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河南省南阳市2022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解析版

首页 > 中考 > 模拟考试 > 河南省南阳市2022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解析版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中考语文一模试卷一、选择题(共2题;共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A.负荷/荷花归省/三省吾身吃亏上当/长歌当哭......B.坍塌/彤云警惕/晶莹剔透恪尽职守/格物致知......C.行辈/行止哽咽/狼吞虎咽相得益彰/大相径庭......D.伫立/贮存拾掇/笔耕不辍不言而喻/瑕不掩瑜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震摄恻隐紧箍咒断章取义顾名思义B.琐事荒谬拌脚石睡眼惺忪呕心沥血C.抉择驰骋俏皮话味同嚼腊淋漓尽致D.遐想秘诀牛仔裤记忆犹新哄堂大笑二、句子默写(共1题;共4分)3.古诗文默写。(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不亦乐乎?(《论语》)(2)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3)今天,我们赞美献身事业,奉献不止的精神时,常常会用李商隐《无题》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4)燕子常常出现在古诗中,伴随着和煦的春风,传达着诗人的情怀。从“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诗句中,我们读出了春天的温暖、春鸟的活力、诗人的惊喜;从“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的诗句中,我们却看到了消逝与再现同在的景象,品出了惋惜与欣慰交织、眷恋和怅惆并存的情感。三、名著阅读(共1题;共10分)4.名著阅读。(任选一题)(1)经典文学作品所表现的社会人生具有长远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走进《朝花夕拾》,从下列作品中任选一部,结合具体内容,说说这部作品在今天的价值。①《五猖会》②《藤野先生》(2)英雄气,是一种精神,一种超越的力量。从下面人物中选出你心目中的英雄,并结合小说某个情节说说理由。①孙悟空②林冲③保尔·柯察金四、语言表达(共1题;共2分)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俗云:“赏菊之趣在于赏花。”菊花的颜色五彩缤纷,应有尽有。以黄、红、白、紫为主。还有“绿牡丹”和“墨荷”的特异品种,花呈绿色和黑紫色,堪称菊中绝品。________。花瓣的千姿百态,排列参差,变化多样;花朵或若舞若飞,潇洒俊逸,或威武雄壮,魁伟挺秀,造型优美。________,而且用途广泛。它既是一味名贵中药材,又是色香味俱佳、营养丰富的食材,还可做清凉茶饮料。至于除虫菊,还是天然杀虫剂。1/15n五、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10分)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材料一:民政部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信息管理系统显示,2018年农村留守儿童697万余人,与2016年全国摸底排查数据902万与人相比,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总体数量下降22.7%。从入学情况看,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比例从2016年的65.3%上升至2018年的78.2%。材料二:教育部2018年8月发布的2017年教育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1897.45万人,近5年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增加了283.86万人,增幅为17.6%,其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数量为1406.63万人,近5年增加了129.47万人,增幅为10.14%。材料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统计局《2017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11至2017年,我国外出农民工增速呈逐年回落趋势,增速分别为3.4%、3%、1.7%、1.3%、0.4%、0.3%和0.2%。材料四:下图题为《关爱留守儿童》的宣传画(1)梳理前三则材料之间的关系,围绕“农村留守儿童”的话题,得出你的结论。(2)请介绍材料四画面的内容,并揭示其寓意。六、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35分)7.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木雏林斤澜2/15n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在圆湖村里“蹲点”。树立一天等于20年,一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典型,很招人参观。春天,来了十来个大学生,一个老师带着。这老师是刚毕业的留校学生,农民便戳着脊梁嘀咕道:怎么有这么个老师?还是大学老师?他比他带的学生大个三两岁吧。可是按农民说,要“木”十岁。木就是不活泛。见人不会说话,不知道招呼。又说要“雏”十岁。雏是幼稚。一天早上,我那房东在院子里浇水,巴掌大一块地上,正有新绿钻出来,不到两寸高,几个学生有的说是葱,有的说是蒜苗,有的要打赌。房东觉着好玩,说:“想必大学里也修行,忌吃五辣,不知道葱叶儿是圆的,蒜叶儿是扁的。”没想到那位老师正经摸出小本子,往上写字,嘴里咕咕着:“葱,圆的。蒜,扁的。”房东撑不住笑起来,那几个学生为老师不好意思,转头跑了。老师只管写着,全不知觉。我探过头去瞅瞅,不懂,看样子是英文。我可怜这个知识分子,小声跟房东说。人家会英语。可是房东不清楚英语是什么,更加笑开了,说:“还画洋码呀。”过了两天,房东家里发鸡瘟,十来只鸡死了一多半,房东心疼得吃不下饭,那位老师走来问病鸡和好鸡,怎么认?房东蹲在那里没好气,说:“认屎呗。”老师不懂眼色,追问好鸡的屎什么样。房东没奈何,又说:“溏屎。”“溏?屎?”老师傻着眼,可又摸出小本子来了。房东扭过脸去,六岁的小儿子咧着嘴,唱儿歌一般说道:“一堆儿,一堆儿。带尖儿,带尖儿。下边黑黄黑黄,是红溏,尖儿白花白花,是白溏。”老师往本上写。房东站起来往屋里走,嘀咕道:“一个鸡屎,也画洋码。”他觉着晦气,老师却一边写,一边往地上张望,小儿子指着一堆叫道:“这就是,尝尝不?”老师只管端详着,随口嘀咕道:“不尝,不尝。”小儿子大笑。屋里他娘叫了声“哎哟”,一会儿,打发小儿子到红医站给拿膏药,说是岔了气。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前几天我在晚报上看见圆湖村两个养鸡户,收入论千,从不死鸡,鸡瘟进不了他家的门儿。我顺便去看看,就是那房东家,不过老房东两口子都去世了。当年的小儿子现是当家人,当年种葱蒜的那块地,现在拉上篱笆,养着上百的来亨鸡,血红的冠子,雪白的羽毛,一个个神气活现。正想说几句什么,听见脚步响,那青年当家人扔下我,奔向院门口,迎着一位中年胖子。细一看,奇了,可不就是那位老师吗?他见老了,眼泡鼓鼓的,腮帮耷拉耷拉的。他不往院里走,定定地望着院外的杏树。正是早春,杏花灰白灰白好像烟雾,青年当家人说:“怕是大年哩。杏花要‘旧’,桃花要‘喧’。”老师摸出小本子。我看见他写着字,可咧开了嘴,口水都要滴答下来了。不光是“雏”了,还透着“傻”来。我心里一动,走过来提起50年代,他望望我。想不起来,我又说起他带的学生,好像想起来了。为什么说是“好像”,因为没有这种时候常有的欢叫,只是嘴里咕咕地:“哦,哦……”3/15n不光是“木”了。还透着“僵”来。我还要叙旧,但当家人打断我的话,直跟老师解释,什么“旧”呀“喧”呀,都是方言土语,不知道科学不科学。琢磨着怕跟风啦雨啦有联系,杏花开得早,是起风的时候。桃花在清明前后,清明时节雨纷纷……他只怕解释不细、不全、不当,不留点儿空子让我说话。我只好探过头去,看看老师写什么,写的汉字不像汉字。这回。我断定是日文。老师写着写着,挪步往杏树那边走了。当家人回过头来,只管去轰他的鸡。我只好跟过去,想想问道:“这老师,现在,是个干什么的?”青年当家人头也不回,说:“一个老专家,不是说空话的人。”我噎了一下。不过这些年也添了些涵养了,不动声色地还问道:“什么专家呢?”“化学。”“化学……”我知道化学里边还分好些专业呢,可又一时使不上嘴。那当家人说:“我这儿没死过鸡,仗着‘长效避瘟散’,就是他配的方。”“我当他……他……老了呢,都张着嘴流水的……”青年当家人直往屋里走,嘀咕着:“有病。叫造反学生扇的。”(1)概括房东父子对老师态度的变化。(2)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性格。文中前后三次写老师“摸出小本子”,做记录,请简要分析这些细节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3)“我”在小说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小说标题“木雏”妙处的理解。8.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学会与自己相处顾伯冲①被誉为“南非国父”的曼德拉,曾历经长达27年的牢狱生涯。出狱后有人问他:是什么力量使您在孤独中充满活力?曼德拉回答:博爱的精神加上强健的体魄。可见,精神的支撑至为重要,能让人在孤寂困厄中顽强挺立。哲学家芝诺也曾被问及:“谁是你的朋友?”他说:“另一个自我。”两位伟人的答案告诉我们,学会与自己相处,其实享受精神的独立,就是找到另一个自己——把脚步放慢,给自己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去思考,成为一个能够充满智慧的人。②社会交往是人的基本需求,但人的一生,或多或少都要面对如何与自己相处。现实中,有些人习惯于觥筹交错、熙来攘往,一旦一个人就变得快要窒息、难以忍受;一些人有时也想安静下来给自己“充充电”,沉思工作或人生方面的问题,但总是挡不住喧嚣与世俗的诱惑,像旋转的陀螺一般总也停不下来。长此以往,只会使自己的思想水平和工作业绩陷入“双低谷循环”。③学会与自己相处,不是追求寂寞、封闭自我,更不是对自身的交往能力设限,而是让自己的心灵变得祥和安宁,心境变得清澈如水,在沉潜中默默提升自己的境界。这份沉静,无论是对于涵养个人的人生智慧,还是培育理性的民族精神,都是十分有益的。回溯历史,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用了27年,A,马克思写《资本论》用了40年。如果缺乏耐得住寂寞的定力,没有独处时的思考,这些成就是很难取得的。如今,在一些发达国家,不少年轻人会选择给自己安排一个“间隔年”,以便在一段相对安静的生活中思索4/15n人生、规划未来。因此,我们在学习与社会打交道的同时,也应学会自己与自己相处,葆有享受独处的积极心态。④人生之路,精彩也罢,平淡也罢,总要路过一段段不同的风景。善于与自己独处,可以说是一种思想境界、能力素养,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人生格局。然而,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并非天然可以习得,仰赖于有针对性地勤加磨砺,不断锻造个人的意志品质。⑤与自己相处,前提是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有什么样的人生追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选择,应当自觉校准人生坐标,培养自省、敬畏、慎独意识,通过对生命的深邃思考,排除外界纷扰对内心的侵袭。提升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关键在于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知识是提升修养的精神食粮,应当善于把零星的时间“焊接”起来,以永不满足的态度去对待学习,不断用新知识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用知识的力量抵御精神空虚、意志消沉。激发与自己相处的智慧,贵在增强直面现实的思辨能力。与自己相处并非与世隔绝、离群索居,而是在人群中保持一定程度的独立,应当以哲学的眼光看待和分析事物,瞄准现实问题,努力获得更多规律性认识。⑥一个民族,总要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学会与自己相处、享受与自己相处,是接近星空的有益尝试。我们与其在喧嚣中消耗光阴,不如借助与自己相处延伸生命、蓄积力量。(选自2018年11月20日《人民日报》)(1)作者认为怎样才能更好地与自己相处?(2)请简要分析全文的论证思路。(3)请先在第③段“A”处补写一个句子,然后说说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七、对比阅读(共1题;共17分)9.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二)洁一室,开南牖①,八窗通明。勿多陈列玩器,引乱心目。设广榻长几各一,笔砚楚楚②,旁设小几一。挂字画一幅,频换;几上置得意书一二部,古帖一本,古琴一张。心目间,常要一尘不染。晨入园林,种植蔬果,刈草,灌花,莳③药。归来入室,闭目定神。时读快书,怡悦神气;时吟好诗,畅发幽情。临古帖,抚古琴,倦即止。知己聚谈,勿及时事,勿及权势,勿臧否人物,勿争辩是非。或约闲行,不衫不履,勿以劳苦徇④礼节。小饮勿醉,陶然而已。诚然如是,亦堪乐志。(节选自沈复《养生记道》)【注释】①牖:窗户。②楚楚:整齐的样子。③莳:栽种。④徇:遵循,顺从。(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5/15n..A.名:①有仙则名②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B.上:①苔痕上阶绿②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C.素:①可以调素琴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三峡》)..D.劳:①无案牍之劳形②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语段(一)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深意?结合全文回答。(4)语段(一)和语段(二)都写了自己的居室,写作目的有什么不同?请分别简要回答。八、诗歌鉴赏(共1题;共10分)10.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请说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蕴含的人生哲理。九、作文(共2题;共6分)11.题目:原来,我也很▲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1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英国前首相劳合·乔治有一个习惯——随手关住身后的门。有一天,乔治和朋友在院子里散步,他们每经过一扇门,乔治总是随手把门关上。“你有必要把这些门关上吗?”朋友是很纳闷。“哦,当然有这个必要。”乔治微笑着对朋友说:“我这一生都在关我身后的门。你知道,这是必须做的事。当你关门时,也将过去的一切留在后面,不管是美好的成就,还是让人懊恼的失误,然后,你又可以重新开始。”朋友听后,陷入了沉思。乔治正是凭着这种精神一步一步走向了成功,走上了英国首相的位置。要求:①根据材料寓意,选好角度,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6/15n答案解析部分一、选择题1.【解析】【分析】A.hè∕hé、xǐnɡ∕xǐnɡ、dànɡ∕dànɡ;B.tān∕tónɡ、tì∕tī、kè∕ɡé;C.hánɡ∕xínɡ、yè∕yàn、xiānɡ∕xiānɡ;D.zhù∕zhù、duo∕chuò、yù∕yú;故答案为:B。【点评】中考常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同音字、易误读字,字音多而杂,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要树立长期积累的意识。2.【解析】【分析】A.震摄——震慑;B.拌脚石——绊脚石;C.味同嚼腊——味同嚼蜡;故答案为:D。【点评】字形是基础部分常考的知识点之一,平时要做好字词积累,答题时认真辨析。二、句子默写3.【解析】【分析】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注意:畏、炬、燕。故答案为:⑴有朋自远方来;⑵不畏浮云遮望眼;⑶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⑷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三、名著阅读【点评】本题考查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4.【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名著中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分析的能力。注意题目要求结合具体内容,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谈谈其中一部作品现今的价值。①《五猖会》:文章主要描写父亲强迫“我”背诵《鉴略》,而没有具体写东关五猖会的盛况。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急切兴奋的心情,与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扫兴痛苦的感受形成强烈的对比,反映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与摧残。现如今的父母应多进行鼓励教育,少些独断专行。②《藤野先生》:主要记录鲁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他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其中突出地记述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藤野先生治学严谨,为人热诚正直,值得今天的我们学习(2)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故事情节的了解和人物形象的把握。题目要求从三个选项中任选一个,答题时要联系人物相关情节故事,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其英雄形象。7/15n示例①:孙悟空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他是《西游记》中的主人公之一,他跟随唐僧经历九九八十一难降妖除魔,不畏艰险,最终取得真经,体现出他敢于同恶势力作坚决斗争,有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是当之无愧的英雄。示例②:林冲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他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人称“豹子头”,有万夫不当之勇。他有一个美丽且贤惠的妻子,有美满的家庭和很高的社会地位。可在“官逼民反”的背景下,却使林冲这位本不会造反的人偏偏铤而走险,走上了梁山。林冲从屡遭迫害却不愿反抗,到横竖是没有活路,只有奋起反抗在灾难中杀出一条血路。使他成为“官逼民反”的代表和象征,终于显露出真英雄的本色。林冲在奔往梁山的途中,在朱贵酒店的粉墙上写了一首诗:“仗义是林冲,为人最朴忠。江湖驰誉望,京国显英雄。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他年若得志,威震泰山东”。这首诗概括了一个朝廷命官被逼上梁山的原因和经过,显示了林冲丢掉幻想以后激发出来的反抗精神,回荡着一股悲壮的英雄气。总而言之,林冲终于是英雄了,终于是一个气魄宏大的真英雄!示例③:保尔·柯察金是我心目的英雄。他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1927年,保尔完全瘫痪,继而双目失明,他认为自己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战斗力,曾一度灰心丧气,并产生了自杀的念头。但自杀就等于背叛革命,因如此,当他用枪口对准自己的脑袋时,他突然清醒,并用严厉的态度谴责自己,开始为争取归队而努力。最终他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了命运的打击,开始了新的生活。故答案为:⑴要点:①作品表现的社会人生(即内容);②在今天的价值。示例:①“我”异常兴奋地要去看五猖会,父亲却以背书,冷了“我”的兴致,等到“梦似的”背完,对看会已索然无味。这种毫不顾及孩子心理的教育,对孩子是一种伤害,今天为人父母者不应重蹈覆辙。②“我”在仙台时,遭受到日本学生的歧视和侮辱,体会到弱国子民的屈辱;看到中国百姓围观日本人枪毙中国人的麻木,决定弃医学文,要救治国民精神。“我”以祖国、民族的需要而选择人生的做法,值得今天的年轻人学习。⑵要点:①人物的某个故事概述;②故事表现出人物的英雄气,即怎样的精神、超越的力量。示例:①孙悟空在天宫做“齐天大圣”,但王母娘娘设蟠桃宴,唯独没有请他。于是孙悟空大闹天宫。孙悟空为了平等和尊严,不畏强权,不屈于现状,敢于斗争的精神,堪称英雄。②林冲被高俅、陆谦等陷害,但他仍安分守己,直到希望最后破灭,才奋起反抗。这个过程中林冲表现出的忍而不惧,谦而不卑,威而不狂,才是真的英雄。(落难见英雄,得志见英雄。一起一落,可以看到一个人内心深处宝贵的品质。)③保尔•柯察金在疾病缠身丧失战斗力的时候,他曾绝望、动摇,拿起手枪准备自杀,但他凭挑战命运的勇气和崇高的革命理想,最终战胜自我,找到了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具有面对考验、战胜自我的精神【点评】的人,就是英雄。⑴“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它主要考查:(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一般难度不大,注意一个“常”字和“名”字,不要纠缠于细枝末节,可列表比较或归类复习,增加得分把握。⑵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解答此类题,学生应该在平时多多注意积累。生四、语言表达活处处有语文,平时读书、看报、看电视、看手机等也要注意理解积累。8/15n5.【解析】【分析】第一空:空白处后面的“花瓣的千姿百态,排列参差,变化多样”体现了菊花形态多样的特点。“花朵或若舞若飞,潇洒俊逸,或威武雄壮,魁伟挺秀,造型优美”体现了菊花情态迥异的特点。据此可拟写为:菊花的花形也是千姿百态,风貌迥异。意近即可。第二空:空白处前面的句子描写的是菊花的颜色、形状、风貌。后面的句子介绍的是菊花的药用价值和信用价值。此处的句子应是对前文的概括。结合后面的“而且”,可拟写为:菊花不仅观赏价值极高。或:菊花不仅娇艳多姿。意近即可。故答案为:菊花的花形也是千姿百态,风貌迥异;菊花不仅观赏价值极高或:菊花不仅娇艳多姿(填写句子要概括观赏价值,应包含颜色与花形。)【点评】填写的句子要注意文字要完整,还要注意前后语义的连贯,所填写的句子和上下文的关系一定要对,如是总结句还是总起句等。五、综合性学习6.【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总体数量下降22.7%”可得: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总体数量下降。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比例从2016年的65.3%上升至2018年的78.2%”可得: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上升。根据材料二中的“2017年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1897.45万人,近5年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增加了283.86万人,增幅为17.6%”可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大幅增加”。根据材料三中的“2011至2017年,我国外出农民工增速呈逐年回落趋势”可知原因之二是外出农民工增速回落。(2)内容:看图可知,图中右下角是一个儿童,他站在草地上正在放风筝,同时抬头仰望。图中左上角是一个风筝,风筝是写着妈妈。这个孩子抬头仰望的就是这个风筝。风筝的下方有一行文字:妈妈不在家的时候。寓意:很明显,图中的小孩子是一个留守儿童,他放飞的风筝上写着“妈妈”二字,表达了他非常想念妈妈,但又两地相隔,只能用放风筝的方式来寄托对妈妈的思念。从中可以得寓意:留守儿童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关爱。故答案为:⑴(近两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总体数量下降,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上升。原因是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大幅增加,外出农民工增速回落。⑵画面主体为一个小孩子站在草地上仰头看着放飞天空的风筝,风筝上写着“妈妈”;左下部有文字:【点评】“妈妈不在家的时候”。寓意:想念亲人而不能相见的留守儿童应得到全社会的关爱。(意思对即可)⑴解答时,如果几则材料共同讲述一个主题,那在探究材料之间的共性的同时,更应探究它们的个性;有些材料看似讲述不同的主题,其实只是形式不同而实质是相同的,对于这样的材料,我们可以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性。通过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找出材料的内在联系或变化规律,从而发现规律,得出结论。⑵概括寓意解题方法:概括画面的主题,先要认真细致地观察分析画面的内容,找出其讽刺或颂扬的对六、现代文阅读象或行为,然后挖掘隐含信息,进一步提炼概括。通常采用联想的方法,由物及人,彰显意义。7.【解析】【分析】(1)考查筛选信息。根据第二段中的“可是按农民说,要‘木’十岁。木就是不活泛。见人不会说话,不知道招呼。又说要‘雏’十岁。雏是幼稚”可得:20多年前房东父子,取笑老师“木雏”,就是不活泛,幼稚。根据倒数第二段中的“一个老专家,不是说空话的人”可得:20多年后房东儿子,敬佩拥9/15n戴老师是老专家,不说空话。(2)考查分析人物性格。联系第二段中的“可是按农民说,要‘木’十岁。木就是不活泛。见人不会说话,不知道招呼。又说要‘雏’十岁。雏是幼稚”可知老师“摸出小本子”的动作表现了他不活泛、幼稚的特点。这位老师把村民说的一些土语记到小本子上,体现了他勤于钻研、专心致志于科学研究的特点。历经了二十年,这位老师的习惯还没有改变,还是会用小本记下村民说的俗语,他这样做是为了更好地用自己掌握的知识为村民服务,表现了他扎根农村、一心为民的执着精神与无私奉献。(3)考查分析人物作用。读文可知,二十年前,我见到了这位老师,二十年后,我又见到了这位老师,文本围绕着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来组织材料,我是故事的叙述者,同样也是这个故事的见证者。增强了故事的可信度,让读者觉得真实可亲。文本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表现了我对老一代知识分子扎根农村、心无旁骛、专心于学,立志于为农村,为祖国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的赞美之情。从文章的结构来看,我是故事的线索人物。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展开故事情节,使故事脉络清晰,情节连贯。二十年前,我见到了这位老师,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年轻就可以做老师,为什么他会这么不活泛幼稚?二十年后,我又见到了这位老师,他依然是二十年前的样子,嘴里流着口水,我向“青年当家人”询问,设置了悬念,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根据末段中的“叫造反学生扇的”可知这位老师流口水的原因,隐含着作者对这位老师在那个特殊年代里的遭遇的痛惜之情,表达了作者对这位老师的赞美之情。(4)考查赏析题目。联系文本内容可知,标题“木雏”是二十年前圆湖村的村民们对这位老师的印象。“木就是不活泛”“雏是幼稚”。联系人物形象可知,这位老师表面上非常“木雏”,这只是一种表象,是因为他专注于学问,致力于改变农村落后面貌。贬词褒用,使这位老师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活高大,表现了作者对他的赞美之情。联系文本主旨可知,中国农村要想发展,需要像这位老师这样的知识分子,正是因为他们潜心研究,从不说空话。不仅中国农村需要这样的知识分子,中国的发展强大也需要这样的知识分子。联系表现形式可知,“木雏”是当地方言,以方言入题,新颖独特,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故答案为:⑴20多年前房东父子,取笑老师“木雏”,就是不活泛,幼稚。20多年后房东儿子,敬佩拥戴老师是老专家,不说空话。⑵表现了老师以下特点:①印证了“木雏”的特点。体现了老师富于书生气的勤学善问、心无旁骛致力于学。②体现了老师扎根农村、一心为民的执着。前后20多年,不管社会环境如何变化,他习惯不变,依然为了农民。⑶①“我”是故事的讲述者,也是见证者,第一人称叙事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性和可信度;②从“我”视角赞美了上个世纪老知识分子踏实肯干,扎根农村,身体力行为祖国做贡献的精神品质。(人物、主题)③“我”是线索人物,“我”的见闻、“我”的不解询问推动故事发展,使文章情节连贯,有始有终。(情节)④“我”的见闻、“我”的不解询问造成悬念,引发读者阅读兴趣。(结构艺术)⑤“我”的判断、“我”的情感:蕴含作者淡淡的痛楚和作者对那个时代的认识,对老师的执着与坚持的赞美。⑷①“木雏”概括了20年前圆湖村人对老师的性格的直观认识,“木”就是不活泛。“雏”是幼稚。②“木雏”反映了老师的精神品质、形象特点,勤学善问,心无旁骛致力于学,扎根农村为民服务的知识分子形【点评】象。③“木雏”揭示小说主旨:农村发展、现代化建设都需要潜心研究,不说空话的钻研和学习,时代需⑴根据题干的要求,找到文章中相关的信息,归纳出要点,然后把所归纳出的要点进行整理、合成或筛要“木雏”精神。④“木雏”一词独特、新奇,吸引读者探究。选、提炼,从中概括出答案。10/15n⑵概括人物性格特征应抓住言行心理等方面的细节进行。因为,人物的性格和人物的言行是统一的,什么样的性格决定什么样的行为,不同性格的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习惯,所以,从人物的言语行动入手,不难把握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⑶记叙人称及作用:1.第一人称(我,我们):给人以真实感、亲切感,便于抒情2.第二人称(你,你们):面对面交流,亲切,便于抒情3.第三人称(他。他们):不受时空限制,能从更多方面自由叙述注意:在具体文章中,第一、二人称中的“便于抒情”需联系文章所抒发的具体情感。⑷理解文章题目的含义:分析标题的含义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方面来分析。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意义,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标题如果是比喻句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8.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那么我们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解析】【分析】(1)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提取。根据题目要求找到第⑤段,通读第⑤段,整体把出标题的深刻含义握,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概括作答即可。如可提取“与自己相处,前提是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提升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关键在于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激发与自己相处的智慧,贵在增强直面现实的思辨能力”等句分析,提炼作答即可。(2)考查对论证思路的把握。解答此类题,按照议论文的一般结构,分析先论证什么,接着论证什么,然后论证什么,最后如何总结全文,最后套用运用答题模式概述。文章开篇列举“南非国父”的曼德拉的事例引出话题,第②段运用比喻论证,从反面论述不会与自己相处的危害;第③段运用举例论证,从正面论述学会与自己相处的重要意义;第④段是承上启下;第⑤段指明了如何与自己相处的方法;第⑥段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强调要学会与自己相处、享受与自己相处,再次强化了中心论点。答题时注意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词,有条理地总结概括即可。(3)第一问,考查根据语境仿写补写句子。仔细观察画线句子的特点,人物+作品+用了多长时间,据此拟写为:哥白尼写《论天体的运动》用了37年;歌德写《浮士德》用了60年。第二问,考查的是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比喻证论,道理证论,对比论证。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要联系全文的中心论点和本论证方法所在文段中的分论点,即说明了什么问题,论证了什么观点。根据不同的论证方法用不同的评价语,如“有力地证明”“形象生动地说明”等。第③段画线语句列举了李时珍、马克思写书的事例,明显是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目的是证明“让自己的心灵变得祥和安宁,心境变得清澈如水,在沉潜中默默提升自己的境界(如果缺乏耐得住寂寞的定力,没有独处时的思考,这些成就是很难取得的)”这句话,使论证具体有力。故答案为:⑴与自己相处,前提是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关键在于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贵在增强直面现实的思辨能力。⑵首先用曼德拉和芝诺的回答引出论题——学会与自己相处;然后从反面论述不会与自己相处的危害,再从正面论述学会与自己相处的重要作用;(也可以合起来说: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了学会与自己相处的重要性。)接着明确指出与自己相处的能力与方法;最后再次强调学会与自己相处,是接近星空的尝试。⑶示例:⑴徐霞客写《徐霞客游记》用了34年,⑵达尔文写《物种起源》用了27年,⑶司马迁写《史11/15记》用了18(或13)年,⑷曹雪芹写《红楼梦》用了10年。论证方法:举例论证。n作用:举了李时珍、马克思等人取得成就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述了有耐得住寂寞的定力,有独处时的思考,才能取得成就的观点。(或:具体有力地论述了长久的坚持,让自己的心灵变得祥和安宁,心境变得清澈如水,在沉潜中默默提升自己的境界的观点。)【点评】⑴回答时,要根据题干的要求从文中筛选出相关信息,进行要点的归纳整理,然后回答,要点一定要全面。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一般议论文的思路,结合文本分别对照分析即可。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就是在提炼各段落层次内容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⑶初中阶段常见的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比喻论证等。举例论证:真实具体,说服力强;道理论证:有权威性,论证有力;比喻论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对比论证:正误分明,是非明确。无论哪种论证方法都是为了证明中心论点或分论点的。议论文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要从七、对比阅读论证方法的角度考虑分析。9.【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辨析文言文词语的能力。A.①出名,有名;②有名的;B.①长到;②上等;C.①不加装饰的;②白色;D.①②两个意思都是“使……劳累”;故选D。(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要求注意关键词语,语言要流畅准确。重点词:“斯:这;惟:只有;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3)本题考查对文言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何陋之有”一句,意思是有什么简陋呢?此句出自《论语·子罕》,原句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截取后一句,一方面暗含着以“君子”自居的意思,表明自己的生活态度正如孔子一样,安贫乐道,既权威有说服力,也突出了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另一方面巧妙地呼应了开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句,陋室不陋的关键在于“君子居之”,即本文开头所说的“惟吾德馨”。(4)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对比分析和理解能力。语段(一)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而“不陋”是因为“德馨”,从而自然地达到抒怀的目的,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语段(二)节选自沈复《养生记道》,写居室不要多摆放供赏玩的器具,以免其引诱心神,扰乱视线。居室物品摆放整齐,情趣高雅,心眼之间,时常要保持一尘不染。意在表明作者通过淡泊有节制的生活,来达到养生修心的目的。故答案为:⑴D⑵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好(房子就不感到简陋了)。⑶引用孔子《论语》中的话作结,具有雄辩的力量(更具说服力)。一方面暗含以君子自居的意思;另一方面巧妙回应开头的“惟吾德馨”,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⑷语段(一)借陋室表达作者甘于淡泊、不为物役、独善其身的高尚情操(淡泊名利的高雅情趣,豁达12/15n乐观的高洁品格)。语段(二)写居室是为了保持自己心目平静不染物欲、有节制的生活,已达到怡养身心(养生)的目的。【点评】⑴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和句子的意思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积累文言词语一词多义。⑵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特别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翻译的句式要和原文一致。⑶在读懂文言文的基础上,根据题干的要求,从文中筛选出相关信息,分析理解回答。要注意联系文章的主旨和写作目的来回答。【参考译文】⑷在读懂文言文的基础上,根据文章所写的内容,分析语段一和语段二表达主旨的不同,以此分析出写(一)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成为名山了;水不一定要深,有蛟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这是简陋的作目的的不同。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谈笑、来往都是学识渊博的人,没有知识浅薄的人。这里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浏览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云亭。孔子说:“(只要住的人品德高尚)这有什么简陋的呢?”(二)打扫干净一间房子,在南边开窗户,八扇窗子采米光。不要多摆放供赏玩的器具,(以免)引诱心神,扰乱视线。安放大床、长几各一张,笔、砚摆放整齐,旁边设小几一个。挂字画一幅,频繁更换字画;几上放喜欢的书一二部,古人字帖一本、古琴一张。心眼之间,常要一尘不染。早晨进入园林,种植蔬菜瓜果,锄草,浇花,栽种药草。回来进入净室,闭上眼睛安定神情。时而读使人愉快的书,使神气快乐愉悦;时而吟好诗,使幽情得以畅达抒发。临摹古人字帖,弹奏古琴,疲倦了就停止。知己朋友聚会,谈话的内容不涉及时事,不涉及权势,不褒贬人物,不争辩是非。有时相约悠闲出行,不讲究穿戴,不因为遵循礼节而劳心苦力。少喝点酒但不要喝醉,舒畅快乐就够了。假如确实能这样做,也可以娱乐志趣。八、诗歌鉴赏10.【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要求学生答题时先概括文章内容,然后结合内容,抓住关键词句把握作者的情感。注意诗歌中的一些词“笑”“丰”“足”“闲”。这是一首纪游诗,围绕“游”字层层展开,记录了诗人罢官归故里后一次到山西村游赏的经历,反映了农民们渴望丰年的心愿,表现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喜爱和赞美。(2)此题考查学生概括诗句蕴含的哲理的能力。答题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本义,然后在本义的基础上进行引申。“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没有路了,忽然有出现了村庄,看到了希望,说明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道路是曲折的。要求我们要有乐观主义精神,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故答案为:⑴对田园生活的由衷喜爱和不舍之情。【点评】⑵在困境中坚持下去,就会豁然开朗,出现转机。⑴体味诗人情感志趣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3/15n①看题目。仔细体会题目的含义,因为题目有时就是解答问题的钥匙。②看作者。“知人论世”是诗歌鉴赏中要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作者本身暗含的信息是不可忽视的,对理解整首诗的思想感情至关重要,鉴赏时一定要把握好。③看内容。注意诗中所写的意象,根据意象的修饰语展开想象,展现诗的意境,获得整体感受。④看注释。注释是对一首诗的补充说明,或交代背景,或解释词语、典故,总之,只要出现,必有用处。⑤看关键词句。抓能够体现作者感情倾向的关键词或关键句,从而把握作者的心境或感情。⑵体会诗歌哲理要注意:字面解读(由表及里)、哲理解读(由浅入深)、隐含理趣。九、作文11.【解析】【分析】题目是半命题作文。1)审题补题。从这个题目上看,所填的内容是关键之所在。一方面,此题在填写时,应根据题中“很”的限制与搭配,横线上所填词语尽量是积极的、进步的形容词,突出和自己原来形象或认识的不同,如“努力”“优秀”“坚强”“幸福”“重要”“勇敢”等等。此题中的“原来”、“也”很关键,不能忽视,它告诉作文者,文中所填写的词语原先自己没发现,现在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才使作者恍然大悟,写出自己成长中的前后变化,重新认识自己的某种品行。突出思想上对自己的认识过程。2)善选材料。“原来,我也很”,从文题来看,作者要写的应该是自己的日常生活与心理活动。从题中的“原来”“也”可以看出,文章要表达的是对自己认识的发现。发现的内容可以是个性、品德、行为、思想等。如某位同学写“原来,我也很讨厌自己”,就从父母的呵护、爷爷奶奶的关爱写起,选择自己因生活在温暖环境里而不知感恩的认识过程,表达出对他人的愧疚与歉意,真情流露于字里行间而令人感动。3)写作角度,可以写性格,如“原来,我也很勇敢”;可以写成长,如“原来,我也很独立”;可以写品德,如“原来,我也很善良”;可以写趣事,如“原来,我也很温柔”4)写作指导。如“原来,我也很独立”,通过原来“我”不怎么样,母亲两个星期前因为外公生病回家,离开妈妈觉得自己什么也做不好,到自己慢慢成长,变得独立。可以写自己的勤劳,如自己在乡下干活农活的真实地体验。还可以写一些趣事如“原来,我也很萌”、“原来,我也很温柔”、“原来,我也很重要”……写作时最好将主题聚焦在一个点上,这样主题就能很好地把握,条理就会变得非常清楚。5)写法指导。以小见大,记叙平凡生活中的事件,突出人物的优秀品格,弘扬正能量,体现青少年进步的世界观。文章应注重各种描写的美感,有了语言、动作、景物、心理等描写,文章才会打动人心,获得高分。6)文体选择。文章适合写记叙类的文章。【点评】对于半命题作文,所填充的内容往往是决定着写作成败的关键。填充文题,关键是要找准所要写作的内容12.【解析】【分析】本题是材料作文。写好材料作文的一大前提是读懂材料。如何读懂材料,很关键的一点,就是抓取关键语句,仔细体会其含义。就这则材料而言,这几句很关键:“当你关门时,也将过去的一切留在后面,不管是美好的成就,还是让人懊恼的失误,然后,你又可以重新开始。”“乔治正是凭着这种精神一步一步走向了成功。”也就是说,“乔治的关门”已不仅仅指一个简单的动作,还指一个人如何面对过去,从而走向成功。无论你的过去是灿烂还是不堪;是让你沉醉,迷恋,还是让你痛心疾首,耿耿于怀或者让你心灰意冷,无法自拔,毕竟都已成过去。过去不应成为我们的负担,成为我们的包袱,成为我们前进的障碍。我们可以以史为鉴,但不可以纠结于过去,放慢甚至停下前进的脚步。我们常说:14/15n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一个人只有善于把过去的一切放下,或者说不纠结于过去,才能精神饱满,一身轻松,信心百倍地迎接新的挑战。忘却过去的荣辱,抓住当下,让一切重新开始,将会迎来新的成功。因此,可从三个角度来立意:强调忘却过去,让一切重新开始;强调不要轻易关掉身后的门,要认真总结过去,以更好地把握现在,把握未来;强调要有选择地关门,对过去要有扬弃,用一双慧眼把门后的珍宝拣出来,把门后的垃圾扫出去。选择其中一个进行立意写作,可叙可议,根据自己的素材积累及擅长的文体进行选择。【点评】材料作文理解材料的中心是作文的关键,要根据所给的材料,对材料进行分析、提炼,从而得出一定的看法和观点。根据提练出的看法和观点确定写作方向。15/15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