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西师大版二上第7单元总复习4、角的初步认识与观察物体教案

首页 > 小学 > 数学 > 西师大版二上第7单元总复习4、角的初步认识与观察物体教案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4、角的初步认识与观察物体u教学内容教材第101页9,10题,练习二十三第11,12,13,14题。u教学提示在练习中,有针对性的对优生进行一些思维训练题,而对于中下的学生进行基础练习训练,通过分层练习,使全体学生得到提高,这样既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也尊重了学生的发展,对学生达到了共同进步的效果。给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的机会,加深对观察物体方法的理解,再次明确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画面有可能不一样的道理,结合具体的观察场景,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u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正确画角。通过复习,能准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情感与态度: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合作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u重点、难点重点会画角,真正建立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表象。难点会画直角;能准确辨认从左面、右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u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课件。学生准备:方格纸。u教学过程(一)自主整理,形成网络。1.看书整理。(1)打开教科书第26~29页,第47~48页,看看学了哪些知识?(2)用喜欢的方式整理。(3)小组交流。(4)全班交流。2.归纳整理(1)角的初步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辨认和画法。(2)观察物体:会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3)质疑问难。教师:这部分内容中有哪些不明白的?学生交流,教师整理。3.揭题板书。设计意图:通过看书整理,形成两个单元的知识网络,培养自主整理的习惯。通过质疑问难,使得教与学有的放矢。(二)合作学习,再认旧知。1.复习角的初步认识。(1)画一画:每人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直角、锐角和钝角。 (2)判一判:都画对了吗?(3)说一说:角各部分的名称。(同桌说、全班说。)(4)比一比: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大小。锐角<直角<钝角(5)分一分:下图中有几个角?请指出图中的直角、锐角和钝角。(教科书第101页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是怎样判断一个角是直角的?(6)找一找:下面图中,哪些是角?哪些是直角?(教科书练习二十三第1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并说说判断的理由。(7)小结。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就知道了。判断一个角是不是锐角和钝角,就要跟直角比大小,如果比直角小,就是锐角;如果比直角大,就是钝角。2.复习观察物体。(1)观察方位。教师:我们可以从哪些位置观察同一物体?(前面、后面、左面、右面。)(2)观察物体。连一连,下面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学生独立完成后说明想法。(3)小结。我们可以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位置不同,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也不同。设计意图:通过画一画,判一判,说一说,比一比,分一分,找一找等有意义的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三)综合应用,拓展延伸。1.完成教科书练习二十三第12题。连一连,下面右框中3幅汽车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2)集体订正。2.完成教科书练习二十三第13题数一数,下图中有几个直角?几个锐角?几个钝角?(1)学生独立完成。(2)同桌交流。(3)全班交流。3.数一数,下面的图中有几个直角?几个锐角?几个钝角?4.完成教科书练习二十三第14题。(1)读一读:读懂题意。(2)折一折:拿出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两次展开。(3)比一比:用三角板比一比两条折痕相交所组成的4个角。(4)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5)小结: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两次展开,两条折痕相交所组成的4个角都是直角。设计意图:通过连一连、数一数、折一折、比一比、说一说等数学活动,加深对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及思维能力。(四)反思总结,内化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引导学生不仅说知识方面的收获,还要说获得这些知识的方法。)设计意图:反思总结是内化提升的前提。教师不仅注意引导学生说出获得的知识,还要说出获得知识的方法,这样,使学生懂得:学习不仅仅是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获得知识的方法。u板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与观察物体略u教学反思我的这节复习课,让学生共同商议的时间还是太少。如果同学之间如果没有了一个争议的空间,就会缺少不同见解之间的碰撞。在小组商议解决不了的时候,我们要充分发挥集体评讲的作用。一是说说对自己复习结果的分析;二是对不懂的问题提出疑问;三是给教师的 教学建议。纵观我的课堂,我让学生说的机会并不多,其实我也明白少年儿童更容易在同龄人中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道理,但在课堂上,在学生提交不能解决的问题上来时,我又象平时一样担心其他学生解决不了,于是,又重揽解说的角色,学生又一次做了听众,沉闷的气氛又回到了课堂上。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