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定律》中的《乘法分配律》。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一、说教材二、说学情五、说教法六、说教学过程七、说板书设计目录三、说教学目标四、说教学重难点八、说教学反思,一、说教材,《乘法分配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中《乘法运算定律》中的课文内容。本单元主要从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使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数学中,研究数的运算,再给出运算的定义之后,最主要的基础工作就是研究该运算的性质。在运算的各种性质中,最基本的几条性质,通常称为“运算定律”。加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之一。,二、说学情,因为年龄特征决定了四年级学生活泼好奇好动,虽具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同时又存在个体差异,多数学生思维活跃,数学兴趣浓厚,表现欲望强烈,少数学生缺乏积极性,学习被动,基础较为薄弱;部分学生新知基础遗忘。,三、说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2、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四、说教学重难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教学难点,五、说教法,让“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及“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数学课程的两大基本核心理念,同时教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为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力求实效,达成目标,依据教材与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论,结合学生学情,我拟将主要采用教学策略方法是:,(一)情景教学法:创设情景,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使学生融入到数学情景中,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二)练习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练习可分为基本练习和巩固练习。,六、说教学过程,板块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前几节我们学习的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及应用它们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什么是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乘法的另一个运算定律。,板块二、新课探究出示主题图:还记得我们提出的第三个问题吗?参加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1、你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列式计算,2、汇报:第一种算法:先算每个小组里有多少人?(4+2)×25= 6×25= 150(人),第二种算法:先分别算出负责挖坑、种树的人数和负责抬水、浇树的人数。4×25+2×25= 100+50= 150(人),3、观察这两个算是有什么特点?4、讨论,你得到什么结论?5、汇报:两个数的和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6、小结:这个规律就是乘法分配律。用字母怎样表示这个规律?,(a+b)×c=a×c+b×ca×(b+c)=a×b+a×c你有什么好方法帮助我们大家记住乘法分配律?简记为:和与一个数相乘=积相加,板块三、巩固练习1、P27做一做2、拓展:乘法分配律是否也适用于减法?验证:18×5-5×8 (18-8)×5265×105-265×5265×(105-5)结论:适用在练习小结中,帮助学生记忆乘法分配律。,板块四、课堂小结:学生汇报自己的收获。教师引导小结,相应完善板书。(学生独立解答,小组讨论交流,集体订正。),板块五、作业设计1、不计算在□里填上“>”、“<”或“=”。73×54□54×73 (75×76)×74□75×(76×74)87×53□87×52 80×90□8×(10×90)2、解决问题一个盒子能装12支钢笔,每支钢笔3元钱。买这样的钢笔5盒共用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答),板块四、结束语1.今天我们发现了哪些数学规律?2.这些运算定律是怎样发现、归纳的?3.对于乘法分配律,我们已经知道的有哪些?,七、说板书设计,根据四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八、教学反思,在课堂中,我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很高。我很善于评价学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学生们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充分体现以下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观察比较为主线,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自主探索,分组讨论交流为主要方式。让数学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原有经验。使学生主动学数学,探究学数学,快乐学数学。并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