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风筝》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4)

首页 > 小学 > 语文 >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风筝》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4)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风筝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自主学习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体会课文传神的人物动作和心理活动描写,学习通过多种描写方法生动地表现人物形象和感情变化。4、感受鲁迅先生浓浓的兄弟之情和自省精神。教学重点初步感受鲁迅作品的风格,激发阅读兴趣,使学生不断走近鲁迅,走进鲁迅作品。教学难点1、理解本文含蓄深沉的立意。2、揣摩文中艰深难懂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内蕴。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自主学习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3、感受鲁迅先生浓浓的兄弟之情和自省精神。教学重点7 初步感受鲁迅作品的风格,激发阅读兴趣,使学生不断走近鲁迅,走进鲁迅作品。教学难点疏通文意,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导语在温馨和美好中有亲情,在误解和冲突中也有亲情,《风筝》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亲情是人世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温馨和美的亲情动人心弦,感人至深,在误解和冲突中的亲情也是真挚而令人难忘的。今天学习的《风筝》,就是鲁迅(周树人)回忆自己和弟弟周建人小时候围绕风筝发生的一件事。无论是当年管错了,还是醒悟后的自责及无法补救的沉重,都洋溢着浓浓的手足之情。《风筝》就像一曲人情美的赞歌,让人沉醉在自然、和谐、水乳交融的诗情画意里。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篇文章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一起来学习《风筝》这首散文诗。(板书课题)二、初学课文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2、自主学习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思考下面的问题(1)这篇课文回忆的是什么事情?作者是怎样叙述这件事的?(2)听读课文以后,你有哪些感受?7 (教师可针对学生不同的感受启发提问)为什么“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事隔几十年为什么要讨小兄弟的宽恕?为什么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鲁迅对待自己的错误态度与一般人有什么不同?小兄弟为什么全然忘却,毫无怨恨?三、质疑探究课文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大家一起研讨。四、教师小结这篇课文的意蕴很丰富。有手足情;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我”的自省精神;小兄弟无怨恨的思想内容。又集中表达了“我”的惊异、悔恨、补过、悲哀的情感。抓住“我”情感经历这条主线,为感悟课文思想内容做准备。因初步感知,教师要及时引导,尊重学生独特理解。五、布置作业①精读课文,再提问题,继续研讨。②课后“读一读,写一写”。③阅读《满天的风筝》,说说文章抒发了怎样的感情?板书设计风筝第一部分(1-2)看到风筝想起往事。第二部分(3-4)回忆小时侯如何虐杀小兄弟放风筝一事。第三部分(5-11)二十几年后,作者想承认错误而小弟全然忘却,作者沉痛至极第四部分(12)进一步道出作者无法不久自己过失的悲哀。7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体会课文传神的人物动作和心理活动描写,学习通过多种描写方法生动地表现人物形象和感情变化。4、感受鲁迅先生浓浓的兄弟之情和自省精神。教学重点初步感受鲁迅作品的风格,激发阅读兴趣,使学生不断走近鲁迅,走进鲁迅作品。教学难点1、理解本文含蓄深沉的立意。2、揣摩文中艰深难懂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内蕴。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中兄弟之间的手足之情,明白了游戏于儿童的意义,感悟到鲁迅严于解剖自己、知错必改的精神,感受了作者由惊异、悲哀到后悔自责及心情沉重的感情经历,初步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那么,我们从中还能感悟些什么?本节课继续研读课文。二、品味语言,体会情感7 在预习与思考前提下,小组内交流,选共性和有代表性问题合作探究。小组之间相互派代表问答,教师引导深化,不同意见全班讨论。(教师应引导学生解决好如下问题)大屏幕出示问题(一)第一组:1、从语段中找出描写小兄弟观望他人放风筝的语句,分析一下作者从哪几方面写的?2、他为我们勾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儿童形象?3、对小兄弟流露出什么感情?(结合书中插图体会)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请你用自己话概括。说说作者在文中是什么样的形象?对“我”的描写,流露出了怎样的感情?这时的小兄弟是怎样的处境?这部分一些动词和形容词用得很贴切传神,找出来,说说为什么用得好。4、通过3、4段的学习,你进一步感悟到了什么?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点拨,全班交流、补充。[教师小结]这部分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聪明、瘦弱的小兄弟形象,而“我”是一个野蛮粗暴的“虐杀者”,文中隐含着对小兄弟的可怜、同情和痛楚的手足之情,也隐含着深深的自责。(第4题可放开让学生说,教师不一定给评价)(二)第二组:快速默读,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讨论。大屏幕出示问题1、看到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行为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7 2、从第5段中找出一句有关文章主旨句子,说说反映了什么主题?3、当我懂得游戏意义后,心情沉重,总想补过,这说明什么?4、待到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从中你又感悟到了什么?教师小结:作者一接触科学思想,就认识错误,设法补过,并不因为自己当初的动机是好的就原谅自己,不因为当初的想法是受了传统的影响而宽恕自己,也不因为时间相隔久远就不了了之。他的心情是那么沉重,可见他是多么严厉地解剖自己,他的为人是多么严肃认真,他的精神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三)第三组:(教师要重点指导第三组的问题,可由浅入深引导)大屏幕出示问题1、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2、为什么说“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教师小结作者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我”因无法补过而心情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是怎样的一种悲哀啊!而这种悲哀既意想不到,又“无可把握”,想摆脱也不可能了。当年虐杀者与被虐杀者都被愚昧观念所支配,彼此都不以为有什么错,现在虐杀者有了觉悟而后悔痛苦,而被虐杀者已经全然忘却。课文一再强调“我”的沉重和悲哀,不仅表现个7 人的悔恨,而是对这种普遍的精神麻木状态的忧虑和痛惜的感情。即使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得到极大的教育意义。三、体验拓展文中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你小时候也做过许多游戏,玩过不少玩具吧?请你选一个最难忘的说给同学们听听。四、教师小结《风筝》不仅是表现了人内心美好的感情,而且给人以深沉的思想力量。深刻的主题,无论从哪个角度阅读,都有意在言外的收获。通过学习课文,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呢?反复思索以后并用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让自己的感情更真挚、美好,思想更丰富、深刻。板书设计风筝鲁迅的兄弟之情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鲁迅的自省精神鲁迅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深沉感慨教学反思:7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