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25 诗五首课件 语文版 课件

首页 > 初中 > 语文 > 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25 诗五首课件 语文版 课件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诗五首杂诗夜雨寄北淮上与友人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背诵理解诗词,体会诗歌意境2、学习欣赏诗歌作品3、了解我国古代灿烂文化,增强爱国主义感情 王维简介王维(约701-761),唐代著名诗人,字摩诘,河东人。外号“诗佛”。他是山水田园派诗人,和孟浩然合称为“王孟”。苏东坡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1、杂诗:写随时产生的零星感想和琐事,不定题目的诗。2、来日:来的时候。3、绮(qǐ)窗:雕画花纹的窗户。绮,有花纹的丝织品。4、着花未:着花,开花。未,用于句末,相当于“否”,表示疑问。【注释】 教师泛读:说说你从诗中听懂些什么?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注意:应、绮的读音2、同桌相互检查读诗情况。3、小组比赛读诗。声音响亮,不乱喊乱叫;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 对故乡来人的询问,可以很多很多,为何诗人独问梅花是否开花?思考: 诗歌赏析诗歌一开头,诗人以近似讲话一样的语气,不加修饰地表现了一个久住他乡异地的人,一旦见到自己家里的亲友,欲知家乡情事分外热烈、急切的心情。那么,身在异地的异客,最想知道什么样的事呢?最令诗中主人公亲切怀想的却是花窗前那枝梅花开了没有。用梅花作为繁多家事的借代,不但更加生活化,而且也诗化了最普通的家务事,同时又体现了诗人独钟梅花那种清高超脱的品性。全诗质朴平淡而诗味浓郁。 考考你你还知道哪些表现思乡之情的古诗。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在晚唐诗人中,他的诗歌艺术成就最高,和另一位著名诗人杜牧合称为“小李杜”,也是唐代诗人中的“三李”之一(李白、李贺)。有《李义山诗集》传世。作者简介 《夜雨寄北》,诗题也作“夜雨寄内”,“内”即其夫人。现传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北”即北方的友人,或为妻子,或为友人。题目解释 夜雨寄北(七言绝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却还没有回家的日期。在这秋夜的巴山,大雨骤至,池中涨满了水。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亲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巴山夜雨涨秋池。写眼前景象,使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巴山的夜雨,融入涨满的秋池。“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愁思之绵绵深重。 何当共剪西窗烛,陡然一转,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却话巴山夜雨时。向“君”述说今夜“我”思“君”而不得归的情景。 小结《杂诗》这首诗的白描手法于平淡无奇中简洁而形象地抒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情。《夜雨寄北》(又称《夜雨寄内》),是爱情诗,表达诗人思念妻子的感情。诗人把秋雨夜景与思念家人的愁绪结合起来写,写得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淡淡的四句小诗,产生了不凡的艺术感染力。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背诵理解诗词,体会诗歌意境2、学习欣赏诗歌作品3、了解我国古代灿烂文化,增强爱国主义感情 淮上与友人别郑谷 作者简介郑谷(约848-约909),晚唐诗人,字守愚,袁州人。有诗集《云台编》。淮上,即扬州。江苏省的城市,我国历史文化名城。 扬州火车站 古城扬州运河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淮上与友人别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淮上与友人别长江边上杨柳依依,柳絮乱飞,愁坏了渡江的游人。晚风阵阵,从驿亭里传来几声笛鸣。我们就要离别了,你要去潇湘大地,我却要往长安而去。 “扬子江”,长江的别称,点明了离别的地点,“杨柳春”点明了季节。杨花:飘飞的柳絮。“愁杀”二字,将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思绪写到了极致。几声风笛,带着凄清怨慕,飘入友人耳中,更是显出千钧愁情。互道一声珍重,各奔前程。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淮上与友人别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王勃(约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人。有《王子安集》。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一起倡导文学革新,其中王勃成就最大。作者简介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城阙:五津:指长安,送别之地。泛指四川,杜少府上任之地。首联叙述了两人一留长安,一往蜀州,将分两地,为下文抒情奠定基调。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这位姓杜的朋友也是位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王勃自己游宦在外,也不很得意。当他们走出都城,远望五津时,彼此的感情很自然地会沟通在一起。我和你都是离乡远游以求仕途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长安,去和留虽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别之意却是一样的啊!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海内:四海之内,即全中国。在这诗人忽然将笔锋一转,转而去宽慰那即将远行的友人:“我们分手之后,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伤。海内有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一样。作者用广阔博大的胸襟去劝慰友人,表达了作者相信真挚友情不因时空改变而改变。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无为:岐路:沾巾:无须,不要。分手的路口。沾湿手巾,指哭。此两句就前句的意思再推进一层。离别固然是悲伤的,但互为知己,虽各处天涯,亦似比邻,所以不必像青年男女一样别泪沾巾。 王勃这首送别诗,一洗酸楚的情调,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标高格。全诗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著名诗人。和柳宗元交谊很深。有《刘梦得集》。作者简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冬,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后也回归洛阳的白居易相会时所作。白居易在酒席上吟诗一首,题为《醉后赠刘二十八使君》,为刘禹锡长期被贬的不幸遭遇鸣不平。刘禹锡感慨万端,写了这首诗,答谢白居易。写作背景 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首联点明自己在巴山楚水这个荒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之久。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置:放置。诗文赏析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颔联通过用典,表现了诗人十分复杂的心情。阔别已久,今朝归来,人事全非,抒发了无限怅惘的心怀。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空吟:徒然地吟诵。 用典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昭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勾起了对故人的怀念。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被害的王叔文、被贬的柳宗元等人。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用典 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用典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沉船的旁边会有千帆驶过,枯萎的树前头有万木争春。颈联表达了诗人的乐观精神。侧畔:旁边。千帆:形容过往船只很多。病树:即枯树。万木春:万木逢春,生机勃勃。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歌,暂且举杯,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吧。长精神:振作精神。长:增长,振作。尾联表达了诗人坚忍不拔的意志。 名句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以自然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个人的沉沦不算什么,社会总要向前发展,未来肯定比现在好,前景无限美好。 题目作者体裁内容情调名 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五律送别友人奔放豪迈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七律酬答友人豪放乐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淮上与友人别》郑谷七绝友人握别难舍哀婉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夜雨寄北》李商隐七绝思念友人深情期盼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总结 诗歌思想感情《杂诗》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夜雨寄北》表达了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淮上与友人别》表达了作者和友人依依惜别之情。《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通过对别离赴任友人的宽慰和劝勉,表达了对友情的豁达态度。《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进取精神。归纳思想感情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