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小学语文四年下册《习作例文:颐和园》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颐和园》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中的其中一篇主题内容,这是一篇游记,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移步换景,带领游客一起游览了美丽的颐和园中和一些景点。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和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赞美之情。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万寿山、昆明湖。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学习作者按照观察顺序,抓住每处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审美爱美的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难点:抓住课文中表示地点转换的词语,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四、说教法学法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双向交流活动。现在,,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已提升到了教学的重要位置上。因此,要让阅读活起来,关键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实践活动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及中年级学生的特点。我打算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提高学生的自学、阅读能力。教学中力争做到以读书训练为经,语言文字训练为纬,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学生读、说、议、写、画,去代替教师单一的讲授,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五、说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整体感知1、认读词语2、 快速浏览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板块二、品读,触摸语言 第一步:悟言之有序——在初读中,明白作者记叙的顺序,作者给我们介绍颐和园,是按照什么顺序的?(板书:游览顺序)生读二到五自然段,我再问: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请用波浪线划出来。(1)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2)我最后问:你读完这些词句,发现什么?(作者的观察很有顺序——言之有序;都是过渡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根据这些词句,你能猜到作者着重要介绍的景物吗?请把它们圈出来。(板书:长廊、佛香阁、昆明湖)第二步:悟言之有物——在细读中,体会作者表达的准确1、学习“长廊句子”(1)找到相关句子。(2)感受怎么表达?你发现什么?(板书:颜色、长度、美丽)(3)体会语言:“273间,间间不同。”这句话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意思?(全部是不同的)(4)我接着问:文中像这样的表达的句子还有吗?找出来读一读!“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走完长廊后,就来到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好雄伟啊,到底看到什么呢?2、 领略“佛香阁”壮观美(1)、抬头一看,我们看到了什么?(板书:佛香阁、排云殿)(2)、佛香阁是什么样的?哪位同学能找出有关句子跟我们读一读?(3)、幻灯片出示: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指读——再指读——谁再来读一读(你读得真流利)(4)、你能向我们介绍一下佛香阁的特点吗?佛香阁:八角宝塔形 三层建筑 很高的宝塔(耸立)闪闪发光 (5)、幻灯片出示: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带括号的词显示不同颜色)从“耸立”一词,我们感受到了佛香阁的壮观,整个佛香阁是多么壮美呀!(板书:耸立)(6)、幻灯片出示: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7)、想象我们此刻正在万寿山脚下,让我们把佛香阁和排云殿的美读出来吧。(师生合作读)3、对话文本,细品语言,佛香阁、排云殿可真美呀,那登上万寿山,又将会有什么样的美景呈现在眼前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一起感受一下吧。(1)、师配乐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2)、你看到了什么景色?把你看到的景色用“——”画出来。 (树丛,琉璃瓦屋顶、宫墙、昆明湖、游船、画舫、城楼和白塔。)(3)、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望,看到了这么多的美景,你最喜欢哪一处的景色?重点品读第2、(4)、4句。(5)、幻灯片出示:a、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b、还有谁喜欢这句,请你读一读。c、你觉得这句话美在哪里?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带括号的词显示不同颜色)(葱郁:说明树木茂盛,很绿。有黄色、绿色的屋顶,朱红的宫墙,五彩缤纷,色彩斑斓,很美。)d、请带着你的感受,再把这句话读一读。幻灯片出示: 师小结:要把句子读出美感来,我们应该在朗读时一边想象画面,一边注意“美”的词语。语速和语调还要有快慢、高低之分。,e、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把这句话读一读吧。f、还有喜欢的景色吗?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6)、幻灯片出示: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a、谁再来读读这句话?从这个比喻句中,你感受到昆明湖的什么特点?(静、绿、)(字体显示不同颜色)b、还有哪一句话也体现了昆明湖静的特点?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你找得真准确)c、静是怎么样的?你能想象读一读吗?d、谁能感受到昆明湖静静的美?请你读一读。e、谁还能带我们再次欣赏这静静的美?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来到了静静的昆明湖。书上的黄色泡泡提示我们,“滑”字用得好,能把它改为“划”吗?(同桌讨论)(滑:游船、画舫轻轻地在光滑的湖面上溜过,速度非常慢,使湖面保持平静。突出了昆明湖的静。划:用力挥浆使船前进,水漾起波纹,打破了昆明湖的平静。),f、指读课文。(配乐)谁能带领我们欣赏这样的美景,伴着音乐,把第4自然段读一读?(7)、 从万寿山下来,我们就来到了昆明湖,在湖上,我们看到了一座特别的石桥,这石桥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同桌合作读第5自然段,把有关句子用“——”画出来。a、幻灯片出示: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b、这座桥有什么特点?柱子多——上百根 狮子的形态多——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幻灯片出示: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带括号的字体显示不同颜色)c、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感受?(这座桥很美,古代劳动人民非常伟大,充满着智慧和才干)d、请带着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把这两句话再读一读吧。同学们,在颐和园里,除了精美的长廊、壮美的万寿山、秀美的昆明湖外,还有许多的景色。板块三、拓展延伸,现在,我们就一起去游赏一下颐和园其他美丽的景色吧。(图片欣赏)看完颐和园这么美的风景,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颐和园真是太美了,作为中国人,我感到骄傲、自豪……)板块四、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在颐和园里作了一次免费旅游。颐和园那绚丽多姿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小导游们精彩美妙的解说更让我们领略到了颐和园的无穷魅力。我们祖国有这样秀丽的景色、瑰丽无比的历史文化,真让我们感到骄傲自豪。希望大家有机会,能真正去颐和园游赏一番。六、板书设计《习作例文:颐和园》感受美丽景色:万寿山、昆明湖。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爱美的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七、教学反思,语文教学应以读为基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课文语言优美,应引导学生多读,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文章段落中长廊的美、长;站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了佛香阁、排云殿的壮观和美;登上万寿山顶看到昆明湖的静、美。这些都是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细细地品读,加强学生对文章的了解,但是在整节课中,学生读书的机会还是比较的少,特别是由于导入环节用时太长,影响了对句子的品读。从整节课来看,我觉得上课自己还是比较的紧张,而且鼓励性的语言较少,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过程安排不是很合理,鼓励性的语言单调,评价语的指导性不强。通过这次讲课,也让我看到了自己课中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之余,要不断地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使自己的教学少一些缺失,少一些遗憾,多一些精彩。小学语文四年下册《习作例文:颐和园》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颐和园》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按旅游顺序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展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文章按总一分—总的结构,以游览的路线为线索,把各个景点的不同特点写得具体生动,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二、说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2.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三、说教学重难点∶正确理解并掌握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四、教学过程环节一、交流导入∶1、学生汇报课前搜集的颐和园的资料。2、导入新课∶继续跟随作者的脚步,徜徉颐和园,尽享它的美。环节二、学习新课∶,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向我们展示了颐和园的美呢?选取你最喜欢的处景物仔细读文,面出最能表现景物美的句子,反复地读一读,把读书的体会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学生自由读文,汇报交流∶(一)长廊(抓住"长"和"美"两个特点学习体会)(1)"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抓住七百多米,273间这两个数字感受到长廊的长!读出长廊的长。)(2)"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另一种花又开了。"(理解"横槛",观看横槛上的彩画,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读出心中的敬佩,赞美之情。)(3)欣赏长廊视频,感受长廊直观的视觉美。(4)学生汇报通过网络了解到的长廊的美。(5)介绍长廊在1990年的时候被评为世界上最长的画廊,还被收录到《吉尼斯世界纪录》中。学生读出心中的骄傲与自豪。(二)万寿山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在游览万寿山的时候,分别站在万寿山的哪些地方观察的?观察到了哪些景物呢?哪些句子给人以美的想象?边读边画。1、体会作者抓住重点景物来描写万寿山的美。,站在万寿山的山下往山上看,可以看见佛香阁和排云殿;站在万寿山的山上往山下看,颐和园景色大半收在眼底,可以看见葱郁的树丛,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向前看,看见昆明湖。向东远眺,可以看见城楼和白塔。2、抓住重点句子来理解感受万寿山的美。(1)"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抓住"耸立"一词感受佛香阁的高大;抓住"金碧辉煌"一词感受排云殿的雄伟气势。)(2)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读一读表示颜色的词,体会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特色及古色古香的美。)(3)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A对比句子,感受昆明湖的"静"和"绿"。①昆明湖是那么静,是那么绿。②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B体会"滑"字用得巧妙。C读出对昆明湖的喜爱,并背诵下来。(三)昆明湖(重点学习"十七孔桥"),作者介绍了昆明湖上的哪些景色?重点描写的是哪一处景色?用自己的话说说十七孔桥的样子,读文中的句子。(看十七孔桥及石狮子的图片,拓展训练,想象石狮子的不同姿态。)环节三、全文总结∶1、作者是按照怎样的游览顺序游览的?2、作者从不同视角观察,并且抓住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这些景物各自的特点,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写,把文章描写得有条有理,生动形象。环节四、运用文中的写作方法,课后选一处景物进行一次小练笔。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四、板书设计《习作例文:颐和园》万寿山、昆明湖。描写景物的方法。五、教学反思,因为全文比较长,知识点比较多,为了使一堂课充实饱满而又不显得面面到面面松,所以许多的亮点都舍去了。比如说文中的三大景点仅以长廊为例进行了细致全面的讲解和剖析。让学生充分完整的掌握了长廊的特点,领悟到了长廊的美丽。但同时也忽略了万寿山和昆明湖的教学,让学生采用小组全党学习的方法,感觉学生有一些知识理解的不够深刻,时间的匆促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