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第二单元太阳和月亮5.太阳的光和热【教材分析】《太阳的光和热》是青岛版二年级上册《太阳和月亮》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从“太阳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这一明确科学问题开始,引导学生思考作为学习切入点,同时具体向学生提出课前的准备材料。提示学生课前做好知识准备和材料准备,为课堂探究活动做好铺垫。教材的主要学习活动由以下内容组成:一是通过地面上的影子,暗示太阳会发光;二是让学生体会太阳晒在身上的感觉,通过比较阳光下和树荫里的身体感受,引导学生说出阳光下与背阴处的感受不同;三是通过触摸地面的石头,从另一方面体会太阳的热。教材中中通过学生语言:“阳光下好热呀”引导学生认识到除了从光线的方面,还要从自身感受上谈体会。通过图中举着遮阳伞的孩子和警示语,提醒学生在户外活动时注意安全。在教材中两个学生分别摸背阴处和阳光下墙面的学习活动,这两处墙面是相同材质的,但是看上去的颜色有区别,摸上去的感觉也是不同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切身感受,体会太阳的光的热。此外教材呈现了三个学生在教室中讨论的场景,三个学生分别拿着玻璃杯、石块和铁片,通过学生语言“把它们放到阳光下晒一会儿再摸”,提示了实验的方法,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初步的对比实验,体会太阳的光的热。通过户外活动,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切身感受太阳会发光发热的特征。此外通过对比室内外物体的探究活动,锻炼学生的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意识太阳发出的光和热。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引导低年级在自身一定的经验基础上,通过对比能够获取更加全面地认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体会到科学方法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学生分析】二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储备、经验基础和团队意识,但在思考问题的逻辑性和全面性还需要教师进行积极地、及时地加以指导帮助,从而促进学生对科学学习能够表现出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欲望,使之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更加有效。光和热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学生对光和热的认识往往停留在表面的现象,而对此现象与太阳建立联系还需要教师在一系列活动设计、科学问题思考的积极引导下,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进行探究学习和对比发现,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将会有很大提升。【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知道太阳可以发光发热。[科学探究目标]能在教师引导下,利用多种感官观察阳光下的各种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阳光下的物体表现出探究兴趣;增强对强光下的自我保护意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生活中防晒有关的科学技术应用。【教学重难点】探究太阳光产生的光和热动物冬眠与迁徙的原因。【器材准备】[学生]思考太阳给我们带来什么。准备材料:石块、玻璃杯、铁片。[教师]课件、评价表、太阳伞等生活中的防晒用品【教学过程】[PPT1出示]介绍材料。一、导入新课8
1.[PPT2出示]一、导入新课:课前教师出示一组照片分别是:背阴处与阳光下学生用手摸墙的对比图片。提出问题:仔细观察,请说出这两幅图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通过师生交流得出共识:一个有影子一个没有影子,因为有太阳光照射所以有影子的。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慢慢闭上眼睛,想一想太阳晒在身上的感觉?师生交流。[PPT3出示]教师总结,出示课题太阳的光和热。[设计意图]从学生经常见到的阴凉处与太阳照射处的影像与体感温度人手,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新课学习.激起学生的兴趣,有利于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课题。二、活动过程(一)亲身体验,唤起日常生活经验[PPT3出示]教师:请同学们观察、触摸自己带来的石块、铁勺子、玻璃杯,感受一下他们在室内的状态。学生操作谈体会。接着,教师:我们把它们放到阳光下晒一会儿再摸一摸感受还一样吗?[设计意图]把从室内带出的石块、铁勺子、玻璃杯放置在阳光下,等待一段时间后,再摸一摸进,记录感受。)师生及时交流感受,根据交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二)在室外的时间充分利用现有资源[PPT4-5出示]教师引导学生:大家还可以摸一摸校园中阳光下与背阴处的树干、石块、台阶、墙面等,感受这些物体的温度。以上外物感受完毕后,教师:同学们还可以向老师这样(教师演示)找个墙角或树木,背对太阳,一半在太阳光线下,一半在背阴处,一定时间后,谈一谈自己的不同身体感受。(三)根据实际体验谈感受提出问题:想一想,这些热是怎么来的?[PPT6出示]教师与学生充分交流得出结论:太阳会发出大量的热。(四)填写活动手册活动后,教师将学生安全带回教室统一填写活动手册。[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初步的对比实验,体会太阳的光和太阳的热。三、活动总结请学生对比太阳光照射下和没有太阳光照到的情况对比,汇报观察到的现象。[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室内外物体的探究活动,锻炼学生的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意识太阳发出的光和热)[PPT7出示]课件结合实物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太阳防晒物品,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延伸拓展课后学习活动。【教学后记】8
6.太阳和生活【教材分析】《太阳和生活》是青岛版二年级上册《太阳和月亮》单元的第二课时。本课的学习活动以“和家人一起晒晒被子”为活动导向引入学习,在提示学生进行生活经验的知识储备同时为课堂探究活动做好铺垫。因而有助于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交流,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学科学、用科学。在探究学习活动中,重点围绕“人们的哪些活动与太阳有关系?”和“太阳对动物和植物有什么影响?”两个环节开展进行。学习活动在继续深入交流“我在中午晒被子”的学习活动开展进行,引导学生进一步列举太阳的光和热带给生活的影响作用。学生在学习中积极结合自身层面,如起床、吃早餐、上学等活动,也可以从其他人的层面,列举如农民去田里劳作、伐木工人开始伐木等等。通过这样一个回忆课前活动的交流场景,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生活中的已有经验,同时教材中通过三幅阳光下生活、生产场景图,引导学生了解太阳对人们活动的影响,继续延续课前的观察活动,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发现和思考。此外,教科书还呈现了白天在窗前利用自然光线看书、晾晒被褥、晾晒粮食的图片,这三个活动中,太阳的光和热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进行了体现,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进行类比研究。在学习“太阳对动物和植物有什么影响?”这一环节时,教科书呈现了猫在阳光下休息、蝴蝶在晴天活动的图片,目的是引导学生思考相同的阳光环境,对不同习性的动物来说,动物的反应也是不一样的。同时,教科书还呈现了阳光下的向日葵和葡萄,配合旁边的卡通语言:“我知道喇叭花……”,引导学生研究阳光对植物的影响。教学时用学生熟悉的人类活动引入课程,然后类比学习动植物与太阳的关系,将人类活动放在动植物之前的位置,首先是体现了课程设计中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同时更加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最后,以制定作息时间表为本次学习活动的拓展环节。其目的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尝试规划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并遵守执行,以养成健康的作息规律,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太阳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这一明确科学问题开始,引导学生思考作为学习切入点,同时具体向学生提出课前的准备材料。提示学生课前做好知识准备和材料准备,为课堂探究活动做好铺垫。【学生分析】二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储备、经验基础和团队意识,科学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强。但在思考问题的逻辑性和全面性还有一定的欠缺。对事物的认知多存于表面的感性认知,而理性分析思考需要教师进行积极地、及时地加以指导帮助,从而促进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更加有效,能力发展。太阳和生活的关系,学生有一定的认知,而本课的学习应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将感性的发现最终能够上升到理性的分析思考,进而在此次的学习活动中发展自己各项学习能力,有效培养良好的科学精神。【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知道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有重要影响。[科学探究目标]在教师指导下,初步描述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师指导下,初步描述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人类生活和生产需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教学重难点】探究太阳对地球上生命的影响。【器材准备】[学生]思考太阳对人类生活、动物、植物的影响作用。8
[教师]课件、评价表、作息时间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PPT2出示]一、导入新课:课前教师布置学生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和家人一起晒晒被子,在课前出示晒被子的一组照片与学生交流。教师提出问题:在晒被子的时候,我们有什么发现吗?被子在被晒之前和被晒之后有什么不同?师生交流发现自己在生活中晒被子的时候的发现认识,如晒过的被子比没有晒过之前会变得更加松软、舒适,能感觉到温暖等。教师适时小结学生的交流,进而出示本课学习活动主题并板书:太阳和生活。[PPT3出示]二、活动过程(一)师生交流,人们的哪些活动与太阳有关系。教师积极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讨论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太阳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关系。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参与学生小组讨论活动,并在小组学习活动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到互相倾听,积极发言,通过营造民主、和谐、开放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能主动将自己的认识和发现记录在活动手册之中。[PPT4、5、6出示]在此基础上,教师适时出示在阳光下学习工作、太阳能发电、晒盐等人们利用太阳做的一些生活活动,与学生进一步展开积极交流,最终使学生认识到人们生活与太阳的关系密不可分。(二)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太阳对动植物的影响。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我们人们的生活与太阳的关系密切,在我们的地球上,在我们的身边还生活了许许多多种类的动物、植物,它们的生活与太阳有关系吗?通过问题,教师进一步积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了解太阳不仅仅与我们人们生活有关,还有身边的动物、植物也有关系。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活动,在小组里相互交流,积极讨论。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在学生充分交流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将交流讨论的认识发现主动地记录在活动手册中,进而向大家展示自己在此方面学习的认识。[PPT7、8出示]教师适时出示向日葵、喇叭花、蜜蜂等主要在白天生活的动物、植物相关图片,与学生开展交流,进一步拓展学生视野,学生认识到太阳与动物、植物的关系。[PPT9、10出示]教师还可以给学生介绍花钟以及光照时间长水果糖分的影响一些水果,如吐鲁番的葡萄相比其他地区的葡萄要甜等以丰富学生认知。三、拓展学习教师与学生交流日常生活中的个人生活作息习惯,如在日常生活中平时自己大都是几点起床、几点吃饭、几点上床休息等。[PPT11出示]适时教师出示一张“个人生活作息表”,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分析这些习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的利与弊,进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规划设计一下自己个人的生活作息表。教师主动参与学生的设计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执行自己设计的生活作息表,为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后记】8
7.春夏秋冬【教材分析】《春夏秋冬》是青岛版二年级上册《太阳和月亮》单元的第三课时。本课的学习活动以“搜集人们参加户外活动的照片”为指向导入本次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到人们不同季节的活动、穿着和周围环境的变化。提示学生进行生活经验的知识储备同时为课堂探究活动做好铺垫。在探究学习活动中,重点围绕“一年中大自然有哪些变化?”、“季节变化对人的活动的影响。”和“季节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三个环节开展进行,最后以“画出春季和秋季的景物,比较两个季节的不同。”进行拓展延伸。“一年中,大自然有哪些变化?”中教科书呈现了一组四季中自然景色的图片,自左上角开始顺时针排列,分别是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代表景色。四幅图片之间用循环的箭头表示顺序,旁边用卡通语言“这些变化告诉我们什么”和正文结论语“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其目的是提示学生比较几幅图片中的不同现象,得出一年有四个不同季节的结论。在“季节变化对人们的活动有什么影响?”通过学生讨论,引领学生可以从衣着、活动等方面发现季节变化对人们的影响,同时用“我还知道……”引领学生深入、从多方面、多角度出发思考季节与人们活动的关系。“不同的季节,动物和植物有什么变化?”通过教材呈现了的夏天的小猫与冬天的小猫的观察,引导学生认识发现:从花纹上来看,是同一只小猫,但是明显夏天的时候,小猫的毛比较短,而到了冬天,小猫的毛变得更长、更蓬松、更丰满了。小猫就是这样通过换毛,来适应环境变化的。旨在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家养的宠物在换季的时候有没有类似的现象,或者换季后有没有其他不同的表现,也可以引导学生回家后继续观察自己养的宠物在不同季节的表现。另外教材呈现的色木槭(俗称五角槭、五角枫等)的叶子在春、秋两季的对比,春天的叶子是绿色的,而到了秋天,就变成红色的了。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对各种植物在不同季节的样子进行比较。在具体教学中还应该进一步丰富事例,进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掌握比较的观察方法,促使学生在学习中按照技能点要求,灵活运用在活动中,使这项技能得到锻炼和加强。最后,以“画一画春天和秋天的景物,比较两个季节的不同。”为拓展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并且提示学生,在动笔画图前,也可以先进行一个交流活动,将春天和秋天的景物进行列举,然后有选择的画下来,将学习活动继续深入下去。【学生分析】二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储备、经验基础和团队意识,科学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强。通过本单元的前两节课的学习,对于太阳以及太阳给人类、地球上的动植物的作用,有一定的认知基础。本次学习活动中,教师应在学生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思考问题逻辑性和全面性进行培养,促进学生在对事物的认知由表面的感性认知积极上升到理性分析思考,更好地将生活中的发现与科学学习内容紧密结合,使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更加有效,学习能力发展提升,有效培养良好的科学精神。【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会描述季节变化的现象,能举例说出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科学探究目标]从四季现象的比较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四季的变化表现出探究兴趣。【教学重难点】描述季节变化的现象,能举例说出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器材准备】[学生]搜集人们参加户外活动的照片。[教师]课件、评价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PPT2出示]8
一、导入新课:教师投影展示学生带来的不同季节的照片,猜一猜是什么季节拍的。学生汇报,说出自己的线索。教师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考察学生的已有经验,并迅速引入教学内容,给学生整节课的活动指向,并简要归纳:“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变化,这节课一起了解神秘的春夏秋冬。”[PPT3出示]板书课题二、活动过程活动一、一年中大自然有哪些变化[PPT4出示]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环境,在同一场景中进行不同季节的比较,强化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学生初步观察公园中拍摄的四季的四幅图片,组内描述不同季节的不同变化。学生描述每一幅图片和图片间的差别。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季节的顺序、循环的季节进行小结。[PPT5出示]活动二、教师指导学生思考季节变化对人们的活动有什么影响。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初步观察图片,组内交流。在合作学习中积极交流、讨论怎样观察以及观察什么?教师适时提出观察要求。学生小组内相互观察自己带来的照片。回忆当时是在什么季节,什么地方拍摄的照片,然后仔细观察照片中的景物特点、人们的衣着、活动等。进而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四季中的不同活动。以促进学生以人为本,从学生的生活和熟悉的人类活动出发,进行初步的对比活动。活动三季节对动植物的影响教师根据课本上的两组图片,并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思考季节对动植物的影响。[PPT6出示]1.观察第一组图片——夏天的小猫与冬天的小猫,从花纹上来看,这是同一只小猫,它们有什么不同?①学生汇报不同。②教师小结:小猫就是这样通过换毛来适应环境变化的,很多动物都有这样的习性。回想自己家养的宠物在换季的时候有没有类似的现象,或者换季后有没有其他不同的表现,回家后继续观察自己养的宠物在不同季节的表现。[PPT7出示]2.观察第二组图片——色木槭的叶子在春、秋两季的对比,有什么不同?①学生汇报不同。②教师小结:除此之外,植物的生长、开花、结果都往往与季节密切相关。[PPT8、9出示]3、教师出示北极狐、麻雀、银杏树资料,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认知。4、学生完成对活动手册的填写。[PPT10出示]4、“看一看,说一说,猜一猜”,教师出示校园内玉兰树不同季节的照片,学生猜测什么季节的,并说出线索。5、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对四季中的动植物进行研究,强化学生对四季影响动植物的知识、比较的技能的掌握。并向学生介绍对比的科学方法。[PPT11出示]三、拓展活动教师出示课件:每组四幅相同的桃树树干、树枝图片,通过学生喜欢的绘画形式,对整节课内容进行整理和总结,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补充景物、人物,从而达到拓展思路的效果。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补充四季这棵树的变化,延伸课后。【教学后记】8
8.看月亮【教材分析】《看月亮》是青岛版二年级上册《太阳和月亮》单元的第四课时。本课的学习活动以“在农历初三、初七、十五等日期观察并画下月亮的形状。”为指向导入本次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隔几天观察一次月亮,用画图的方式记录,为课堂教学提供素材的同时,锻炼学生中长期观察的能力,同时为课堂探究活动打好基础。在探究学习活动中,重点围绕“我们看到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和“做个观察月相的计划。”两个环节开展进行,以“每个晴朗的夜晚是不是都可以看到月亮。”进行拓展延伸。其中“一年中,大自然有哪些变化?”中教科书呈现了一幅学生手持自己观察记录的场景图,旨在引导学生根据自己课前的观察记录展示交流自己看到的月亮形状。在教科书呈现正文文字月相的定义,旨在让小学生清楚地了解什么是月相。“做个观察月相的计划。”教科书呈现了一个讨论观察计划的场景图,通过制订观察月相的计划,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需要制订计划。此外教科书还呈现了一份完整的观察计划,旨在给学生一个样例,让学生了解观察计划的构成,也可以根据这个观察计划进行观察。最后,以“每个晴朗的夜晚是不是都可以看到月亮。”为拓展学习活动,延续课堂制订计划的活动,让学生继续经历中长期观察,养成良好的记录习惯,并为中年级研究月相做好铺垫。【学生分析】本节课学习前,学生通过前期的学习对于宇宙有关的科学学习有了一定的接触认识,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储备、经验基础。对于科学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组织形式也有所认知。二年级的学生团队意识强,科学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对于本课的学习内容而言,在没有正式的科学学习前,学生对有关的知识了解主要还停留在对事物的认知由表面的感性认知上,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上升到理性分析思考,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开展本课学习活动。学生的年龄较小,对科学的观察方法需要教师加强指导和巩固规范,这样才能使本课的学习更加有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知道月相是变化的。[科学探究目标]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描述不同的月相;了解科学探究需要制订计划。[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月相的变化表现出探究兴趣。【教学重难点】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描述不同的月相,知道月相是变化的。【器材准备】[学生]绘制的农历初三、初七、十五日期观察月亮的形状图画。[教师]课件、评价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PPT2、3出示]一、导入新课教师与学生积极交流关于月亮的故事和谜语,“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进而了解学生在课前观察的学习活动进展情况,积极营造民主、和谐、开放、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了解认识本课学习活动主题:看月亮。教师板书课题,导入课堂学习活动。[设计意图]教师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了解学生课前学习活动情况,了解本课学习活动内容。二、活动过程8
[PPT4、5出示](一)师生交流,我们看到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教师组织学生小组积极交流自己课前观察记录的图片。引导学生加强观察、相互客观分析、评价,积极讨论,认识到科学记录除了对月亮的形状发现的记录之外,还要记录相关的时间,教师向学生进行观察记录方法的渗透。[PPT6出示]教师指导学生交流整理自己对月亮形状的发现认识,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小结,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日期,即农历日期,月亮的形状一般是不一样的。进而指导学生学习认识到“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表面发亮部分的形状叫做月相。”[PPT7出示][设计意图]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比较记录的月亮形状(月相),发现月相是变化的。通过以课本上“结论语”的形式定义月相,使学生初步学会理解正确的科学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给学生正确的科学观察方法,初步发展培养学生中长期科学观察的能力和习惯。(二)教师指导学生制订观察月相的计划。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开放的空间,去讨论制订月相的观察计划。教师以平等的身份积极主动参与学生的小组交流学习活动之中。指导学生加强互相交流,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引导学生观察活动要考虑设计确定好观察地点、观察时间、观察方法、记录方式、安全措施等方面,认识到探究活动需要制订计划,要按照计划进行科学探究学习活动。[PPT8出示]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汇报自己的观察月相的学习计划,教师指导学生加强相互之间的点评,进而教师出示一份月相观察的计划书,[PPT9出示]引导学生点评,教师进一步加强在观察月相活动中的安全教育,要有家人的陪伴、避免独自一人以及在一些危险场地如家住高楼的学生要避免过于靠近家中窗台,在楼下进行观察学习活动时要注意预防空中坠物,最好在空旷、四周无遮挡物的广场最好。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他人的观察月相学习计划中做到取长补短,学会不断学习、完善自己的观察学习月相计划。[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到科学探究需要制订计划。了解观察计划需要包括观察地点、观察时间、观察方法、记录方式方面的内容。教师通过以实例的形式告诉学生如何制订一个观察计划,给学生做一个正确的科学示范。三、拓展学习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看一看,是不是每个晚上都能看到月亮?”[PPT910出示]引导学生大胆猜测、积极思考,进而激发学生自身课下继续进行月相的观察活动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教师积极鼓励学生的课后观察学习活动,对学生的观察发现要给予及时、积极性地评价。[设计意图]进一步延续课堂的学习活动,引发学生的思考的同时,增强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和中长期坚持观察的能力。通过教师的指导,努力使学生促进自身养成中长期观察的习惯,进而为中年级继续研究月球打下基础。)【教学后记】8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