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6.7亿以上的数n教学内容教材第73~75页亿以上的数n教学提示亿以上的数的教学,教材设计了三个活动。活动一,把以“亿”为单位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个”为单位的数,教材提供了2011年国家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8610亿元,其中基础研究经费支出为396亿元为案例来学习。活动二,把一个大数改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近似数,改写时,要结合数的大小来选择,同时要借鉴把一个非整万的数改成一个以“万”为单位的近似数的方法,教学时要注意知识的迁移与运用;活动三,感受一亿有多大。教材提出了两个问题(1),从1数,数到一亿需要多长的时间。问题(2),先探究把100万张复印纸摞在一起有多高,然后在此基础上推算1亿张的高度,并与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玛峰的8844米比较(2005年10月9日公布约8844.43米)使学生间接感受1亿有多大。这个活动安排目的,一方面体验、感受大数目,另一方面给学生创造用自己的方法,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的素材和机会。n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把一个以“亿”为单位的数改写成以“个”为单位的数,感受亿与“万”和“个”的关系。2、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改写成以“亿”或“万”为单位的近似数。3、通过探究活动,感受一亿有多大。 过程与方法1、经历把亿以上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并感受一亿有多大,掌握数的改写方法。2、通过数的改写,感受转化数学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一亿的实际意义,了解数的改写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发展数感。n重点、难点重点感受一亿,把亿以上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近似数。难点学会用不同的方式和适当的单位表示大数。n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例2、3、4多媒体课件或挂图学生准备:计算器n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旧知铺垫。 师:把下面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课件出示)3600000 10600000 4300000 12500000 师:怎样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亿以上的数”。(板书:亿以上的数”)设计意图:在复习中揭示出新知学习,直奔主题,节省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二)探究新知1、把以“亿”为单位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个”为单位的数师:谁读一读下面这个信息?(课件出示)2011年,我国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8610亿元,其中基础研究经费支出396亿元。 师:说一说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以及这些数据有什么特点。生讨论交流,得出:上面的数据都是以“亿”为单位的数。师:议一议把以“亿”为单位的数能改写成以“万”或“个”为单位的数吗?如果可以,先试着改写一下。 (生独立试做,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8610亿=861000000000 8610亿=86100000万 396亿=39600000000 396亿=3960000万 师:想一想,怎样把以“亿”为单位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个”为单位的数。师生总结改写方法:1、改写成以“个”为单位的数,在数据后面加8个0。2、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在数据后面加4个0。2、把一个大数改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近似数师:在实际生活中,经常把一些较大的数改写为以“万”或“亿”为单位的近似数。请先自己阅读下面的信息,读一读,想一想,这些行星哪个距离太阳最近呢?哪个最远?(课件出示)把太阳系中八大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师:如果把上面的数进行改写,我们怎样确定是改成以“万”为单位,还是以“亿”为单位呢?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得出根据与太阳的距离数,自己确定改写的单位。 师:现在请先自己尝试着改写,然后全班交流改写的结果,说一说是怎样想的。(预设)57910000 =5791万108200000≈1亿149600000≈1亿227940000≈2亿 778330000≈8亿1427000000 ≈14亿2870990000≈29亿4504000000≈45亿师:说一说,你是怎样确定是以“万”为单位还是以“亿”为单位?改写时,用到了哪些知识?师生归纳总结得出:根据数的大小来确定改写的单位,改写时也是根据“四舍五入”的方法。3、感受一亿,(1)从1数到1亿感知1亿有多大。师:你知道一亿有多大吗?如果每秒数一个数,昼夜不停地数,从1数到1亿需要三年零两个月。学生算一算,从现在算起三年零两个月后是哪年哪月。 (2)把1亿张纸摞在一起有多高感知一亿有多大。师:100万张复印纸摞在一起大约有多高?回顾或介绍三年级测量、推算“1万张复印纸摞在一起大约有90厘米高”,100万张复印纸摞在一起大约有90米高。 教:一般楼房每层大约3米高,由此推算,90米相当于30层楼房的高度。 师:1亿张复印纸摞在一起大约有多高?鼓励学生由100万张复印纸的高度是90米,推算出1亿张复印纸的高度大约是9000米。 师:说一说珠穆朗玛峰有多高,和9000米比较,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比较的结果。 设计意图:无论是把亿为单位的数改写为“万”为单位还是“个”为单位,还是把大数进行改写,或是感受一亿有多大,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体验亿以上的数,感受其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三)巩固新知1、教材第75页“练一练”第1、2题。2、教材第75页“练一练”第3题。设计意图:1、经历把一个大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近似数的过程,进一步掌握改写方法和注意事项。2、在用计算器计算全国每人节约1元钱可以资助多少名贫困学生的过程中感受13亿这个数之大。(四)达标反馈1、填空。(1)二亿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万,改写成以“个”为单位的数是()。(2)把584亿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是(),把70亿改写成以“个”为单位的数是()。(3)2016亿改成以“万”为单位的数是(),改成以“个”为单位的数是()。2、把下面各数改写以“万”或“亿”为单位的近似数。3、把下面的数改为以“个”为单位的数。四百八十亿 十二亿 一亿4、把下面的数改为以“万”为单位的数。四百八十亿 十二亿 一亿5、用10枚5角的硬币排成一排(如下图),量一量一共长多少厘米。(1)照这样计算,一亿枚5角硬币排成一排,有多长?你能列表填一填吗?,(2)一亿枚5角硬币排成一排的长度为多少米?合多少千米?(3)从你家到学校的路程大约有多远?用一亿枚5角硬币排成一排的长度,大约相当于从你家到学校路程的多少倍?(4)赤道全长大约40000千米,如果用一亿枚5角的硬币绕地球赤道排,大约可3以绕地球赤道多少圈?答案:答案:1、(1)20000万200000000(2)5840000万7000000000(3)20160000万2016000000002、90万431万27亿350万3804万7285万3、四百八十亿=48000000000 十二亿= 1200000000一亿=1000000004、四百八十亿=4800000万 十二亿=120000万 一亿=10000万5、(1)20 20000 200000 2000000 20000000 200000000(2)为2000000米 合2000千米 (3)如果家到学校的路程是2千米,用2000÷2=1000(4)40000÷2000=20(圈)(五)课堂小结师:通过今天的探究活动,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设计意图:在回顾中谈收获,在反思中谈困惑,有利于自我知识的更新和重建,在不断的修正学习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框架。(六)布置作业1、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1亿23亿724亿1040亿。2、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个”作单位的数。280亿2亿32亿405亿3、将下面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2050000080000001200004、将下面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3600000000900000000102000000005、和爸爸、妈妈一同算一算,一秒钟画一个点,一刻不停地画,1亿个点一共要画多长时间? 6、和几名同学研究一下,1亿个小学生手拉手围起来有多少米?相当于绕地球赤道多少圈?7、1亿粒米有多重?(1)1000粒米约重25克,1亿粒米大约有多重?(2)我国大约有13亿人,如果每人每天节约1粒米,全国一天节约的大米约多少克?(3)如果一人一天吃500克大米,这些节省下来的大米约够一人吃多少年?(一年按365天计算,可以用计算器算一算,结果可保留整数),答案:1、10000万230000万7240000万10400000万2、280000000002000000003200000000405000000003、2050万800万12万4、36亿9亿102亿5、略6、略7、(1)100000000÷1000=10000025×100000=2500000(克)=2500千克(2)1300000000÷1000=130000025×1300000=32500000(克)(3)32500000÷500=65000(天)65000÷365≈178(年)n板书设计6.7亿以上的数例2:例4:把亿为单位的数改写成以个位单位感受一亿,体验大数,直接在数据后面加8个0,改写成以万位单位,直接在数据后面加上4个0.例3:改为以万或亿为单位的近似数数,采用“四舍五入”法。n教学资料包教学精彩片段自主探究,培养数感、感受一亿有多大教学片断1、猜一猜。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在大脑里大胆猜想一下:1亿有多大?(师生共同猜想)。学生发挥想象,说说自己想象中1亿的大小。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老师也和你们一样好奇,不知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有什么好方法进行验证吗? 1、操作验证。 师:要想得到一亿有多大,我们可以进行操作实验验证,操作实验验证的步骤可以分为:确定方案、进行实验、获得结论和表达交流。第一步:确定方案 (1)确立研究的问题——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厚? 师:要想研究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厚,是否真的要找出1亿张纸摞起来直接进行测量呢?不能直接测量怎么办?师生讨论,得出结论,可以先测量一部分纸的厚度,再由部分推算出整体是多少。 教:那"一部分"应该取多少呢? ,师生得出结论,可以先量出100张纸的厚度或1000张纸的厚度。 师:你们为什么不取125张、1028张呢? 师生结论:为了计算方便,应该取整百、整千、整万的数量。 (2)明确活动目的、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别取100张或1000张纸来测量厚度,描述活动过程,从中体会一亿的大小。 第二步:进行实验 师:分别取100张或1000张纸的高度为基数,分A组和B组进行测量。 (1)A组的学生取100张纸测量高度,然后推算一亿张纸的高度。 (2)B组的学生取1000张纸测量高度,然后推算一亿张纸的高度。 各小组依据方案开展活动,并将获得的数据、推算过程补充记录在记录表中。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有针对性地指导、帮助。 (3)以100张纸为例。 ①测量高度:约1厘米。(为了计算方便,预备的纸张要有选择) ②问:1000张呢?--10厘米 10000张呢?--100厘米--1米 100000张呢?--10米 1000000张呢?--100米 10000000张呢?--1000米 100000000张呢?--10000米 ③推算结果。一亿张纸的高度是1万米。 师:你们知道1万米有多高吗?你们知道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有多高吗?(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4.43米,如不了解"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可以学校教学楼为例:我们教学楼的一层约4米高,1万米就相当于2500层楼那么高) (4)以1000张纸为例。(方法同100张纸相同) ①测量高度:约9厘米。 ②提问引导。 ③推算结果。 一亿张纸的高度是9000米。 (5)为什么选择不同的基数进行测量,推算的结果就不同呢?(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选择的基数不同,实验的精确度也会不同。基数越大,误差越小。可让学生思考:如果取1亿张纸来进行测量,还会不会有误差)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三步:获得结论 学生根据对以上信息、数据的分析,结合具体情境描述出一亿的大小。 第四步:表达交流 (1)小组交流活动过程。(2)活动小结。 ①进一步想象一亿有多大。 ②对小组的活动过程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丰富学生对1亿有多大的感受,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向他人学习、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习惯。教学资源准确数与近似数的特点准确数一般都以“一”为单位,近似数都是省略尾数,以“万”或“亿”为单位。 近似数前面通常有(约、大概、估计)这样的字眼。 用四舍五入法保留近似数的方法,首先确定要精确到哪一位(即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先找到这一位数,并在其下方点一点做上标记,要舍还是入,要看这一位数的后一位数,如果后一位数是0,1,2,3,4则是四舍,如果是5,6,7,8,9则是五入的情况,则必须把做标记的数+1,不管是舍还是入,做记号的数的后面有几位数就都用0去代替他们。 如精确到万位,只看千位,精确到亿位,只看到千万位。数的改写1、把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去掉万位后面的4个0,在加上一个“万”字 。2、把整亿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去掉亿位后面的8个0,再加上一个“亿”字 。3、改写后的数与原数是相等关系,如40000=4万,1200000000=12亿。资料链接大数据对于“大数据”(Bigdata)研究机构Gartner给出了这样的定义。“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给出的定义是: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四大特征。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换而言之,如果把大数据比作一种产业,那么这种产业实现盈利的关键,在于提高对数据的“加工能力”,通过“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从技术上看,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关系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一样密不可分。大数据必然无法用单台的计算机进行处理,必须采用分布式架构。它的特色在于对海量数据进行分布式数据挖掘。但它必须依托云计算的分布式处理、分布式数据库和云存储、虚拟化技术。随着云时代的来临,大数据(Bigdata)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著云台》的分析师团队认为,大数据(Bigdata)通常用来形容一个公司创造的大量非结构化数据和半结构化数据,这些数据在下载到关系型数据库用于分析时会花费过多时间和金钱。大数据分析常和云计算联系到一起,因为实时的大型数据集分析需要像MapReduce一样的框架来向数十、数百或甚至数千的电脑分配工作。大数据需要特殊的技术,以有效地处理大量的容忍经过时间内的数据。适用于大数据的技术,包括大规模并行处理(MPP)数据库、数据挖掘电网、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数据库、云计算平台、互联网和可扩展的存储系统。互联网+“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 ,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近几年来,“互联网+”已经改造影响了多个行业,当前大众耳熟能详的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ITFIN)、在线旅游、在线影视、在线房产等行业都是“互联网+”的杰作。2015年12月,《咬文嚼字》杂志发布2015年度“十大流行语”,互联网+排第二。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