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虽有嘉肴——《礼记•学记》
【学习目标】1、了解《礼记》相关知识,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2、准确翻译课文,学习类比说理,理解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学习重点、难点】1.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用“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严谨,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课文节选自《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它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
预习检测1、给下列红字注音:嘉肴()自强()兑命()学学半()不知其旨()教学相长()jiāyáoqiǎngyuèxiàozhǐzhǎng
朗读(注意停顿,读出节奏和韵味)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翻译(1)虽.有佳肴..虽:佳: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旨:(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至道:善:(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是故: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自强:(6)故曰:教学相长.也长:(7)其.此之谓也....其:此之谓也:(1)虽.有佳肴..虽:佳: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旨:(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至道:善:(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是故: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自强:(6)故曰:教学相长.也长:(7)其.此之谓也....其:此之谓也:(1)虽.有佳肴..虽:佳: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旨:(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至道:善:(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是故: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自强:(6)故曰:教学相长.也长:(7)其.此之谓也....其:此之谓也:(1)虽有嘉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即使好,美用鱼、肉做的菜。吃,品尝(味道)甘美最好的道理好处所以,因此不通,理解不了。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品尝,是不会知道它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是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懂的地方。
(1)虽.有佳肴..虽:佳: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旨:(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至道:善:(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是故: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自强:(6)故曰:教学相长.也长:(7)其.此之谓也....其:此之谓也:(1)虽.有佳肴..虽:佳: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旨:(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至道:善:(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是故: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自强:(6)故曰:教学相长.也长:(7)其.此之谓也....其:此之谓也:(1)虽.有佳肴..虽:佳: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旨:(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至道:善:(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是故: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自强:(6)故曰:教学相长.也长:(7)其.此之谓也....其:此之谓也:(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6)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xiào)学半。”(7)其此之谓乎?反省自我勉励促进表示推测语气。大概,恐怕。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此……之谓乎”是一种固定句式,通常翻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吧。”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翻译课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我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是不知道它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是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困惑。
翻译课文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翻译课文《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兑命》说:“教育别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合作探究1、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教学相长”——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辅相成。
2、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类比论证。从“嘉肴”写起,是为了由“嘉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嘉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用“佳肴”作喻,由浅入深,引出要论证的道理。)合作探究
3、“教学相长”的结论在前面已经道明,课文最后《兑命》中的一段话是否多余?《兑命》曰:“学/学半。”不多余,“学学半”的意思是“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是对本文观点的补充说明。《兑命》的话进一步论证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合作探究
拓展延伸: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1、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2、“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的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知困”而“自强”。
脉络梳理虽有嘉肴类比引入逐层论证引用作结弗食嘉肴,不知其旨弗学至道,不知其善学知不足,教后知困不足自反,知困自强——学学半,此之谓教学相长实践出真知
主题归纳文章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字词句归纳一、通假字《兑命》曰二、古今异义1、虽有至道2、不能知其旨也3、教然后知困4、教学相长也三、词类活用1、不知其旨也2、不知其善也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古义:即使。今义:虽然。古义:甘美。今义:意义。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古义:促进。今义:增长。名词作形容词,甘美。形容词作名词,好处。
四、一词多义学其学学半——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不知其旨也——教向别人学习表示推测它的
课堂小结读完本文,你有哪些体会?(提示:从“教者”及“学者”的角度回答)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能自我勉励,不断提高自己。
解释翻译虽()旨()至道()善()困()是故()自强()自反()故曰:教学相长——()《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课堂检测
课外作业默写课文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