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河南省信阳市202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解析版

首页 > 中考 > 模拟考试 > 河南省信阳市202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解析版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选择题(共2题;共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A.刀把/把脉糊弄/养家糊口一哄而散/哄堂大笑......B.灌溉/气概泥淖/风姿绰约齿颊生香/汗流浃背......C.供给/供奉呱唧/呱呱坠地弹尽粮绝/弹丸之地......D.高擎/提挈杀戮/戮力同心群英荟萃/猝不及防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的一项是()A.靡烂蔚蓝催泪弹不骄不躁欲盖弥彰B.轻蔑珊瑚拌马索精雕细琢铤而走险C.摩擦招募空城计甘拜下风蓬头垢面D.枢纽憔悴练习薄悬崖峭壁必而不宣二、句子默写(共1题;共4分)3.古诗文默写。(1)山回路转不见君,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________,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3)《曹刿论战》揭示曹刿不顾乡人劝阻,执意进见鲁庄公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4)修辞有多种,比喻有妙用。“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运用比喻表现了诗人出使边塞时的孤寂、飘零之感;“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则通过生动的比喻表现了诗人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命运和前途的心志。三、名著阅读(共2题;共10分)4.中国人对“三”有着特殊的喜好,文学作品中的“三”更是层出不穷。下列故事情节均与“三”有关,请任选一个,简述其主要内容。①孙悟空三探无底洞(《西游记》②宋公明三败高太尉(《水浒传》)5.以下均为名著《格列佛游记》的人物,请任选一个,概括其性格特征。①格列佛②勃罗廷奈国国王四、语言表达(共1题;共2分)6.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草莓不仅色泽鲜艳,味道清甜,①________,特别是富含维生素C,可以起到助消化、固齿龈、清口气、润泽喉的作用。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②________,原有的种植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大棚草莓种植技术越来越受到果农的青睐。五、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10分)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1/14n在西方社会,老年人与孩子一起生活的情况并不常见。当老年人无法独立生活时,往往被送去养老院。但是在中国,情况却不是这样的,老年人可以和子女生活在一起,一家人其乐融融,外国人称之为“中国式亲情”。如今,几代人能够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的家庭越来越少了,更多时候是庆祝某一节日时,家庭成员们才难得聚在一起。(1)如图的漫画是对“中国式亲情”的完美诠释,请你认真观察,归纳出三条主要信息。(2)结合下面材料的内容,写一段话来表达你对“中国式亲情”的思考。(要求:①观点明确,理由充分;②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③不少于50字)现代社会中男人的应酬越来越多,教育子女的重担似乎落在了女人的肩上。据《人民日报》报导,目前我国家庭教育中,以母亲为主的占50%,以父亲为主的占20%,平分秋色的占30%.可见,男人在教儿育女方面的付出还远远不够。六、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35分)8.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护林老人付卫星这天,他在一片树林里迷了路。他的大排量摩托车、手机和导航仪都帮不上他,他热切盼望能见到一个活生生的人。“有人吗?”他近乎声嘶力竭地喊道。“喊什么?别吓着她。”随着铜质般的声音望去,只见一位护林老人站在林子里。老人高高的个子,六十多岁,目光严厉且有神,古铜色的脸与身后的树干一个颜色。老人朝身后的小道摆摆头说道:“跟我来吧。”他骑上摩托车追上老人,刚想叫声大爷,老人头也不回地说道:“把你那电驴子关掉,她闻不了油烟味!”老人让他把摩托车停放在门前,领他进屋坐下,又转身去了厨房。这间屋子并不大,套间里面有一个土炕,是老人睡觉的地方,旁边放着一部老式电话机;外间有一张小方桌,几个从山上砍来的小木墩,这便算是老人的客厅了。他老伴并没有在屋里,也许在厨房里忙着吧。过了一会儿,老人回来了,手里端着两个盛满热水的搪瓷茶缸。老人把其中一个搪瓷茶缸放到他面前,说道:“今儿你就住我这,明天我送你出山。”临近中午,他的肚子饿得咕咕叫,他从摩托车上拿下自己的包,取出一些罐头、香肠和矿泉水要与老人分享。不料老人看到这些东西后,脸色立马沉了下来,冷冷地说道:“快把你这些东西收起来,全是些垃圾,她也不喜欢这些东西。”2/14n老人又一次提到了她,可他始终没见到她的影子,这让他的好奇心大增。他想问,又不敢贸然开口。老人要去做午饭,他提出做帮手,老人坚决不同意,说:“你坐着就行,什么都不要管。”那天,他第一次品尝到了真正的野味大餐,全是山里的绿色产品,他吃得酣畅淋漓,大呼过瘾。正在这时,老人的电话响了。老人抄起电话一听便大发雷霆,他对着话筒高声叫道:“我说过多少遍了,你那四个轮的我不坐,我自己会走,我再说一遍,她不喜欢油烟味!”说完,老人生气地挂掉了电话。老人气呼呼地坐下来,又转脸对他说:“听着,你明天也不准骑那两个轮的电驴子。”那我怎么走啊?”他问。老人朝山下一指,说道:“坐船!”他起身朝山下一望,原来山下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蜿蜒着通向山外。晚上,老人打开了屋子里的灯,让他到里屋的土炕上休息。他这时突然想到老人说的那个“她”,便问道:“那大娘睡哪?”老人怔了怔,然后说:“早没了。”他更加好奇了:“那她怎么还怕油烟味?”“不,是林子。”老人说。“林子?”老人一口一个“她”,说得那么亲切,原来说的是林子。他不禁又问:“林子也会呼吸?”“怎么不会?”老人用深沉的口吻继续说道:“这林子呀,也是有生命和灵性的,她们也会哭,也会笑,也喜欢洁净清新的空气,也会讨厌油烟味。”他的心仿佛被针扎了一下,他第一次听到有人这样描绘大森林,也为自己以前的一些做法感到羞愧。那晚,他与老人并拌而卧,闻着老人身上特有的松香味酣然入睡。第二天一早,他随老人来到小河边,把摩托车推到小船上。老人说声坐好,手中的竹竿轻轻点小船便顺水而下。不到半个小时,小船便慢慢靠在岸边,老人指着远处的一条小道说:“从这走,你就可以到县城了。记住,下次来,可别再骑这电驴子了,她是不喜欢油烟味的。”第二年开春,他果然骑着单车来春游,却没能见到老人。他站在老人的小屋前喊了一声,一位五十岁左右的汉子走过来,说道:“喊什么呢,别吓着她!”他听着耳熟,却不是老人。汉子说,老人是他父亲,年初为了捡拾游人扔下的垃圾摔下了山崖,去世前,坚决要他答应一定看护好林子。他随汉子来到老人坟前,深深鞠上一躬,告诉老人,他这次没骑电驴子,请老人安心。(选自《小小说月刊》2019年第2期,有删改)(1)文中,老人不让“他”做哪几件事?请按行文顺序简要概括。(2)老人反复强调“她”的喜好的原因是什么?(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3/14n这林子呀,也是有生命和灵性的,她们也会哭,也会笑,也喜欢洁净清新的空气,也会讨厌油烟味。(4)汉了这一形象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9.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让高职学生成人又成才孙兴洋①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是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人才保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职院校责无旁贷。具体而言,就是要通过教育让高职学生成人又成才,把他们真正锻造成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职业岗位特质明显的、“心中有爱、眼中有人、肚中有货、手中有艺”的新人。②心中有爱,就是要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爱是人类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学生心中有爱,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承担应有的责任,才能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基于此,学校更应将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位,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让学生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③眼中有人,就是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明白什么是“大写的人”。这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尊重他人,引导学生在包容理解中达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比如善于合作,让学生明白成功需要集思广益、共同奋斗;比如懂得感恩,感恩时代给我们奋斗的机会,感恩父母对我们的无私关爱;等等。而要想让学生眼中有人,首先教师要眼中有人,教师应该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如此方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④肚中有货,就是要夯实专业基础,让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知识是每个人成才的基石,在学习阶段一定要把基石打深打牢。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一方面要按照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构建“能力本位十”的课程体系,提升他们的职业能力,让他们拥有立足社会、服务社会、贡献社会的资本;另一方面要构建荣誉体系,激励学生个性发展,为他们的职业未来和幸福人生打下基础。⑤手中有艺,就是要崇尚工匠精神,有精湛的一技之长。今日职业院校的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就是各行各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更是中国制造业的生力军。因此,引导学生树立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的态度,很有必要。要将精益求精卬在学生心上就要把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可以通过大学第一课、专业引导课、大师公开课等激发学生对技艺的兴趣;通过创新创业课、技能拔尖课、工匠培育课等磨炼他们的技术、唤起他们的自信。⑥培育“四有”新人,高职教育任重道远。期待高职院校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期待高职学生学到真本领,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美好人生。4/14n(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1月20日,有删改)(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3)下面材料适合放入文章哪一段作论据?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七、对比阅读(共1题;共17分)10.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各题。(一)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二)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①而后贵之也。兰盖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②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③”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④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⑤以时发者也。(节选自黄庭坚《书幽芳亭记》)【注释】①楚之逐:指屈原。②薄丛:贫瘠的丛林。③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语出《易干•文言》,意思是君了避世,乐在其中,故无烦闷,即使不为世人所赞同,亦无烦闷。不见是,不被赞同。④萧艾:野生蒿草,味臭,喻指小人。⑤含章:含美于内。(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可爱者甚蕃蕃:多.B.亭亭净植植:种植.C.香远益清益:更加.D.陶后鲜有闻鲜:少(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语段(一)以议论、抒情结尾的作用是什么?(4)语段(一)和语段(二)在内容方面的相同之处是什么?八、诗歌鉴赏(共1题;共10分)1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各题。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5/14n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两句。(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蕴含着怎样的哲理?请简要概括。九、作文(共2题;共10分)12.题目:心里那颗最亮的星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13.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金钱,是人们茶余饭后讨论的焦点,是社会发展程度的见证,同时也是衡量人的道德水平的标准之一。有人说“有钱能使鬼推磨”,有人说“金钱不是万能的,但离开钱是万万不能的”,还有人说“金钱有价,但情义无价”。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篇文章。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6/14n答案解析部分一、选择题1.【解析】【分析】A.bà/bǎ,hù/hú,hòng/hōng;B.都读gài,nào/chuò,jiá/jiā;C.gōng/gòng,guā/gū,都读dàn;D.qíng/qiè,都读lù,cuì/cù。故答案为:A【点评】此题考查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积累,平时学习时要读准每个汉字的读音,注意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等。多音字的读音要结合语境选择正确的读音。2.【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A:有误,“靡烂”的“靡”应为“糜”;B:有误,“拌马索”的“拌”应为“绊”;C:正确;D:有误,“练习薄”的“薄”应为“簿”;“必而不宣”的“必”应为“秘”。故选:C。故答案为:C【点评】解答此题,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同音字和形近字,同时还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二、句子默写3.【解析】【分析】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注意:鄙、蓬、雁。故答案为:⑴雪上空留马行处;⑵无丝竹之乱耳;⑶肉食者鄙,未能远谋;⑷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默写。平时学习中对于课本要求背诵的诗文内容要熟记于心,做到背诵无误,书写无误,理解无误。连续性默写,根据前后句的提示来填写;理解性默写一定要看清题目的要求。三、名著阅读4.【解析】【分析】①《三探无底洞》,唐僧命徒弟路救一位自称被强盗掠入山中的女子,不料女子却是妖精所变,在山寺中吃了两个贪色的和尚,并使妖风把唐僧摄入险空山无底洞。第一次,悟空他变成了苍蝇查探消息,但被发现;第二次,孙悟空变成了一个桃子,女妖吃了桃子,让孙悟空进了肚子。这下孙悟空就在她肚子里拳打脚踢,女妖只好答应放唐僧走。来到洞口,孙悟空出了女妖的口,举棒就打,女妖见势不妙,转身就逃,又把唐僧抓回了洞。第三次,孙悟空在另一个洞里发现一个牌位,上写尊父李天王之位,旁边还有一行小字:尊兄哪吒三太子之位。孙悟空拿着牌位去找托塔李天王,原来妖怪是李天王的义女。他们收服了妖怪,救出来了唐僧,继续西行。②宋江三败高太尉:1、第78回,十节度议取梁山泊,宋公明一败高太尉:宋江派戴宗,刘唐去东京打探消息。高俅向皇上隐瞒宋江希望招安一事,亲领十节度,水陆征剿。吴用使董平、张清在凤尾坡拦路打了王文得。第一次交战,林冲与王焕不7/14n分胜负,呼延灼打死节度使荆忠,项元镇箭射董平。水路刘梦龙逃走,党世雄被捉。2、第79回:刘唐放火烧战船,宋江两败高太尉。高俅大军被梁山打败,不肯服输,再次杀奔梁山泊,节度使韩存保和梁山好汉双鞭呼延灼几次交锋,不分胜败,两人在水里激战的时候,没羽箭张清赶来活捉了韩存保。宋江将韩存保和党世雄放回,说明归顺朝廷的意思,韩存保逃过高俅的问罪,回京城利用叔父老太师的关系,想办法促成第二次招安。高俅为了攻打梁山,派水军大将训练水军,日夜操练。宋江得知,和吴用定下计策,派刘唐督率水军头领,偷袭官军战船,纵火焚烧,刘梦龙党世英牛邦喜等人都被梁山好汉杀死。高俅第二次被打败,又接到朝廷招安的命令,恼恨不已,奸猾的老吏王瑾献诡计,要利用招安除掉宋江。另一边宋江、吴用也做好了应对措施。3、第80回:张顺凿漏海鳅船,宋江三败高太尉。高俅用二次招安的诡计欲害宋江,结果被吴用识破,花荣一箭射死天使,众好汉保护宋江回到梁山泊。高俅从京城调来禁军教头丘岳和周昂,以及善于制造海鳅大船的工匠叶春,制造海鳅大船和梁山水军对敌。宋江派孙新张青夫妇前往烧了船厂,教头丘岳追赶,被接应的没羽箭张清打伤。高俅大怒,率领水陆大军乘坐海鳅船猛攻梁山水军。梁山水军头领在浪里白条张顺的带领下奋力迎战,将海鳅大船凿穿漏水,大破高俅水军,高俅被活捉上山,其余将领不是被杀就是被捉。宋江以礼招待高俅,希望高俅能够促成招安,高俅满口答应。酒席间卖弄拳脚,高俅被燕青一招摔倒。宋江将高俅和众将全部放回。结果:高俅同意招安宋江,宋江把高俅放下山。可据此概括。故答案为:【示例1】①孙悟空三探无底洞——陷空山无底洞的金鼻白毛老鼠精设计把唐僧摄去,欲与其成亲。孙悟空初次入洞,察知妖精欲与师父成亲的意图;再入洞,变成红杏让妖精吞下,逼她放了师父,不想妖精再次摄走唐僧;第三次入洞,探明妖精来历,遂上天宫告状,迫使玉帝派托塔李天王父子随自己入洞,终于擒住了老鼠精,救出了唐僧。【示例2】②宋公明三败高太尉——梁山实力壮大,高俅向皇帝隐瞒宋江希望招安一事,前往征剿。第一次交战,梁山群雄打败刘梦龙、党世雄;第二次交战,刘唐放火烧战船,刘梦龙、牛邦喜被杀。战败后,高俅两次用招安的诡计加害宋江,结果被吴用识破。高俅于是从京城调来禁军教头丘岳和周昂,以及善于制造海瞅大船的工匠叶春和梁山水军对敌。梁山水军在张顺的带领下奋力迎战,将海瞅大船凿穿,大破高俅水军,将高俅活捉上山。【点评】此题考查对名著的积累。名著知识关键在平时的积累,注意掌握作者、生活时代、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尤其注意掌握具体的情节内容。5.【解析】【分析】考查对名著中人物形象的分析。从格列佛和勃罗廷奈国国王中任选一个,概括其性格特征即可。如:①格列佛。乔纳森·斯威夫特小说《格列佛游记》中的主人公。在小说中,格列佛是英国一个酷爱航海旅行的人。他年轻时学医,后来在海轮上担任外科医生,多次环游世界,到过许多地方,有过不少的奇遇。最值得称道的是他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马国的四次游历。他和鲁滨逊一样,是一个天生喜欢冒险,不甘寂寞与无聊的人。他记忆力很强,善于学习和观察,善于思考,有独特的思维,性情朴实温和,对人态度友好,举止善良,容易与人交往,知恩图报,有君子之风,愿意帮助朋友,为了朋友他甘愿冒生命危险,也会随时准备抗击一切对朋友不利的人。同时他聪明机智,有胆识,处事圆滑合理,说话巧妙伶俐,做事坚决果断,能够见机行事,抓住一切机会追求自由,有着极强的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成功。他为人坦率,爱国,也十分姑息自己的面子,对敌视他的人充满了仇恨、厌恶与鄙视,但敬重高尚的人、知识丰富的学者。总的来说他是一个具有质疑精神,酷爱真理,有忍耐力的游者。②勃罗廷奈国国王。是《大人国》的国王,格列佛便向他讲述了英国近百年来发生的大事。但他听完却说:“这些大事只不过是一大堆阴谋、反叛、暗杀、屠戮、革命和流放”,并指责说:“你的同胞中大多数8/14n人都属于自然界中爬行地面的可憎的小毒虫中最有害的一类。”格列佛建议帮他制造火药和枪炮来巩固国防。国王大为反感,认为发明这些杀人武器的人是“人类的公敌”,“他宁愿抛弃半壁河山也不想听闻这种秘密”。他要以理智和仁慈来治理国家。他对人的评价是:“谁要能使本来只生产一串谷穗、一片草叶的土地上长出两串谷穗、两片草叶来,谁就比所有的政客更有功于人类,对国家的贡献就更大。于是格列佛认为,这位君主具有种种令人尊敬、爱戴和敬仰的品质:他性格和善儒,理智、正义、仁慈,爱护自己的国家和臣民,具有卓越的才能,无穷的智慧,高深的学问,治理国家的雄才,也受到人民的拥戴,但有点故步自封,产生了一些偏见以及某种狭隘的思想。故答案为:【示例1】①格列佛一喜欢冒险,刚毅果敢;记忆力很强,善于学习和观察,善于思考;善良正直,爱憎分明;聪明机智,有胆识,做事果断,能够见机行事。【示例2】②勃罗廷奈国国王﹣﹣待人和善可亲,理智、正义、仁慈,爱护自己的国家和臣民,不喜欢甚至是鄙视有阴谋、虚伪、背信弃义、残暴和有嫉妒心的人,心里没有任何非人道的念头;儒雅,聪明,做事仔细,理解力强,热爱艺术,尤其酷爱音乐,思维清晰,好奇心很强,善于提出疑问和不同意见,喜欢学习先进的东西,能够迅速吸收自己以前没有学习到的知识,认识事物迅速而通透;但由于与世隔绝,不可避免地有点固步自封,产生了一些偏见以及某种狭隘的思想。【点评】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和积累。课本中“名著导读”所推荐名著的主要内容、情节等有关资料应孰记,随时搜集丰富自己这方面的知识。在做题时,要静下心来,结合掌握的名著内容及与人物有关的故事情节,就一定能得出答案。四、语言表达6.【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语句补写。补写要看示例,续写要把握好语境,改写要注意变化。答题时弄清句式结构特点、前言语意,弄清句子所在的语境后,再予以针对性作答。这里要结合上下文内容内容来续写,前面写草莓的颜色和味道,后面一句说它的营养价值,所以①可补写为“营养丰富”。同理,结合上下句可知,②是说草莓的需求量加大,所以可补写为“草莓的需求量激增”。故答案为:营养丰富;草莓的需求量激增【点评】做此题一定要把握仿写句子的基本要求:1、内容要协调一致,前后呼应.2、句式要统一。3、修辞要相同。4、字数要相等或大致相等。五、综合性学习7.【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表达能力。从画面人物来看,应该是祖孙三代,坐在椅子上的是奶奶,给奶奶梳头、洗脚的是妈妈、爸爸,站在椅子上的是小孙子。小孙子看到妈妈在给奶奶梳头,他也赶快踩在凳子上给妈妈梳头。据此归纳即可。(2)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归纳整合。解答此题,首先应明确自己的观点,观点就是总领句,然后再阐述自己的理由,符合总分的结构要求,不少于50字。故答案为:(1)①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③爱可以传承与延续;④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2)示例:在家庭教育中,父亲和母亲扮演着同样重要的角色。如果把一个人的成长看成一颗种子从嫩芽慢慢长成参天大树,那么父爱就是洒在这棵树上的阳光,母爱则是浇灌它的雨露,二者缺一不可。【点评】⑴解答此题要结合题目要求审清图意,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表达图意要力争做到语言的简明、9/14n连贯、得体,说描述图片要注意照顾到图片中的所有的内容,然后理清各个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注意抓住题干要求的重心,重点描述图片中的对象的特征;⑵在回答开放性问题时,一定要结合材料,不可随意捏造。六、现代文阅读8.【解析】【分析】(1)组织语言时,最好以“老人”为陈述的主体。按先后顺序概述出与“老人”做的几件事情。根据“‘喊什么?别吓着她’”可知,老人不让“他”喊;根据“他骑上摩托车追上老人,刚想叫声大爷,老人头也不回地说道:‘把你那电驴子关掉,她闻不了油烟味’”,可知老人不让“他”骑摩托车;根据“快把你这些东西收起来,全是些垃圾,她也不喜欢这些东西”,可知,老人不让“他”吃垃圾食品;根据“从这走,你就可以到县城了。记住,下次来,可别再骑这电驴子了,她是不喜欢油烟味的”“第二天一早,他随老人来到小河边,把摩托车推到小船上。老人说声坐好,手中的竹竿轻轻点小船便顺水而下”,可知,老人亲自送“他”坐船离开,并叮嘱“他”下次来的时候不能再骑摩托车。(2)根据“这天,他在一片树林里迷了路”“老人一口一个‘她’,说得那么亲切,原来说的是林子”,可知文中的“她”指的是这片树林,是大自然,“她”不喜欢的正是人们正在对自然的破坏,暗示了人们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老人一直强调,体现了他作为护林人的责任感。(3)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林子比作“她们”,将林子当做人来写,林子仿佛是有生命的,会哭也会笑,有“灵性”,有喜欢的,也有不喜欢的,体现出老人对林子无比珍视和爱护。同时连用三个“也”字构成排比句式,排比起到强调的作用,强调了保护自然的重要性,大自然和人一样都需要小心呵护,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4)汉子是老人的儿子,通过汉子之口得知,老人为了捡垃圾掉进了悬崖,从而表达作者对环保工作者的敬佩之情,他的出现使情节有了结尾,更为完整;他替老人守护着这片树林,是老人意志的延续,在凸显老人形象的伟大和影响力之外,还体现了环保事业的复杂,需要一代一代护林人艰苦守护。汉子是次要人物,能够将本来单调的故事情节烘托得活灵活现,凸显人物品质,表达思想感情,使主要人物的形象愈加鲜明。故答案为:⑴①不让“他”大声喊;②“他”骑摩托车追老人,老人不让“他”骑摩托车;③不让“他”吃自带的食品;④不让“他”骑摩托车离开,亲自用船送“他”,告诉“他”下次来别骑摩托车。⑵老人反复强调“她”的喜好,其实是在暗示现代生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强调环保的重要性,突出了老人作为一名护林人的职责。⑶例: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老人认为林子有“生命”与“灵性”,并且说她们会“哭”会“笑”,突出了老人对林子的珍视与喜爱;句中“也”字连用,是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说明林子与人一样,需要关心和爱护,强调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⑷从情节看,汉子的出现使文章故事情节更完整,更有延续性;从人物形象看,汉子接替老人继承护【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能力。情节概括题。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林工作,暗示了老人的巨大影响力,使老人的形象更高大;从主题看,汉子的出现说明老人倡导的环保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理念后继有人,暗示了环保工作的长期性与复杂性的特征。语言要简洁通顺。(2)本题考查赏析文章某个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在把握文章内容、人物形象及主旨的基础上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分析:①这一内容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②这一内容与文章其它内容有什么关系;10/14n③这一内容对表现主旨有什么作用。(3)本题考查从修辞角度赏析语言的能力。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具体解答时可表述为:运用了XX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具体准确、形象生动等)表现了(写出了)人或事物……的情感、心理、性格等(特点、特征)。(4)本题考查分析小说次要人物作用的能力。小说中次要人物说起的作用有:一、侧面衬托,个性鲜明;二、牵线搭桥,推动情节;三、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四、升华主题,画龙点睛。总之,小说中次要人物往往着墨不多,但其地位不可忽视,他们是作者精心安排的角色,我们在学习中也要着力对次要人物的作用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小说赏析水平。9.【解析】【分析】(1)文章题目“让高职学生成人又成才”表达了观点,第一段指出了高职教育的目的:把高职学生培养成心中有爱、眼中有人、肚中有货、手中有艺的新人。文章第二到第五段,分别从心中有爱、眼中有人、肚中有货、手中有艺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第六段总结。文章围绕“让高职学生成人又成才”展开论述,故文章中心论点是:让高职学生成人又成才。(2)①结合“眼中有人,就是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明白什么是‘大写的人’”可知,第③段开头,作者对“眼中有人”进行了解读。②结合“这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尊重他人,引导学生在包容理解中达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比如善于合作,让学生明白成功需要集思广益、共同奋斗;比如懂得感恩,感恩时代给我们奋斗的机会,感恩父母对我们的无私关爱;等等”可知,接着,从尊重他人、善于合作、懂得感恩等方面对“眼中有人”包括的内容进行举例论证。③结合“而要想让学生眼中有人,首先教师要眼中有人,教师应该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如此方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可知,最后,总述老师的具体做法。④作答的时候要注意使用“首先”“然后”“最后”这类词语进行语句串联。(3)①首先明确材料的内容,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是想要表达对教育者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敬业、钻研,想学生之所想,成为合格的教育工作者。②这一论点和第⑤段的“工匠精神”“一技之长”是相吻合的,只有教育工作者更专业更创新,学生才会发展得更好。③所以放到第⑤段作为论据。故答案为:⑴让高职学生成人又成才⑵首先对“眼中有人”进行阐释,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从尊重他人,善于合作,懂得感恩等方面对“眼中有人”包括的内容进行举例论证,最后论述让学生“眼中有人”的具体做法。⑶适合放入第⑤段作论据。第⑤段论述的是“工匠精神”“一技之长”,而材料的主要内容是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者如果要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就必须敬业,必须不断钻研,把这则材料放入第⑤段作为理论论据,论述【点评】⑴此题考查概括议论文中心论点的能力。议论文中心论点的判定和概括可围绕以下两点来进行:“爱岗敬业”,对观点起到补充作用。①中心论点必须能完整地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必须鲜明。观点的概括必须全面、正确、鲜明。②从论点提出的位置来判定中心论点。如:文章标题;文章正文开头第一句话;文章正文开头的最后一句话;文章主体部分的开头;文章主体部分,先做一定的论述,再提出中心论点;文章结尾。⑵本题考查分析议论文论证思路的能力。要求学生分析论证思路时,注意运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词语。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分析。运用首先提出什么观点,然后通过XX论证方法来证明观点,最后得出XX结论的答题模式进行答题。⑶本题考查给议论文补充论据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明确论点,然后再根据论点及论据内容分析其是11/14否能充当本文的道理论据。n七、对比阅读10.【解析】【分析】(1)B.有误,句意为:洁净地挺立。植:竖立。故选B。(2)句中重点词有:亵玩,靠近赏玩;亵,亲近而不庄重;焉,句末语气词。(3)细读文本可知,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是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晋有陶渊明,可现在却听都没听到还有人会这样做的。或是像我一样的,在尘世中能相守一份纯净的,有着我这样追求君子风范的,又有几人?大多数的人,皆在红尘世事中从众罢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对于牡丹喜爱的人很多与喜爱莲花的人少形成了对比,从侧面衬托了莲花的高贵品质。他感叹,是因为世风日下,大多数人皆被世事玷染也。表达了作者对趋炎附势之世风的鄙视,同时也表现了作者高尚的节操。(4)从语段(一)中“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一句,可知作者以菊花喻隐士,以莲花喻君子,以牡丹喻富贵者。从语段(二)“兰盖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一句,可知君子就像兰花,从不吹嘘自己,也不因无人赏识而愁闷;在遭受外界残酷的摧残后,也不改变自己的本性。两个语段都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从内容上来看,前者以莲花喻君子,后者以兰花喻君子,因此都是把花比作君子。故答案为:⑴B⑵只可远远的观看却不能靠近的玩弄它。⑶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强调对于牡丹喜爱的人很多,从侧面衬托出了莲花的纯洁,高洁,出淤泥而不染。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和鄙弃趋炎附势之世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感情。【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要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累,因此平时要对⑷内容相同:都将花比作君子。文言词语归类记忆。如文言实词可从词类活用、古今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多方面归类。解题时,如遇到课本中学过的,可运用联想法,结合语境分析比较做出选择。⑵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⑶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结尾段作用的能力。文章结尾段的作用是: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等。解答此题要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一般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分析其妙处。【参考译文】⑷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内容的能力。而把握文章的内容则必须反复阅读选文,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一)水上陆上各种草木的花,令人喜爱的很多。东晋的陶渊明只喜欢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多喜欢牡认真体会文中每句话的意思,然后再把句意综合起来概括作答。丹。我唯独喜欢莲花出自淤泥却不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飘得越远就越觉得清香,笔直的洁净的立在那里,只可远远的观看却不能靠近玩弄它。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居避世的人;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有人知道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应该有很多吧。12/14n(二)如果一个士人的才能和品德超过其他的士人,那么就成为国士;如果一个女子的姿色超过其他的美女,那么就称之为国色;如果兰花的香味胜过其它所有的花那么就称之为国香。自古人们就以兰花为贵,并不是等到屈原赞兰花之后,人们才以它为贵的。兰花和君子很相似:生长在深山和贫瘠的丛林里,不因为没有人知道就不发出香味;在遭受雪霜残酷的摧残后,也不改变自己的本性。这就是所说的避世而内心无忧,不被任用而内心无烦闷。兰花虽然含着香味形状美好,但平时与萧支没有什么两样。一阵清风吹来,他的香气芬芳,远近皆知,这就是所说的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八、诗歌鉴赏11.【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炼字能力。句中磨洗指磨光洗净。认前朝意思是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磨”“洗”“认”几个动词,写出了诗人从发现“折戟”到“认出”它是前朝之物的过程,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诗人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以二乔归于铜雀台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巨大影响。诗句蕴含了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同时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故答案为:(1)用“磨”“洗”“认”几个动词,写出了诗人发现“折戟”到“认出”它是前朝之物的过程,自然引出后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咏叹(或为下文的议论抒情做好铺垫)(2)蕴含了机遇造人的哲理。【点评】(1)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炼字赏析常见答题格式: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作用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2)诗句的赏析,要从修辞、画面、哲理、情感等方面进行选择,其作用还要学会结合诗人时代背景去体会。【参考译文】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九、作文12.【解析】【分析】这是一则命题作文。1)审题与立意。题目关键词有四个:“心中”,是指长存于心,永不磨灭,暗示陈述的对象应是“我”,因此要写真话抒真情,不得胡编乱造;“那颗”,特指给自己温暖、光明、希望的一颗;“最亮”,是指最可以给自己明媚心情、豁朗心境的人、物、事;中心词“星”,既可以指真的星星,如北斗七星等,更可以采用比喻义、象征义,能照亮前途,给予温暖,分辨真善,孕育希望等的人、事、物等。2)选材与构思。本文适合于写成记叙文或散文。那些绽放璀璨光芒的事物:金色的向日葵、红色的糖葫芦、迎风转动的风车、绽放的花苞、带露的草叶等;那些储藏着温暖光辉的目光、话语、微笑、背影、拥抱等;那些滋生出希望的事情:聆听街头那嘈杂却让人亲切的声音,置身图书馆涌动着丰富的思绪,感受灶台边氤氲着芬芳的气息……都像心中的那颗最亮的星在闪耀,在折射,在流光溢彩。这颗星凝聚着情感,升腾着思绪,滋养着灵魂,涅槃着心境,蜕变着思想。这里面,有着自己对生命的思考,对生活的憬悟,对时间的领略,对做人准则的把握,对一切美德的探求,对理想信念的追寻。注意把自己最深的感受写出来,把事物最亮的特点展示出来,才能成为一篇佳作。13/14n【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考生要注意对材料进行分析,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抓中心句,确立文章的写作方向,确定文章的立意,同时也要通过审查材料,进行布局谋篇。考生在平时中要注重对素材的积累,要按照题干进行写作。13.【解析】【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1)审题与立意。材料的中心就是“金钱”。金钱体现着人劳动的价值,是一种价值符号,它可以用来进行商品交换。金钱在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社会发展程度的见证。从这个角度看,金钱确实是个好东西。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金钱同时也是衡量人的道德水平的标准之一如果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就会陷人拜金主义的泥坑。钱使人富有,也能使人空虚;能使人雅,也能使人野;能令人振奋,也能令人萎靡。有钱者大可穿金戴银,食山珍海味,威风气派。但赚钱不问赚钱的目的、手段,为了钱,丢了人格、道德、精神,那是可悲的。所以,有人说,钱是上帝,钱亦是魔鬼,能使人身价陡增,亦能使人声败名裂。因此,努力避免钱的负效应是我们应当注意的。2)选材与构思。任何一枚硬币都有两面,如同我们面对金钱所作的思索,一面促生思辨,一面衍生情感:促生思辨。金钱,绝不是冷冰冰的货币,更是带着思考的印记。在你沿着“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轨迹进行探寻时,你能否从它由贝币-金属币-纸币-卡币不断演变的形态中发现人类的聪明智慧?从陶朱公散金济民等故事里窥见历史的真相?从“阿堵物”、“孔方兄”的称呼里读出人品性之高下?尤其在今天面对金钱众说纷纭的现状下,你想过应当怎样让钱取之有道、用之有方吗?你认为在我们的教育里增设理财课程的建议是否可行?比尔·盖茨的金钱观对你的启发何在?总之,面对金钱,我们的写作不仅可以陈述描写事实,更可以呈现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皆可。你可以通过前后对比突出强调,可以通过有顺序地描述变化展现差异,也可以分点结合典型事例进行探讨,或者根据自己的经历体验说服他人,从而让你的文字充满思辨的灵性。衍生情感。金钱,绝不是冷冰冰的货币,更是带着温度的记忆。当你在CD架前为父母的艰辛而放弃一次奢侈时,你在金钱里读懂了成长;当你排除众议给一位乞讨者以施舍时,你在金钱里明白了怜悯;当你望着顽童手中的硬币而怀想童年的游戏、玩具时,你在金钱里看到了远走的回忆;当你凝视远方亲人寄来的硬币收集卡时,你在金钱里体味了遥想和思念……当一枚硬币笔直地落人捐款箱,它诠释了奉献;当一枚硬币被裁判高高抛起,它预示着一场伟大对决的开始;当一枚硬币叮叮咚咚地落地,它可能是对一个人命运的裁决……当我们将金钱与自己的生活、记忆对接,它们便唤醒了无数的故事。此时的金钱就是一枚有魔力的硬币,它敲开了情感的大门,让温暖的文字从我们的笔尖自然流泻。因此,你甚至可以写一篇动人的童话故事,更可以用金钱串起你温馨的回忆,表达你的金钱观。【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考生要注意对材料进行分析,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抓中心句,确立文章的写作方向,确定文章的立意,同时也要通过审查材料,进行布局谋篇。考生在平时中要注重对素材的积累,要按照题干进行写作。14/14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