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中考一模语文试卷一、语文知识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呜咽(yè)谰语(lán)污秽(huì)姗姗来迟(shān)B.羸弱(léi)舷窗(xuán)斡旋(wò)仙露琼浆(qíng)C.粲然(càn)不辍(chuò)秀颀(qí)杞人忧天(qǐ)D.晦暗(huì)瞳仁(tóng)争讼(sòng)金戈铁马(gē)【知识点】常用字字音;方言误读【解析】【分析】A:正确;B:舷窗的舷读xián,琼浆的琼读qióng,故不完全正确;C:正确;D: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汉字的正确读音。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通用语。我国是多民族,地大物博,方言众多,部分词语的读音方言区与普通话是不一样的,方言区的同学平时学习要有意识地进行整理与积累,特别关注自己方言与普通话的不同部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疮疤糟糕抑扬顿错僵绳荧光摧枯拉朽嶙峋严峻别具匠心隧道贸然紧密相连)春寒料峭和颜悦色奈人寻味周而复始【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形近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解析】【分析】A:错应写作:措;B:僵应写作:缰;C:奈应写作:耐;D:全部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汉字的准确书写。汉字里许多字都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表示读音,一部分表示意义,我们理解了词义,就不容易写错别字了。另外,汉语里有许多同音字和形似字及音近形近字,平时学习要有意识地进行整理与积累。3.下列句子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而现在他们还得顺着自己原来的足迹走去,在几个星期的行程中小心翼翼,绝对不能偏离自己原来的脚印,以免错过事先设置的贮藏点。但是漫天大雪封住了他们的眼睛,使他们每走一步都,因为一旦偏离方向,错过了贮藏点,无异于直接走向死亡。他们体内已缺乏那种初来时的充沛精力,因为那时候丰富的营养所含有的化学能和南极之家的n营房都给他们带来了力量。A.必需提心吊胆况且凄寒B.必须提心吊胆尚且凄寒C.必须忧心忡忡况且温暖D.必需忧心忡忡尚且温暖【知识点】近义词【解析】【分析】必须的意思:多指工作和事情非如此做不可,它是能愿动词,常跟其他动词合用。表示事理上的必要和情理上的必要,副词,有强调的语气,多作状语;必需的意思:指原料、物品、用途等必不可少的需要,它是动词,可单独用,也可作定语。本句第一个横线后面的词是”小心翼翼“是形容词,在句中作谓语,修饰谓语的是状语,故选”必须“;提心吊胆:形容对事情不能放心,非常害怕。忧心忡忡: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担心。此处害怕的成分少,重在忧愁担心,故选”忧心忡忡“;尚且:连词,提出程度更甚的事例作为衬托,下文常用“何况”等呼应,表示进一层的意思。况且:表示更进一层,多用来补充说明理由。第三空后面的句子就是对前面的补充,故选况且;第四空,从后面“带来力量”的不可能是”凄寒“,故选”温暖“。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辨析近义词可以从不同的语素入手区分,可以从词义的轻重角度辨析,还可以从搭配角度比较,可以从词义范围的大小来辨析;还可以从词语的感情色彩角度辨析;还可以词性角度。但最重要的辨析还是要和具体的语境相联系。对下列病句的病因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对于这起重大安全事故的处理结果,许多家属昨天表示强烈地不能接受。(表意不明,“许多家属”指的是谁。)实现共同富裕的“闽宁实践”,彰显了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为绝对贫困贡献出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不合逻辑或谓语残缺,在“绝对”前加上“消除”。)诚信教育不仅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语序不当,关联词后面的内容应互换位置。)要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取得成功,关键要有出色的能力、良好的心态和不懈的奋斗起决定作用。(“关键要有……起决定作用”句式杂糅。)【知识点】语序不当【解析】【分析】A:语序不当,”昨天“这个时间状语应放在主语前,用逗号隔开,”强烈地“是修饰”表示“的,应放在”表示“前,故错;B:正确;C:正确;D:正确。故答案为:An【点评】本题考查对语病的分析,常见的语病有:句式杂糅、成分残缺、搭配不当、不合逻辑、成分赘余、语序不当等,平时学习时要注意整理归类辨析。5.把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这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自觉意识和行动选择。①面对全球性生态危机,每一个地球公民都无法独善其身②据统计,全球超过30亿人的生计依赖于海洋和沿海的生物多样性,超过16亿人依靠森林和非木材林产品谋生③还有50%以上的药物成分来源于天然动植物④然而,令人忧心的是,全球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威胁⑤站在攸关万物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保护生态容不得半点迟疑A.④②③⑤①B.④②①⑤③C.②③④①⑤【知识点】句子排序D.②③⑤④①【解析】【分析】本段文字的第1句是本段文字的主题句,先摆出主题句,然后就要对主题句进行解说,衔接说”多样性,再解说保护多样性,“多样性”的内容就是我们需要排序的内容,来看这几句:第1说危机,地球公民无法独善其身;第2句数字表明多样性;第3句紧承第2句,也是数字说明;第4句“然而”转折,这一转折是对前面多样性的转折,故应跟在2、3后面,第5句,“站”的主语应是“地球公民”,故应跟在第1句后。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排序。排序实际上是考查语言的连贯。语言要连贯,一段话前后要统一,要注意有合理的顺序,要恰当使用关联词、提示语或过渡句,使衔接过渡自然,要注意表述角度一致。排序题的答题思路是:通读——排序——试读——微调,要确保话题的一致,注意句子的合理顺序,抓关键句、起始句、结尾句、总结句,注意关联词语,注意前后照应。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我国文言小说的巅峰之作,小说题材多样,或叙述狐鬼花妖与书生交往的故事,或指斥不公。郭沫若赞之为“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春秋时秦国的屈原作《离骚》,因此称屈原或《楚辞》作者为“骚人”,后来泛指“文人”,而“风骚”则泛指文章辞藻。刘绍棠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我们学过的《蒲柳人家》就是他的作品。nD.寓言通常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的文学体裁,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选自《伊索寓言》的《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就讽刺了那些妄自尊大、爱慕虚荣的人。【知识点】文化典籍;作家作品【解析】【分析】A:正确‘B:屈原应是战国时期楚国的,风骚:风指《诗经》的《国风》,骚指屈原的《离骚》,后用来泛指文学。故错误;C:正确;D: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记忆。平时学习文言诗文时要记牢,主要作家作品的朝代、作者、篇章的内容不能混淆。根据提示填空,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年少万兜鍪,。(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清流见底。(陶弘景《答谢中书书》)求之不得,。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关雎》)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春望》中“,”两句写出了“安史之乱”中杜甫因万分忧愁而憔悴不堪、日益衰老的情状。《鱼我所欲也》中“是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完美地诠释了戍边英雄以身殉国、舍生取义的大无畏精神。【知识点】一般型默写;理解型默写【解析】【分析】(1)填上句,“挽”不要写成“晚”;(2)填下句,“坐”不要写成“座”;(3)填上句,“峰”不要泄而出“锋”;(4)填下句,“寤寐”上面是“宀”,下部的右边表读音,左边的“爿”不要写成“片”;(5)理解性默写,提示语“杜甫因万分忧愁而憔悴不堪、日益衰老的情状”,“搔”不要写成“骚”,“浑”不要写成“混”,“簪”的中间是并排的两个“旡”而不是“无”;(6)连续两句,“生”不要写成“身”。故答案为:(1)会挽雕弓如满月;(2)坐断东南战未休;(3)高峰入云;(4)寤寐思服;(5)第1空、白头搔更短;第2空、浑欲不胜簪;(6)第1空、所欲有甚于生者;第2空、所恶有甚于死者。【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的默写。无论是填上句或下句的一般性默写还是比较难一点的理解性默写,都需要审清题目,题目中会出现许多限制语和重要提示语,要认真阅读,抓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准确理解;还要准确理解句意,特别要注意区分意思相近的句子;书写的时候要认真,不要写错别字,不要添字漏字,不要潦草不清晰。二、综合性学习n学习与探究“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粮食安全越来越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重大议题。为了提高同学们节约粮食的意识,本周你校组织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根据要求,完成8~9题。材料一: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而种业安全是粮食安全的根基。俗话讲“种地不选种,累死落个空”,小小一粒种,直接关系我们每一个人的饭碗。多年来,中国粮食产量连续站稳1.3万亿斤台阶,这与良种供应有保障密不可分。数据显示,中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然而,育种不仅需要知识和智慧,更需要恒心和勇气。农作物育种周期至少在5-10年,新品种培育的成功率不到1%,而且从整体看,中国种业发展基础仍不牢固,粮食供求紧平衡(短期内供需大体平衡,但剩余不多)的格局没有改变,保障种源自主可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材料二:2022年4月,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宣布,人类或将面临“二战后最大的粮食危机”。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陈劭锋提供了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中国食物浪费量位居世界第一。中国每年粮食浪费量≈1.35亿吨≈世界食物浪费总量的1/3中国餐饮业每年浪费粮食1700万~1800万吨≈河北省当年粮食产量的50%=3000~5000万人一年的粮食中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2%,大型聚会达到38%,中小学校园盒饭浪费达到食物供应量的1/3。材料三:勤俭节约、珍惜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虽然当今社会物质丰富,国家和民众更加富有,但这种美德仍然要持续发扬光大,甚至可以说,国家和民众越富有,越要强调反食品浪费的重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已于2021年4月29日通过并施行,这意味着节约粮食不再是呼吁和号召,浪费也不再只是停留在道德谴责层面的不良现象,而是一个具有强制性、可依法予以惩处的法律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商家诱导误导超量点餐,最高罚1万元。n·食品生产经营者严重浪费,最高罚2万元。·制作、发布、传播暴饮暴食或音视频信息的,最高罚10万元。根据以上材料,请你设计两个活动环节。示例:小小种子,攸关国脉——看视频,了解一粒优良种子的重要性及生成。请你为呼吁大家节约粮食写一则公益广告。【知识点】广告标语;活动设计;主题活动【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就所给内容进行活动设计。首先要读懂材料内容,然后根据题干要求即示例进行相关的设计,比如座谈、调查(可以是问卷、可以是座谈、可以是随机发放调查单,可以是采访等等)设点宣传、文艺节目等等。(2)本题考查拟写广告宣传语。广告宣传语要求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希望人们做什么,不希望人们做什么,必须明确具体地表达出来,所以内容要具体,紧扣主题,注意语言要简洁,一般在20字以内,通俗易懂,要巧用修辞,一般采用上下两句,结构相同,妙传情意,要健康积极亲切友善。8.示例是就材料一设计的,再设计两个,就从材料二和三来设计。材料二主要介绍我国粮食浪费现象,活动形式可以是作调查;材料三主要讲用法律强制浪费,厉行节约,活动可以是学习法律。故答案为:示例:惊人浪费,暗藏危机——组织大家参加社会调查,了解食物浪费情况。学习法律,弘扬美德——组织大家学习《反食品浪费法》,厉行节约,弘扬美德。9.主题是节约粮食,可以用对比,如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也可是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故答案为:示例:饮水应思源,吃饭当节俭名著阅读艾青的诗歌往往饱含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抒发对祖国人民最深沉的爱。请阅读下面的诗歌,并完成相应的练习。【链接材料】【甲】我爱这土地【乙】大堰河——我的保姆假如我是一只鸟,大堰河,是我的保姆。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她是童养媳,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大堰河,n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然后我死了,你的儿子,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我敬你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爱你!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歌的语言非常凝练,它的阅读不同于散文、小说或其他应用性文体,我们该如何来阅读现代诗歌呢?知人论事法。以上诗歌的作者原名,发表诗歌《》时第一次使用了“艾青”这一笔名。分析技巧法。如【甲】诗中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和【乙】诗中的“我敬你,爱你”都采用了(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来表达情感。分析意象法。【甲】诗中,作者写了喉咙嘶哑的鸟、激怒的风、被暴风雨打击的土地等意象,其中“土地”象征着。【知识点】象征;作家作品;作品的艺术特色;《艾青诗选》【解析】【分析】(1)艾青(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真名蒋海澄(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出生于浙江金华,现当代文学家、诗人、画家。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是其处女作,第一次用艾青笔名发表。故答案为:第1空、蒋正涵;第2空、《大堰河——我的保姆》。直抒胸臆就是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感情强烈,这里的“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和“我敬你,爱你”就是直抒胸臆。故答案为:直抒胸臆《我爱这土地》这首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的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故答案为: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点评】(1)本题考查对名著常识的积累。对作家、作品、国籍要熟记不能张冠李戴,对名著的内容及人物事迹要清楚,要学习“知人论事”。功夫在课外,一定要读名著。(2)本题考查对抒情方式的理解与分析。诗歌常见的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等,平时学习要注意积累。(3)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的把握。首先要正确理解诗歌的大意,找出找全描写的景物,景物(意象)大都是名词,还要关注意象的深层含义或比喻象征意义。11.请仔细观察左边的字帖,从中挑出八个不同的汉字并将它们临写在田字格中。n【知识点】汉字的部首与偏旁;汉字笔画笔顺【解析】【分析】这是字帖的部分,但是一首诗,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莫谩愁沽酒,囊中自有钱。从右到左,竖排的,有四个是繁体字,其余都是简体,认识没问题,就算那四个繁体不认识,都还有16个可挑选。【点评】本题考查汉字的书写。书写汉字要注意汉字的间架结构和书写的笔顺。12.端午节到来之际,大家收集了几幅和端午相关的书法作品,对其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图①是用楷书书写的,字体端正,用笔有力,笔画清劲,令人神清气爽。在楷书之后,我国的书法又产生了隶书、行书等字体。图②是隶书,字体宽扁,一波三折,法度严谨,古朴典雅;隶书开创了汉字的书写形式。D.图③的字体为行书,该字体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大文豪苏轼创作了“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帖》。【知识点】其他常识;书法【解析】【分析】A:正确:B:应为隶书之后,我国的书法又产生了楷书、行书等字体;D正确;C:隶书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隶书始创于秦朝,传说程邈作隶,汉隶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上承篆书传统,下开魏晋、南北朝,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国的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了楷书的基础故答案为:Cn【点评】本题考查对汉字字体演变知识的积累。汉字的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等阶段,至今普遍使用楷书来书写和应用。要熟悉,而且要会辨认各种字体。三、阅读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风烟望五津”中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本诗作者送别友人和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送别王昌龄时的感情基调是否相同?为什么?【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理解句子要结合上下文,要抓关键词,抓修辞手法,从表达方式角度去分析。(2)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与理解。诗歌情感的把握可以关注题目、语句的含义,抓抒情议论句,抓结尾句,并联系文章的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等。13.首联意思是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题目中友人去的是蜀州,这里的五津就是借指蜀州,蜀州离长安远,在风烟迷蒙之外,所以有对友人的关怀、牵挂之感。故答案为:作者在风烟迷蒙中,遥望友人即将远去的地方,隐含了作者对朋友的送别之意和关怀、牵挂之情。(意思相近即可)14.这首诗意境旷达,一扫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和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特别是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句,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特别是首句以杨花、子规起兴,写景兼点时令,渲染凄凉哀愁的气氛。故感情基调是不同的。故答案为:不同。本诗一扫离别的千古愁云,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李白的那首则以杨花和子规渲染了凄凉悲惋的气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n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朕每思此,不敢纵逸。”谏议大夫魏征对曰:“古者圣哲之主,皆亦近取诸身,故能远体诸物。昔楚聘詹何,问其治国之要,詹何对以修身之术。楚王又问治国何如,詹何曰:‘未闻身治而国乱者。’陛下所明,实同古义。”(选自《贞观政要》)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①屋舍俨然俨然: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③太宗谓侍臣曰谓:④皆由嗜欲以成其嗜: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②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甲】文中明明渔人已经“处处志之”了,为什么太守遣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甲】文中的桃源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乙】文中李世民在位期间天下大治,被称为“贞观之治”,请根据选文分别简述理由。【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根据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文言文翻译;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有多种:可以用迁移法类推,可以查字典词典,可以联系语境,可以由成语进行推断,不管是用哪种方法,都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n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内容,再细细品味,准确把握文章重点,再认真审题,找出试题对应的文段,筛选有效信息,作答。(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做好此类题目需要通读全文,抓住关键的语句,从文章所的不同对象、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评价。【附参考译文】【乙文参考译文】贞观初年,唐太宗对大臣们说:“做君主的法则,必须首先心存百姓。如果损害百姓来奉养自身,那就好比是割大腿上的肉来填饱肚子,肚子填饱了,人也就死了。如果要想安定天下,必须先端正自身,绝不会有身子端正了而影子弯曲,上头治理好了而下边发生动乱的事。我常想能伤身子的并不是身外的东西,都是由于自身追求特别的爱好才酿成灾祸,每当我想到这些,就不敢放纵取乐贪图安逸。”谏议大夫魏徵对答说:“古代圣明的君主,也都是先就近从自身入手,才能远而推及一切事物。过去楚庄王聘用詹何,问他治理好国家的要领,詹何却用加强自身修养的方法来回答。楚庄王再问他治理国家该怎么办,詹何说:‘没有听到过自身治理好而国家会发生动乱的。’陛下所明白的,实在符合古人的道理。”第1句意思:房屋整整齐齐的;第2句意思: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与之隔绝的地方;第3句意思:太宗对大臣们说;第4句意思:都是由于自身追求特别的爱好才酿成灾祸。故答案为:第1空、整齐的样子;第2空、与人世隔绝的地方;第3空、对……说;第4空、(特别)爱好。第1句:乃;竟然,无论:不用说;第2句:而:表转折,影曲:身影弯曲不正,上治:上层得到治理,下乱:下层混乱。故答案为:①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②绝不会有身子端正了而影子弯曲,上头治理好了而下边发生动乱的事。《桃花源记》作者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他的社会理想,即远离战乱,社会平等,人民安居乐业。渔人出来时处处志之,再寻时却“不复得路”就说明这个桃花源是现实生活中没有的,同时也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暗示作者的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故答案为:①暗示了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②使故事显得亦真亦幻,给桃花源增添了神秘色彩。③表明了作者的这一理想不可能实现。18.甲文桃花源里的人们是为躲避战乱,逃进去的,那里与外界隔绝,没有战争,人人劳作,人人平等;乙文是太宗提高自身修养,心存百姓,故而在位期间天下大治墓碑成为“贞观之治”。n故答案为:【甲】文中桃花源里的人能安居乐业主要是因为那里的人为躲避战乱,逃离到了桃花源,长期与外面的世界隔离,没有战乱和赋税徭役;【乙】文是因为唐太宗心存百姓,提高自身的修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简素路来森①微信朋友圈中,一微友发了一句话:“人活到极致,一定是素与简。”所谓“素与简”,概括为一个词,就是“简素”。②“简素”者何?简约、朴素也。简约,就是汰除“多余”;朴素,就是去掉“多饰”。③生而为人,难免有所追求,特别是年轻的时候。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要表现自己,突出自己,在人群中冒尖,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自然规律。这是个人的权利,个人的本质和生存法则。”诚然也。而所追求者,无非有二:一是利,二是名。前者,是满足物质的需要;后者,则是满足精神的需求。④逐利追名,人之欲存焉,本无可厚非。⑤但追求,也要讲究一个“度”,求而无度,即如蝜蝂背物,无休无止,永不满足,最终,就是将自己累死。柳宗元在《蝜蝂传》一文中,有一段精彩的议论,逐利不休者,可以之为鉴,其文曰:“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息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简短的一段文字,揭示了逐利者的贪得无厌,不知悔改,和“智若小虫”的悲哀。⑥再者,古人还讲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若然取之无道,便会走上歪路,路不正、倾斜,就难免跌倒,一不小心,即走上犯罪的道路。⑦逐利过甚,逐利无道,所得之“利”即是多余。唯汰除之,方可得一“简”字。⑧逐利如此,求名,亦是如此。我们常说“名实相符”,又说“名者,实之宾也”,可见,一切都是以“实”为中心的。有几分“实”,就有几分“名”,“名”永远是依附于“实”的,名有多大,承担的社会责任就有多大。若然名实不符,那“名”就是“虚名”,就是“伪名”,而不负责任的行为、虚伪的东西,是终有一天被戳破的,而一旦被戳破,那就不仅仅是徒有虚名的问题,有可能即会身败名裂矣。所以说,求“名”不妨,但一定要名实相符,否则,名声再大,对于一个人来说,亦是“多余”。⑨物质上,满足于日常生活所需,即足矣;名声上,正身以立名,即可矣。⑩花花世界,世界之所以“花花”,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多饰”。一个人,为了获得好的名声,不惜自我吹捧、沽名钓誉,名声得到了,可“真我”却丧失了。一个社会,为了获得表面的繁荣,不n惜弄虚作假,虚报成绩,夸大现实,最终,“假作真时真亦假”,真假难分,混淆了是非,也混乱了社会。如此种种,都是因为“多饰”所致。⑪有的人喜欢化很浓厚的妆,化妆是为了使自己变得更美,美则美矣,可一个人的真面目、真正的美,却被遮蔽了;而真正漂亮的人,或者说,漂亮到极致的人,是素面朝天,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饰”之过度,则虚,则伪,则“多余”矣。一个人,真正好的名声,是名实相符,是以德立名,是本真的表现。⑫因之,去掉“多饰”,方得本然。这就是“素”。⑬简素,是什么?是一种本真,是一种洗尽铅华的返璞归真。简素的本质,在于修养,在于治理。它是一种境界,一种生活的境界,一种生命的境界,乃至于一种社会的境界。简素的境界,一旦抵达,一切,就变得简单了,朴素了,像大自然一样,袒露着自己的本来面目,安安静静地存在于这个世界上。⑭给自己一份明净,给世人树一楷模。(选自《思维与智慧》2022年第10期,有改动)19.根据提示填空。逐利①→简素←③求名②正身立名汰除多余去掉多饰选文第⑪段画线的部分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请你用选文中的观点对材料中的行为作点评。【链接材料】依法诚信纳税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此处,诚信不是嘴上说说,也不是靠刻意伪装,诚信是一种自觉的行为。就在去年,不少明星网红因偷税漏税而被列入了失信失德的黑名单,更有甚者,这些人中有的还曾担任诚信大使。按理说,作为公众人物的他们,更应该为民众做好表率,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浮躁和功利之心让他们忘却了社会的责任,触碰了法律的红线,在社会上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知识点】分析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针对文中观点谈看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一般步骤是一审题,明确答题方向,二根据题干要求提示定位,锁定答题范围,三整理答案,列出序号,规范作答,最后还须根据题干赋分进行验证。概括时可以摘录文中的总起句或过渡句、重点句等,也可要素归纳,关注事件地点人物事件,还可段意合并或自行概括。如果是选择题,要将每一项选项都仔细与文本内容核对,找出正确的选项。(2)本题考查对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理解与掌握。对比就是将两种性质相反或有差异n的事物或道理进行比较,强调观点,使人印象深刻。答题格式:对比论证:将什么和什么加以对比,强调什么观点,使人印象深刻;举例论证:列举什么例子,证明什么观点(如有分论点则写出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使论证真实可信,增强说服力。(3)本题考查对论点与论据的关系的理解与掌握。论点是作者的观点、看法,论据是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是为论点服务的,要看论据是否可以论证论点,应从论点论据的关系入手,判断它是否与论点一致,分析事例所论述的内容,将其与文章中心论点相结合,逐一分析,剖析其是如何论证论点的。19.1-2段先解释什么是简素,3-4段逐利追名,人之欲存焉,本无可厚非;5-7说逐利:5段,追求要讲究一个“度”,6段好讲究“取之有道”7段,逐利过甚须“汰除”;8-11段说求名:8段:求名要名实相符,9-11段要正身立名,12段,去掉多饰则“素”;最后两段结尾。故答案为:第1空、求之有度;第2空、取之有道;第3空、名实相符。20.2句子中说“有的人喜欢......”着里就是举例子,就是举例论证,后面又说真正漂亮的人,前面是化浓妆的人,这里又是对比,目的都在论述“饰”之过度,则虚,则伪,从而从反面论证要名实相符。故答案为: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列举了部分喜欢化浓妆和真正漂亮的人,并把他们进行了对比,突出了“饰”之过度则虚,则伪,则多余,一个人真正的好名声是名实相符的观点,使论证更加充分确凿,有说服力。21.文中的观点主要有两点:一是要名实相符,一是要求之有度,取之有道;材料中的网红明星那就是名不副实,偷税漏税是取之无道,求之无度。故答案为:示例:①名实不符,徒有虚名,没有社会责任意识。②追逐利益,求之无度,取之无道,走上歪路,犯罪的道路。③自身的修养没有达到一种境界。(联系选文作答,意思相近即可。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侥幸”的幸与不幸风中短笛①时至今日,那个流动监考恐怕早已把我忘了,可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他。我得感谢他,因为我当时确实已准备走“捷径”。如果不是意外的“顺利”,我的“阴谋”恐怕会得逞。而那时,我真的就成了彻底的作弊者。这件事让我明白一个道理:人,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抱有侥幸的心理而试图投机取巧,哪怕只有一次也不行。②那时,我刚参加工作,需要提升一下学历,于是我选择了函授本科。久经“沙场”的我,对考试司空见惯了。函授的结业考试又不是决定命运的考试,我思想上自然有些放松。③走上考场,第一科考的是《心理学》。我以为自己复习得还算不错,答及格应该没问题。可又对考题没底,我担心自己因紧张而乱了方寸,影响正常发挥。既然不是统招考试,恐怕不会那么严n格吧,我把复习资料藏到包里,带进了考场。万一出现思维短路,我偷着瞟上两眼,或许就能柳暗花明。④铃声过后,趁着监考老师领我们学习“考生规则”的时候,我把资料悄悄地放到旁边的空桌里。试卷发下,我快速浏览了一遍。太好了!全是我熟悉的题目,我心中不免有些小激动。我很快投入到答题之中,一切都很顺利。答完卷,我环顾四周的同学,他们都在低头忙碌着。我暗自得意,心想:90分不敢说,80分肯定没问题!资料算是白准备了。我套上笔,交了卷,回位顺手把资料塞进包里,昂首挺胸,第一个走出教室。⑤失败皆在得意时,一点儿不欺人。我刚走到门口,一位监考老师从身后喊住了我:“这位同学,你等一下。”我停下来,不解地打量着他,看样子像是流动监考,但我一点也不过虚,十分镇静。⑥他走近我,神情十分严肃,目光有些冷:“你刚才往包里放了一本什么书?”他严厉的口吻有着一种强大的威慑力,尤其是那双眼睛像X光,几乎要穿透我的身体。我乖乖地掏出资料,心里安慰自己:反正我又没作弊,你能把我怎么样?他没接资料,只是瞅了一眼,就丢下一句话:“违纪,等补考吧!”我一听,慌了,不禁大声争辩:“我一眼也没看!不信,你问监考老师!”“说什么都没用,带资料入考场就是违纪!”他斩钉截铁地说,脸上没有一丝表情,转身便走,不容我置辩。多日的努力让他一句话就判了死刑,更否定了我的品格,而且连申诉的机会都不给我,我真比窦娥还冤啊!⑦散场后,同考场的同学对我说:“你收拾书包时,窗外有个老头一直在盯着你,你知道他是谁吗?”“谁?”我问。“学院教务处主任!厉害着呢。听说,全院最不好说话的就是他。”同学说。我愕然。唉,我怎么这么倒霉呢,偏偏撞到他的枪口上!同学们都为我抱不平,有的还托关系帮我疏通,结果得到的回答是:“违纪,没有余地!”⑧一个月后,我接到补考通知。从此以后,那双眼睛由窗外转移到我的心里。为了它,我拒绝了娱乐;为了它,我放弃了睡眠。我抓紧一切时间复习,像高三一样认真备考……再入考场时,我只带一支笔,一门心思答题,不给自己的“非分之想”留半点余地。在以后的13科考试中,我每次都以全班第一的身份交卷。同学们向我投来羡慕的目光,说我很聪明、很牛气。只有我自己才知道“聪明”“牛气”的背后,是因为有一双眼睛一直在盯着我。⑨领取毕业证的那天,班主任打开毕业证,翻到标有成绩的那一页,不无惋惜地对我说“你呀,太可惜了。如果不是第一科补考,你就是我们班的优秀学员了。”我无语。望着第一栏醒目的“补60”(学院规定,补考再好也是60分),我想,没有第一次的“补”,哪有后来的全“优”呢?⑩这个毕业证是我的耻辱,也是我的警钟。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那个“补60”就像一双眼睛时时盯着我,不管旁边有无别人的监督,小心思都不能旁逸斜出。n(选自《做人与处世》2021年第23期)22.对于“我”来说,“幸”与“不幸”分别是什么?根据提示填空。幸①。②。③除了补考那科,其他都是“优”。④因为“阴谋”没有得逞,保全了人格。不幸⑤。⑥因为第一科补考,与班上的“优秀学员”失之交臂。按要求完成下面的练习。①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我停下来,不解地打量着他,看样子像是流动监考,但我一点也不心虚,十分镇静。②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他斩钉截铁地说,脸上没有一丝表情,转身便走,不容我置辩。从全文来看,文章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这样记叙有何好处?阅读选文第⑧段,谈谈你是如何理解“那双眼睛”由窗外转移到“我”的心里,并一直盯着“我”的?【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章语言特点;人物描写;动作描写;记叙顺序【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一般步骤是一审题,明确答题方向,二根据题干要求提示定位,锁定答题范围,三整理答案,列出序号,规范作答,最后还须根据题干赋分进行验证。概括时可以摘录文中的总起句或过渡句、重点句等,也可要素归纳,关注事件地点人物事件,还可段意合并或自行概括。本题考查从人物描写角度和词语的角度赏析句子。描写角度答题格式:什么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环境、场面描写)+突出什么特点+揭示什么性格(烘托人物心情、揭示主题、推动情节发展等;从词语角度答题格式:什么词语+写出什么特点或内容+表达什么情感。本题考查对记叙的顺序的理解。记叙文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五种。顺叙: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事情,这就跟事情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相一致;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插叙:是为了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有时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故事情节的追叙;有时是对出场人物的情节作注释、说明。使用插叙一定要服从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做到不节外生枝,不喧宾夺主。在插入叙述的时n候,还要注意文章的过渡、照应和衔接,不能有断裂的痕迹。补叙:主要用于对上文的叙述补充说明,一般是片段性的、简要的,不具备完整的事件,也可以把解释或说明的文字放有前面,以引起下文。分叙:即“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分叙的作用是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得眉目清楚,有条不紊。平时学习要注意比较。(4)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理解句子要结合上下文,要抓关键词,抓修辞手法,从表达效果角度去分析。一定要结合原文语句分析,切忌空谈。22.文章写我考《心理学》时,我趁着监考老师领我们学习“考生规则”的时候,我把资料悄悄地放到旁边的空桌里;试卷发下,我一看全是我熟悉的题目;可交卷出考场时因为带资料入考场违纪被宣布补考,从此,再也不敢有非分之想,努力备考,毕业时除了补考那科,其他都是优秀,但与“优秀学员”失之交臂;这个教训使我随时记住不要存侥幸心理。故答案为:第1空、进考场后趁机把复习资料悄悄放进旁边的空桌里;第2空、做题时,全都是自己熟悉的题目;第3空、离开考场收拾书包时被流动监考发现,被判补考。第1句“停下来、打量”这是动词,故是动作描写,“我一点也不心虚,十分镇静”这是心理活动,故是心理描写,我自认为我只是将资料放在桌上并没有看不算违纪;第2句“斩钉截铁"的意思是比喻言行坚定果断,毫不犹豫、拖沓,写出监考老师的坚守原则和铁面无私。故答案为:①用了动作和心理描写,写出了“我”因为并不认为自己的行为违纪,遇到流动监考时镇定自若的样子,与下文的慌乱形成对比。②“斩钉截铁”比喻言行坚定果断,毫不犹豫、拖沓。在文中形象地写出了流动监考铁面无私、坚守原则的形象。文章第1段先写忘不了那个流动监考,后面内容才写整个事件的经过,而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先后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本篇就是这个情况,所以是倒叙,运用倒叙能激发读者兴趣,使得文章波澜起伏。故答案为:倒叙。文章一开篇就交代自己不会忘记那个流动监考,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开门见山,点明本文的主旨,引出下文对这件事的叙述。25.窗外的眼睛就是监考老师在外面巡视时的眼睛,心里的眼睛就是说明这次事件给我的震撼之大,使我无法忘记,时刻提醒自己不管旁边有无别人的监督,小心思都不能旁逸斜出。故答案为:那双眼睛”表面上指流动监考那双具有强大威慑力的眼睛,更指一种做人的原则,它时刻提醒我们,即使身边没有监督,我们的小心思也不能旁逸斜出;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抱有侥幸的心理试图投机取巧,哪怕只有一次也不行。四、作文(50分)26.请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作文⑴成长的路上,一路风景,一路精彩。在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中,我们要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n品味生活的感觉,让馨香满怀,让阳光入梦,让心灵舒展,在人生路上,一路成长,一路拼搏,一路精彩。请以“一路精彩”为题,写一篇文章。⑵请以“也是一笔财富”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若选题,按要求直接写作;若选题2),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包括本卷中的材料)。④文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⑤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知识点】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解析】【分析】第一个题目:一路精彩,范围太宽,我们可以通过添加法让写作范围尽量窄一点,如一路因你而精彩,一路有你领略精彩,等等按正常作文即可。第二个题目是半命题,已有的部分“也是一笔财富”就是说初看或从表面看不算财富,深究其义是财富,也就是说要写出事物算财富的理由或原因。【点评】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考生要注意对题目和材料进行分析,从题目和材料中提取关键的信息,确定文章的立意,同时也通过审题,进行谋篇布局。考生要注意平时素材的收集,要按照题干的要求进行写作。在写作时要情感色彩饱满,让触动自己的那份情感也触动读者。注意恰当运用写作手法,表达上合理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使文章的主旨得以升华。同时考生在平时要加强写作的训练,提升写作能力。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