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师大小学科学五上《17.月球》word教案

首页 > 小学 > 科学 > 首师大小学科学五上《17.月球》word教案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月球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记录月相变化,初步了解月球的运动情况。2.初步具有根据实验现象及其变化,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的能力。3.初步树立相信科学、尊重科学的意识及持之以恒地观察和记录自然现象的精神和毅力。教学过程一、是指导学生观察月球是什么样的。这部分包括两层内容:(1)在夜晚(或白天),我们看见的月球(月相)是什么样的;通过用感官——眼睛进行最直接的观察,就能得到以下认识:我们看到的月球的形状是会变化的,并且变化是逐渐地发生的;月球的表面不是均匀的白色,上面有一些灰色的地方,好像这些地方是不会移动的;有时能看见月球,但有时天气很好,我们也看不到月球;有时白天也能看见月球等。(2)通过用仪器和实地考察,宇宙中的月球是什么样的,例如它是什么形状的,究竞有多大,离我们有多远等。本课教材中安排了四组图片,前三组图片的目的是让学生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观察,即先观察月球整体的面貌,再发现局部的地形。第一组图是在不借助工具的条件下,我们观察到的月亮情景。插图共有三张,分别是满月、上弦月和下弦月。如果学生仔细观察,会发现上弦月和下弦月如果能拼在一起正好是一个满月,这里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提出问题,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观察。第二组图片是在借助工具的条件下,我们观察到的月球上的情景。插图分别是月球正面和背面的照片。学生可能把自己看到的月球与图中的月球进行对比,发现其中的差异,并提出质疑,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根据学生的情况,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探究“我们只能看见月球的一面,而看不见另一面。为什么?”第三组图片展现的是通过航天探测器或实地考察时,获得的月球表面的情况和环形山的特写照片。目的是使学生对月球有更清楚的了解。第四组图片的目的是把抽象的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用示意图直观地表示出来,帮助学生想像和理解。二、是组织学生认识“月球和地球有什么不同”。目的是使学生在了解地球的基础上,用地球与月球的有关数据进行对比,。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想像能力。比如形状和大小、最高和最低气温、有没有水或动植物、是否适合人类生存等等。在这里根据需要可安排学生搜集一些相关资料为讨论做准备。三、是指导学生亲自观察和记录月相变化。,这部分内容包括两个活动:一是观察记录一个月的月相;二是一个连线游戏。月相观测对于小学生来说周期相对较长,所以要提示学生在观察前应先考虑好观察计划,包括制订步骤、选择时间和考虑安全措施。在观察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天气不好,不能进行观测的情况,还应注意培养和鼓励学生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的科学精神。观察和记录月相变化时,要指导和督促学生每天观察和记录。如果遇到天气不好,也要实事求是地记录。另外,根据学生的观察记录情况,可以启发学生运用推测的方法,补充记录末看到的月相。考虑到学生要坚持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是比较困难的,因此课文设计了用连线的方法表示月相变化过程的活动,这既是对第一个活动的弥补措施,又是引导学生对月相变化现象进行总结的一个条理化过程。在观察和记录月相变化时,学生可能会发现月球位置的变化。对于位置变化可安排学生在同一日期的不同时刻和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进行对比观察,发现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四、教学建议1、教学准备(1)有关月球表面、环形山、各种月相的图片或音像资料。(2)有关人类登月事件的图片或资料。2、教与学过程(1)根据教学进度,要提前安排学生先观察和记录月相,还可安排学生搜集有关月球的资料和图片。(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动作应力求形象、直观、生动有趣,并尽量避免在教学过程的初始阶段把结论告诉学生。应鼓励学生对一个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猜想,作多种假设或预测,引导学生自己搜集证据,得出问题的结论。(3)学生对月球进行目视观测,主要是选择夜晚进行。但有时在早晨、下午或傍晚也能看见月球。白天,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校内进行观察。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观察时,要让学生记下观察地点、日期和时间,然后画出月相。一般情况下,学生对月球进行一个月时间的定点观察就够了。通过这种观察,要求学生对观察的结果能做出清楚、明确的描述或说明。这种观察可能会引起一些学生长期研究月相的兴趣,从而在课外自主地进行观察和记录,如果发现有这样的学生,教师要特别予以关注和鼓励。(4)探究月球总是向我们展示它的同一面时,可以指导学生在宽敞的地方模拟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相对运动(月球自‘转一周与绕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完全相等)。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设想一下,假如地球的自转与绕日公转的时间也是相同的,那么地球将遭受怎样的命运?(它的一半将停留在永无止境的寒冷黑夜中,而另一半则将永远受到太阳的炙烤O),(5)探究月相变化的成因,是按照“事实——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思路编写的。在教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实验来表现月相的变化。例如:可以让学生手拿一个皮球(或其他球体),将球的一面对着自己。然后,在灯光(或手电筒的光)的照射下,让球围绕自己转动。这个实验可以使球显示出不同的月相景象。另外探究时,也可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提出几个与月相成因有关的问题,如月相变化是不是月球本身的形状在改变,月相变化是不是有规律的?月相的形成可能与什么有关系等等。然后,由学生自己设计模拟实验,探索月相的成因,并得出关于月相成因的结论。(6)如果教学有时间,也可以让学生思考“如果到月球旅行,需要带上哪些物品?在月球上,可能会发生什么样的现象?”然后进行讨论和交流。(7)如果有条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组织一次关于月球研究新成果的发布会。通过这样的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天文科学研究的新发展和新信息。同时也可以使教材及时补充新的内容。五、教学评价(1)简单地描述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星球。(2)根据一幅月相的照片,用画图的方式表示以后的半个月里,这个月相会是怎样变化的。(3)做一个说明月相变化原因的实验,并进行解释。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