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第三单元地球的面纱风从哪里来《风从哪里来》探究主题是参照粤教科技版《刮风了》一课改编而成的。这一一课是由五个活动组成:1.什么物品指示风向;2.制作风向标;3.设计方案测量风;4.实地测量;5.跨地区、跨校的网上交流学习。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亲自动手制作风向标,学习测量风的方法,体验跨校、跨地区合作学习的优越性。整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并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可能,最后将测量结果运用网络技术与校外的同学交流,真正实现了校际的合作学习。通过教学,我发现我的教学设计既有成功之处,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一、让科学回归生活。教育应源于生活,又融入到生活中去。科学学习的内容应该是与孩子的生活世界密切联系的。本课选择了《风》作为探究学习的对象,它是学生最熟悉不过的自然现象。课前布置学生寻找“什么物品指示风向”的活动,使学生在寻找的过程中,发现了可以指示风向的物品很多,从而知道科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着的。二、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科学探究是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在这节课的学习中,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亲身经历一个又一个探究活动,并在活动中体验学习带来的快乐。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有的学生手拿着五花八门的物品在台前展示指示风向的方法,有的兴高采烈的拿着做好的风向标前来告诉我,“老师,我的风向标做好”,在校园各处,一组组同学在认真的测量着风,记录第一手科学数据,通过交流分析,发现不同地点的风力风向是不同。这个结果,不是老师一句话能告诉给学生的,是学生一步步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获取的,是他们自己的科学探究成果。三、做中学。“做中学”科学教育强调让学生亲自参与对科学现象的观察、发现,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和创造力。这节课,学生运用各方法来指示风向,亲自动做风向标,实地测量风,使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四、实现“跨校、跨地区”的合作学习。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传统教育注入了无限生机,学生的学习课堂同时也得到无限延伸。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探究性合作学习,使探究学习上升到更高的层面。这一节课,我们联系到鹤山市沙坪镇中心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并与他们一起开展测量风的实践活动,通过网络交流各地的测量结果,学生了解了各地风力风向的情况,使测量风的实践活动更具意义。五、不足之处。这节课的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让学生制作风向标时,一些同学本来是负责查找有关测量风方法的资料时,但一到做风向标时,完全忘了自己的任务,都跑去做风向标了,这样一来,学生的任务完成不了,下一步制定测量风的方案时就会受到一些影响。在进行网上交流时,由于时间关系,学生还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交流,本节课真正出彩的地方法并没有显现出来。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