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3课时 过河

首页 > 小学 > 数学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3课时 过河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第一单元混合运算第3课时过河教学内容:教材第8-10页。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小括号的产生过程,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2、通过“过河“的情境,发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养成在做四则混合运算题目的时候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难点:探索小括号的运用过程,能利用小括号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与方法:课件、小黑板。指导练习、练习交流。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1、口算6×9=30+15=42÷6=2、脱式计算7×2+3046-6×463÷9+7二、解决新知1.合作探究数学问题。小组根据提供的数学信息,自行编写完整的数学问题。根据问题讨论解决的办法?例如:二年级*班,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准备坐船过河,每条大船限乘客9人,他们至少需要几条大船?2.展示思维,把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二年级*班,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准备坐船过河,每条大船限乘客9人,他们至少需要几条大船?思维:总人数----限乘客人数----需要多少条大船分步计算: 29+25=54(人)54÷9=6(人)综合算式:29+25÷9思考:这样列式就要依照我们学习的混合运算方法来计算,计算的结果却与我们的分步计算结果不一样。你有怎样的办法呢?这里我们需要先计算加法。引入:“()”----小括号----先计算小括号,再计算除法。看看这样的方法,计算结果怎样呢?学生独立完成,感受这样的方法带来的成功喜悦。  (29+25)÷9  =54÷9  =6(条)  答:至少需要6条大船。  一句话:有小括号真好!理论,记忆理解: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分段理解,记忆)每条小船比大船少坐学生3人,如果54人都坐小船,需要多少条船?你会做吗?一、体验知识,形成模块1、说一说先算什么,在算什么,并计算结果。  5×(36-29)(46+17)÷781÷(16-7)  完成之后,再次体验: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  注意:做完括号里的运算之后,不再要括号。四、课堂小节  1.知道解决问题的先后顺序。  2.完整把握混合运算的顺序。阅读记忆: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  3.数学符号要正确书写。五、作业设计  1.记忆: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2.完成试一试、练一练。 板书设计:过河(混合运算)混合运算预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法一:29+25=54(人)有小括号54÷9=6(条)先算小括号里,法二:(29+25)÷9再算小括号外教学反思: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地感受到要想先算加法,可是运算的顺序又不允许,就只有在算式中添上小括号,改变原有的运算顺序,这样就可以使列出的算式符合解决问题的要求。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而且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巧妙地设计学生喜欢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探究知识的新天地。我们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活动过程,练习形式应多样化,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多角度巩固强化新知。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算法多样化。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应允许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学生可以分步解答,也可以列出综合算式解答。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