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新课导入·——我们学过哪些描绘不同季节景物的古诗呢?大家一起来做一个古诗达人,说一说你所知道的相关古诗吧!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教学目标·——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理解“瑟瑟、可怜、缘”的意思,读准多音字“降”。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2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3
——·会认字·——暮瑟缘降逊输mùsèyuánxiángxùnshū骚sāo
降多音字jiàngxiáng(降落)(迫降)(投降)(劝降)造句:敌人威逼利诱,想使革命者投降,只能是徒劳的。
——·会写字·——暮注意这些字的笔画顺序哟。吟题侧峰庐须逊输费降缘
峰生字讲解fēng(山峰)(峰峦起伏)造句:湖的周围是连绵不断的山峰。易错提示:右下是三横,不要少写一横。
(谦逊)(逊色)造句:谦逊是一切美德的皇冠。易错提示:本字读“xùn”,不要读成“sūn”。逊
——·字词练习·——一、多音字组词。铺pū()pù()降jiàng()xiáng()铺床店铺降落投降二、比一比,再组词。暮()幕()峰()锋()日暮屏幕山峰锋利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
——·走近诗人·——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代表作品:《忆江南》《暮江吟》《钱塘湖春行》《琵琶行》等。
——·创作背景·——此诗大约是长庆二年(822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自求外任。作者离开朝廷后心情轻松畅快,途径江边时吟成此诗。
——·初读感知·——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描绘了两幅幽美的自然风景。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
——·诗意解读·——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残阳】快要落山的太阳。注释【瑟瑟】这里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翻译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太阳,斜照在江水之上。夕阳照映下的江水,一半呈现青绿色,一半呈现红色。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因为残阳已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过来,好像铺在水面上;同时“铺”也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诗意解读·——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可怜】可爱。【似】好像。【真珠】珍珠。注释【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月弯如弓。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翻译九月初三的这个夜晚是多么的可爱啊!那露珠像珍珠一样明亮,月亮像弯弓一样挂在天空。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这里运用了两个比喻,体会这两个比喻的妙处。表现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诗人再抬头一看,一弯新月初升,如同在天空中,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弯弓。作者从像弓一样的一弯新月,想起当时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脱口赞美它的可爱,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高潮,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领悟诗情·——《暮江吟》描写了深秋时节暮江落日和露伴新月的美景,展现了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江暮景图,表达了诗人对傍晚江畔秋色及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积累拓展·——①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③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书写,题写。
——·走近诗人·——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为“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创作背景·——此诗是苏轼在1084年由黄州贬赴汝州时经过九江,和朋友游览庐山时所作。苏轼十几次徜徉于庐山的灵山秀水之间,写下了五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最后一首。
庐山
——·初读感知·——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人抓住了庐山的不同姿态来谈感受,赞美了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的景象。朗读时,整体基调是高昂的,“远近高低”要读出起伏感,“真”“只”要读重音。
——·诗意解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翻译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是峭拔挺立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会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诗的前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千姿百态的庐山风景。作者的观察角度从横到侧,从远到近,从高到低,给读者以空间感,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庐山的美。
——·诗意解读·——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识】看不清,认不清。注释【面目】面貌,这里指庐山的景色。【只缘】只因为。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翻译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
——·讨论·——为什么诗人身在此山中,反而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感悟提升·——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正如俗话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雪梅宋•卢钺
——·走近诗人·——卢钺,自号“梅坡”,宋朝末年人,具体生卒年、生平事迹不详,存世诗作也不多,以两首雪梅诗留名千古。
——·创作背景·——这首诗具体创作年代已无法考证,当作于宋末的一个初春日,梅花开放,作者赏玩之时。
——·初读感知·——雪梅[宋]卢钺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首诗阐述了梅和雪的关系,缺一不可,结合在一起,才能组成美丽的春色。前两句写梅雪争春,要诗人评判,后两句是诗人对梅与雪的评语。
——·诗意解读·——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降】服输。【骚人】诗人。注释【阁】同“搁”,放下。【评章】评议,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翻译梅和雪都认为各自具有早春的特色,谁也不肯服输。诗人放下笔,因为很难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了二者为争春发生了“摩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的情态。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
——·诗意解读·——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逊】不及;比不上。注释【却】这里指“应该是”,与上句的“须”对称。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翻译其实,梅花在晶莹洁白上应是比雪花差三分的,而雪花却输给梅花所带的一段清香。
——·知识锦囊·——梅花有什么可贵品质?梅花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别的花大多是春天开,它却不一样,越是寒冷,越是风欺雪压,它就开得越精神、越秀气。所以,它象征着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精神品质。它被称为“岁寒三友”之一,还被称为“花中四君子”之首。
——·合作探究·——这首诗一共写了几组对比?分别是哪些?这首诗一共写了3组对比,第一组是关于“梅”与“雪”谁是春的化身;第二组是关于“梅”与“雪”颜色的对比,第三组是关于“梅”与“雪”香味的对比。
——·整体感知·——《雪梅》全诗中,作者通过写梅、雪之间的关系,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道理。
——·积累拓展·——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