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教案2)古诗三首

首页 > 小学 > 语文 > (教案2)古诗三首

(教案2)古诗三首

  • 2021-09-15 16:28:31
  • 8页
  • 33.00 KB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2个生字,会写本课4个生字,读准字音,了解字形,学会运用。2.了解古诗《绝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春天来了自然界的景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听音乐,你想到了什么?春天是温暖的,是充满生机的,是美好的。自古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绝句》。2、板书课题这首短小的绝句极其生动地描绘了美丽如画的春天的景色。快让我们来听听诗人是怎样歌颂赞美春天的。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兴趣。自己试读课文。对照格里的生字画出文中的生字,同桌间互相读一读,读准字音。出示生字卡,开火车读生字。三、细读课文,读懂诗句。你一定想把这首诗读给同学们听吧,那你可得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诗句)指名学生读诗句。(请读的好的学生配上音乐再读一读)你可以看着图也可以看着诗,你想到了什么?(这首诗的前两句,画出了由春日、春风、江山、花草构成的阔远而明丽的春景。诗的后两句具体描绘衔泥的飞燕、安睡的鸳鸯,一上一下,一动一静,相应成趣,充满了生机勃勃而又安宁恬适的春天气息。) 男、女生进行比赛,看谁读的好。四、朗读背诵,体会感情。指导学生背诵古诗。会背这首古诗了吗?先自己试一试吧。指名学生背诵。分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集体背诵古诗。五、课外延伸,注重积累。你还收集了哪些和春天有关的故事?背给同学们听听吧。多么迷人春天,你也可以当当小诗人或是小作家,说几句赞美春天的诗句吧。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2、能借助资料了解作者苏轼。3、能借助资料,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理解古诗大意。感受春天的美景。4、能背诵古诗,对古诗的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5、能进行诗配画或美文积累。教学重点:能借助书中注释和资料书来理解古诗的意思。教学难点:当堂课进行诗配画或美文积累。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现在开始我们的美文诵读!生:快起来,诵起来,大家一起来!(拍手诵诗之前学过的写景诗)。二、新授(一)诵读1、大家背诵的多好啊!今天咱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看屏幕,齐读课题。(《惠崇春江晚景》)什么意思呢?(惠崇是一个和尚的名字,他画了一幅画叫《春江晚景》,让苏轼题的诗。)2、看来这首诗的作者就是苏轼。 我们对苏轼已经不陌生了,谁找到了关于苏轼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通过看书和上网找资料来介绍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是父亲苏洵的长子,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3、下面咱们就来读读这首诗吧,(出示频幕)自己读一读,注意要读准字音。(学生自渎)咱们班同学的朗读能力都很出色,谁来读给大家听?(看屏幕几个学生读)4、这几个同学读得都很流利,而且还注意到了咱们学习的停顿的读法。还记得怎么在诗句中标出停顿吗?谁来说说?(学生说:每句都是两个字停顿,两个字停顿,最后三个字停顿。)是这样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咱们跟朗读一起读一读。(音频资料)(二)学诗1、好,下面同桌两个人就利用手中的资料来学习这首古诗,理解诗的意思。(同桌自学古诗意思)2、学习任务完成了吗?谁来向大家汇报你的学习成果?(学生说第一句诗的意思: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3、谁来说说第二句的意思? (学生说第二句诗意:春天迎来,寒冰消融,水温一升高,群鸭好像就最早感觉到了春天的信息,急不及待地到江水中嬉戏玩耍了。)4、后两句呢?(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面来了。)有不明白的地方吗?(什么是蒌蒿芦芽?看图了解)5、谁能把整首诗的意思一起说说?(学生说诗意: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面来了。)6、这首诗中哪些句子是写景的?(前三句)那第四句是写什么的?(作者的联想)7、再读这首诗,你感受到什么了?(春天的美景)(三)背诵欣赏积累1、整首诗我们都明白了,现在试着背一背。(学生看课件图背诗。)2、老师还找到了一些关于这首诗的视频资料,咱们来欣赏一下。(看视频)3、哪些景色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一说?把你们说的画下来好吗?你可以画一幅诗配画,也可以把这两节美文课上学习的内容进行积累,做成美文积累卡。开始吧!(配乐积累美文卡)4、展示积累成果。三、总结我们不仅学会借助资料来自学古诗,而且还进行了美文积累,收获不小呀!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这首古诗,能说出诗歌大意,归纳学习方法。2、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领悟“添得黄鹂四五声”的哲理意味。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教学重点感悟、积累、应用语言教学难点 关键:1、理解古诗,入情入境。2、领悟“添得黄鹂四五声”的哲理意味。教学过程一、导语引入记得在我的学生时代,曾经学到过一篇著名作家朱自清爷爷写的文章,叫《春》。有些话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给大家朗诵几句,好不好?师朗诵:“春天像……”写得美吗?这几句话,赞美了春天万物复苏、繁花似锦、生机勃勃地喜人景象。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首宋朝诗人写的古诗,看看古人眼中、笔下的春天是怎样的!(设计意图:用朱自清的《春》中的一组排比句引入,既是联系新知,是下面诗文整合的一个铺垫和引子,又含蓄地揭示了诗文。同时又暗示学生,老师学生时代学过的课文还记忆犹新,说明优美文章的段落是需要长期积累,记忆的。)二、打开书自己读读《三衢道中》这首诗。三、学《三衢道中》1、读题目,能读懂题目的意思吗?(三衢山的道上)2、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我们以前学到过很多方法,回忆一下,有哪能些好方法?(补省略、换语序、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板书:补换查看3、请大家用这样的方法字古诗4、反馈:齐读1、2句。(设计意图:高年级写字教学不该忽视,更不该遗忘。)(1)经过自学,你学懂了哪个词或那句诗?来汇报一下。“泛”“添”分别解释成什么?辩析“泛”的字义,根据下句的意思来确定。让学生得出“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设计意图:回忆总结理解古诗的方法很有必要,“善教者授其法也” ,五年级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理解古诗的方法,在回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创新的方法,是照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种字字落实的方法,也为今后的古文学习打下基础。)诗人游兴未至,又上山路,自有一份惊喜于心头,那该怎么读这两句话?(2)正当诗人有些失望的时候,却看到树上黄鹂的美丽,听到其叫声?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两句诗。齐读。引导学生用关联词语填写后两句。绿阴不减来时路,(不但)添得黄鹂四五声。(而且)说出了诗人的惊喜心情,该怎么读这两句?(男女分工读)(设计意图:因地制宜,既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又能让学生充分感悟诗人那种由失望到惊喜的心情变化。)(3)齐读整首诗,读出心情的变化。(设计意图:读出心情的变化是第一个层次的朗读要求。)5、你们想不想去欣赏一下这美丽的江南春色?6、放媒体欣赏江南春色。7、用学过的或课外看到的诗文描绘满园春色。(设计意图:诗文整合、新旧知识整合、课内外整合,通过调动学生头脑中优美诗文的储备,强化了语言的积累、应用。正如巴金所说,“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面,——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欣赏着你们动情的朗诵,我又想起了《春》里的那几句话,跟老师一起朗诵,媒体出示:“春天象……”(设计意图:再次吟诵《春》中的排比句,好似在已掘过的泥地上再掘了一锄,打下了更深的烙印。)四、回归全课整体1、学完了这首诗,老师又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朱自清爷爷写的话,一齐读“春天像……”(跟我们今天学的那几句诗联系得起来的?) (设计意图:最后再用《春》当中的排比句整合两首诗,找到诗、文中的契合点,进行概括、总结,使整堂课的结构回归一个“圆”。)2、配乐齐诵两首古诗。五、学生自己设计作业画、说、写、背、演、默、收集两位诗人的诗或春天的诗。(设计意图:把代表老师至高权力的“布置作业”的权力下放给学生,真正把学生当作了课堂的主人。同时,学生还有选择作业的权力和自由,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照顾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自己设计作业的五花八门,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和其他各学科知识间的整合、课内向课外的延伸。)[注释]:①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衢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②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③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小溪,小河沟。泛,乘船。尽,尽头。④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却,再的意思。⑤绿阴:苍绿的树阴。阴,树阴。⑥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⑦黄鹂:黄莺。[译]:梅子快要成熟的季节却连日晴和,我乘船到了小溪的尽头又走上山路。绿色的树阴还和来时的路上差不多,此时又在山林中增添了几声黄莺的叫声。诗作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首句写出行时间,“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快要成熟的季节,往往多雨,但现在却“日日晴”,写天晴,也是写诗人的愉快心情。天晴人心也晴,那么明睸,那么开朗!次句写出行路线。诗人乘船去游山去了,“泛尽”了舟,到了小溪的尽头,又换走山路——三衢山中之小道,其乐无穷,其雅无穷,其趣无穷。第三句写“绿阴”,游山归来的路目,绿阴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减登山时的浓郁。第四句写黄莺声,路边绿林中又增添了几声悦耳的黄莺的鸣叫声,为三衢山道中增添了无穷的生机和意趣。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 梅子黄的五月,正是雨季,却遇上天天晴朗的日子。坐着小船游到了小溪的尽头,回程正好走山路,现在看到的是一路绿荫浓浓并不比以前看到的少,而绿荫深处传来的的声声啼鸣,更增添了不少游兴。这是一首纪行诗,写诗人行于三衢道中的见闻感受。首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三四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出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作者将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写得错落有致,平中见奇,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栩栩如生,让人领略到平凡生活中的意趣。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