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一单元 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Word版含答案

资料简介

   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一、熟语积累及运用1.生而知之: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2.言而有信:说话诚实有信用。3.居无求安:居住不追求安逸。4.敏于事而慎于言:办事勤勉而说话谨慎。【运用】(判断下列加点词语运用的正误)1.中国言而有信,正式加入“新冠疫苗实施计划”,促进疫苗公平分配,推进国际抗疫合作。(√)2.和一线城市的相比,三四线城市在很多方面虽相差甚远,但人们依旧居无求安,从追求“有房子”转变为追求“好房子”。(×。“居无求安”指居住不求安逸,望文生义)3.林黛玉来到贾府后,敏于事而慎于言,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唯恐因失礼而遭人耻笑。(×。“敏于事而慎于言”指办事勤勉而说话谨慎。这里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二、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9 1.孔子认为品德高尚的人吃东西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诫人们学问不是用来卖弄的,而是为了自己修养道德的。 答案:1.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 2.古之学者为己 今之学者为人三、文化常识孝悌:孝,指对父母还报的爱;悌,指兄弟姊妹的友爱。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一、通假字1.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女”,通“汝”)2.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知”,通“智”,聪明)19 三、指出下面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类型并解释1.勇而无礼则乱(名词用作动词,拿礼节制)2.必有忠信如丘者焉(形容词用作名词,忠厚诚实的人)3.其蔽也乱(形容词作动词,犯上作乱、闯祸)4.不迁怒,不贰过(数词作动词,重复,某种行为或现象再次出现)四、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1.恭而无礼则劳古义:不拿礼来节制今义:指不讲礼节2.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古义:学习的人今义:指某一方面学识渊博的人19 3.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古义:年轻人今义:指徒弟五、判断下面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1.生而知之者,上也。(判断句)译文:生下来就知道的人(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是上等的。2.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状语后置)译文:在上位的人对父母、亲族笃厚(即厚待父母及亲族),那么老百姓就会为仁所激发,兴起仁厚之风。孔子所讲“六言”“六蔽”的目的是什么?【点拨】孔子对弟子所讲的“六言”“六蔽”其实是告诉弟子好学的重要性:就算你有千百种优秀的道德品质,如果不好学也会有千百种的人生缺陷。19 本文中,孔子所谓的学习,侧重于“修身”与“学礼”。这个跟我们现代的教育有了很大的区别。社会发展了,科学进步了,单纯修身养性,学礼治国,显然不合适。于是,我们越来越注重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成就高科技生活。那么,孔子的教学思想,是否已经不适用了呢?请谈谈你的看法。【点拨】孔子的教学思想今天依然适用。我们忽视的,正是千百年来我们的先贤们所追崇的修身养性。现今的教育,忽视了培养学生美好的德行。学习先进的知识技能固然能够使我们成才,为我们带来丰厚的物质财富,让我们过上安逸的生活。但是,学会做人,这是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不管你拥有多少知识和财富,如果不懂得做人的道理,那你就不会获得真正的成功和幸福。【备选要点】1.孔子把人分为四个等级,根据选文来看,他把自己归为哪一个等级?【点拨】在孔子所分的四个等级中,孔子把自己归为第二个等级,即“学而知之者”,因为他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2.“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这句话反映了孔子教育的什么特点?【点拨】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他的学问的好坏,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实行“孝”“忠”“信”等传统伦理道德。只要做到了后面几点,即使他说自己没有学习过,但他已经是有道德修养的人了。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到孔子教育重在德行的基本特点。19 3.孔子认为,怎样才能称得上好学之人呢?请结合第7、8节,用自己的话概述。【点拨】(1)好学之人就应该不受限于外界环境,不管贫穷还是富有,都能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2)勤做事慎言语,并靠近有道德的人来弥补不足。  (3)做到这些,才能像颜回一样,不随便迁怒于他人,做事不犯同样的错误,成为真正好学的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19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  居:请坐。B.慎而无礼则葸       葸:畏惧。C.鲤趋而过庭        趋:小步快走。D.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远:疏远,这里指不偏爱。【明确】选A。居:坐。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恭而无礼则劳A.锲而不舍,金石可镂B.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C.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D.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明确】选B。A项,连词,表承接,不译;B项与例句同为连词,表转折,但是;C项,连词,表修饰,不译;D项,连词,表并列,并且。3.下列对上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孔子看来,“好”对于“学”来讲非常重要,但是如果仅仅满足于“好”,就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不仅害人,也会害己。B.“礼”是“仁”的基础,只有在德行上以“礼”来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才能成为君子,进而成为“仁者”。C.孔子主张学以致用,因此在学习中要处处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19 D.陈亢通过和伯鱼谈话,不仅了解了《诗》《礼》的作用,而且还感受到了孔子的伟大人格,因此内心充满了喜悦。【明确】选C。“在学习中要处处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错误,在文段中找不到根据,无中生有。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19 (1)在上位的人对父母、亲族笃厚(即厚待父母及亲族),那么老百姓就会为仁所激发,兴起仁厚之风;(在上位的人)不遗弃旧交,那么老百姓就不会不厚道。(2)陈亢回去,高兴地说:“问一件事情,知道了三件事:听说了学习《诗》的意义,听说了学习《礼》的意义,又听说了君子不偏爱自己的儿子。”阅读文中语段,完成1~3题。陈亢问于伯鱼曰:(1)“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2)‘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陈亢认为孔子在对自己儿子的教育上可能会有不同于学生的地方,所以问伯鱼。B.孔子认为,不学《诗》,就不懂怎么说话;不学《礼》,就无法独立生活。C.从最后一段文字看,陈亢是一个懂得思考的人。D.这个故事体现了这样一个事实:孔子不分亲疏,把伯鱼看成和其他弟子一样,没有任何偏爱。【明确】选B。“无以立”的意思是无法立身处世、立足于社会,非无法独立生活。2.选文中“问一得三”中的“一”和“三”在文中分别是指什么内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 【明确】“一”指的是先生有否对自己的儿子进行偏私的教诲。“三”指的是:得知学《诗》的重要性,得知学《礼》的重要性,得知孔子对自己的儿子无所偏爱。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1)你从夫子那里得到过与众不同的教导吗?(2)不学习《诗》,就不会说话(指话说得不漂亮、没有依循)。好学修身,完善品德选文紧紧围绕“好学”展开,孔子所说的“好学”,都是就品行修养而言的,他以“好学”推许人,也完全着眼于修养德行。他的这种思想对我们具有很深刻的启发意义:培养一种健全的人格不仅需要掌握先进的知识和技能,而且需要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一个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水平,而道德品质的完善与否也是衡量一个人学习好坏的重要标准。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品评】一块上等的美玉需要琢磨、打造,才能显现出它的价值。一个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懂得道,成为一个有道德有素养的人。19 2.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品评】读书能够提高人的学问素养,而学问素养提高的根本目的是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叶嘉莹:腹有诗书气自华1978年,叶嘉莹偶然在报纸上看到内地的学校需要教师,便即刻给国家教委写了一封申请信。她请愿回国教书,而且自出旅费,不接受国家一分钱,也不要任何报酬。在海外教书时,叶嘉莹常常感慨,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味,翻译成英文就逊色了许多。用英文授课,也往往不能尽其意。她想要回到她的诗词故土,用汉语讲授中国古典诗词。叶嘉莹讲诗和其他老师不同,她不像是读诗,而像是在唱诗。她提倡读诗词要合乎平仄,她通过纯正的吟诵,在声音中情通古人,感受中国古典诗词独有的韵律之美和意境之美。讲台上,她时而吟哦、时而讲解,常常不自觉地抬起左手画着圈,像是在应和诗歌的节奏。台湾作家陈映真曾说:“她能在一整堂课中以珠玑般优美的语言,条理清晰地讲解,使学生在高度审美的语言境界中,忘我地随着叶教授在中国旧诗词巍峨光辉的殿阙中,到处发现艺术和文学之美。”作家白先勇也说,“听叶先生讲杜甫的诗,五十年后依然感动,我想叶先生对我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了今天。”19 往事如烟,前尘若梦。在叶嘉莹的记忆中,伯父曾经和她说起词人陈维崧的别号叫迦陵,由于与“嘉莹”相似的发音,“迦陵”这两个字便成了她的笔名。在南开大学九十六年校庆日的当天,正式启用了为她修建的迦陵学舍。在2018年的全球南开校友会会长论坛上,94岁的叶嘉莹将自己的全部财产捐赠给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用于设立“迦陵基金”。70年来她的诗教生涯从未间断,原总理温家宝曾赞扬她说:您的心灵是纯净的,您的志向是高尚的,您的诗词给人以力量,您自己多难、真实和审美的一生将教育后人。叶嘉莹在讲授诗词时,常常说到“弱德之美”。这是叶嘉莹自己创造的名词,她说,“我不想从别人那里去争什么,只是把自己持守住了,在任何艰难困苦中都尽到了自己的责任。我提倡‘弱德之美’,但我并不是弱者。”一枝一叶总关情文章中的哪些细节让你感动?哪几句话最能激起你心底的波澜?画出来,与同学们交流一下吧!三言两语话主题请以叶嘉莹为论据,写一段话论证“学习”这一话题。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学习对人的精神世界意味着什么?从叶嘉莹身上,或许能找到最好的答案。叶嘉莹诗心早慧,却一世多艰,遍尝生死不能相见、故土不能相还的寥心荼苦。是诗歌的学习如日月光华,照亮了她生命中的灰暗时刻;又如一叶轻舟,渡她涉过生命的长河。19 19 19 19 19 19 19 19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