒火,姐姐便慌乱地低下头去,低下头去嗑瓜子。姐姐咯嚓咯嚓地嗑瓜子,火车就轰隆轰隆地往前开。火车开到我老家大约要九个小时,对于我姐姐来说,这段旅程已经变得乏味而难以忍受,姐姐的耳朵里灌满了她讨厌的闲言碎语,鼻子里则钻进了任何人都讨厌的脚臭味。祖母对此浑然不觉。祖母恰恰变得愈来愈活泼了,因为她发现自己渐渐成了半节车厢几十个人的中心,有人干脆就跑过来站在祖母身边,竖起耳朵听她说故事。他们像木桩一样坚固地立在我祖母四周,有的张大了嘴满脸惊悸之色,有的窃窃私笑,只有一个男人对我姐姐说,你推什么推呀?这儿热闹就站这儿,坐火车闷,听她们说说解个闷嘛。姐姐突然急中生智,她扯着嗓子对我祖母喊,奶奶,下车啦!我们到啦!要知道我祖母坐火车最担心的就是下错了站,最担心的就是火车到站时她不知道。我姐姐后来向全家人描述人群散开的情景时得意地笑了。我们认为那是一次有趣的旅程,可是我姐姐并不这么看,她说,那叫什么坐火车。坐的简直就是,棚?对,就是棚车,棚车。(摘编自《棚车》)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中既有“我”的视角,又有“姐姐”的视角,两种叙述视角的界线朦胧又模糊,有时甚至交叉重叠在一起,形成了饱满的艺术张力,相比单一视角,更为耐人寻味。B.小说描写了拿起报纸挡脸的邻座、拎着一篮锡箔元宝找座位的老妇人、围在祖母身边听故事的乘客等人物,这符合姐姐赌气不语时的观察,也展现了一个真实的车厢场景。C.小说通过“咯嚓咯嚓”和“轰隆轰隆”的声音,巧妙地表现了被祖母用“严厉森然的目光”盯过后,姐姐内心的慌乱和不满,以及对祖母眼里“闪出怒火”的屈服。D.小说写祖母很高兴自己成为半节车厢的中心和围绕在祖母身边的乘客,与鲁迅小说中对看客的描写异曲同工,字里行间隐隐流露出姐姐的讽刺与批判,发人深省。第6页共34页 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我们”的看法与姐姐不同,因为“我们”各自从她的讲述中听到了有意思的事情。B.姐姐的话与开头照应,暗示通过这次经历,姐姐理解了祖母称火车为棚车的原因。C.作品以一个反问和一次反复表达姐姐的激烈情绪,表现出她对出行的不满和抱怨。D.小说以姐姐的话作为结尾,戛然而止,意犹未尽,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解读空间。8.小说着意描写姐姐想象中“小鸡惹人喜爱的模样”,其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9.“有经验的小说家在创作小说时总是善于‘截取’‘选择’,虽写人生中的一角、一段,却可以窥见整个人生。从而做到以少少许胜多多许,以一斑而窥全豹。”如欲以《有限与丰富》为题写一则评论来赏析小说对祖母形象的塑造,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贺邵字兴伯,会稽山阴人也。孙休即位,从中郎为散骑中常侍,出为吴郡太守。孙皓时,入为左典军,迁中书令,领太子太傅。皓凶暴骄矜,政事日弊。邵上疏谏曰:“臣闻兴国之君乐闻其过,荒乱之主乐闻其誉,闻其过者过日消而福臻,闻其誉者誉日损而祸至。是以古之人君,揖让以进贤,虚己以求过,譬天位于乘奔,以虎尾为警戒。至于陛下,严刑法以禁直辞,黜善士以逆谏臣,眩耀毁誉之实,沈沦近习之言。昔高宗思佐,梦寐得贤,而陛下求之如忘,忽之如遗。故常侍王蕃忠恪在公,才任辅弼,以醉酒之间加之大戮。近鸿胪葛奚先帝旧臣偶有逆迕昏醉之言耳三爵之后礼所不讳陛下猥发雷霆谓之轻慢饮之醇酒中毒陨命自是之后,海内悼心,朝臣失图,仕者以退为幸,居者以出为福,诚非所以保光洪绪、熙隆道化也。昔高宗脩己以消鼎雉之异,宋景崇德以退荧惑之变,愿陛下上惧皇天谴告之诮,下追二君攘灾之道,清澄朝位,旌叙俊乂,放退佞邪,抑夺奸势。又北敌注目,伺国盛衰,陛下不恃己之威德,而怙敌之不来,忽四海之困穷,诚非长策庙胜之要也。昔大皇帝勤身苦体,拓土万里,虽承天赞,实由人力也。余庆遗祚,至于陛下,陛下宜勉崇德器,以光前烈,爱民养士,保全先轨,何可忽显祖之功勤,轻难得之大业,忘天下之不振,替兴衰之巨变哉?臣闻否泰无常,吉凶由人,长江之限不可久恃,苟我不守,一苇可航也。昔秦建皇帝之号,据殽函之阻,德化不脩,法政苛酷,毒流生民,忠臣杜口,是以一夫大呼,社稷倾覆。近刘氏据三关之险,守重山之固,可谓金城石室,万世之业,任授失贤,一朝丧没,君臣系颈,共为羁仆。此当世之明鉴,目前之炯戒也。愿陛下远考前事,近鉴世变,丰基强本,割情从道,则成康之治兴,而圣祖之祚隆矣。书奏,皓深恨之。邵奉公贞正,亲近所惮。乃共谮邵与楼玄谤毁国事,俱被诘责。玄见送南州,邵原复职。后邵中恶风,口不能言,去职数月,皓疑其讬疾,收付酒藏,掠考千所,邵卒无一语,竟见杀害,家属徙临海。并下诏诛玄子孙,是岁天册元年也,邵年四十九。(节选自《三国志·吴书·贺邵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近鸿胪葛奚/先帝旧臣/偶有逆迕/昏醉之言耳/三爵之后/礼所不讳陛下/猥发雷霆/谓之轻慢/饮之醇酒中毒/陨命/B.近鸿胪葛奚/先帝旧臣/偶有逆迕昏醉之言/耳三爵之/后礼所不讳/陛下猥发雷霆/谓之轻慢/饮之醇酒/中毒陨命/C.近鸿胪葛奚/先帝旧臣/偶有逆迕/昏醉之言耳/三爵之后/礼所不讳/陛下猥发雷霆/谓之轻慢/饮之醇酒/中毒陨命/D.近鸿胪葛奚/先帝旧臣/偶有逆迕昏醉之言/耳三爵之/后礼所不讳陛下/猥发雷霆/谓之轻慢/饮之醇酒中毒/陨命/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中书令,古代官职名,汉武帝时以宦者为中书谒者令,简称中书令,主要负责修史。B.荧惑,古指火星,因其荧荧像火,亮度常变,行踪不定,情况复杂,令人迷惑,故称。C.大皇帝,是三国时孙吴的建立者孙权的谥号,孙权称帝后,曾派大将卫温率部抵达台湾。D.成康之治,又称成康之世,是对西周成王、康王统治而出现的国力强盛时期的赞誉。第6页共34页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贺邵历仕三朝,忠诚贤良。他资历颇深,出任过地方行政长官,担任过朝中要职,还肩负辅导太子的重任,心怀国事,忠心耿耿。B.贺邵为人刚正,直言敢谏。尽管孙皓残暴骄横,但贺邵见国家政事日日衰败,仍毅然上书,直言不讳,切中时弊,因而遭受忌恨。C.贺邵旁征博引,说理有据。他立足现实,将殷高宗、宋景公、秦始皇的帝王伟绩与孙皓的种种不端行为进行对比,从而对孙皓提出警示。D.贺邵不幸罹病,惨遭杀害。他身中恶风,口不能言,离职数月,却被孙皓怀疑装病,因此被拘押,并遭受严刑拷打,竟至被杀。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陛下不恃己之威德,而怙敌之不来,忽四海之困穷,诚非长策庙胜之要也。(2)邵奉公贞正,亲近所惮。乃共谮邵与楼玄谤毁国事,俱被诘责。14.贺邵认为孙皓作为帝王,怎样做才能使国家强盛起来?请结合选文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赠别郑炼赴襄阳杜 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把①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②春。为于耆旧③内,试觅姓庞人④。【注】①把:握,执。②岘首:岘首山,在湖北襄阳。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16.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李白《蜀道难》中,表明蜀道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两句是“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2)《离骚》(节选)中强调时光迅速逝去不能久留、四季更相代谢变化有常的两句是“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3)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两句是“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书法在诸艺术门类中,最具中国独特性。(  )。远古之时,礼即文,文即美。中国文化本来就有一种艺术倾向。但严格说来,书法作为一门艺术是在汉末魏晋出现的。这时出现了以书法为纯艺术的书法家,有主张“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的蔡邕;有“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张芝。这时,书写工具笔、墨、纸在改进的基础上,书法艺术的笔墨技巧也达到成熟。起笔之藏露,运笔之迟速,转折之方圆,收笔之锐钝,各有讲究,多姿多彩。蔡邕“骨气洞迭”,张芝“血脉不断”,钟繇“每点多异”,王羲之“万字不同”。自此之后,中国书法随时代的前进浪峰叠起,奇景不断,蔚为大观。第6页共34页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在文化中国中,书法是一门举足轻重的艺术B.书法在中国文化中,成为一门举足轻重的艺术C.只有在文化中国,书法才是一门举足轻重的艺术D.只有在中国文化中,书法才成为一门举足轻重的艺术19.下列各项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画波浪线的句子相同的一项是(  )(3分)A.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B.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最近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半块黄金面具,震撼世人,黄金含量高达84%。同时在坑里还发现了丝绸朽化后的残留物,大量象牙以及青铜神树、青铜尊等重要文物500余件。有专家认为,此次考古发现堪比著名的秦兵马俑,将中华文明史至少提前了1000年。加上此前三星堆遗址还出土过金面罩、金权杖、金箔产品和金料块,这不得不让人浮想联翩。此前三星堆文化一直很有争议,  ①  ,因为同样喜欢黄金面具,同样喜欢黄金权杖和象牙。还有那个与众不同的“方向盘”和古埃及壁画中的太阳一模一样。不过出土的众多文物中,同样有殷商时期的青铜面具、青铜尊、青铜神树以及丝绸制品。古埃及文化的分支这个说法立不住脚。 那么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早很多。随着出土的文物增多, ② 。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不是外星人,也不是什么神之种族。他们在3000多年前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通过一条远古丝绸之路接触到了西亚文明。当时的殷商虽然强大,但受限于当时的交通和科技也无法对三星堆文化造成冲击。于是在古蜀形成了一个  ③  ,这就是三星堆文明。 21.在文段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22.根据选段文字,概括考古界目前对于三星堆遗址发掘研究的初步结论,要求紧扣材料内容,表达清晰准确,不超过35字。(5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1)平台是撬动人生价值的最佳杠杆,平台不同,人生不同。(2)唐代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盛时不遇,诗人深感英雄无用武之地。(3)《尚书》有云:“若金,用汝作砺;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若岁大旱,用汝作甘霖。”(4)2020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张桂梅于2008年自主创办了华坪女子高级中学,这是全国唯一一所免费女子高级中学,专门供贫困家庭的女孩读书。建校12年来,已有1804名大山里的女孩从这里走进大学完成学业,在各行各业施展才华。(5)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共产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也给青年一代提供了机遇与挑战。某报社开设了“青年论坛”栏目,讨论的主题是“平台与人才”。你读了以上材料,有何感触与思考?请你联系实际发表看法。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第6页共34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检测试卷解析版(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 诞生于五四时期的新诗,关于“大和小”的争论一再出现:新诗应该介入历史现实地“大”呢,还是独抒性灵地“小”?诗歌有宏大之美,也有细小之美。杜甫《登高》《望岳》可谓宏大,《客至》《见萤火》当属细小。诗可以微小,细小,但不能狭小,渺小;诗可以重大,宏大,但不能空大,疏大。诗无论大小,都要植根于诗人自我的生命体验之上。正大是杜甫诗歌的重要特点。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就是因为与天下兴亡密切相关,写社稷安危的,天下大事的,皇帝大臣的,边关战事的,这些叙述不可谓不大,但又绝不超出他个人的生命体验。“国破山河在”“烽火连三月”大,但“泪”“心”“家书”“白头”“不胜簪”这些都是切切实实的小。杜诗不管走多远,看多广,探多深,最后都能回落到灵与肉。他那些隐逸的、非介入的抒写,小萤火、蚂蚁、桃树、古柏、新松,不可谓不小,但它们会与诗人的生命密切联系在一起,物中有人,融入自己的感情,这是他能以小见大的秘密。因此,诗的大小并不以题材论。并非写国家、写社会、写世界就大,也并非写个人、写身体、写日常生活就小。诗的大小关键还在思想境界。(摘编自师力斌《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诗歌对新诗的启示》)材料二 “风骨”在刘勰的阐释中,主要指作品中蕴含的精神气质和文辞气韵。此后,“风骨”既含有道德修养、人格气质方面的内涵,亦成为诗歌辞章的一种审美标准,被盛唐诗人所崇尚与延续。在历史的变迁中,“风骨”不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诗歌界充斥着低俗、粗俗、媚俗之作,这样的诗作缺乏“风骨”。因此,新诗急需反躬自省,重新建构“风骨”,延续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诗歌气韵。继承与发扬风骨的关键在于诗人要有风骨,具体而言则是指诗人应秉持使命感与责任心。诗人应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悲悯情怀,应有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家国情怀,应有王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正气。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华诗魂”的艾青一生心系大堰河那样的劳苦大众,曾写出《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等忧国忧民的诗作,这正是使命感与责任心的体现,是中国风骨在现代诗人身上的延续。然而当下许多诗人沉溺于写“小我”的日常琐碎、鸡毛蒜皮,缺乏时代风骨,究其原因在于缺乏作为诗人的使命感与责任心。其次,诗歌在内涵上需要建构中国风骨。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虽然不少诗歌在内容上所呈现的是自恋与矫情的“小我”情绪,成为日常生活的流水账记录,轻浅琐碎,没有思想、内涵和意义,但是,艾青《我爱这土地》一诗中浓厚的家国情怀,曾卓《悬崖边的树》一诗中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食指《相信未来》一诗中蕴含的坚定信念,吉狄马加《我,雪豹……》中对人类生态、人与自然关系的忧虑,正是现代风骨的典型特征。新时代的新诗需要延续中国风骨的血脉,创作出充满正气、具有崇高感的佳作,建构新时代的诗歌风骨。此外,新诗在语言文辞方面亦需要有“风骨”。刘勰认为:“若风骨乏采,则鸷集翰林;采乏风骨,则雉窜文囿。”这句话清楚地阐释了“风骨”与“辞采”之间的密切关联。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诗作不讲究文辞,直白浅近,“风骨”荡然无存。跳跃性、非逻辑性、写意性、含蓄、凝练、雅致等作为诗歌语言的特质,需要新诗语言在不断的锤炼和打磨中形成。唯其如此,新诗才能传达出内在的精神风骨和新时代气韵。(摘编自罗小凤《新时代诗歌需要中国风骨》)材料三 几千年的中国古典诗歌到了现代发生了巨变,“变”是新诗的根本。有一种不无影响的说法,新诗的新,就在于它对旧诗的瓦解,在一些论者那里,新诗似乎是一种没有根基、不拘形式、随意涂鸦、自由变化的艺术。第34页共34页 其实,“变”中还有一个“常”的问题。新诗的“变”和中国诗歌的“常”联系在一起。诗既然是诗,就有它的一些“常态”的美学元素。无论怎么变,这些“常”总是存在的,它是新诗之为诗的资格证书。中国诗歌的“常”来源于又外在于古典诗歌,活跃于又隐形于现代诗歌当中。重新尊重这些“常”,是当下新诗拯衰起弊的前提。在诗歌精神上,中国诗歌从来以家国为上。气不可御的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纯净内向的李商隐,哀婉悲痛的李煜,愁思满怀的纳兰性德,虽然他们的艺术个性相距甚远,但是他们的诗词总是以家国为本位的。他们对个人命运的咏叹,常常是和对家国兴衰的关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诗歌的评价标准讲究“有第一等襟抱,才有第一等真诗”,以匡时济世、忧国恤民的诗作为大手笔。这是中国诗歌的一种“常”。在现代社会,尽管现实多变,艺术多姿,但这个“常”是难以违反的,是优秀的新诗作品必须尊重的“常”。诗之为诗,在审美标准上也有一些必须尊重的“常”。以为新诗没有艺术标准,无限自由,是一种危害很大的说法。凡艺术皆有限制,皆有法则。歌德在《自然和艺术》中说:“在限制中才显示出能手,只有法则能给我们自由。”中国古典诗歌是格律诗传统,而格律诗的审美要义就是诗对形式和音乐性的寻求。从古朴典雅的《诗经》和汪洋恣肆的《离骚》开始,乐府诗、绝句、律诗、词曲都离不开和音乐的联姻。注重听觉,注重吟诵,因而注重格律,这是中国古诗的“常”。徐志摩在他的《翡冷翠的一夜》加强了形式感和音乐性,闻一多认为这是徐诗“一个绝大的进步”。形式感和音乐感,这是评判优秀的新诗作品的基本标准。新诗,新其形式需是诗。在“变”中继承“常”是非常重要的。(摘编自吕进《新诗的“变”与“常”》)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杜甫诗歌之所以能以小见大,是由于他能将小的题材与自己的生命体验密切联系在一起。B.新诗重新建构“风骨”,要讲究文辞,重视“辞采”,在锤炼和打磨中形成诗歌语言应有的特质。C.古代诗人虽然艺术个性相距甚远,但创作时总把咏叹个人命运和关注家国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D.材料二和材料三都认为新诗创作不能脱离传统,而应继承古典诗歌中蕴含的文化精神。答案:C2.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杜甫的诗歌创作实践给新诗创作以启示,诗歌的大小关键在于思想境界,不在于诗歌题材的大小。B.如果诗人本身没有秉持使命感与责任心,其诗歌作品就会低俗、粗俗、媚俗,缺乏时代“风骨”。C.现代社会现实多变,艺术多姿,诗人要写出优秀的作品,必须传承古典诗歌中以家国为上的诗歌精神。D.新诗创作不能无限自由,应有一定的限制和法则,要把注重格律、讲求形式感和音乐感作为基本标准。答案:A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3分)A.任何继承都是批判性继承,继承都是为了发展,都是为了改变当今世界的诗歌格局和面貌。B.一个真正优秀的诗人应该责任在肩,道义在胸,他的作品应该与时代紧密相连,与家国唇齿相依。C.形式和内容并不是对立的,诗歌思维的跳跃性往往正是靠节奏的跳跃顿挫这个外在形式来凸现的。D.汉语之有平仄,是现实,也是优势。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个优势,使我们的诗歌更加接近于音乐。答案:B4.材料三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答案:①在论证结构上,采用总分总结构。②在论证方式上,立论与驳论结合。③在论证方法上,运用了例证法、引证法。5.新诗创作对当代诗人提出了哪些要求?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概括。(6分)答案:①创作要根植于诗人自我的生命体验。②诗人要有风骨,秉持使命感与责任心。③作品充满正气、具有崇高感。④要重视辞采,锤炼和打磨诗歌语言。(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棚 车苏 童第34页共34页 祖母五十多年没坐过火车了。祖母把火车叫作棚车,她说,现在的棚车比以前好多了,都说现在的棚车上每人都有座位,没想到是这么好的座位,都是皮沙发呀。姐姐说,什么皮沙发,其实就是椅子上蒙了一层人造革。祖母说,人造革比皮沙发还光滑呢,那人造革不比牛皮强?你没坐过以前的棚车,以前的棚车上连硬板凳都没有,现在的棚车比以前好到天上去啦,你还撅着嘴?你还嫌挤?姐姐不知道祖母为什么把火车叫作棚车,祖母的解释听上去振振有词,她说,运货的火车叫煤车,运人的火车就是棚车,我没有说错,你别以为我什么都不懂,我五十年前就坐过火车啦!姐姐仍然不明白,而且她始终觉得棚车这个字眼听上去很可笑。姐姐对以前的老掉牙的事情根本不感兴趣,她听见祖母絮絮叨叨地向邻座说着五十年前的往事,姐姐不想听,但她的眼前渐渐地浮现出五十年前的一列火车,火车在遍地的炮火弹雨中驶过原野。火车的木棚里站满了衣衫褴褛面如菜色的难民,其中包括青年时代的祖母。她的背上还驮着一只装满小鸡的篓子。姐姐无法想象祖母当时的心情,但她能够准确地想象那篓小鸡惹人喜爱的模样,它们肯定是鹅黄色的毛茸茸的,它们叽叽喳喳地挤在祖母的篓子里,一定可爱极了。那篓小鸡呢?姐姐突然抬头问祖母。小鸡能怎么样?死了几只,活了几只,公鸡卖了,母鸡留着生蛋。祖母朗声笑起来,她在姐姐腮上拧了一把。傻孩子,鸡能怎么样?又不是人,能活上五十年吗?姐姐觉得祖母根本没有说出小鸡的故事,祖母总是这样,有意思的事情她都不记得了,没意思的事情却说个没完。姐姐忍不住抢白道:只有人才能活五十年吗?那可不一定。祖母灿烂的笑容一下子凝住了,祖母最恨的就是姐姐跟她顶嘴,她的干瘪的嘴唇嚅动了几下。姐姐记得祖母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生她气了。祖母不高兴的时候,她的头会向左侧轻轻摆动,不停地摆动,它让姐姐想起了祖母房间里的那只老式挂钟。祖母叹了口气说,出门在外不容易呀。祖母说这句话的时候目光又移向邻座,邻座含笑点了点头,但随后他就拿起报纸挡住了自己的脸。姐姐看见祖母脸上掠过一丝惘然之色,她的白发苍苍的头部又开始向左侧轻轻摆动起来。挤什么?一点也不挤!祖母又说。姐姐知道祖母这会儿又想与她说话了,但姐姐心里也在生祖母的气,她故意侧转脸去望着窗外。祖母一时找不到人说话,便从篮子底部摸出一叠锡箔,后来祖母便专心致志地叠起元宝来了。一个老妇人拎着一只大篮子从车厢那头过来,一路搜寻着座位,谦卑的笑容像一朵凋谢的菊花,她走近祖母身边时眼睛兀自一亮,就像找到了亲人。姐姐看见了她篮子里的东西,与祖母的一样,也是一篮锡箔叠成的元宝。我这儿不挤,坐我这儿吧。祖母盯着老妇人的篮子说。事实上祖母看见那个老妇人时眼睛也亮了,姐姐说两篮子锡箔元宝成了什么联络暗号,她眼睁睁地看着那个老妇人与祖母挤坐在一起,而且是祖母主动地为对方腾出了一半位子。于是,祖母和老妇人兴致高涨地谈起清明的事。我姐姐说她在一旁听得又好笑又生气,忍不住奚落了一句。祖母停止了叠锡箔的动作,她用罕见的严厉森然的目光盯着姐姐,眼睛里渐渐地闪出怒火,姐姐便慌乱地低下头去,低下头去嗑瓜子。姐姐咯嚓咯嚓地嗑瓜子,火车就轰隆轰隆地往前开。火车开到我老家大约要九个小时,对于我姐姐来说,这段旅程已经变得乏味而难以忍受,姐姐的耳朵里灌满了她讨厌的闲言碎语,鼻子里则钻进了任何人都讨厌的脚臭味。祖母对此浑然不觉。祖母恰恰变得愈来愈活泼了,因为她发现自己渐渐成了半节车厢几十个人的中心,有人干脆就跑过来站在祖母身边,竖起耳朵听她说故事。他们像木桩一样坚固地立在我祖母四周,有的张大了嘴满脸惊悸之色,有的窃窃私笑,只有一个男人对我姐姐说,你推什么推呀?这儿热闹就站这儿,坐火车闷,听她们说说解个闷嘛。姐姐突然急中生智,她扯着嗓子对我祖母喊,奶奶,下车啦!我们到啦!要知道我祖母坐火车最担心的就是下错了站,最担心的就是火车到站时她不知道。我姐姐后来向全家人描述人群散开的情景时得意地笑了。我们认为那是一次有趣的旅程,可是我姐姐并不这么看,她说,那叫什么坐火车。坐的简直就是,棚?对,就是棚车,棚车。(摘编自《棚车》)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第34页共34页 A.小说中既有“我”的视角,又有“姐姐”的视角,两种叙述视角的界线朦胧又模糊,有时甚至交叉重叠在一起,形成了饱满的艺术张力,相比单一视角,更为耐人寻味。B.小说描写了拿起报纸挡脸的邻座、拎着一篮锡箔元宝找座位的老妇人、围在祖母身边听故事的乘客等人物,这符合姐姐赌气不语时的观察,也展现了一个真实的车厢场景。C.小说通过“咯嚓咯嚓”和“轰隆轰隆”的声音,巧妙地表现了被祖母用“严厉森然的目光”盯过后,姐姐内心的慌乱和不满,以及对祖母眼里“闪出怒火”的屈服。D.小说写祖母很高兴自己成为半节车厢的中心和围绕在祖母身边的乘客,与鲁迅小说中对看客的描写异曲同工,字里行间隐隐流露出姐姐的讽刺与批判,发人深省。答案:D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我们”的看法与姐姐不同,因为“我们”各自从她的讲述中听到了有意思的事情。B.姐姐的话与开头照应,暗示通过这次经历,姐姐理解了祖母称火车为棚车的原因。C.作品以一个反问和一次反复表达姐姐的激烈情绪,表现出她对出行的不满和抱怨。D.小说以姐姐的话作为结尾,戛然而止,意犹未尽,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解读空间。答案:B8.小说着意描写姐姐想象中“小鸡惹人喜爱的模样”,其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答案:①推动情节发展,引出下文姐姐和祖母关于小鸡的问答,以及祖母开始和姐姐生气的情节;②表现姐姐作为女孩子,内心对可爱、纯真、美好事物的喜爱与追求;③进一步突出姐姐与祖母在生活和情感上的隔膜。9.“有经验的小说家在创作小说时总是善于‘截取’‘选择’,虽写人生中的一角、一段,却可以窥见整个人生。从而做到以少少许胜多多许,以一斑而窥全豹。”如欲以《有限与丰富》为题写一则评论来赏析小说对祖母形象的塑造,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6分)答案:①截取祖母乘坐火车的生活片段,巧妙勾连起祖母的人生经历,使作品有了历史纵深感;②通过对有限的琐碎事件和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表现出祖母的性格和精神世界;③有限时空中祖母与姐姐、老妇人、乘客等人物的互动,折射出祖母的生存境遇,丰富了作品的意蕴。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贺邵字兴伯,会稽山阴人也。孙休即位,从中郎为散骑中常侍,出为吴郡太守。孙皓时,入为左典军,迁中书令,领太子太傅。皓凶暴骄矜,政事日弊。邵上疏谏曰:“臣闻兴国之君乐闻其过,荒乱之主乐闻其誉,闻其过者过日消而福臻,闻其誉者誉日损而祸至。是以古之人君,揖让以进贤,虚己以求过,譬天位于乘奔,以虎尾为警戒。至于陛下,严刑法以禁直辞,黜善士以逆谏臣,眩耀毁誉之实,沈沦近习之言。昔高宗思佐,梦寐得贤,而陛下求之如忘,忽之如遗。故常侍王蕃忠恪在公,才任辅弼,以醉酒之间加之大戮。近鸿胪葛奚先帝旧臣偶有逆迕昏醉之言耳三爵之后礼所不讳陛下猥发雷霆谓之轻慢饮之醇酒中毒陨命自是之后,海内悼心,朝臣失图,仕者以退为幸,居者以出为福,诚非所以保光洪绪、熙隆道化也。昔高宗脩己以消鼎雉之异,宋景崇德以退荧惑之变,愿陛下上惧皇天谴告之诮,下追二君攘灾之道,清澄朝位,旌叙俊乂,放退佞邪,抑夺奸势。又北敌注目,伺国盛衰,陛下不恃己之威德,而怙敌之不来,忽四海之困穷,诚非长策庙胜之要也。昔大皇帝勤身苦体,拓土万里,虽承天赞,实由人力也。余庆遗祚,至于陛下,陛下宜勉崇德器,以光前烈,爱民养士,保全先轨,何可忽显祖之功勤,轻难得之大业,忘天下之不振,替兴衰之巨变哉?臣闻否泰无常,吉凶由人,长江之限不可久恃,苟我不守,一苇可航也。昔秦建皇帝之号,据殽函之阻,德化不脩,法政苛酷,毒流生民,忠臣杜口,是以一夫大呼,社稷倾覆。近刘氏据三关之险,守重山之固,可谓金城石室,万世之业,任授失贤,一朝丧没,君臣系颈,共为羁仆。此当世之明鉴,目前之炯戒也。愿陛下远考前事,近鉴世变,丰基强本,割情从道,则成康之治兴,而圣祖之祚隆矣。书奏,皓深恨之。邵奉公贞正,亲近所惮。乃共谮邵与楼玄谤毁国事,俱被诘责。玄见送南州,邵原复职。后邵中恶风,口不能言,去职数月,皓疑其讬疾,收付酒藏,掠考千所,邵卒无一语,竟见杀害,家属徙临海。并下诏诛玄子孙,是岁天册元年也,邵年四十九。(节选自《三国志·吴书·贺邵传》)第34页共34页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近鸿胪葛奚/先帝旧臣/偶有逆迕/昏醉之言耳/三爵之后/礼所不讳陛下/猥发雷霆/谓之轻慢/饮之醇酒中毒/陨命/B.近鸿胪葛奚/先帝旧臣/偶有逆迕昏醉之言/耳三爵之/后礼所不讳/陛下猥发雷霆/谓之轻慢/饮之醇酒/中毒陨命/C.近鸿胪葛奚/先帝旧臣/偶有逆迕/昏醉之言耳/三爵之后/礼所不讳/陛下猥发雷霆/谓之轻慢/饮之醇酒/中毒陨命/D.近鸿胪葛奚/先帝旧臣/偶有逆迕昏醉之言/耳三爵之/后礼所不讳陛下/猥发雷霆/谓之轻慢/饮之醇酒中毒/陨命/答案:C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中书令,古代官职名,汉武帝时以宦者为中书谒者令,简称中书令,主要负责修史。B.荧惑,古指火星,因其荧荧像火,亮度常变,行踪不定,情况复杂,令人迷惑,故称。C.大皇帝,是三国时孙吴的建立者孙权的谥号,孙权称帝后,曾派大将卫温率部抵达台湾。D.成康之治,又称成康之世,是对西周成王、康王统治而出现的国力强盛时期的赞誉。答案:A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贺邵历仕三朝,忠诚贤良。他资历颇深,出任过地方行政长官,担任过朝中要职,还肩负辅导太子的重任,心怀国事,忠心耿耿。B.贺邵为人刚正,直言敢谏。尽管孙皓残暴骄横,但贺邵见国家政事日日衰败,仍毅然上书,直言不讳,切中时弊,因而遭受忌恨。C.贺邵旁征博引,说理有据。他立足现实,将殷高宗、宋景公、秦始皇的帝王伟绩与孙皓的种种不端行为进行对比,从而对孙皓提出警示。D.贺邵不幸罹病,惨遭杀害。他身中恶风,口不能言,离职数月,却被孙皓怀疑装病,因此被拘押,并遭受严刑拷打,竟至被杀。答案:C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陛下不恃己之威德,而怙敌之不来,忽四海之困穷,诚非长策庙胜之要也。答案:陛下您不依靠自己的威严德政,却依仗敌人不来侵犯,忽视国家的艰难困窘,(这)实在不是长远的谋略和朝廷克敌制胜的关键啊。(2)邵奉公贞正,亲近所惮。乃共谮邵与楼玄谤毁国事,俱被诘责。答案:贺邵敬奉公事忠贞正直,受孙皓宠信的人都非常畏惧(他)。于是就一起诬陷贺邵与楼玄诽谤诋毁国家政事,(贺邵、楼玄)都遭到责罚。14.贺邵认为孙皓作为帝王,怎样做才能使国家强盛起来?请结合选文简要概括。(3分)答案:①虚心求过,善于纳谏;②爱惜贤才,宽厚包容;③修己崇德,远离奸佞;④勤身苦体,光大前烈;⑤爱民养士,重视教化;⑥以史为鉴,从道丰基。参考译文:第34页共34页 贺邵,字兴伯,是会稽郡山阴县人。孙休即位,(贺邵)从中郎升任散骑中常侍,出朝外任吴郡太守。孙皓时期,(他)入朝为左典军,升为中书令,兼任太子太傅。孙皓凶狠残暴,骄横自负,国家政事日益衰敝。贺邵上奏进谏说:“微臣听说兴国之君乐意听到别人指出他的过错,荒乱之君喜欢听到别人对他的美言赞誉。乐意听到指责过错的君主,他的过错会日益清除而福运臻于宏大;乐意听到他人赞誉的君主,他的声誉会日益减损而祸患必然来临。所以古代的君王,作揖礼请以进用贤人,虚怀以寻求己过,譬喻帝位犹如乘危奔命,装饰虎尾以警戒自身。至于陛下,严厉刑罚以禁绝直率言辞,罢黜有德之士以拒绝忠谏贤臣,不明毁谤与赞誉的实质,沉溺于宠臣的阿谀虚假之言。从前殷高宗思念良佐,梦寐以求得到贤士,而陛下求贤似乎丢在脑后,忽视贤才如同遗弃无用之物。原常侍王蕃忠诚恭谨于公事,才干胜任辅弼,却在他酒醉时施以极刑。近来鸿胪卿葛奚,是先帝的旧臣,偶尔有些违忤,不过是昏醉时说的话而已,酒过三巡后,不再忌讳礼节,陛下却突然大发雷霆,说他轻侮傲慢,让他饮下毒酒,以致中毒身亡。自此以后,国内人士伤心,朝廷大臣失望,做官的人以退职为幸运,有能力的人以在京城以外的地方做官为福气,这确实不是用以保持光大宏伟功业、兴隆道德教化的情势!“从前殷高宗修养自己品德以消弭野鸡投鼎的异象,宋景公崇尚德行以消退火星不祥的变化,希望陛下能上怕皇天告示的谴责,下追高宗、景公禳灾的修行,整顿澄清朝中的官位,表彰论赏才能出众的人,放逐驱退奸佞的小人,抑制剥夺邪恶者的权势。“此外,北方强敌虎目注视,窥伺我国的盛衰,陛下您不依靠自己的威严德政,却依仗敌人不来侵犯,忽视国家的艰难困窘,(这)实在不是长远的谋略和朝廷克敌制胜的关键啊。从前大皇帝勤劳辛苦自身,开拓万里疆土,虽然蒙受上天的相助,实际主要靠人的努力。传留的福祚和皇位,直到陛下,陛下应勉力崇尚德行操守,以光大先辈勋业,爱民养士,保全先人制定的治国大纲,怎么可以忽略显扬祖上的功勋,轻视难以取得的大业,忘却天下的不振,王朝更替兴衰的巨变呢?微臣听说吉凶变易无常,祸福由人争得,长江的险阻不可长久依恃,如果我们不加强防守,则用一捆芦苇就可以渡河。从前秦国创建皇帝的称号,据守崤山、函谷关的险要,但不修德行教化,法律苛刻政治残酷,毒害殃及百姓,忠臣闭口无言,故此一人振臂一呼,社稷即刻倾覆。近者刘氏占据三关险隘,坚守重山固防,可说是金城石室,万世之业,只因授任不依贤能,一下子便丧国灭亡,君臣被绳索系颈,一起成为俘虏之人。这是当代的明鉴,眼前的警诫啊!希望陛下远考前代之事,近鉴当代之变,扩大基业,强固根本,割弃私情,遵循道义,如是则成康之世的政治局面就会形成,而圣明祖辈传下的福运就会隆盛。”章表呈上后,孙皓深深地含恨在心。贺邵敬奉公事忠贞正直,受孙皓宠信的人都非常畏惧(他)。于是就一起诬陷贺邵与楼玄诽谤诋毁国家政事,(贺邵、楼玄)都遭到责罚。楼玄被押送南方的广州,贺邵受到原谅官复旧职。后来贺邵中风,口不能言,离职数月,孙皓怀疑他是假装有病,将他收捕关在酒窖里,拷打千余下,贺邵始终没说一句话,最终被杀死,家属流放到临海。(孙皓)同时下诏诛杀楼玄的子孙,这一年为天册元年,贺邵时年四十九岁。(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赠别郑炼赴襄阳杜 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把①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②春。为于耆旧③内,试觅姓庞人④。【注】①把:握,执。②岘首:岘首山,在湖北襄阳。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答案:B16.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①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②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的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李白《蜀道难》中,表明蜀道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两句是“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2)《离骚》(节选)中强调时光迅速逝去不能久留、四季更相代谢变化有常的两句是“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3)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两句是“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第34页共34页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书法在诸艺术门类中,最具中国独特性。(  )。远古之时,礼即文,文即美。中国文化本来就有一种艺术倾向。但严格说来,书法作为一门艺术是在汉末魏晋出现的。这时出现了以书法为纯艺术的书法家,有主张“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的蔡邕;有“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张芝。这时,书写工具笔、墨、纸在改进的基础上,书法艺术的笔墨技巧也达到成熟。起笔之藏露,运笔之迟速,转折之方圆,收笔之锐钝,各有讲究,多姿多彩。蔡邕“骨气洞迭”,张芝“血脉不断”,钟繇“每点多异”,王羲之“万字不同”。自此之后,中国书法随时代的前进浪峰叠起,奇景不断,蔚为大观。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在文化中国中,书法是一门举足轻重的艺术B.书法在中国文化中,成为一门举足轻重的艺术C.只有在文化中国,书法才是一门举足轻重的艺术D.只有在中国文化中,书法才成为一门举足轻重的艺术答案:D19.下列各项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画波浪线的句子相同的一项是(  )(3分)A.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B.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答案:C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分)答案:这时,在书写工具笔、墨、纸改进的基础上,书法艺术的笔墨技巧也达到成熟的阶段。(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最近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半块黄金面具,震撼世人,黄金含量高达84%。同时在坑里还发现了丝绸朽化后的残留物,大量象牙以及青铜神树、青铜尊等重要文物500余件。有专家认为,此次考古发现堪比著名的秦兵马俑,将中华文明史至少提前了1000年。加上此前三星堆遗址还出土过金面罩、金权杖、金箔产品和金料块,这不得不让人浮想联翩。此前三星堆文化一直很有争议,  ①  ,因为同样喜欢黄金面具,同样喜欢黄金权杖和象牙。还有那个与众不同的“方向盘”和古埃及壁画中的太阳一模一样。不过出土的众多文物中,同样有殷商时期的青铜面具、青铜尊、青铜神树以及丝绸制品。古埃及文化的分支这个说法立不住脚。 那么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早很多。随着出土的文物增多, ② 。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不是外星人,也不是什么神之种族。他们在3000多年前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通过一条远古丝绸之路接触到了西亚文明。当时的殷商虽然强大,但受限于当时的交通和科技也无法对三星堆文化造成冲击。于是在古蜀形成了一个  ③  ,这就是三星堆文明。 21.在文段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答案:①有人说这是古埃及文化的分支 ②三星堆文化的神秘性也越来越小 ③融合东西方文化的特殊文明22.根据选段文字,概括考古界目前对于三星堆遗址发掘研究的初步结论,要求紧扣材料内容,表达清晰准确,不超过35字。(5分)答案:古蜀国可能有一条远古丝绸之路,三星堆可能是中西方文化结合的产物。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1)平台是撬动人生价值的最佳杠杆,平台不同,人生不同。第34页共34页 (2)唐代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盛时不遇,诗人深感英雄无用武之地。(3)《尚书》有云:“若金,用汝作砺;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若岁大旱,用汝作甘霖。”(4)2020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张桂梅于2008年自主创办了华坪女子高级中学,这是全国唯一一所免费女子高级中学,专门供贫困家庭的女孩读书。建校12年来,已有1804名大山里的女孩从这里走进大学完成学业,在各行各业施展才华。(5)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共产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也给青年一代提供了机遇与挑战。某报社开设了“青年论坛”栏目,讨论的主题是“平台与人才”。你读了以上材料,有何感触与思考?请你联系实际发表看法。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第34页共34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检测试卷(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 从根本上说,现实主义的本质与文艺创作的本质是一致的,那就是将创作的对象和接受的对象指向“人”。但这里的“人”绝非抽象之人,而是具有时代性、现实性的“人”。现实主义文艺创作的任务,就在于艺术地再现现实生活中人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活动,呈现能够“直抵人心”的、具有鲜明现实或历史时代印记的生活。经典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狄更斯、托尔斯泰、曹雪芹、鲁迅、老舍、曹禺的作品以及中国当代的《白鹿原》《平凡的世界》《尘埃落定》等作品都是如此。“以人民为中心”的现实主义创作,其至高境界是创造史诗般的作品。古今中外彪炳千秋的现实主义文艺经典大多具有史诗气质。从广义上说,史诗就是一个民族的“传奇故事”。黑格尔说过,每一个伟大的民族都有这样绝对原始的书,来表现全民族的原始精神。这就表明,史诗的含义与宏大历史叙事、民族叙事或国家叙事紧密相连。史诗也可以被视为一种严格遵循现实主义创作传统的文学风格和文学精神。如果从现实来讲,处于伟大复兴征程之中的当下中国色彩斑斓、精彩纷呈,具有“史诗”气象的现实,有着文艺工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从书写的对象到书写的情境与基础,中国文艺已经具备了“新史诗”创作的基本条件,书写“新史诗”的雄心和责任也正在传递给每一个有远见、有抱负的文艺工作者。恪守历史与现实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是“新史诗”创作的基本内核,即尽可能地去还原历史原态和价值,去呈现将要变成历史的现实。在当下,以“不矫饰、不虚美、不隐恶”的现实主义精神观照描绘现实与历史,显得十分重要而紧迫,它直接关系到“史诗般”的现实能否得到准确的书写,“新史诗”能否真正经受时间的检验。第34页共34页 如果从更为远阔的境界上讲,以现实主义精神创造当代中国文艺的“新史诗”,重点关注的自然是具有当代性、地域性和民族性的中国现实,但也需要关注全球人类一般形态的现实生活,并给予其体验、审视和反思。这样,或许就会使这种书写既具有中国视野与中国情感的专注性,又具有聚焦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多元性和广泛性,在最大广度、深度和力度上宣示中国文艺“新史诗”的民族风格和世界意义。(摘编自王晖《以现实主义精神创造中国新史诗》)材料二 新时代文艺要讲好中国故事,写出“新史诗”,要融汇时代性与历史性。这要求新时代文艺创作在以下方面努力实现创新发展:第一,立足时代、扎根现实,展现中国故事的时代特征。新时代文艺应立于时代潮头,把握时代脉搏并倾听时代呼声,表现鲜活的时代精神,从而使中国故事打上不可磨灭的时代烙印,成为时代发展的号角。第二,洞悉历史、扎根传统,强化中国故事的历史底蕴。如果缺乏丰厚的历史积淀,文艺工作者就难以创作出杰出的作品。所以,新时代文艺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体现中华文化精神,从而使中国故事既具有时代的鲜活底蕴,又承续传统的文化血脉。第三,展望未来、放飞理想,彰显中国故事的前瞻性与理想性。对时代现实的审视、对历史传统的回顾,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未来的理想发展。因而,杰出的文艺作品总是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包含对未来愿景和理想前瞻的深沉思考。新时代文艺要讲好中国故事,写出“新史诗”,也应拓展中国故事的空间范围,兼顾本土性与世界性。新时代文艺创作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立足本土,强化中国故事的地域特色。中国故事是在中国特定地理环境及地域空间发生的,反映的是中国特定地域的人事物象与社会生活,所以,新时代文艺要自觉强化其地域特色。第二,放眼全国,表达中国经验。新时代文艺应自觉为中华民族代言、为全国人民代言,自觉关注复杂多样的中国现实,肩负起时代赋予的文化使命。第三,胸怀全球,彰显中国故事的人类情怀。这要求新时代文艺向全世界、全人类开放,自觉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自觉表现当今世界共通的人性人情、共同的发展困境与未来命运,促进世界人民的彼此理解与沟通。(摘编自朱斌《讲好中国故事:新时代文艺的重要使命》)材料三 一部文艺作品,倘若能够同时符合思想标准(倾向性、真实性、情感性)、审美标准(形象塑造评价)、质量标准(符合规格、受众需求),达到“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就必定是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但通常思想、艺术、制作这三者在一部作品中的体现是不平衡的,或者作品的思想性很强而艺术性、制作上偏薄弱一些,或者艺术性较高、制作质量较好但思想性稍显不足。同时,由于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等,对同一部文艺作品的评判往往会存在差异,因此,思想标准、审美标准、质量标准三者之间的偏向也会不同。但总体而言,思想标准、审美标准、质量标准三者之间是密切联系、密不可分的。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可以从理论上指出思想标准、审美标准、质量标准的具体内涵和细化原则,但“优秀作品并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态、不定于一尊”,在具体衡量文艺作品高下优劣的过程中,不能死板教条地照搬和硬套。(摘编自李昕揆《优秀文艺作品的评判标准》)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第34页共34页 A.古今中外的现实主义文艺经典一定能和宏大历史叙事、民族叙事或国家叙事等紧密相连,具有民族史诗气质。B.以现实主义精神描绘现实与历史,有助于我们准确书写“史诗般”的现实,能使现实与历史经受时间的检验。C.材料二第二段中提出的三点要求,可以为材料一中的“如果从更为远阔的境界上讲”提供具体的方向和策略。D.材料三认为优秀的作品必须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三者相统一,《平凡的世界》就体现了这种统一。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现实主义将创作的对象和接受的对象指向“人”,讲好中国故事的新时代文艺也必须关注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的“人”。B.每一个有远见、有抱负的中国当代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在自己的文艺创作中融汇时代性与历史性,兼顾本土性与世界性。C.写好“中国故事”必须恪守历史与现实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这一基本条件,尽可能还原历史原态和价值,呈现将要变成历史的现实。D.以现实主义精神来记录处于伟大复兴征程之中的中华民族的传奇故事,并创造中国“新史诗”,是新时代文艺创作的重要内容。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A.电影《红海行动》讲述中国海军突击队营救中国侨民的故事。B.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C.新时代文艺要讲好中国故事,必须自觉拓展深度和广度。D.以讲好中国故事为明确追求的文艺新浪潮正蓬勃兴起,涌现出一批颇有影响力的优秀文艺作品。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5.讲好当代中国故事的“新史诗”应该具有哪些具体的思想标准和审美标准?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走进塔里木贾平凹①第34页共34页 八月里走进塔里木,为的是看油田大会战。沿着那条震惊了世界的沙漠公路深入,知道了塔克拉玛干为什么称作“死亡之海”,知道了中国人向大漠要油的决心有多大。那日的太阳极好,红得眼睛也难以睁开。我们喉咙冒烟,嘴唇干裂,浑身的皮也觉得发紧。突然间起风了,先是柏油路上沙流如蛇,如烟,再就看见路边有人骑毛驴,倏忽飘起,像剪纸一般落在远处的沙梁上。天开始黑暗,前边一直有四辆装载着木箱的卡车在疾驶,一辆在风中被掀翻,另外三辆摇晃如船。司机说,在修这条公路和钻井的时候,大沙暴卷走了许多器械,单是推土机就有十多台没踪影了。我们紧张得脸都煞白了,沉甸甸的雾和沙尘,使车灯打开也难见路,风沙大得车门推不开,谁也不敢张嘴,张嘴一口沙。②我们走进了大漠腹地,大漠让我们在一天之内看到了它多种面目,我们不是为浪漫而来,也不是为觅寻海市蜃楼。塔里木号称第二个中东,它的石油储量最为丰富,地面自然条件又最为恶劣,地下地质结构又最为复杂。国家石油开发战略转移,二十一世纪中国石油的命运在此所系。那么,这里演绎着的是一场什么样的故事,这里的人如何为着自己的生存和为着壮丽的理想在奋斗呢?眼前的塔里木,自然条件恶劣,但生活区的活动房里却也很现代化了,有电视录像看,有空调机和淋浴器,吃的喝的全都从库尔勒运进,竟也节约下水办起了绿色试验园,绿草簇簇,花在风沙弥漫的黄昏里明亮。艰苦奋斗永远是石油人生活的主旋律,但石油人并不是只会做苦行僧。不论是筑路、钻井、修房还是运输,生产体制已经与世界接轨,机械和工艺是世界一流,效益当然也是高效益。新的时代,新的石油人,在荒凉的大漠里,为国家铸造着新的辉煌。③接触了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石油人,所到之处,工人们让签字。我写惯了那些唐诗宋词,工人们却自己想词,他们想出的词几乎全是豪言壮语。这里的工人将这些语言渗进自己的生活,他们实实在在,没有丁点虚伪和矫饰,他们就是这样干的,信仰和力量就来自这里。于是,我遵嘱写下的差不多都是“笑傲沙海”“生命在大漠”“我为祖国献石油”等等。这里真是一块有别种意义的净土啊,这就是涌动在石油战线上的清正之气,这也是支持一个民族站立的浩然之气啊!④回到库尔勒,我们应邀在那里作报告。我们是作家,却并没有讲什么文学和文学写作的技巧,只是讲几天来我们的感受。是的,如何把恶劣的自然环境转化为生存的欢乐,如何把国家的重托和期望转化为工作的能量,如何把人性的种种欲求转化为特有的性格和语言,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石油人。如今社会,有些人在扮演着贪污腐化的角色,有些人在扮演着醉生梦死的角色,有些人在扮演着浮躁轻薄的角色,有些人在扮演着萎靡不振的角色,而石油人在扮演着自己的英雄角色。石油人的今生担当着的是找石油的事,人间的一股英雄气便驰骋纵横!⑤从沙漠腹地归来,经过了塔克拉玛干边沿的塔里木河,河道的旧址上是一眼望不到头的胡杨林。这些胡杨林证明着历史上海洋的存在,但现在它们全死了,成了死亡之海的依据。这些枯死的胡杨粗大无比,枝条如铁如骨僵硬地撑在黄沙之上。据说,它们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烂。胡杨林如一个远古战场的遗迹,悲壮得使我们要哭。我们大喊大叫,为什么呐喊,为谁呐喊,大家谁也没说,但心里又都明白。塔里木油田没有雕塑馆,但有这个胡杨林,这些树就是石油人的形象,一树一个雕塑,一片林子就是一群英雄!我们狂热地在那里奔跑呐喊之后,就全跪倒在沙梁上,捧着沙子装进矿泉水瓶子带走。这些沙子现在存放在我们各自的书房里,那个八月长留在记忆中,将要成为往后人生长途上要永嚼的一份干粮了。(有删改)6.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第34页共34页 A.本文题目体现行文思路,作者以游踪为线索,写路途的艰险,写油田的壮美,赞石油工人的质朴,写返程时所见胡杨的不朽,赞美了石油工人的质朴和伟大。B.文章描写进入塔里木时沿途所见,表现了塔里木风的狂暴、沙的肆虐、尘的弥漫,表达石油大会战时的艰辛,也间接表达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的破坏。C.文章写塔里木油田承系着祖国石油的命运,石油工人在为国奉献的同时,也注重自己的生活品质的提高,这在赞颂石油工人的文章里独树一帜,真实又丰满。D.第⑤段重点写到了胡杨林,意在突出胡杨林是石油工人形象的象征。作者借胡杨林表达了对石油工人由衷的敬意和赞美。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第①段文字中运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塔克拉玛干沙漠风特别大的特点,突出当地环境的恶劣,衬托出石油工人艰苦奋斗的精神。B.第④段把“有些人”的表现和石油工人的表现形成对比,突出了石油工人的英雄本色,表达了作者对“有些人”的不满,对石油工人的赞美。C.本文描写塔里木石油人战天斗地采石油,突出他们的英雄主义精神,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手法,既用含蓄的比喻、反衬,又有多处直抒胸臆。D.文章末尾写到“全跪倒在沙梁上”,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一行人在奔跑呐喊之后的筋疲力尽,“永嚼的一份干粮”使用比拟的修辞手法表现内心的震撼。8.作者说,走进塔里木,“我们不是为浪漫而来,也不是为觅寻海市蜃楼”。那么,作者在塔里木收获到了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4分)9.文章第③段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顾大章,字伯钦,常熟人。大章举万历三十五年进士,授泉州推官,乞改常州教授。父丧除,值朝中朋党角立,正士日摧。大章慨然曰:“昔贾彪不入‘顾’‘厨’之目,卒西行以解其难。余向与东林疏,可以彪自况也。”乃入都,补国子博士。尚书王纪令署山东司事。司辖辇毂,最难任。自辽阳失,五城及京营巡捕日以逻奸细为事。稍有踪迹,率论死。绝无左验者二百余人,所司莫敢谳,多徙官去,囚未死者仅四之一。大章言于纪曰:“以一身易五十人命且甘之,矧一官乎!”即日会谳,系三人,余悉移大理释放。纪大嗟服。佟卜年之狱,纪用大章言拟流卜年,未上而纪斥。侍郎杨东明署事欲置之大辟大章力争卒拟流忤旨诘责竟论卜年辟瘐死狱中。第34页共34页 魏忠贤欲借刘一巘株累刘一燝,大章力辨其非,忠贤大恨。熊廷弼、王化贞之下吏也,法司诸属二十八人共谳,多有议宽廷弼者。大章因援“议能”“议劳”例,言化贞宜诛,廷弼宜论戍。然二人卒坐死。会王纪劾罢徐大化,又疏刺客氏,其党疑纪疏出大章手,恨之。大化令所亲御史杨维垣讦大章妄倡“八议”,鬻大狱,大章疏辨。维垣四疏力攻,言纳廷弼贿四万,且列其鬻狱数事,反覆诋讦不休。大章危甚,赖座主叶向高保持之,下所司验问,都御史孙玮等白其诬。帝以大章渎辨,稍夺其俸,大章遂引归。五年起官。历礼部郎中、陕西副使。大化已起大理丞,与维垣为忠贤鹰犬,因假汪文言狱连及大章,逮下镇抚拷掠,坐赃四万。乃移大章刑部狱,由是涟等惨死状外人始闻。仍移大章镇抚。大章慨然曰:“吾安可再入此狱!”呼酒与大韶诀,趣和药饮之,不死,投缳而卒。崇祯初,赠太仆卿,官其一子。福王时,追谥裕愍。(节选自《明史》,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侍郎杨东明/署事欲置之大辟/大章力争/卒拟流/忤旨/诘责/竟论卜年辟/瘐死狱中B.侍郎杨东明署事/欲置之大辟/大章力争/卒拟流忤旨/诘责/竟论卜年辟/瘐死狱中C.侍郎杨东明署事/欲置之大辟/大章力争/卒拟流/忤旨/诘责/竟论卜年辟瘐/死狱中D.侍郎杨东明署事/欲置之大辟/大章力争/卒拟流/忤旨/诘责/竟论卜年辟/瘐死狱中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进士,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参加在京城举行的会试,中试者被称为进士。B.东林,即东林党,是明朝末年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官僚政治集团。C.起官,指被罢免、退职回家居住的官吏或丁忧回籍的官吏被朝廷重新起用。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顾大章坚持信念,正直无畏。顾大章立志向贾彪学习,坚持不参与党争;勇于担任山东司事一职,管理最难治理的京城。B.顾大章不畏困难,秉公论事。顾大章不怕丢官,秉公处理没有证据而被抓的人,最终只囚禁了三人,其余都由大理寺释放。C.顾大章不畏强权,力抗阉党。顾大章因极力指摘魏忠贤的错误遭到怨恨,所以被杨维垣上疏攻击,顾大章上疏进行辩解。D.顾大章义不受辱,舍生取义。当顾大章受诬再次被移交镇抚司大狱时,宁死亦不受辱,先是喝药酒未死,后自缢而死。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佟卜年之狱,纪用大章言拟流卜年,未上而纪斥。(2)大章危甚,赖座主叶向高保持之,下所司验问,都御史孙玮等白其诬。14.由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当时政治的黑暗?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第34页共34页 关山月①李 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②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注】①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②白登:山名,在今山西大同县东,匈奴曾围困刘邦于此。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诗人将只有在大海上才常见的云月苍茫的景象,与雄浑磅礴的天山组合到一起,尤其是“明月出天山”从诗人的角度再现了雄浑的景色。B.“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言戍边将士身处边疆,月光下伫立遥望故园时,只觉长风浩荡,似掠过几万里中原故土,横渡玉门关而来。C.古诗词写离人思妇之情,总脱不了愁苦纤弱的笔调,境界往往局限于眼前的风花雪月,而李白却不落窠臼,境界雄浑,令人读后眼前一亮。D.诗歌最后四句,用“戍客”与“思归”对举,“望边色”与“当此夜”相应,在广阔的背景下,揭示了战争中人的命运及其为冲突付出的代价。16.本诗由三幅图画组成,分别是哪三幅图画?有何作用?(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离骚(节选)》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诗句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蜀道难》一诗中写蜀道蜿蜒曲折的特点的诗句是“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3)《蜀相》中,诗人运用带有咏叹情调的自问自答句式,点明祠堂所在地的诗句是“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一个午后,我去阳台晒衣服,无意间低头,发现一摞花盆的最上一盆,有银线似的东西在闪光。我凑近一看,第34页共34页 原来是一棵细若游丝的草,从干硬的土里飞出来了!它看上去病恹恹的,单细不说,草色也极为黯淡。那期间我忙于装修新居,忙于外出开会,哪会顾及一棵草的命运呢?它就在无人的角落中,挣扎着活。直到七月下旬我参加香港书展归来,打扫阳台时,才发现它已成了气候。盆中的野草不是一棵,而是七八棵了,它们相互搀扶着,努力向上,疏朗有致,绿意荡漾。这盆不屈不挠地成长的野草,终于打动了我,我把它搬到卧室的南窗前,当花儿养起来。有了阳光的照拂,有了水的滋养,野草出落得比春花还要漂亮。它们像一把插在笔筒的鹅毛笔,期待我书写着什么。有时我会朝它吹上一口气,看野草风情万种地起舞,将穿窗而入的阳光,也搅得乱了阵脚,窗前光影缭乱。还有时我会含上一口清水,“噗——”的一声,将清水喷射到野草上,看它仿佛沐浴着朝露的模样。我就这样与野草共呼吸,直到哈尔滨的菊花,在浓霜中耷拉下脑袋,所有户外的花儿,在冷风中折翼,我居室的野草,依然自由舒展着婀娜的腰肢。18.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的破折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A.这时,我忽然记起那本杂志上的访问记,“哦!您,您就是——”B.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至灭亡——这就是帝国主义和世界上一切反动派对待人民事业的逻辑。C.但接着敲门声,却没有照例的嘹亮而拉长的一声:“信——”D.我偷偷睁眼看了看女医生,见她皱着眉头,紧张地说:“现在还不能判断,叫她冷静一会儿再说。大家都去学习去——提壶开水来。”19.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所运用的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分)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原来是一棵小草长出来了。”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宏伟蓝图,确立了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要实现宏伟蓝图,归根到底要靠劳动创造。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 ① ,才能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汇聚强大正能量。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光荣的劳动史。 ② ,我们都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推动全社会热爱劳动、投身劳动、爱岗敬业,让勤奋做事、勤勉为人、勤劳致富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激励广大劳动群众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第34页共34页 21.在上面文段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字。(4分)22.请分条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并使之形成一组整句。每句不超过14字。(5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勒内·托姆是法国著名数学家。有一次,他同两位古人类学家讨论问题。谈到远古的人们为什么要保存火种时,一位古人类学家说,因为保存火种可以取暖御寒;另外一位古人类学家说,因为保存火种可以烧出鲜美的肉食。而托姆说,因为夜幕来临之际,火光灿烂多姿,是最美最美的。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第34页共34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检测试卷解析版(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 从根本上说,现实主义的本质与文艺创作的本质是一致的,那就是将创作的对象和接受的对象指向“人”。但这里的“人”绝非抽象之人,而是具有时代性、现实性的“人”。现实主义文艺创作的任务,就在于艺术地再现现实生活中人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活动,呈现能够“直抵人心”的、具有鲜明现实或历史时代印记的生活。经典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狄更斯、托尔斯泰、曹雪芹、鲁迅、老舍、曹禺的作品以及中国当代的《白鹿原》《平凡的世界》《尘埃落定》等作品都是如此。“以人民为中心”的现实主义创作,其至高境界是创造史诗般的作品。古今中外彪炳千秋的现实主义文艺经典大多具有史诗气质。从广义上说,史诗就是一个民族的“传奇故事”。黑格尔说过,每一个伟大的民族都有这样绝对原始的书,来表现全民族的原始精神。这就表明,史诗的含义与宏大历史叙事、民族叙事或国家叙事紧密相连。史诗也可以被视为一种严格遵循现实主义创作传统的文学风格和文学精神。如果从现实来讲,处于伟大复兴征程之中的当下中国色彩斑斓、精彩纷呈,具有“史诗”气象的现实,有着文艺工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从书写的对象到书写的情境与基础,中国文艺已经具备了“新史诗”创作的基本条件,书写“新史诗”的雄心和责任也正在传递给每一个有远见、有抱负的文艺工作者。恪守历史与现实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是“新史诗”创作的基本内核,即尽可能地去还原历史原态和价值,去呈现将要变成历史的现实。在当下,以“不矫饰、不虚美、不隐恶”的现实主义精神观照描绘现实与历史,显得十分重要而紧迫,它直接关系到“史诗般”的现实能否得到准确的书写,“新史诗”能否真正经受时间的检验。如果从更为远阔的境界上讲,以现实主义精神创造当代中国文艺的“新史诗”,重点关注的自然是具有当代性、地域性和民族性的中国现实,但也需要关注全球人类一般形态的现实生活,并给予其体验、审视和反思。这样,或许就会使这种书写既具有中国视野与中国情感的专注性,又具有聚焦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多元性和广泛性,在最大广度、深度和力度上宣示中国文艺“新史诗”的民族风格和世界意义。(摘编自王晖《以现实主义精神创造中国新史诗》)第34页共34页 材料二 新时代文艺要讲好中国故事,写出“新史诗”,要融汇时代性与历史性。这要求新时代文艺创作在以下方面努力实现创新发展:第一,立足时代、扎根现实,展现中国故事的时代特征。新时代文艺应立于时代潮头,把握时代脉搏并倾听时代呼声,表现鲜活的时代精神,从而使中国故事打上不可磨灭的时代烙印,成为时代发展的号角。第二,洞悉历史、扎根传统,强化中国故事的历史底蕴。如果缺乏丰厚的历史积淀,文艺工作者就难以创作出杰出的作品。所以,新时代文艺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体现中华文化精神,从而使中国故事既具有时代的鲜活底蕴,又承续传统的文化血脉。第三,展望未来、放飞理想,彰显中国故事的前瞻性与理想性。对时代现实的审视、对历史传统的回顾,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未来的理想发展。因而,杰出的文艺作品总是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包含对未来愿景和理想前瞻的深沉思考。新时代文艺要讲好中国故事,写出“新史诗”,也应拓展中国故事的空间范围,兼顾本土性与世界性。新时代文艺创作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立足本土,强化中国故事的地域特色。中国故事是在中国特定地理环境及地域空间发生的,反映的是中国特定地域的人事物象与社会生活,所以,新时代文艺要自觉强化其地域特色。第二,放眼全国,表达中国经验。新时代文艺应自觉为中华民族代言、为全国人民代言,自觉关注复杂多样的中国现实,肩负起时代赋予的文化使命。第三,胸怀全球,彰显中国故事的人类情怀。这要求新时代文艺向全世界、全人类开放,自觉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自觉表现当今世界共通的人性人情、共同的发展困境与未来命运,促进世界人民的彼此理解与沟通。(摘编自朱斌《讲好中国故事:新时代文艺的重要使命》)材料三 一部文艺作品,倘若能够同时符合思想标准(倾向性、真实性、情感性)、审美标准(形象塑造评价)、质量标准(符合规格、受众需求),达到“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就必定是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但通常思想、艺术、制作这三者在一部作品中的体现是不平衡的,或者作品的思想性很强而艺术性、制作上偏薄弱一些,或者艺术性较高、制作质量较好但思想性稍显不足。同时,由于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等,对同一部文艺作品的评判往往会存在差异,因此,思想标准、审美标准、质量标准三者之间的偏向也会不同。但总体而言,思想标准、审美标准、质量标准三者之间是密切联系、密不可分的。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可以从理论上指出思想标准、审美标准、质量标准的具体内涵和细化原则,但“优秀作品并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态、不定于一尊”,在具体衡量文艺作品高下优劣的过程中,不能死板教条地照搬和硬套。(摘编自李昕揆《优秀文艺作品的评判标准》)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古今中外的现实主义文艺经典一定能和宏大历史叙事、民族叙事或国家叙事等紧密相连,具有民族史诗气质。B.以现实主义精神描绘现实与历史,有助于我们准确书写“史诗般”的现实,能使现实与历史经受时间的检验。C.材料二第二段中提出的三点要求,可以为材料一中的“如果从更为远阔的境界上讲”提供具体的方向和策略。第34页共34页 D.材料三认为优秀的作品必须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三者相统一,《平凡的世界》就体现了这种统一。答案:C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现实主义将创作的对象和接受的对象指向“人”,讲好中国故事的新时代文艺也必须关注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的“人”。B.每一个有远见、有抱负的中国当代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在自己的文艺创作中融汇时代性与历史性,兼顾本土性与世界性。C.写好“中国故事”必须恪守历史与现实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这一基本条件,尽可能还原历史原态和价值,呈现将要变成历史的现实。D.以现实主义精神来记录处于伟大复兴征程之中的中华民族的传奇故事,并创造中国“新史诗”,是新时代文艺创作的重要内容。答案:C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A.电影《红海行动》讲述中国海军突击队营救中国侨民的故事。B.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C.新时代文艺要讲好中国故事,必须自觉拓展深度和广度。D.以讲好中国故事为明确追求的文艺新浪潮正蓬勃兴起,涌现出一批颇有影响力的优秀文艺作品。答案:A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答案:①以“以现实主义精神创造当代中国的‘新史诗’”为论证前提,强调“以人民为中心”进行创作。②从“现实”和“更为远阔的境界”两个角度展开论证,条理清晰。③材料整体论证结构为总分结构,前两段总体阐述,后面分别从“如果从现实来讲”和“如果从更为远阔的境界上讲”两个方面展开论证。④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如第一段结尾列举许多作品,第二段中引用黑格尔的话等。5.讲好当代中国故事的“新史诗”应该具有哪些具体的思想标准和审美标准?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答案:(1)思想标准:①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倾向性。②要真实记录当代中国发生的变化和历史。③要敢于为民族和人民代言,表达对这个时代和人类命运的真情实感。 (2)审美标准:塑造出一系列反映这个时代的具有时代性、现实性的典型人物。(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走进塔里木第34页共34页 贾平凹①八月里走进塔里木,为的是看油田大会战。沿着那条震惊了世界的沙漠公路深入,知道了塔克拉玛干为什么称作“死亡之海”,知道了中国人向大漠要油的决心有多大。那日的太阳极好,红得眼睛也难以睁开。我们喉咙冒烟,嘴唇干裂,浑身的皮也觉得发紧。突然间起风了,先是柏油路上沙流如蛇,如烟,再就看见路边有人骑毛驴,倏忽飘起,像剪纸一般落在远处的沙梁上。天开始黑暗,前边一直有四辆装载着木箱的卡车在疾驶,一辆在风中被掀翻,另外三辆摇晃如船。司机说,在修这条公路和钻井的时候,大沙暴卷走了许多器械,单是推土机就有十多台没踪影了。我们紧张得脸都煞白了,沉甸甸的雾和沙尘,使车灯打开也难见路,风沙大得车门推不开,谁也不敢张嘴,张嘴一口沙。②我们走进了大漠腹地,大漠让我们在一天之内看到了它多种面目,我们不是为浪漫而来,也不是为觅寻海市蜃楼。塔里木号称第二个中东,它的石油储量最为丰富,地面自然条件又最为恶劣,地下地质结构又最为复杂。国家石油开发战略转移,二十一世纪中国石油的命运在此所系。那么,这里演绎着的是一场什么样的故事,这里的人如何为着自己的生存和为着壮丽的理想在奋斗呢?眼前的塔里木,自然条件恶劣,但生活区的活动房里却也很现代化了,有电视录像看,有空调机和淋浴器,吃的喝的全都从库尔勒运进,竟也节约下水办起了绿色试验园,绿草簇簇,花在风沙弥漫的黄昏里明亮。艰苦奋斗永远是石油人生活的主旋律,但石油人并不是只会做苦行僧。不论是筑路、钻井、修房还是运输,生产体制已经与世界接轨,机械和工艺是世界一流,效益当然也是高效益。新的时代,新的石油人,在荒凉的大漠里,为国家铸造着新的辉煌。③接触了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石油人,所到之处,工人们让签字。我写惯了那些唐诗宋词,工人们却自己想词,他们想出的词几乎全是豪言壮语。这里的工人将这些语言渗进自己的生活,他们实实在在,没有丁点虚伪和矫饰,他们就是这样干的,信仰和力量就来自这里。于是,我遵嘱写下的差不多都是“笑傲沙海”“生命在大漠”“我为祖国献石油”等等。这里真是一块有别种意义的净土啊,这就是涌动在石油战线上的清正之气,这也是支持一个民族站立的浩然之气啊!④回到库尔勒,我们应邀在那里作报告。我们是作家,却并没有讲什么文学和文学写作的技巧,只是讲几天来我们的感受。是的,如何把恶劣的自然环境转化为生存的欢乐,如何把国家的重托和期望转化为工作的能量,如何把人性的种种欲求转化为特有的性格和语言,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石油人。如今社会,有些人在扮演着贪污腐化的角色,有些人在扮演着醉生梦死的角色,有些人在扮演着浮躁轻薄的角色,有些人在扮演着萎靡不振的角色,而石油人在扮演着自己的英雄角色。石油人的今生担当着的是找石油的事,人间的一股英雄气便驰骋纵横!⑤第34页共34页 从沙漠腹地归来,经过了塔克拉玛干边沿的塔里木河,河道的旧址上是一眼望不到头的胡杨林。这些胡杨林证明着历史上海洋的存在,但现在它们全死了,成了死亡之海的依据。这些枯死的胡杨粗大无比,枝条如铁如骨僵硬地撑在黄沙之上。据说,它们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烂。胡杨林如一个远古战场的遗迹,悲壮得使我们要哭。我们大喊大叫,为什么呐喊,为谁呐喊,大家谁也没说,但心里又都明白。塔里木油田没有雕塑馆,但有这个胡杨林,这些树就是石油人的形象,一树一个雕塑,一片林子就是一群英雄!我们狂热地在那里奔跑呐喊之后,就全跪倒在沙梁上,捧着沙子装进矿泉水瓶子带走。这些沙子现在存放在我们各自的书房里,那个八月长留在记忆中,将要成为往后人生长途上要永嚼的一份干粮了。(有删改)6.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文题目体现行文思路,作者以游踪为线索,写路途的艰险,写油田的壮美,赞石油工人的质朴,写返程时所见胡杨的不朽,赞美了石油工人的质朴和伟大。B.文章描写进入塔里木时沿途所见,表现了塔里木风的狂暴、沙的肆虐、尘的弥漫,表达石油大会战时的艰辛,也间接表达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的破坏。C.文章写塔里木油田承系着祖国石油的命运,石油工人在为国奉献的同时,也注重自己的生活品质的提高,这在赞颂石油工人的文章里独树一帜,真实又丰满。D.第⑤段重点写到了胡杨林,意在突出胡杨林是石油工人形象的象征。作者借胡杨林表达了对石油工人由衷的敬意和赞美。答案:B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第①段文字中运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塔克拉玛干沙漠风特别大的特点,突出当地环境的恶劣,衬托出石油工人艰苦奋斗的精神。B.第④段把“有些人”的表现和石油工人的表现形成对比,突出了石油工人的英雄本色,表达了作者对“有些人”的不满,对石油工人的赞美。C.本文描写塔里木石油人战天斗地采石油,突出他们的英雄主义精神,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手法,既用含蓄的比喻、反衬,又有多处直抒胸臆。D.文章末尾写到“全跪倒在沙梁上”,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一行人在奔跑呐喊之后的筋疲力尽,“永嚼的一份干粮”使用比拟的修辞手法表现内心的震撼。答案:D8.作者说,走进塔里木,“我们不是为浪漫而来,也不是为觅寻海市蜃楼”。那么,作者在塔里木收获到了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4分)答案:①油田大会战中,石油工人的艰辛及其创造的非凡成就;②石油工人壮丽的事业理想、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充满清正之气和豪情壮志;③走进塔里木后所见所闻对作者自我精神的洗礼和升华。9.文章第③段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答案:①表现了石油工人的满腔豪情,他们将豪情渗入生活,化为信仰和力量;②表达了作者对石油工人的赞美和由衷的敬意;③和下文当今社会“有些人”的形象构成对比,突出了石油工人的英雄本色。第34页共34页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顾大章,字伯钦,常熟人。大章举万历三十五年进士,授泉州推官,乞改常州教授。父丧除,值朝中朋党角立,正士日摧。大章慨然曰:“昔贾彪不入‘顾’‘厨’之目,卒西行以解其难。余向与东林疏,可以彪自况也。”乃入都,补国子博士。尚书王纪令署山东司事。司辖辇毂,最难任。自辽阳失,五城及京营巡捕日以逻奸细为事。稍有踪迹,率论死。绝无左验者二百余人,所司莫敢谳,多徙官去,囚未死者仅四之一。大章言于纪曰:“以一身易五十人命且甘之,矧一官乎!”即日会谳,系三人,余悉移大理释放。纪大嗟服。佟卜年之狱,纪用大章言拟流卜年,未上而纪斥。侍郎杨东明署事欲置之大辟大章力争卒拟流忤旨诘责竟论卜年辟瘐死狱中。魏忠贤欲借刘一巘株累刘一燝,大章力辨其非,忠贤大恨。熊廷弼、王化贞之下吏也,法司诸属二十八人共谳,多有议宽廷弼者。大章因援“议能”“议劳”例,言化贞宜诛,廷弼宜论戍。然二人卒坐死。会王纪劾罢徐大化,又疏刺客氏,其党疑纪疏出大章手,恨之。大化令所亲御史杨维垣讦大章妄倡“八议”,鬻大狱,大章疏辨。维垣四疏力攻,言纳廷弼贿四万,且列其鬻狱数事,反覆诋讦不休。大章危甚,赖座主叶向高保持之,下所司验问,都御史孙玮等白其诬。帝以大章渎辨,稍夺其俸,大章遂引归。五年起官。历礼部郎中、陕西副使。大化已起大理丞,与维垣为忠贤鹰犬,因假汪文言狱连及大章,逮下镇抚拷掠,坐赃四万。乃移大章刑部狱,由是涟等惨死状外人始闻。仍移大章镇抚。大章慨然曰:“吾安可再入此狱!”呼酒与大韶诀,趣和药饮之,不死,投缳而卒。崇祯初,赠太仆卿,官其一子。福王时,追谥裕愍。(节选自《明史》,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侍郎杨东明/署事欲置之大辟/大章力争/卒拟流/忤旨/诘责/竟论卜年辟/瘐死狱中B.侍郎杨东明署事/欲置之大辟/大章力争/卒拟流忤旨/诘责/竟论卜年辟/瘐死狱中C.侍郎杨东明署事/欲置之大辟/大章力争/卒拟流/忤旨/诘责/竟论卜年辟瘐/死狱中D.侍郎杨东明署事/欲置之大辟/大章力争/卒拟流/忤旨/诘责/竟论卜年辟/瘐死狱中答案:D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进士,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参加在京城举行的会试,中试者被称为进士。B.东林,即东林党,是明朝末年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官僚政治集团。C.起官,指被罢免、退职回家居住的官吏或丁忧回籍的官吏被朝廷重新起用。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答案:A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第34页共34页 A.顾大章坚持信念,正直无畏。顾大章立志向贾彪学习,坚持不参与党争;勇于担任山东司事一职,管理最难治理的京城。B.顾大章不畏困难,秉公论事。顾大章不怕丢官,秉公处理没有证据而被抓的人,最终只囚禁了三人,其余都由大理寺释放。C.顾大章不畏强权,力抗阉党。顾大章因极力指摘魏忠贤的错误遭到怨恨,所以被杨维垣上疏攻击,顾大章上疏进行辩解。D.顾大章义不受辱,舍生取义。当顾大章受诬再次被移交镇抚司大狱时,宁死亦不受辱,先是喝药酒未死,后自缢而死。答案:C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佟卜年之狱,纪用大章言拟流卜年,未上而纪斥。答案:佟卜年的案件,王纪采用顾大章的建议打算流放佟卜年,还没有上报王纪就被斥退了。(2)大章危甚,赖座主叶向高保持之,下所司验问,都御史孙玮等白其诬。答案:顾大章很危险,依靠座主叶向高保护,被下交有关部门验查审问,都御史孙玮等为他受诬陷辩白。14.由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当时政治的黑暗?请简要概括。(3分)答案:朝中朋党对峙,正直之士受摧残;巡捕胡乱抓人;处罚重、冤狱多。参考译文:顾大章,字伯钦,常熟人。顾大章考中万历三十五年进士,授予泉州推官,请求改任常州教授。父丧除服,正值朝中朋党角逐对立,正直之士天天受摧残。顾大章感慨地说:“从前贾彪不插入‘顾’‘厨’的名目之中,最终向西出走以解除危难。我一向与东林疏远,可以以贾彪自比。”于是入京,补官国子博士。尚书王纪令(他)暂任山东司事。该司管辖京城,其官职最难担任。自从辽阳失守,五城以及京营巡捕每天以搜罗奸细为职责。稍有踪迹,一律判处死刑。毫无证据(而被抓)的有二百多人,主管官中没有人敢审判,多调官离去,囚禁未死的人只剩四分之一。顾大章对王纪说:“用一人换五十人的性命尚且甘心,何况一个官职呢!”当日正逢审判案件,把三个人囚禁于狱,其余全部移交大理寺释放。王纪大为叹服。佟卜年的案件,王纪采用顾大章的建议打算流放佟卜年,还没有上报王纪就被斥退了。侍郎杨东明代理事务,想判处佟卜年死刑。顾大章极力争辩,最终拟定流放。(顾大章)违背旨意,遭到斥责,佟卜年最终被判死罪,死在狱中。第34页共34页 魏忠贤想借刘一巘(的事)株连刘一燝,顾大章极力辩解其不当之处,魏忠贤非常怨恨。熊廷弼、王化贞被下交司法官,法司众属官二十八人共同审判,很多人建议宽免熊廷弼。顾大章于是援引“议能”“议劳”事例,说王化贞应当被诛杀,熊廷弼应当被判处戍边。但二人最终被定为死罪。正逢王纪弹劾罢免徐大化,又上疏指责客氏,(徐大化的)党羽怀疑王纪的奏疏出自顾大章之手,(因此)怨恨他。徐大化命令亲近他的御史杨维垣攻击顾大章妄自倡言“八议”,出卖大案,顾大章上疏辩解。杨维垣四次上疏极力攻击,说(他)接受熊廷弼贿赂的四万两银子,并且列出他出卖狱案的几件事,反复地、不停地谴责攻击。顾大章很危险,依靠座主叶向高保护,被下交有关部门验查审问,都御史孙玮等为他受诬陷辩白。皇帝因顾大章烦琐过度辩解,稍稍削去他的俸禄,顾大章于是辞官归家。天启五年(顾大章)被起用任官。历任礼部郎中、陕西副使。徐大化已经被起用任大理丞,与杨维垣同是魏忠贤的鹰犬,于是借汪文言案件连及顾大章,(把顾大章)逮捕下交镇抚司拷打,定罪贪污四万两银子。于是把顾大章移交至刑部牢狱,由此杨涟等人惨死的情状才被外人知晓。仍然把顾大章移至镇抚司。顾大章愤慨地说:“我怎么可以再入此狱!”叫人送上酒,与顾大韶诀别,催促和药饮下,没有死,自缢而死。崇祯初年,追赠太仆卿一职,任用他的一个儿子为官。福王时,追赠谥号裕愍。(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关山月①李 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②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注】①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②白登:山名,在今山西大同县东,匈奴曾围困刘邦于此。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诗人将只有在大海上才常见的云月苍茫的景象,与雄浑磅礴的天山组合到一起,尤其是“明月出天山”从诗人的角度再现了雄浑的景色。B.“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言戍边将士身处边疆,月光下伫立遥望故园时,只觉长风浩荡,似掠过几万里中原故土,横渡玉门关而来。C.古诗词写离人思妇之情,总脱不了愁苦纤弱的笔调,境界往往局限于眼前的风花雪月,而李白却不落窠臼,境界雄浑,令人读后眼前一亮。D.诗歌最后四句,用“戍客”与“思归”对举,“望边色”与“当此夜”相应,在广阔的背景下,揭示了战争中人的命运及其为冲突付出的代价。答案:A16.本诗由三幅图画组成,分别是哪三幅图画?有何作用?(6分)答案:①第一幅图画是由诗歌开头四句描绘的,以“明月”“天山”“云海”“长风”“玉门关”为特征的万里边塞图。作用:用雄浑的景象烘托了深沉的思乡之情。②第34页共34页 第二幅图画是由中间四句描绘的,以“汉下”“胡窥”“征战”等为特征的边塞征战图。作用: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描写的对象由边塞过渡到战争,由战争过渡到征战者。③第三幅图是由后四句诗描绘的,是以“戍客”“苦颜”“高楼”“叹息”为特征的戍客思亲图。作用:点出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体现诗歌深远的意境。(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离骚(节选)》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诗句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蜀道难》一诗中写蜀道蜿蜒曲折的特点的诗句是“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3)《蜀相》中,诗人运用带有咏叹情调的自问自答句式,点明祠堂所在地的诗句是“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一个午后,我去阳台晒衣服,无意间低头,发现一摞花盆的最上一盆,有银线似的东西在闪光。我凑近一看,原来是一棵细若游丝的草,从干硬的土里飞出来了!它看上去病恹恹的,单细不说,草色也极为黯淡。那期间我忙于装修新居,忙于外出开会,哪会顾及一棵草的命运呢?它就在无人的角落中,挣扎着活。直到七月下旬我参加香港书展归来,打扫阳台时,才发现它已成了气候。盆中的野草不是一棵,而是七八棵了,它们相互搀扶着,努力向上,疏朗有致,绿意荡漾。这盆不屈不挠地成长的野草,终于打动了我,我把它搬到卧室的南窗前,当花儿养起来。有了阳光的照拂,有了水的滋养,野草出落得比春花还要漂亮。它们像一把插在笔筒的鹅毛笔,期待我书写着什么。有时我会朝它吹上一口气,看野草风情万种地起舞,将穿窗而入的阳光,也搅得乱了阵脚,窗前光影缭乱。还有时我会含上一口清水,“噗——”的一声,将清水喷射到野草上,看它仿佛沐浴着朝露的模样。我就这样与野草共呼吸,直到哈尔滨的菊花,在浓霜中耷拉下脑袋,所有户外的花儿,在冷风中折翼,我居室的野草,依然自由舒展着婀娜的腰肢。18.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的破折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A.这时,我忽然记起那本杂志上的访问记,“哦!您,您就是——”B.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至灭亡——这就是帝国主义和世界上一切反动派对待人民事业的逻辑。C.但接着敲门声,却没有照例的嘹亮而拉长的一声:“信——”D.我偷偷睁眼看了看女医生,见她皱着眉头,紧张地说:“现在还不能判断,叫她冷静一会儿再说。大家都去学习去——提壶开水来。”答案:C19.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所运用的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分)第34页共34页 答案:①画线句中把野草比作鹅毛笔,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野草和鹅毛笔都给人以毛茸茸的感觉,在外形上相似,而且它们所处的环境——花盆和笔筒,也有相似点;③得到阳光和水后长得直立茂盛的野草和笔直地插在笔筒里的鹅毛笔在状态上相似。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原来是一棵小草长出来了。”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答案:①情感的强烈程度不同:改写后的句子情感平淡,仅描述一个事实;而原文情感强烈,写出了“我”看到小草时的惊喜。②句子特点不同:改写后的句子是陈述句,原文是感叹句。③新颖程度不同:改写后的句子用“长”,用语平常;原文用“飞”,用语新奇。(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宏伟蓝图,确立了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要实现宏伟蓝图,归根到底要靠劳动创造。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 ① ,才能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汇聚强大正能量。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光荣的劳动史。 ② ,我们都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推动全社会热爱劳动、投身劳动、爱岗敬业,让勤奋做事、勤勉为人、勤劳致富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激励广大劳动群众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21.在上面文段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字。(4分)答案:①必须依靠辛勤劳动 ②无论时代如何变化22.请分条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并使之形成一组整句。每句不超过14字。(5分)答案:示例:擘画宏伟蓝图,确立行动指南;实现宏伟蓝图,依靠劳动创造;尊重劳动人民,崇尚劳动精神。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勒内·托姆是法国著名数学家。有一次,他同两位古人类学家讨论问题。谈到远古的人们为什么要保存火种时,一位古人类学家说,因为保存火种可以取暖御寒;另外一位古人类学家说,因为保存火种可以烧出鲜美的肉食。而托姆说,因为夜幕来临之际,火光灿烂多姿,是最美最美的。第34页共34页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略第34页共34页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