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14秋天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课件

首页 > 初中 > 语文 > 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14秋天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课件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一叶知秋 秋天何其芳 何其芳(1912—1977)诗人,文学评论家。   四川万县人。北京大学毕业。1938年夏到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鲁艺文学系主任。1944─1947年,两次被派到重庆,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进行工作。建国后,历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和书记处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等职。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著有诗《我们最伟大的节日》,诗集《预言》、《夜歌和白天的歌》,散文集《画梦录》等。文艺论文集《关于现实主义》、《论〈红楼梦〉》、《关于写诗和读诗》、《文学艺术的春天》等。1977年7月24日在北京逝世。 秋天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秋天/栖息在/农家里。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秋天/游戏在/渔船上。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何其芳 走进秋天:整体感知(主旨)通过描写三幅乡村秋景图,突出乡村秋天的绚丽多彩,抒发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 诗中描写了三个场景,请同学们分组讨论,然后别给它们起一个漂亮的名字。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秋天栖息在农家里。农家丰收图田园之秋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秋天游戏在渔船上。霜晨归泊图清江之秋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少女思恋图心灵之秋 赏析D“栖息”,拟人,写出农家丰硕的收获,概括出秋天在农家的状况,将虚无的秋天具体化,营造出繁忙之后农闲的松弛、闲静的气氛。农家丰收图“满披”形象生动地写出幽谷里露珠的多,浓重,显出清新朦胧的美感。视觉B”丁丁“、“飘”字贴切传神,让我们体会到了伐木声的轻柔似有似无的感觉。听觉C“饱食”拟人,生动形象写出丰收之景,体现收获者愉快的心情。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秋天游戏在鱼船上。A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渔家晚归图B“游戏”体现了秋天的活泼,渔船满载而归,渔人愉快悠闲自在的心情。明确:比喻,形象写出乌桕叶扁扁的形状 A开头的两句写景,请同学们说说描写景物的作用是什么?是什么角度写景?运用了起兴的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先写景,引出少女的情感。视觉和听觉B“梦寐”:将秋天拟人化,写出了少女的微妙的感受,朦胧的、清纯的、明净的似恋非恋的情愫,似羞似喜的感情。少女思念图 课堂小结:何其芳诗人在这首诗里应用多种视觉描写,同时应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夏忙后农家清闲喜悦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这是一个丰收的秋天,快乐的秋天,幸福的秋天,充满诗意的秋天,充满收获春的希望的秋天。让我们也真诚的祝愿农村里的老百姓多过一些这样的秋天!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萧瑟的,让人顿生惆怅,但是秋天也有绚丽彩,丰收的喜悦。今天,我们在一个秋天里就一起学习了一首赞美秋天的诗,接下来让我一起来看看古文人眼里的秋天。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唐·杜牧《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宋】范仲淹《渔家傲》拓展延伸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唐《秋词》刘禹锡 描绘秋天写诗需要想象,读诗更需要想象。 例:示例: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来到一家农舍前,远远望去,稻田里一夜间没有了随风翻腾的金黄稻浪,只有一簇簇直立的稻草束。搁在屋前的镰刀似乎更加锃亮;院坝里堆满了金色的稻谷,仿佛一座金色的小山。屋后的竹篱上,满是肥硕的瓜果,主人背篓的绳深深扣进肩上的肉里,可他粘满汗水的脸上却泛起幸福的笑影。 秋天轻轻拨开夏的珠帘乘着风儿轻歌曼舞而来秋天淡淡流动菊的清香旋着枝头幻想的颜色秋天浓浓的燃烧着枫叶的思念卷着片片如飞的黄蝶梦我仍想悄悄步入问询那深掩的秋门看其中有多少生活的足迹 谢谢!谢谢!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