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部编版语文必修下册学案:第1单元 单元主题群文阅读 Word版含解析

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部编版语文必修下册学案:第1单元 单元主题群文阅读 Word版含解析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探寻先哲气象,传承文化精髓阅读导引中华上下五千年,多少文人墨客各领风骚。传承文化,学习文化,是我们的责任,在经历过全盘对传统文化的否定后,我们应思考传统文化对于当今中国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有利于增强当代人对民族文化的精神与特点的认识,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和思想品味,构建未来中国的民族文化。倘若我们后辈子孙能从传统文化中领悟到智慧,那便是对先贤文化血脉最好的传承。从祖先的文化基因里,可以寻找到令我们安身立命的心灵起点,让我们学习经典,向经典致敬。篇目❶我在孔庙的所见和所想朱 鸿①孔庙是一个由几十座门坊与几百间厅堂组成的浩浩荡荡的建筑群,我用了几乎一整天的时间浏览这座古庙。孔庙里古木参天,阳光是幽深的,仿佛是从巨大的荷叶上透漏的,用手拭拭它,有一点凉,还有一点潮润;是它把我的思绪带到两千五百年前孔圣人的榻前……②孔子有一次病重,一副要离世的样子。子路出于敬意,偷偷安排了家臣,希望先生走得风光一点。按礼,大夫一级的人的丧礼上才可有家臣。孔子辞职后身份为士,是不能配备家臣的。孔子后来还是康复了,得知子路的做法后异常愤怒:不是大夫,要以大夫的标准治丧,这无异于盗名!③然而孔庙的建筑却是皇帝的规格:大成殿的18根石柱上满是雕龙,这是阿房宫和紫禁城也没有的神圣。④孔子一生几乎不讨论命运,因为它难以把握。命运确实像四处弥漫之空气和四处出没之闪电一样不好把握,所以孔子总是回避命运的问题。孔子活着,10,栖栖遑遑如丧家之犬,死了却受顶礼膜拜,这表现了人类无常的一面。我总感觉孔子望着人类把自己的一双手翻来覆去而悄悄在笑。⑤给孔庙以皇帝的规格,当然是要大树孔子,以弘扬其思想。抬举孔子的人是统治阶级,他们需要的只是孔子的一点思想,或仅仅是几个关键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我以为,巍峨的孔庙实际上就是由于那几个关键词而营造的。⑥孔子的思想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很是丰富,但统治阶级却只提倡有利于他们统治天下的那么一点思想。他们几乎不宣传孔子对苛政的批评,也根本不实行仁政。他们宣扬孔子的一点点想法而掩盖了他的思想体系。他们进而用孔子的思想僵化全体中国人的思想,封禁中国人探索与发现的激情。他们知道,只要给孔子以神圣的地位,中国人的其他思想便成了异端。两千余年来的集权统治者们把孔子的思想演变为控制中国人的工具,甚至以孔子的思想为武器,对国人的思想围追堵截,使之屈从。⑦统治阶级几乎达到了目的:在漫长的岁月里,中国一直在罢黜百家,没有争鸣。它导致了思想的寂寞。在孔庙,我强烈而痛苦地感受了这种寂寞,我自言自语地说:太苍白了,太单调了。⑧一个民族的强大,固然在于经济和军事实力,但更重要的是强大的精神。一个民族有了强大的精神,便注定会以自己的聪明与勤劳繁荣强盛起来。而民族精神的强大,显然在于它的思想能否生生不息,源源不竭;因为思想的自由是精神强大的关键和动力,倘若一个民族的思想板结了荒芜了,那么它的精神便不可能如广袤的森林和浩瀚的草原那般辽阔和有生命力。⑨孔庙从整体布局到局部的细节都蕴藏着某种威严,这让孔子有了超凡的威风而使人敬畏,甚至使人觉得孔子是难以接近的。事实是:孔子是很有个性魅力的人,他在一般的场合总是自然地流露感情:他对季氏八佾舞于庭义愤地说狠话;跟冉求生气,当众宣布他不是自己的学生了;怕人误会自己私下见卫灵公夫人的行为不雅,赶忙去解释;学生颜回死了,他哭成个泪人。孔子是有缺点的:他有时会强词夺理,甚至诡辩,甚至撒谎。不过,有缺点才使他血肉丰满,可亲可爱。⑩在世间,凡是被神化了的人,都失去了本真,其思想也失去了原意。神化者神化一个人为偶像,并以偶像的超人类超自然的力量征服大众。被神化的人当然是悲哀的;因为即使神化者消亡了,被神化的人的悲哀仍难以解除。⑪20世纪初的中国革命,以暴力推翻了封建制度。但革命的惯性,10,却鲁莽地打倒孔子。封建统治阶级制造的舆论挟制了孔子,强行把他纳入自己的队伍。不过我以为,孔子的精神是独立的,他没有依附于统治阶级,他是在为整个人类工作。⑫在我看来,如果能让孔子从这样的孔庙中走出来,才是一场漂亮的革命。(有删改)任侠之气何为任侠?是“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义之所当,千金散尽不后悔;情之所钟,世俗礼法如粪土;兴之所在,与君痛饮三百杯”;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是荆轲、是聂政、是专诸、是李白、是一饭之恩的漂母、是救过伍子胥的渔女。不过,今天他们都在风中消散。再不见独行万里为曾允朋友一诺的男人,再也没有了“拼将一生休,尽君今日欢”的女子。从小就被教导明哲保身,不要相信别人,何来的狂狷豪迈之气?何来风流洒脱的风骨?从来没有过年少轻狂,青春就是不完整的青春,读再多的金庸古龙也不管用。                                                                                                                                                                                                                                                                                                                                                                                                                                                                                                                        篇目❷10,读《史记》《汉书》朱自清①《史记》,汉司马迁著。司马迁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景帝中元五年生,卒年不详。他是太史令司马谈的儿子。小时候在本乡只帮人家耕耕田、放放牛玩儿。司马谈作了太史令,才将他带到京师(今西安)读书。他十岁的时候,便认识“古文”的书了。二十岁以后,到处游历,真是足迹遍天下。他东边到过现在的河北、山东及江、浙沿海,南边到过湖南、江西、云南、贵州,西边到过陕、甘、西康等处,北边到过长城等处;当时的“大汉帝国”,除了朝鲜、河西(今宁夏一带)、岭南几个新开郡外,他都走到了。他的出游,相传是父亲命他搜求史料去的;但也有些处是因公去的。他搜得了多少史料,没有明文,不能知道。可是他却看到了好些古代的遗迹,听到了好些古代的轶闻;这些都是活史料,他用来印证并补充他所读的书。他作《史记》,叙述和描写往往特别亲切有味,便是为此。他的游历不但增扩了他的见闻,也增扩了他的胸襟;他能够综括三千多年的事,写成一部大书,而行文又极其抑扬变化之致,可见出他的胸襟是如何的阔大。②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应试得高第,作了郎中。武帝元封元年,大行封禅典礼,步骑十八万,旌旗千余里。司马谈是史官,本该从行,但是病得很重,留在洛阳不能去。司马迁却跟去。回来见父亲,父亲已经快死了,拉着他的手呜咽着道:“我们先人从虞、夏以来,世代作史官;周末弃职他去,从此我家便衰微了。我虽然恢复了世传的职务,可是不成;你看这回封禅大典,我竟不能从行,真是命该如此!再说孔子因为眼见王道缺,礼乐衰,才整理文献,论《诗》《书》,作《春秋》,他的功绩是不朽的。孔子到现在又四百多年了,各国只管争战,史籍都散失了,这得搜求整理;汉朝一统天下,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也得记载表彰。我作了太史令,却没能尽职,无所论著,真是惶恐万分。你若能继承先业,再作太史令,成就我的未竟之志,扬名于后世,那就是大孝了。你想着我的话罢。”司马迁听了父亲这番遗命,低头流泪答道:“儿子虽然不肖,定当将你老人家所搜集的材料,小心整理起来,不敢有所遗失。”司马谈便在这年死了,司马迁在这年三十六岁,父亲的遗命指示了他一条伟大的路。③父亲死的第三年,司马迁果然作了太史令。他有机会看到许多史籍和别的藏书,便开始作整理的工夫。那时史料都集中在太史令手里,10,特别是汉代各地方行政报告,他那里都有。他一面整理史料,一面却忙着改历的工作;直到太初元年,太初历完成,才动手著他的书。天汉二年,李陵奉了贰师将军李广利的命,领了五千兵,出塞打匈奴。匈奴八万人围着他们,他们杀伤了匈奴一万多,可是自己的人也死了一大半。箭完了,又没吃的,耗了八天,等贰师将军派救兵。救兵竟没有影子。匈奴却派人来招降。李陵想着回去也没有脸,就降了。武帝听了这个消息,又急又气。朝廷里纷纷说李陵的坏话。武帝问司马迁,李陵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李陵也做过郎中,和司马迁同过事,司马迁是知道他的。④他说李陵这个人秉性忠义,常想牺牲自己,报效国家。这回以少敌众,兵尽路穷,但还杀伤那么些人,功劳其实也不算小。他决不是怕死的人,他的降大概是假意的,也许在等机会给汉朝出力呢。武帝听了他的话,想着贰师将军是自己派的元帅,司马迁却将功劳归在投降的李陵身上,真是大不敬,便教将他抓起来,下在狱里。第二年,武帝杀了李陵全家,处司马迁宫刑。宫刑是个大辱,污及先人,见笑亲友。他灰心失望已极,只能发愤努力,在狱中专心致志写他的书,希图留个后世名。过了两年,武帝改元太始,大赦天下。他出了狱,不久却又做了宦者做的官——中书令,重被宠信。但他还继续写他的书。直到征和二年,全书才得完成,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他死后,这部书部分的流传,到宣帝时,他的外孙杨恽才将全书献上朝廷去,并传写公行于世。汉人称为《太史公书》《太史公》《太史公记》《太史记》。魏、晋间才简称为《史记》,《史记》便成了定名。这部书流传时颇有缺佚,经后人补续改窜了不少;只有元帝、成帝间褚少孙补的有主名,其余都不容易考了。⑤司马迁是窃比孔子的。孔子是在周末官守散失时代第一个保存文献的人;司马迁是秦火以后第一个保存文献的人。他们保存的方法不同,但是用心是一样。《史记·自序》里记着司马迁和上大夫过壶遂讨论作史的一番话,司马迁引述他的父亲称扬孔子整理“六经”的丰功伟业,而特别看重《春秋》的著作。他们父子都是相信孔子作《春秋》的。他又引董仲舒所述孔子的话:“我有种种觉民救世的理想,凭空发议论,恐怕人不理会;不如借历史上现成的事实来表现,可以深切著明些。”这便是孔子作《春秋》的趣旨,他是要明王道,辨人事,分明是非、善恶、贤不肖,存亡继绝,补敝起废,作后世君臣龟鉴。《春秋》实在是礼义的大宗,司马迁相信礼治是胜于法治的。他相信《春秋》包罗万象,采善贬恶,并非以刺讥为主。像他父亲遗命所说的,汉兴以来,人主明圣盛德,10,和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是他父子职守所在,正该记载表彰。他的书记汉事较详,固然是史料多,也是他意主尊汉的缘故。他排斥暴秦,要将汉远承三代。这正和今文家说的《春秋》尊鲁一样,他的书实在是窃比《春秋》的。他虽自称只是“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述而不作,不敢与《春秋》比,那不过是谦词罢了。⑥《史记》虽然窃比《春秋》,却并不用那咬文嚼字的书法,只据事实录,使善恶自见。书里也有议论,那不过是著者牢骚之辞,与大体是无关的。原来司马迁自遭李陵之祸,更加努力著书。他觉得自己已经身废名裂,要发抒意中的郁结,只有这一条通路。他在《报任安书》和《史记·自序》里引文王以下到韩非诸贤圣,都是发愤才著书的。他自己也是个发愤著书的人。天道的无常,世变的无常,引起了他的慨叹;他悲天悯人,发为牢骚抑扬之辞。这增加了他的书的情韵。后世论文的人推尊《史记》,一个原因便在这里。王珮瑜:让京剧不再“老生常谈”雕梁画栋,尤带暗香;西皮二黄,余音绕梁……一座拥有300年历史的古戏楼于2019年10月被重新启用,化身一处兼具传统底蕴和时尚创意的演艺新空间。这一被命名为“瑜音阁”的剧场新空间,由京剧名角王珮瑜兴办的瑜音社独立运营,试图探究“让传统文化火起来”的新模式。在过去的30多年间,王珮瑜学戏、唱戏,从一个有天赋的戏校学生,逐渐变成了人们熟悉的“瑜老板”。为推广京剧,她上过许多热门综艺节目,一袭长衫的打扮、清俊儒雅的气质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收获了相当数量的粉丝。短视频平台、音频平台都是她传播京剧艺术的阵地,许多年轻人也因此与京剧有了近距离接触,感受到京剧的魅力。京剧作为国粹,是融唱、念、做、打于一体的艺术表演形式,它的美,在高亢嘹亮的唱腔,在底蕴深厚的台词,在神奇夸张的脸谱,在千变万化的身段,同时,也在那一身优美绚丽的戏衣。孔融让梨“孔融为什么让梨?”“是因为大的梨是坏的。”那个固执而陈腐的孔融如果听到现在的孩子这样回答,肯定气得在棺材里跳起来。是的,传统的道德范式正在流失。90年代的孩子被教导:不劳动者不得食。他们几乎从懂事开始就置身于竞争当中,天生就是达尔文主义者。三年级的孩子每周要上40节课,每天要练3小时的琴,六年级的孩子每天做功课到深夜12点,初二的孩子课外还要参加数学竞赛、英语演讲比赛、学生会竞选……他如何能够说:同学,10,第一名我不要,让给你吧?没人会感激孔融。只是,当整个社会都开始认同“谦逊使人落后”这种工业文明的价值观的时候,中国古人那种曾有过的温润如玉的人格魅力,也就湮没了。                                                                                                            篇目❸天地苍茫一根骨庞 进①司马迁的祠墓在陕西的韩城市。祠内有他的塑像:束高发,穿红袍,长眉入鬓,双目炯炯——那眼神,有穿透历史烟云的明晰和超凡入圣的穆然;显著的还有那一袭长及心胸的须髯,给人一份文人的傲岸和学者的庄重。据说,人受过宫刑,胡须会随之脱光,而这尊塑像依然大须飘拂——这大概是民意使然了:你皇上要把一个血性须眉变成一个不男不女的“太监”,可在我们老百姓的心目中,这个人依然是男子汉,顶天立地,气吞山河的男子汉!②仔细看,司马迁的塑像是稍稍有些斜的,头向北方偏着。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北方的苏武庙,因为这位在北国牧了十九年羊的汉朝使臣,和司马迁是肝胆相照的僚友。另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李陵,这位大汉名将被迫降敌,正是司马迁罹祸的原因啊!我是倾向于后一种说法的,我甚至觉得“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是有某种必然性的。不错,司马迁是一个有骨气有血性又才华横溢抱负远大的文人,这样的文人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社会的良心。当李陵重创十万敌骑的消息传到长安时,汉武帝刘彻是笑眯眯的,公卿王侯们好听话说得长乐宫的麻雀都似乎要变成翩翩起舞的宫女。不料几天后,李陵终因矢尽粮绝,寡不敌众而被俘降敌。消息传来,全朝廷都哑巴了。朝堂上,刘彻目扫群臣。群臣或言李陵该千刀万剐,夷其九族不足以抵罪。当刘彻对这样的看法眯目点头时,我们的太史公站了出来。他说李陵平时克己奉公,身先士卒,有国士之风。此次出征,孤军奋战,血染寒山,英勇可嘉。降敌是一时无奈,日后有机会,他还会报效汉朝的。“好你个司马迁”,刘彻震怒了,“你竟敢替叛贼说话,谁给你的胆量?”10,③现在看来,司马迁充其量不过是说了几句公道话而已。然而,问题倒不在于公道话本身,而在于竟然有人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社会良心和专制强权在这儿发生了深刻的矛盾。在刘彻的心目中,做臣子的差不多是一群牛马,鞭子下驮拉耕作,唯主子鼻息是仰,哪里有你人模人样地站在我的对面说什么公道话的权利?④对武帝刘彻,司马迁曾经抱有幻想。做太史令,他异常勤奋,总想博得武帝的欢心。即使站出来为李陵辩护,也是见皇上满脸的“惨怆怛悼”,禁不住效一番“款款之愚”。然而,残酷的现实粉碎了文人的天真,他终于明白了:刚直不阿的书生和专横残暴的帝王是冰和炭、玉和泥。于是,不再幻想不再幽怨,为了“草创未就”的《史记》,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理想和事业,他咬牙吞血,毅然决然地走向了苦难,“就极刑而无愠色”。至此,司马迁实现了一个转变,一个御用工具向独立人格的转变。从此,一个书生走到了一个帝王和这个帝王赖以存在的庞大体制的对立面。你可以摧残我的肉身,但你摧不毁我的抱负;你可以夺取我的生命,你却打不倒我的精神。我就要谱写一部世上从来没有的大书,让这个民族记住司马迁,让这个世界记住司马迁!也让你刘彻看看,什么是真正的文人,什么是文人的肝胆。寒凝春华发,血沃劲草肥。炼狱淬火,司马迁在提升精神的同时,成就了一根骨头。⑤好一根骨头啊!即使面对一百个汉武帝,一千次酷刑,一万回磨难,这根骨头也不会酥软,绝不酥软!诗词曲赋如果20世纪90年代的孩子们是从周杰伦的《东风破》里才开始接触到古典诗词之美的,是不是有点迟了?《全唐诗》有42863首,《全宋词》有19990首,李白有诗900余首,陆游有诗9000余首,这还只是中国诗词曲赋的一点零头。然而,我们直到中学毕业所背的还不过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样的小情调,如何让我们爱慕上我们的浩瀚诗海呢?不是说古典诗词应被广泛应用,但它从我们的视野里大跨度地撤退、消失,就是这个社会审美能力的丧失。一个从小就被“涉江采芙蓉”“袅情丝吹来闲庭院”“醉里挑灯看剑”这样的情韵滋养着的孩子,他们长大以后,心灵或许不至于那么麻木、冷漠。10,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3.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论语》4.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5.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孟子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7.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孟子8.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9.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10.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庄子11.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司马迁12.天下熙煕,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司马迁                                                                                                                                                1.《我在孔庙的所见和所想》文末说到“让孔子从这样的孔庙中走出来”,请通读全文后回答:“这样的孔庙”有怎样的特点?“让孔子从这样的孔庙中走出来”需要完成哪些任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特点:规格高,威严。需要完成的任务:①还原孔子思想的丰富性,而不是仅仅传播有利于统治者统治天下的那么一点思想。②不能只强调孔子的思想而禁锢其他的思想,倡导思想的自由。③还原血肉丰满、可亲可爱的真实的孔子,不要让孔子有超凡的威风而使人难以接近。2.《读〈史记〉〈汉书〉》第②段中“父亲的遗命指示了他一条伟大的路”,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伟大的路”的内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完成父亲遗志,继承家族传统,担负起史官的责任。②以孔子为榜样,整理文献,著书记史,以作龟鉴。③用写史的方式记录和表彰他所处的伟大时代。④发愤著书,抒发悲天悯人的情怀。3.《天地苍茫一根骨》文章中的评述,点染了司马迁的风骨与精神,对我们今天实现人生价值、成就伟大事业大有启发与补益。请结合文本,任选两个方面,对他的人格与精神进行评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有独立人格。独立人格是司马迁最宝贵的特点,一个人只有不依附任何权势,才有追求真理、献身真理的精神,才能成就伟业。②有社会良心。司马迁敢于说公道话,敢于坚持正义,不趋炎附势,这是我们今天十分需要的人生价值取向。坚持正义,坚持真理,才能奉献社会。③有理想,执着追求。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执着追求,才能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才能为社会尽力。④顽强坚韧。在困难甚至灾难面前不动摇,在威逼面前不屈服,矢志不移,坚韧不拔。这是事业成功的保障。⑤不重名利世俗。司马迁没有追求权贵的赏识,没有迎合世俗,耐得住寂苦,成就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成就了伟业。4.结合上面的文章谈谈,我们应该如何传承传统经典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挖掘经典中的传统文化资源。②再现经典中的传统文化画面。③加强经典中的传统文化实践。10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