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首页 > 初中 > 化学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复习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对九年级学生而言,化学是一门全新的学科,但是在生活中学生已经接触了大量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事例,只不过他们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及它们的区别没有有意识的思考过,对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没有认识;尽管学生的观察、记录能力和描述实验现象技巧的能力等还有待培养,但他们对化学实验操作有着浓厚的兴趣。开始时不宜对他们要求过高,以激发兴趣为主,随着知识的积累其理解记忆能力与化学实验操作水平都会提高。本单元由“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走进化学实验室”三个课题组成。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教科书中安排的教学内容和多种形式的活动,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身体验、广泛交流。从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事实、现象和问题出发,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建立有关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基本概念,结合具体事例了解化学的研究内容、范围和特点,体会实验探究的重要过程和方法,并初步学会一些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为今后的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二、学情分析:对九年级学生而言,化学是一门全新的学科,但是在生活中学生已经接触了大量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事例,只不过他们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及他们的区别没有意识思考过,对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没有认识;尽管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录和描述实验现象的技巧的能力还有待培养,但他们对化学实验操作天然有着浓厚的兴趣。开始时不宜对他们要求过高,以激发兴趣为主,随着知道的积累其理解记忆能力与化学实验操作水平都会提高。学生通过一个多星期初步学习了化学,对化学学科还比较陌生,但是通过课堂上做实验的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对化学学习抱着极大的兴趣。三、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理解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概念,能区分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2、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人体吸入及呼出气体的有关成分实验操作的探究初步养成观察化学实验现象,准确客观地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3、能识别常用化学仪器,了解其主要用途。掌握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理解仪器的选择和操作的原理。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复习,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总结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启发学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通过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基本概念,知道概念的区别联系及运用;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并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学难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的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等。五、教学方法:互动交流-回忆归纳-精讲精练相结合六、教学准备:1.单元训练和考点归纳;2.多媒体课件(选择使用)七、教学过程:七、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观看视频】播放厨房的视频。【过渡】化学课上我们就领略了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说明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请同学们根据小明家的厨房这段视频说说你看到了哪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学生讨论发言】物理变化:水的蒸、发醋的挥发等化学变化:煤气燃烧,食物变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暗示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复习归纳】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外观特征举例区分依据联系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实例确定注意:在变化语句中加“能”、“可以”、“易”、“会”、“具有”等字眼的,就了物质的性质。【过渡】小明在厨房中发现两瓶无色液体,瓶上没有标签,一瓶是白醋,一瓶是白酒。如何把它们区分开来呢?强调做这类题型的思路:方法:现象:结论:【补充】若有三种气体空气、氧气、二氧化碳如何鉴别它们?若再加入一种气体氮气(已知该气体无色、无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学生通过回忆,完成表格学生要通过给出的信息,归纳多种可行的方法。通过抢答,巩固旧知。让学生通过对信息的理解、分析、归纳得到正确的答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规范表达能力。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及仪器的使用【过渡】小明想用厨房中的材料冲一杯糖水,他需要哪些材料呢?如果是实验室要配一杯糖水需要哪些仪器?认真回忆初中阶段常见的化学仪器的各种用途对各种仪器的作用,操作的正误要进行判断。如果操作有误会带来什么后果。让学生通过对信息的理解、加工、分析、归纳得到正确的答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三、科学探究【过渡】小明在学校探究了蜡烛燃烧的产物之后,对厨房用的天然气燃烧后的产物是什么呢?产生了兴趣,让我们一起开始探究之旅吧。注意语言的组织,表达要到位。学生独立完成,之后交流答案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总结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总结】希望同学们对这单元的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牢固的掌握。学生可提出疑问学生自我反省【布置作业】单元测试【典型例题讲解】例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水加热后有气泡产生    B.蜡受热熔化  C.海水蒸发析出食盐晶体   D.白糖加热变黑【分析】:根据物质的外形,状态有无变化,以及是否有某些现象发生,是可以作为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参考,但最科学的办法是通过实验来检验它是否生成了其他的物质,例如本题的选项A和C从表面看好象有其他物质生成,A有气体放出,C有食盐产生,但它们都不是水发生了变化,而是溶解在水中的空气的逸出和食盐析出而已。选项B,蜡受热熔化,也只是状态变化,液态的蜡仍然是蜡,冷却后又成为固体蜡,本质未变,但选项D,白糖加热变黑,这种黑色物质已不是白糖,它既无甜味又不溶于水,已完全失去了白糖所具有的性质,它是炭所以这种变化属于化学变化。例2.在下列各物质的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酒精可以燃烧       B.白糖可溶于水C.生石灰遇水能生成熟石灰  D.铁在潮湿空气中能生锈【分析】:“性质”与“变化”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比如:“木材能燃烧”是指木材具有这种化学性质(可燃烧)。“木材在燃烧”是指木材正在发生一种化学变化(燃烧),因此“变化”是物质性质的表现而“性质”是物质发生变化的根据。以上五种情况都是告诉我们这些物质“可以”怎样或“能”怎样这都是物质所具有的性质,而不是正在发生的现象。选项A,由于酒精燃烧时,酒精发生了变化转变成水和二氧化碳,产生了其他物质,同时发光发热,选项C,生石灰遇水时转变为熟石灰,同时产生大量的热量,生石灰发生了化学变化。选项D,铁在潮湿空气中能生成铁锈,铁锈与铁是完全不同的物质,所以这三项都是指化学性质,选项B,白糖可溶于水,属于溶解性,所以选项B属于物理性质。例3.下列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手持试管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B.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C.用天平称量药品时用手直接拿砝码D.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应垂直悬在容器上方,不能触及容器内壁【分析】:给试管加热应用试管夹夹持;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个酒精灯易失火;手直接拿砝码会污染砝码或引起锈蚀而导致称量不准确,应该用镊子拿取;滴加液体时若滴管触及容器壁,容易弄脏滴管,污染试剂瓶中的试剂,故该题选D。 【同步练习】学习目标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2.常见的物理性质有:。常见的化学性质有:列一些情景,其中蕴含着化学变化的是()A.冰天雪地B.红旗飘扬C.锣鼓喧天D.熊熊烈火5.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苹果腐烂B.铁锅生锈C.粮食酿醋D.美酒飘香6.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导电性B.可燃性C.延展性D.挥发性7.镁带是一种银白色固体,在空气中能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粉末,镁带变短。因此金属镁可以制照明弹。根据上述信息,回答问题:(1)镁带的物理性质是,化学性质是。(2)上述镁带燃烧的叙述中,判断镁带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是。(3)金属镁可用于制照明弹的原因是。学习目标二科学探究的步骤和方法1.科学探究的八大要素:发现问题、、制定计划(设计方案)、、、、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2.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可知:石蜡化学性质具有,燃烧生成。3.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实验的结论是。4.同学认为.某纪念币可能是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实验B、假设C、观察D、做结论5.小强是某班的小小化学家,最近对蜡烛产生了兴趣,于是开始了系列实验.(1)先用一木筷迅速插入蜡烛火焰中,片刻后取出,观察到木筷表面出现了如图(a)上所示的圆弧状焦黑斑,其产生的原因是______.再取一个冷的白瓷片放置在火焰上方,片刻后取出观察,有黑色小颗粒产生,冷却后触摸有滑腻感,此黑色颗粒是______,是由于蜡烛______产生的.(2)如图(b),在火焰正上方罩一个三角漏斗,用一燃着的火柴接近漏斗截口处,观察到火柴的火焰______,是由于______;当他将漏斗如图(c)斜插入蜡烛焰心时,观察到漏斗截口处产生了黄色火焰,这是由于______.(3)为了探究蜡烛的组成,他取了个干冷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杯壁有______出现,将小烧杯迅速倒置,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石灰水______,据此他得出关于蜡烛燃烧生成了.6.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但 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有人采用了如图装置进行实验。(1)人吸气时,应将活塞A(填“打开”或“关闭”),活塞B(填“打开”或“关闭”)。此时可观察到Ⅱ瓶内的现象是。(2)人呼气时,应将活塞A,活塞B,此时可观察到Ⅱ瓶内的现象是。(3)I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Ⅱ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有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于空气,而是人体的代谢产物。学习目标三化学基本实验操作1.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纸张燃烧B.蜡烛燃烧C.燃放烟花D.蜡烛融化2.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放置的方法正确的是3.正确操作是实验安全、成功的关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B.加热试管里的液体,试管外壁应干燥C.可以用手触摸药品D.用托盘天平称量,左盘放称量物,右盘放砝码4.现有下列实验仪器:试管、烧杯、量筒、集气瓶、玻璃棒、胶头滴管、细口瓶、广口瓶。请填写名称:(1)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加热时必须垫石棉网的是。(2)用于化学反应的仪器是。用于量取液体体积的仪器是。(3)用于存放气体或收集气体的仪器是。只用来盛放液体试剂的仪器是。(4)可用于搅拌液体的仪器是。用于存放固体试剂的仪器是。(5)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5.指出下列操作导致的后果(1)把块状固体直接丢入试管底部,后果是。(2)倾倒液体时,标签没有对着手心,后果是。(3)量取液体时,视线没有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后果是。(4)使用胶头滴管后,没有清洗就吸取别的试剂,后果是。 (1)用燃烧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后果是。加热液体时,试管口朝着有人的地方,后果是6、小明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得知: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知道甲烷是一种能够燃烧的气体,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他设计并完成了一个实验方案,用于验证这一结论,请你与小明共同完成下列实验报告: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1)点燃天然气(2)将洁净干燥的小烧杯罩在天然气燃烧的火焰上方(3)将步骤(2)中的小烧杯取下,迅速向小烧杯中导入少量____________,振荡(1)明亮的_____色火焰(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天然气燃烧生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