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河南省许昌市2022年语文中考一模试卷解析版

首页 > 中考 > 模拟考试 > 河南省许昌市2022年语文中考一模试卷解析版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中考一模试卷一、选择题(共2题;共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冠(guān)冕佝偻(lóu)间(jiān)不容发...B.恪(kè)守箴(zhēn)言腐草为萤(yíng)...C.恣睢(suī)拮据(jù)不省(xǐng)人事...D.豢(huàn)养行(háng)货面面相觑(qù)2.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青年是整个社会中最积极、最①跃最有生机的力量,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如果青年大都选择为自己的人生理想砥砺奋斗,历经磨难也矢志不②,那么他们的行动就能③聚成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时代潮流。A.①涌②逾③会B.①踊②渝③汇C.①涌②渝③汇D.①踊②逾③会二、句子默写(共1题;共4分)3.古诗文默写。(1)________,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2)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________。(《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有怀》)(3)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出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4)流淌的岁月,飞逝的千古,一种不朽的精神在不断传颂,那就是担当。担当是范仲淹“________,________”(《岳阳楼记》)中忧国忧民的责任感;担当是文天祥“________,________”(《过零丁洋》)中为民族大义慷慨赴死的舍身壮举。三、名著阅读(共2题;共10分)4.同学们在阅读《艾青诗选》,请你结合艾青诗歌创作的时期,以《树》为例,跟同学们分享你是如何理解诗歌意象的。一棵树,一棵树/彼此孤离地兀立着/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但是泥土的覆盖下/它们的根伸长着/在看不见得深处/它们的根缠在一起5.鲁达替金氏父女打抱不平,三拳打死镇关西后用智逃脱;杨志在汴梁卖刀时不堪牛二的撩拨将他杀了,后怕连累他人主动去官府自首。为什么他们会有不同的做法,请试做分析。四、语言表达(共1题;共10分)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儒家倡“廉”。_________。无论是孔子心中的圣人、君子,还是孟子心中的大丈夫,都内蕴着“廉”这一基本操守。同时,“廉”是为政之本,能“廉”则政兴。为政对于廉洁的重要性,就像土壤和雨露于生物之必不可少,一旦失去,政权终会倾覆。1/15n(1)在上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语意完整、连贯。(2)材料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五、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10分)7.2020年12月13日是我国第七个国家公祭日,学校要开展“铭记历史,面向未来”的纪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1)小和同学搜集到了以后材料,请你提取并整合三则材料的主要信息,写出设立国家公祭日的意义。(材料一)在第七个国家公祭日来临之际,各地举办各种活动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在很多记录公祭活动的影像中,一张孩子们手捧菊花为死难者默哀的照片尤其触动人心,见证了国家公祭的重量和分量。上午10时,警报声拉响,南京某小学举行悼念仪式,孩子们高举写有“勿忘国耻”的标识牌,为死难者默哀,提醒自己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孩子们高举“牢记历史、勿忘国耻”的群像之所以更打动人心,因为这些稚嫩的面孔代表着中国的未来。以国家公祭这么重的分量去悼念死难者,就是要让历史告诉未来。中国未来的高度必将由今天这些手捧菊花的孩子们创造,这些孩子未必完全明白“勿忘国耻”背后沉重的历史内涵,未必完全理解默哀的意义和公祭的分量,未必深刻了解那段被侵略历史的残酷和悲壮,但以国民的身份参与国家公祭的经历,将深深地刻在他们心中,让他们铭记一生,并用这种强大的集中记忆去反抗健忘和拒绝遗忘。(材料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选址于南京大屠杀江东门集体屠杀遗址及遇难者丛葬地。纪念馆一期悼念广场内有外形如十字架,上部刻南京大屠杀事件发生的时间的标志碑,巍然矗立,庄严肃穆。二期工程的纪念馆展馆的整体设计形状为“和平之舟”,像是一座拔地而起的船头造型。从侧面看,又像一把被折断的军刀。从空中看,又是一个化剑为犁的立面。纪念馆前半部分寓意为“白骨为证、废墟为碑”,后半部分体现了“人类家园、走向和平”。(材料三)2020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纪念馆隆重举行2020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举行国家公祭仪式,不是延续仇恨,而是呵护和平;不是沉陷在苦痛历史中,而是激发爱国情怀,凝聚向未来奋进的力量。当前,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这是我们对所有牺牲先烈和死难同胞的最好告慰。在珍爱和平中勇毅前行,在警醒奋进中开创未来,定能不辜负新时代的召唤。(2)下图是央视新闻公众号在国家公祭日来临之际发布的《83年,从未忘记》一文中出现的海报。如果你是班会发言嘉宾,请向大家介绍这幅海报及寓意。(介绍时注意要素齐全,顺序合理,语言简明得体,80字左右)2/15n六、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28分)8.阅读下文,完成小题。讲究①大学新生入学,302室住进八位女生。当晚,各位报了生日,便有了从大姐到八妹的排序,尽管都是同年。②不久,大姐王玲的老爸来看女儿,搬进了一个水果箱。打开,便有十六个硕大红艳的苹果摆在了桌面上,每个足有半斤重,且个头儿极齐整。王玲抢着把苹果一字摆开,再让大家看,众姐妹更奇得闭不上眼了。原来每个苹果上还有一个字,合在一起是:“八人团结紧的,试看天下能怎的!”之后便笑,一幢楼都能听到八姐妹的笑声。王玲得意地告诉大家,说家里承包了果园,入夏时她老爸就让果农选出十六个苹果,并在每个苹果的阳面贴上一个字或标点符号,秋阳照,霜露打,便有了这般效果。这是老爸早就备下的对女儿考上大学的贺礼。五妹张燕是辽宁铁岭来的,跟赵本山是老乡,故意学着那个笑星的语气对王玲老爸说:“哎哟妈呀,王叔,您老可真讲究啊!”众人再大笑,“讲究”从此便成了302室的专用词语,整天挂在了八姐妹的嘴上。③第二个来“讲究”的是三姐吴霞的妈妈,带来了八件针织衫,穿在八姐妹身上都合体不说,而且八件八个颜色,八人一齐走出去,便有了“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的效果。吴霞说,妈妈在针织厂当厂长,这点儿讲究,小菜一碟。④年底的时候,二姐李韵的家里来了“钦差”,是爸爸单位的秘书,坐着小轿车,送给大家的礼物是每人一个皮挎包。女孩子挎在肩上,可装化妆品,也可装书本文具,款式新颖却不张扬,做工选料都极精致,只是都是清一色的棕色。但细看,就发现了“讲究”也是非比寻常,原来每只挎包盖面上都压印了一朵花,或腊梅或秋菊等,八花绽放,各不相同。李韵故作不屑,说一定又是年底开什么会了,哼,我爸就会假公济私。3/15n⑤每有家长来,并带来讲究的食品或礼物的时候,默不作声静坐一旁的是七妹赵小穗。别人喊着笑着接礼物,她则总是往后躲,直到最后才羞涩一笑,走上前去。所以,分到她手上的苹果,便只剩了两个标点符号,落到她肩上的挎包则印着扶桑花。有人说扶桑的桑与伤同音,不吉利,便都躲着不拿它。每次,在姐妹们的笑语喧哗中,默声不语的赵小穗总是很快将一杯沏好的热茶送到客人身边,并递上一个热毛巾。平日里,寝室里的热水几乎都是赵小穗打,扫地擦桌也是她干得多,大家对她的勤谨似乎已习以为常。大家还知道她的家在山区乡下,穷,没手机,连电话都很少往家打,便没把她的那一份“讲究”挂在心上。⑥一学期很快过去,放寒假了。众姐妹兴高采烈再聚一起的时候,已有了春天的气息。那一晚,赵小穗打开旅行袋,在每人床头放了一小塑料袋葵花子,说:“大家尝尝我们家乡的东西,是我妈我爸自己种的,没用一点儿农药和化肥,百分之百的绿色食品。”⑦葵花子平常,可赵小穗送给大家的就不平常了,是剥了皮的仁儿。一颗颗那么饱满,那么均匀,熟得正是火候而又没一颗裂碎,满屋里立时溢满别样的焦香。⑧(A)李韵拈起一颗在眼前看,说;“葵花子嘛,要的就是嗑时那份情趣,怎么还剥了?是机器剥的吧?”⑨(B)赵小穗说:“我爸说,大家功课都挺忙,嗑完还要打扫瓜子皮,就一颗颗替大家剥了。不过请放心,每次剥之前,我爸都仔细洗过手,比闹‘非典’时洗手过程都规范严格呢。”⑩王玲先发出了惊叹:“我的天!每人一袋,足有一斤多,八个人就是十来斤。这可都是仁儿呀,那得剥多少?你爸不干别的活儿啦?”⑪赵小穗的目光暗下来,低声说:“前年,为采石场排哑炮时,我爸被炸伤了。他出不了屋子了,地里的活儿都是我妈干……”⑫吴霞问:“大叔伤在哪儿?”⑬赵小穗说:“两条腿都被炸没了,胳膊……也只剩了一条。”⑭寝室里一下静下来,姐妹们眼里都噙了泪花。一条胳膊一只手的人啊,蜷在炕上,而且那不是剥,而是捏,一颗,一颗,又一颗……⑮张燕再没了笑星般的幽默,她哑着嗓子说:“小穗,你不应该让大叔……这么讲究。”⑯赵小穗喃喃地说:“我给家里写信,讲了咱们寝室的故事。我爸说,别人家的姑娘是爸妈的心肝儿,我家的闺女也是爹娘的宝贝……”⑰那一夜,爱说爱笑的姐妹们都不再说话,寝室里静静的,久久弥漫着葵花子的焦香。直到夜很深的时候,王玲才在黑暗中说:“我是大姐,提个建议,往后,都别让父母再为咱们讲究了,行吗?”(作者:孙春平,有删改)(1)请阅读小说,根据相关提示,在表格内填上适当的内容。排行与姓名讲究方式表现4/15n大姐王玲(家)红苹果印字寓团结得意三姐吴霞(家)①认为“小菜一碟”二姐李韵(家)②故作不屑七妹赵小穗(家)③④(2)(2)这篇小说的情节安排有何特点?请简要概括。(3)这篇小说是如何运用对话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请结合画线句简要分析。(A)李韵拈起一颗在眼前看,说:“葵花子嘛,要的就是嗑时那份情趣,怎么还剥了?是机器剥的吧?”(B)赵小穗说:“我爸说,大家功课都挺忙,嗑完还要打扫瓜子皮,就一颗颗替大家剥了。不过请放心,每次剥之前,我爸都仔细洗过手,比闹‘非典’时洗手过程都规范严格呢。”(4)结合具体内容,探究大姐王玲在夜深时提议“都别让父母再为咱们讲究了”的原因。9.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砥砺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①“对待侵略者,就得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同他们对话,这就是以战止战、以武止戈,用胜利赢得和平、赢得尊重。”习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掷地有声,态度坚毅,彰显出中华民族的风骨。②风骨者,气概、品格也。一个民族有怎样的风骨,影响生存质量和发展前景。风骨凛凛,不惧威胁,则民族生生不息;风骨柔弱,一味妥协,则民族难以长存。新时代,让中华民族更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永续传承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砥砺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③“悠悠华夏,风雨卓立。”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历经挫折而不倒,饱受磨难而不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这种风骨,在近代几次反侵略中更得以彰显。正如一名思想家所说:“中国共产党出现在这个国家并领导他们的民众战胜强敌后,这个民族表现出的气概和品格,让觊觎他们的人更小心翼翼了。”④民族风骨,时穷节乃见。当年日寇侵华之初,因国力悬殊,有外国政要直言,“中国将会成为第二个埃塞俄比亚(1936年被意大利法西斯吞并)”。然而,中国人民宁死不屈,视死如归,以“桑梓之地,誓不从倭”的决绝和坚定,“为雪国耻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后生”,在赢得抗战胜利的同时,也让中华民族重新找回自信,赢得尊严。⑤民族风骨,烈火中永生。70年前,面对美国威胁如果参战就把中国“炸回到石器时代”的狂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不信邪、不屈服,冒着枪林弹雨勇敢冲锋,顶着狂轰滥炸坚守阵地,忍饥受冻绝不退缩,烈火烧身岿然不动、硬生生将强大对手打到谈判桌前。这一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中华民族不可侵犯的民族风骨,也在与强敌较量中愈发凛然。⑥在我国历史上,各个朝代都被后人打上不同的烙印。汉,“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被称为“强汉”;唐,“横制六合,骏奔百蛮”,被称为“盛唐”。而当时世界经济总量排名第一的宋朝,之所以被称为“弱宋”,就是因为其“兵虽多而战力弱,国虽富而军不强”,面对元、辽、金甚至弱小西夏的入侵,都一味求5/15n和,结果一退再退、一败再败。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列强的“和约”越签越多,和平却离中国越来越远。清史研究专家李鸿彬一针见血指出:“部队羸弱,又不敢誓死一搏,让中华民族很是蒙羞。”现实告诉我们,抵制强暴、反抗强权,光喊口号、发声明、作谴责、提抗议是不够的。面对强暴强权敢于亮剑的军队,永远是民族风骨最有力的支撑。⑦“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这里的“必”,就是敢于斗争的精神和胆略。只有敢于斗争,坚决回击强暴强权,才能“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习主席强调指出:“当严峻形势和斗争任务摆在面前时,骨头要硬,敢于出击,敢战能胜。”从某种意义上讲,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本身就是一种威慑。⑧人民军队有敢战能胜的优良传统,这一传统既来源于历史积淀,也是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锻造而成的。近日,电影《金刚川》热映。影片结尾,一名美军看见志愿军在湍湍江水中用身体架起的桥后说:“我知道你们不信神,但你们创造了神迹。这不是人类能完成的事,但你们做到了。”中国军人身上所表现的民族风骨,让敌人胆寒,令对手尊敬。⑨今天,我们捍卫和平的手段和选择多种多样,但军事手段始终是保底手段。只有保底手段保得了底,国家安全才有底数,民族复兴才有底气。在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遇到重大挑战时,人民军队必须针锋相对,寸土必争。(作者:王守学,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文章第①段与第⑦段引用习主席的话作用相同,都是为了论证中华民族历来有不可侵犯的民族风骨。B.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新时代,让中华民族更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永续传承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砥砺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C.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能够历经挫折而不倒,饱受磨难而不灭,正是因为中华民族有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D.第③段以《金刚川》中美军对志愿军说的话为论据,论证了人民军队敢战能胜的传统是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锻造而成的。E.捍卫和平的手段和选择多种多样,但军事手段必不可少。在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遇到重大挑战时,人民军队不能退缩,必须针锋相对,寸土必争。(2)气势磅礴、论证有力是本文的突出特点,结合文章第④⑤段简要分析。(3)试分析第⑥段的论证思路。七、对比阅读(共1题;共16分)10.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一)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6/15n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二)嘉祐二年,李侯以镇东军留后出守庐州,因游金陵,登蒋山,饮其水。既又登浮槎,至其山,上有石池,涓涓可爱,盖羽①所谓乳泉、石池漫流者也。饮之而甘,乃考图记,问于故老,得其事迹,因以其水遗余于京师。余报之曰:李侯可谓贤矣。夫穷天下之物无不得其欲者,富贵者之乐也。至于荫长松,籍丰草,听山流之潺湲,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而山林之士视天下之乐,不动其心。或有欲于心,顾力不可得而止者,乃能退而获乐于斯。彼富贵者之能致物矣,而其不可兼者,惟山林之乐尔。惟富贵者而不可得兼,然后贫贱之士有以自足而高世。其不能两得,亦其理与势之然欤。今李侯生长富贵,厌于耳目,又知山林之乐,至于攀缘上下,幽隐穷绝,人所不及者皆能得之,其兼取于物者可谓多矣。(节选自欧阳修《浮槎山水记》)注:①羽:指陆羽,唐代著名的茶学专家。(1)解释下面加点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①负者歌于途负:________.②往来而不绝者绝:________(2)把语段(一)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3)语段(一)中“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4)语段(一)(二)都写到了“乐”,目的有何不同?试作简要分析。八、诗歌鉴赏(共1题;共10分)1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1)“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在词中有什么作用?(2)请任选角度赏析词中画线句。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九、作文(共1题;共5分)1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7/15n彼岸,江河湖海的那一边,即对岸;借指所追求和向往的一种境界。新时代的现实生活中,个人的进步,集体的发展,国家的富强……都源于有所追求,都体现为通过行动,去努力达到所向往的境界。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我们也一定有自己追逐的“彼岸”,你有怎样的经历?你对“彼岸”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从下面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1)请以“彼岸并不遥远”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讲讲你追逐“彼岸”的故事。2)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对彼岸的思考和认识。要求:①按文体要求作文,600字左右。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8/15n答案解析部分一、选择题.1.【解析】【分析】C.有误,拮据(jū)。故答案为:C【点评】本道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的读音掌握程度。解答本题首先要拿准注音字的读音,特别是多音字。拼读时要结合语境和注音字所在词的词义。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2.【解析】【分析】“踊跃”形容情绪高涨、热烈,争先恐后,“踊”不能写成“涌”。“矢志不渝”意思是立志不会改变,表示永远不变心,“渝”不能写成“逾”。“汇聚”指会在一处,没有分开的意思,“汇”不能写成“会”;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字形的辨析和运用,注意把握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揣摩选项正误。二、句子默写3.【解析】【分析】根据平时对古诗文的积累答题,(1)(2)考查直接默写,根据所给上句或下句提示默写即可,(3)(4)考查理解性默写,(3)根据“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的提示可知答案。(4)根据“忧国忧民的责任感”“民族大义慷慨赴死的舍身壮举”的提示可知答案。注意“谋、遣、汗”的书写。故答案为:(1)受任于败军之际;(2)生子当如孙仲谋;(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点评】本题考查名句默写。所考篇目均来自课标篇目,考生答题时要抓住题干中的答题提示,准确填写句子,答题完成后要认真核查,避免出现大意性错误。三、名著阅读4.【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意象。根据“一棵树,一棵树,彼此孤离地兀立着”,“但是泥土的覆盖下,它们的根缠在一起”,可见,艾青用了象征手法,赋予那些生长的树以活生生的性格。结合写作背景,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艰苦阶段,尽管过去有外国人侮辱中国“一盘散沙”,但是,作者意识到民族的觉醒已经到来。诗歌的主题借“树”象征中华民族紧密团结、英勇顽强的精神。故答案为:示例:这首诗创作在1940年,这一时期作者的诗歌关注国家民族的命运。“树”被作者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作者对“树”的描写,尤其是对“根须”的描写,象征着抗日战争下的人民不是一个个孤立的个体,共同的命运使他们凝聚在一起,他们正团结起来、顽强抗争。【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5.【解析】【分析】第一,鲁达本就当过提辖,非常了解封建官场的腐朽。替金氏父女除暴安良,是鲁达自己做出的选择。而杨志押镖失败,沦落到汴京城卖刀,是走投无路被逼之下杀人。二者境遇是不同的;第二,鲁达是性情中人,多次打抱不平后,就径直离开了,给人们留下的是莽夫的形象。而杨志却9/15n是权谋之人,杀掉牛二之后,会说“一人做事一人当”,引起不少人的同情,为自己的谋官铺路;第三,鲁达是天孤星,注定一生孤独。杨志是天暗星,攻于权谋,韬光养晦;因此两人的做法注定不同。故答案为:鲁达身处官场,他深知道封建官府的黑暗与腐败,如果投案自首,等于自投罗网,绝没好下场,因此用智逃脱。杨志为将门之后,因失陷花石纲丢官,虽避难江湖、穷困潦倒,不得已卖刀,但内心期待复职。牛二滋事,他由失意、恼怒而杀之,为不连累他人,投官自首。【点评】本题考查名著人物的评价。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唯一,赞成杨志或鲁智深的做法都可以,关键在于理由的表述要充分。对名著人物的评析,要结合情节内容综合全面分析。四、语言表达6.【解析】【分析】(1)“无论是孔子心中的圣人、君子,还是孟子心中的大丈夫,都内蕴着‘廉’这一基本操守”写的是“廉”在做人方面的重要性,“同时”后面写的是“廉”在为政方面的重要性,据此可知,补写的句子应该突出“廉”在个人修养方面的作用。如:“廉”是提高修养、完善自身的基本要求。(2)这个句子语序不当,应该把“为政”和“廉洁”互换位置。故答案为:(1)“廉”是个人修身、成就完美品格的必然要求。(2)把“为政”和“廉洁”调换位置,或者改为“廉洁对于为政”。【点评】(1)本题考查补充语句的能力。此题要结合上下文内容进行考虑。(2)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五、综合性学习7.【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提炼整合信息。根据【材料一】“在第七个国家公祭日来临之际,各地举办各种活动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概括为:缅怀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根据【材料一】“但以国民的身份参与国家公祭的经历,将深深地刻在他们心中,让他们铭记一生,并用这种强大的集中记忆去反抗健忘和拒绝遗忘”概括为:让国民特别是青少年通过参加国家公祭日活动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根据【材料三】“举行国家公祭仪式,不是延续仇恨,而是呵护和平;不是沉陷在苦痛历史中,而是激发爱国情怀,凝聚向未来奋进的力量”概括为:表达中国人民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崇高愿望。(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观察海报,主体是醒目的黑色粗体字“南京”,点明地点,庄严肃穆。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介绍海报。“南”字内部形状是一个钟表,时间停留在十点,这是警报拉响的时间,既点明公祭日拉响警报、默哀悼念的活动,也寓意警钟长鸣,铭记历史。分针是十字架形状,红色,寓意珍爱生命、热爱和平。“京”字中间是白色的“300000”数字,寓意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有三十万,白色表示哀悼。海报最下方是文字:“此刻,向30余万遇难同胞致哀”,“致哀”黑色加粗,突出了海报的主题。最下方数字12—13,点明举行公祭仪式的时间是12月13日。据此介绍,注意顺序合理,语言简明得体,80字左右。故答案为:(1)①缅怀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②让国民特别是青少年通过参加国家公祭日活动铭记历史,勿忘国耻。③同时,也表达中国人民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崇高愿望。(2)各位同学大家好!这幅海报主体的“南京”二字,黑色粗体,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南京的“南”内部变10/15n形为一个钟表,时间停留在10:00.10:00是警报拉响的时间,寓意要铭记历史,警钟长鸣;分针是十字架形状,寓意珍爱生命、热爱和平。“京”字中间是白色的“300000”数字,寓意三十万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海报最下方是“此刻,向30余万遇难同胞致哀”字样,显示了海报的主题。【点评】(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就是对文章进行有一定阅读目的的分析,按照要求从文中寻找出符合要求的信息,即把符合要求的字、词、句等语言材料选出来。筛选,即确定对象,针对题干中的要求对照语言材料进行搜索,查找对应的信息源,是在阅读过程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在答题中是去伪存真的过程,辨析正误;整合,即“调整组合”,是将提取出来的零散的信息,按要求分类,经过加工,形成比较系统的内容的认知的过程。“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基本要求是准确、全面。(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海报构成要素,按照空间的顺序,联系现实,联系题干,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出来。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介绍时注意要素齐全,顺序合理,语言简明得体。寓意可联系历史现实,从创作意图角度组织答案即可。六、现代文阅读8.【解析】【分析】(1)从③段“第二个来‘讲究’的是三姐吴霞的妈妈,带来了八件针织衫,穿在八姐妹身上都合体不说,而且八件八个颜色,八人一齐走出去,便有了‘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的效果’可概括出第一空答案:针织衫八色展风姿;从第④段“送给大家的礼物是每人一个皮挎包。女孩子挎在肩上,可装化妆品,也可装书本文具,款式新颖却不张扬,做工选料都极精致,只是都是清一色的棕色。但细看,就发现了‘讲究’也是非比寻常,原来每只挎包盖面上都压印了一朵花,或腊梅或秋菊等,八花绽放,各不相同”可概括出第二空答案:皮挎包印花蕴精致;从第⑥段“那一晚,赵小穗打开旅行袋,在每人床头放了一小塑料袋葵花子”第⑦段“可赵小穗送给大家的就不平常了,是剥了皮的仁儿。一颗颗那么饱满,那么均匀,熟得正是火候而又没一颗裂碎,满屋里立时溢满别样的焦香”可概括出第三空答案:葵花子剥壳溢焦香;从第⑥段“是我妈我爸自己种的,没用一点儿农药和化肥,百分之百的绿色食品”第⑨段“不过请放心,每次剥之前,我爸都仔细洗过手,比闹‘非典’时洗手过程都规范严格呢”可概括出赵小穗家长是诚心诚意的给大家准备的礼物。(2)通读全文可知,前文先写三位姐姐家的讲究之事,印了字的红苹果、各色的围巾、印花的皮挎包,接着写了赵小穗家的“讲究”——剥了壳的葵花籽。姐妹们家的“讲究”都是家长利用工作之便给孩子挣面子的,而赵小穗家的“讲究”则是赵父为了女儿克服极大的困难精心准备的,二者形成对比;文章先写三位姐姐家送来的“讲究”,接着写“每有家长来,并带来讲究的食品或礼物的时候,默不作声静坐一旁的是七妹赵小穗”“大家还知道她的家在山区乡下,穷,没手机,连电话都很少往家打”写赵小穗家境贫穷,为后文写赵小穗送大家父亲亲手剥的葵花籽做铺垫,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文章先写以大姐王玲为首的姐妹们通过让家里人“讲究”获得满足感,后来大姐王玲则提议不再讲究,情节反转,出人意料。据此分析作答即可。(3)题干要求从语言描写的角度理解对人物形象的刻画。A.“葵花子嘛,要的就是嗑时那份情趣,怎么还剥了?是机器剥的吧?”这是对李韵的语言描写,结合前文内容“李韵故作不屑,说一定又是年底开什么会了,哼,我爸就会假公济私”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爱开玩笑的女孩,是一个讲究生活情趣的人,同时暗含对赵小穗不懂生活情趣的嘲讽。B.“我爸说,大家功课都挺忙,嗑完还要打扫瓜子皮,就一颗颗替大家剥了”赵小穗直接引用父亲的话来回应李韵的嘲讽,一方面可以看出她的父亲是一个处处替女儿着想的人,这个“讲究”是诚心并且精心准备的,体现父爱的深沉伟大,同时也表现赵小穗面对嘲讽心怀包容、诚心待人的特点。11/15n(4)通读全文可知,众姐妹的“讲究”让父母亲绞尽脑汁,费尽心机,可以说让父母操碎了心,虽然赵小穗的家庭不富裕,但也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所以残疾的父亲硬是剥了那么多的瓜子仁。所以结尾“那一夜,爱说爱笑的姐妹们都不再说话,寝室里静静的,久久弥漫着葵花子的焦香。直到夜很深的时候”意味着大家思考的时间之久,赵小穗父亲的行为给大家深深地触动,她们从赵小惠父母的“讲究”中懂得了为人父母的对孩子的无私的爱;作为大姐的王玲表态,意味着女大学生们不仅仅是被赵小穗爸爸的行为和情意感动了,而且在思想上、生活上竟然有了某种转变,意识到做孩子的应体谅父母,尽量不让父母操心,不要让这种攀比之风继续蔓延下去。据此分析作答即可。故答案为:(1)①针织衫八色展风姿’②皮挎包印花蕴精致‘③葵花子剥壳溢焦香;④诚心诚意。(2)①七妹家与三位姐姐家的讲究之事详略、内容不同,形成对比,重点突出。②先写三位姐姐家的讲究之事,大量铺垫,逐步引出七妹家的讲究之事,引人入胜。③先写姐妹们个个讲究,后写大姐王玲提议不再讲究,情节反转,出人意料:(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3)①【A】句,李韵的话与上文的表现一脉相承,突出其讲究生活情趣的特点,暗含对赵小穗不懂生活情趣的嘲讽。②【B】句,通过赵小穗直接引述父亲的话以作回应的方式,表现赵小穗心怀包容、诚心待人的特点。③【B】句,作者借赵小穗的话侧面描写其父亲的形象,讲究诚心、为人着想。(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4)①“夜深”意味着大家思考的时间之久,表明赵小穗父亲的行为给大家深深地触动。②作为大姐的王玲表态,意味着她(们)意识到之前攀比式讲究的不恰当,决心进行改变。【点评】(1)本题考查筛选提炼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先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再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写作特色。解答此题,首先要准确判断小说的情节安排上的特色。(3)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解答此题,要结合人物语言,并结合语境来分析其性格。(4)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结合全文内容进行分析。9.【解析】【分析】(1)A.“有力论证中华民族历来有不可侵犯的民族风骨”说法错误。文章第①段与第⑦段引用习主席的话是为了有力论证“我们要有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C.根据第③段中可知,中华民族历经挫折而不倒,饱受磨难而不灭,“中华民族有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还有其他因素。选项中“正是因为中华民族有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说法太过绝对。故选AC。(2)首先,第④段中运用了“宁死不屈,视死如归”“桑梓之地,誓不从倭”“山河无恙、家国安宁”等四字词语,使文章句子读起来更加典雅,气势更加磅礴;第⑤段运用了对仗工整的句子,如“冒着枪林弹雨勇敢冲锋,顶着狂轰滥炸坚守阵地,忍饥受冻绝不退缩,烈火烧身岿然不动”,使文章读起来更有节奏感,气势更加磅礴;其次,第④段和第⑤段中列举了中华民族取得抗战胜利和抗美援朝胜利的事例,这是运用了举例论证,让文章事例充分,使论点更具有说服力;第④段引用了“桑梓之地,誓不从倭”“为雪国耻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后生”等句,让文章道理充分,显得更有气势;第④段和第⑤段用敌人的强大和我方力量薄弱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让论点更加突出。(3)阅读第⑥段可知,这段是总分总的结构。文段首先是总的指出历史上“各个朝代被后人打上不同的烙印”;其次依次举了汉、唐、宋、清四个朝代,从正面说明汉与唐的“强”、“盛”,又从反面说明宋与清“弱”“求和”的状况,将两者进行对比;接着引用李鸿彬的话:“部队羸弱,又不敢誓死一搏,让中华民族很是蒙羞。”点出民族蒙羞的原因;最后总结全段,提出观点“面对强暴强权敢于亮剑的军队,永远是民族风骨最有力的支撑”。12/15n故答案为:(1)AC(2)①使用大量四字词语,使文辞典雅,节奏酣畅,气势磅礴。或:使用整句(对偶句),如“冒着枪林弹雨勇敢冲锋,顶着狂轰滥炸坚守阵地”“忍饥受冻绝不退缩,烈火烧身然不动”等,增强了文章气势,使论证更有力。②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对比鲜明,事例丰富,道理充分,使文章观点突出,气势磅礴,论证有力。(3)首先指出历史上“各个朝代被后人打上不同的烙印”。其次从正反两方面举出汉与唐“强”盛”、宋与清“弱”“求和”的状况进行对比,用李鸿彬的话点出民族蒙羞的原因。最后提出“面对强暴强权敢于亮剑的军队,永远是民族风骨最有力的支撑”的观点。【点评】(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2)本题考查议论文语言的赏析,注意结合文章第④⑤段的语言,明确气势磅礴、论证有力是本文的突出特点。(3)本题考查论证思路的把握。回答论证思路题,先要弄清每段(或每句)的内容,再分析这些段(句)之间的关系,从而分析出作者的论证思路。七、对比阅读10.【解析】【分析】(1)①句意为: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负:背。②句意为: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绝:断绝。(2)本题重点字词:从:跟从;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乐:意动用法,以……为乐;其:他们的;乐:快乐。(3)题干中“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意思是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此句与上文中“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相呼应联成一条抒情的线索,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的思想志趣。(4)由语段(一)中“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可知作者用“禽鸟乐”来衬托“人之乐”、又以“人之乐”来衬托“太守之乐”,重在突出太守的“与民同乐”。由语段(二)中“夫穷天下之物无不得其欲者,富贵者之乐也。至于荫长松,籍丰草,听山流之潺湲,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可知作者把“富贵者之乐”与“山林者之乐也”作对比,突出强调“其不能两得”,而“今李侯生长富贵,厌于耳目,又知山林之乐”则更突出了李侯的贤达,综上分析即可作答。故答案为:(1)背、断绝(2)人们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宾客的快乐为快乐。(3)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以文记乐的情趣,流露出为政一方、造福一方的自信、得意。或:作者虽遭贬谪,但仍能寄情山水、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4)语段(一)以“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层层铺垫,衬托“太守之乐”,突出太守的“与民同乐”。语段(二)通过写“富贵者之乐”与“山林之乐”两种乐趣的不同以及不易兼得,而李侯能同时获得两种乐趣,突出李侯之贤。【点评】(1)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⑵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13/15n⑶内容的理解与把握,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了解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词句进行阐述。注意要求:用文章原文回答。(4)比较阅读中,一定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别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语句进行分析,情感的把握还要结合文章写作背景进行体会。【参考译文】(一)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的水造酒,泉水香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人,是喝醉了的太守。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二)嘉佑二年,李侯凭借镇东军留后的身份兼任庐州太守,于是游览金陵,登上蒋山,并饮蒋山的水。随后又登上浮槎山,到了山上,发现山上有石池,池水涓涓流淌十分可爱,大概就是陆羽所说的乳泉、石池漫流那类的水。试着喝泉水感到泉水味道甘美,于是对照地图记载考证,并向当地老人询问,知道了这水的来历。于是把此水送给远在京城的我,我给他回信说:李侯可以称得上是个贤达的人。取尽天下的万物,没有得不到自己所想要的东西,这是富贵的人的乐趣。至于荫蔽在松荫下,枕垫着茂盛的青草,倾听山溪潺潺流淌的声音,喝着清澈的石泉水,这是隐居山林的人的乐趣。对那些隐居山林之人看待天下的乐趣,没有一样能让他们动心的。或许在心里有那种想法,考虑到自己的能力不可达到就不再强求了,于是能够隐居在山林中并在这里获得乐趣。那些富贵者能够获得物质上的满足,但他们不可能同时得的是隐居山林乐趣,只有那些富贵的时候不能二者兼得之后变得贫贱的人,才能由此自得其乐并超脱世俗。如果两样都得不到,这也是情理和权力地位使然。现在李侯生长在富贵之家,既满足了耳目的快乐,又感受到了山林的乐趣,至于他攀登高山,走遍了幽深隐蔽的地方,到达了常人不能到达的地方,他同时获取的东西可以说是很多的了。八、诗歌鉴赏11.【解析】【分析】(1)这首词写中秋佳节的景物,特写“篱下黄花”都已盛开,“秋容如拭”一句概括写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拭过一般;由这首词中的“小住京华”联系写作背景,当时的秋瑾正决心冲破家庭牢笼的束缚,准备投身革命救亡的道路。恰逢中秋佳节,词人的心中自然是苦闷的。这样的明丽秋景,更能反衬词人心中的忧愁深重;同时也能够为词人下文的抒情营造出一种静谧、寂寥的氛围。(2)词人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襟,反映了词人在投身革命前夕对前途命运的担心和忧虑。14/15n故答案为:(1)①描写明丽的秋景,反衬出词人内心的忧愁。②表现出环境的静谧和寂寥,为下文的抒情蓄势。(2)示例:化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典故,词人泪湿衣裳,表达了知音难遇的寂寞孤独之情或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点评】(1)诗句的作用也要学会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进行回答。内容上尤其注意依据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词句、感情色彩强烈的句子,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2)赏析诗句要学会,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语确定赏析的角度,然后结合其中的意象和写作背景去深刻体会诗人的情感。九、作文12.【解析】【分析】本次作文二选一。全命题作文限定体裁为记叙文。审题。“彼岸并不遥远”,这里的“彼岸”指所追求和向往的一种境界,如理想或阶段目标,喜欢的自由生活,向往的理解宽容的相处方式等等。既然有“彼岸”,就有“此岸”,也就是自己现在的状态、境地、情感体验,二者是鲜明的对比,而“彼岸”是最终的目的地。“并不遥远”,是自己经过努力后即将接近的感受,是一种自信、乐观。在审题的基础上选材。写自己的成长经历,通过事件、片段等来表现追求“彼岸”的过程。如写自己向往理解宽容的相处方式。先写自己和父母相处的现状,缺少沟通,压抑痛苦。再写事件,考试考砸了,妈妈并没有过多责备,而是心平气和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我”打开心扉,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终于“我”感觉和妈妈的距离近了,被“理解宽容”的感觉真好,而自己向往的这种融洽的相处方式原来并不遥远,只要勇敢迈出第一步,就会越来越近。注意行文中细节的描写、心情的渲染,要使作文有一定的感染力。议论文,题目自拟。话题中的“彼岸”可以理解为理想、目标、信仰。对于这个话题,可以有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如对“彼岸”的正确认识,虚无缥缈的“彼岸”只会让我们更迷茫,只有明确的、有意义的“彼岸”才值得我们义无反顾地去追求;如对如何到达“彼岸”的认识。要拥有知识、坚定的信念、刻苦执着的精神等。行文时,要先确定鲜明的论点,再选择恰当而有说服力的事例进行论证。【点评】读懂材料,读懂题目是写好命题作文的关键。这个题目中“并”的潜台词是:表面看起来彼岸很遥远,但是只要努力拼搏、坚持不懈……再远也觉得不遥远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就是这个道理。在具体写作中首先立意要有突破,不写大众化观点和中心,能把握时代脉搏,选择别人很少涉及的中心主旨;其次,选材有所突破,选择具有时代气息,典型的熟悉的和真实的材料进行写作,能做到贴近生活;再次构思要新,无论从内在技法和外在包装能做到与众不同,独立出众;最后语言要新,善用修辞,能学写富有哲理性的语句,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15/15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