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从结绳计数说起。(教材第12~13页)1.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是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了解计数方法的演算过程,体会其中包含的数学思想。2.经历计数方法的演变过程,体会数学一一对应、化繁为简的思想。3.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习知识的热情,渗透数学的文化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举。重点:让学生读懂教材中呈现的材料,介绍记数的演变过程。难点:密切联系日常生活,感受数学知识一一对应与化繁为简的思想。课件、学生准备的资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远古时代的人们,是用什么办法来记录自己猎物的多少吗?(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各抒己见)【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是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1.“一一对应”思想的启蒙。(课件出示:教材第12页第一幅图)组织同学们在小组中议一议:从中发现了哪些信息?学生小组选代表汇报自己的收获。
教师介绍:远古时期,人们通过打猎来解决温饱。由于当时处于部落生存状态,对于剩余品,便用一个石子代表一只猎物,由于捕猎技术不是很先进,这种一个石子代表一只猎物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也非常直观具体。在长期的这种计数状态下,人类逐步出现了以一个绳结表示一只猎物的启蒙思想,这在今天看来没有多大实质的变化,在当时却非常难能可贵,它从具体石子“抽象”为一个点,是思维的一次提升与飞跃!但是,不管是石子还是绳结,它们都“一一对应”着捕回来的猎物。师:这节课我们就从结绳计数开始来了解数的起源。(板书课题:从结绳计数说起)随着捕猎工具的改进和捕猎经验的增加,捕捉猎物的剩余量也不断增加。因此,原来一个石子对应一只猎物的计数方法,已很难适应计数的需要。超过十的数,用什么办法来表示呢?在地面上搁一个树枝或一个石子代表十个,让手指伸直再数,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总结,就产生了十进制。2.计算符号的出现。(课件出示:教材第12页第二幅图)组织观察图二,让学生了解一下古埃及象形数字、玛雅数字、中国算筹数码,再现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劳动人民的智慧。不仅说明人类具有创造力,而且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师:五千年前,人们就开始使用符号来表示数了,从图中你了解到,用什么办法来计数呢?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汇报。(1)古埃及象形数字;(2)玛雅数字;(3)中国算筹数码。3.印度-阿拉伯数字。(课件出示:教材第12页第三幅图)组织学生观察,在小组中议一议:我们现在用什么方法来计数呢?指名汇报:我们现在使用的是从0到9这十个数字,可以表示出任意一个数,这种数字称为“印度-阿拉伯数字”。师:1、2、3、4、5、6、7、8、9、0这十个数字,可以表示出任意一个数,这种数字称为“印度-阿拉伯数字”。印度-阿拉伯数字借助数位与十进制,为人类成功地解决了计数问题。【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计算方法的发展】师:学完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呢?跟大家说说吧!学生讨论。【设计意图:通过学习、交流,让学生知道数学不仅与生活密切相关,而且数学是劳动人民从实践中创造出来的。】
A类1.观察下面的数列,找出其中的规律,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1)2,5,8,11,( ),17,20(2)19,17,15,13,( ),9,7(3)1,3,9,27,( ),243(4)64,32,16,8,( ),2(考查知识点:观察数字的排列特点,找出规律;能力要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B类2.找出其中的规律,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1)1,1,2,3,5,8,( ),21,34……(2)1,3,4,7,11,18,( ),47……(考查知识点:观察数字的排列特点,找出规律;能力要求: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1.(1)14 (2)11 (3)81 (4)4B类:2.(1)13 (2)29教材第13页“练一练”1.209 50506 53592、3.略4.(1)5005 6006 8008 9009 (2)6000 5980 5940 592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